挂接装置控制器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678634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04 22: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挂接装置控制器,属于汽车配件技术领域,解决了配件装配和空间占用较大的问题,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箱体、第一实心轴、第一中空轴、第二实心轴、第二中空轴、四个凸轮、以及两个杠杆;所述第一中空轴和第二中空轴分别转动连接于箱体的一个侧面板上,所述第一实心轴穿过第一中空轴并转动挂接在箱体上,第二实心轴穿过第二中空轴并转动挂接在箱体上,达到了节约空间,提高结构紧凑程度的效果。

Hitch controll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挂接装置控制器
本技术涉及机械控制器领域,特别地,涉及一种挂接装置控制器。
技术介绍
挂接装置控制器是用于货车车斗高度调整控制。不同的货车采用的控制器结构都不一样,现对于传统的挂接装置控制器的设计上,采用杠杆结构,一个控制杆单独控制一个杠杆活动,而一般的使用需求通常要四个控制杆进行控制,为了满足需求,设计上会造成较大的空间浪费,因为一个控制杆独立控制一个杠杆,多个杠杆之间相互独立,这样使得控制器的整体空间占用较大,很多空间浪费,对于用户使用上显得笨重又不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有鉴于此,本技术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挂接装置控制器,具有套接同轴独立驱动的设计,整体空间占用相对较少,结构排布紧密,使用便捷的效果。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挂接装置控制器,包括箱体、第一实心轴、第一中空轴、第二实心轴、第二中空轴、四个凸轮、以及两个杠杆;所述第一中空轴和第二中空轴分别转动连接于箱体的一个侧面板上,所述第一实心轴穿过第一中空轴并转动挂接在箱体上,第二实心轴穿过第二中空轴并转动挂接在箱体上;所述第一中空轴的内端部固定连接一个凸轮,所述第一实心轴的端部固定连接一个凸轮,所述第二中空轴的内端部固定连接一个凸轮,所述第二实心轴的端部固定连接一个凸轮,第一中空轴上的凸轮和第二中空轴上的凸轮分别通过销轴连接一个杠杆,第一实心轴上的凸轮和第二实心轴上的凸轮分别通过销轴连接第二个杠杆。作为本技术的具体方案可以优选为:两个所述杠杆的两端分别为圆孔,中间为腰形孔。作为本技术的具体方案可以优选为:两个所述杠杆之间设置有限位杆,限位杆的一端套接在第一实心轴上,限位杆的另一端为腰形孔并通过销轴配合在一个杠杆上,杠杆和限位杆之间设置有贝氏垫圈。作为本技术的具体方案可以优选为:所述第一实心轴、第一中空轴、第二实心轴、第二中空轴的外端部均固定连接有控制杆。作为本技术的具体方案可以优选为:所述箱体的侧面板通过紧固螺栓固定在箱体的边缘位置。作为本技术的具体方案可以优选为:所述凸轮的侧面为光滑的凸曲面,凸曲面贴合杠杆侧面。本技术技术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1、通过实心轴和中空轴的套接设计,降低了多个轴之间的位置占用,另外实现了一组同轴心的驱动方式,能够有效节约空间,使得设计上空间利用充分,结构紧凑,第一实心轴、第一中空轴、第二实心轴、第二中空轴的运动相对独立,便于操作;2、四个凸轮、以及两个杠杆安排在箱体内,从而能够实现有效的位置驱动和调整,通过箱体,能够有效保护凸轮和杠杆;3、箱体能够容纳安装的部件之外,还具有便于组装的效果,通过侧面板的可拆卸结构,从而使得装配效率大大提高,装配的难度大大降低。附图说明图1为实施例中结构装配图;图2为实施例中结构展开的第一视角图;图3为实施例中结构展开的第二视角图。附图标记:1、箱体;101、侧面板;2、第一实心轴;3、第一中空轴;4、第二实心轴;5、第二中空轴;6、凸轮;610、第一凸轮;620、第二凸轮;630、第三凸轮;640、第四凸轮;601、凸曲面;7、杠杆;710、第一杠杆;720、第二杠杆;701、圆孔;702、腰形孔;8、限位杆;9、贝氏垫圈;10、控制杆;11、紧固螺栓;12、销轴。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技术,以使本技术技术方案更易于理解和掌握,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实施例:一种挂接装置控制器,参考图1和图2,包括箱体1、第一实心轴2、第一中空轴3、第二实心轴4、第二中空轴5、四个凸轮6、以及两个杠杆7。箱体1的结构大致呈矩形,在箱体1的侧面具有窗口,窗口配合侧面板101实现固定安装,侧面板101的四个角落都通过螺栓固定在窗口边缘。箱体1的侧面板101通过紧固螺栓11固定在箱体1的边缘位置。凸轮的侧面为光滑的凸曲面601,凸曲面601贴合杠杆侧面。第一中空轴3和第二中空轴5分别转动连接于箱体1的一个侧面板101上,第一实心轴2穿过第一中空轴3并转动挂接在箱体1上,第二实心轴4穿过第二中空轴5并转动挂接在箱体1上。第一实心轴2、第一中空轴3、第二实心轴4、第二中空轴5的外端部均固定连接有控制杆10。以附图1所示进行方位上的说明,在安装状态下,第一实心轴2、第一中空轴3、第二实心轴4、第二中空轴5位于箱体1内的一端称为内端部,处于箱体1外的一端称为外端部。第一中空轴3的内端部固定连接一个凸轮,第一实心轴2的端部固定连接一个凸轮,第二中空轴5的内端部固定连接一个凸轮,第二实心轴4的端部固定连接一个凸轮,第一中空轴3上的凸轮和第二中空轴5上的凸轮分别通过销轴12连接一个杠杆,第一实心轴2上的凸轮和第二实心轴4上的凸轮分别通过销轴12连接第二个杠杆。为了进一步表述凸轮,并对相同结构的凸轮6和杠杆7进行了不同的命名,即:第一凸轮610、第二凸轮620、第三凸轮630和第四凸轮640,第一杠杆710和第二杠杆720。结合参考图2和图3所示,第一中空轴3的内端部固定第二凸轮620,外端部固定控制杆10;第一实心轴2的内端不固定第一凸轮610,外端部固定另一控制杆10;第二中空轴5的内端部固定第四凸轮640,外端部固定第三个控制杆10;第二实心轴4的内端部固定第三凸轮630,外端部固定第四个控制杆10。两个杠杆的两端分别为圆孔701,中间为腰形孔702。圆孔701是用来固定销轴12的。中间的腰形孔702是供销轴12活动,也使得杠杆可以活动。两个杠杆之间设置有限位杆8,限位杆8的一端套接在第一实心轴2上,限位杆8的另一端为腰形孔702并通过销轴12配合在一个杠杆上,杠杆和限位杆8之间设置有贝氏垫圈9。组装过程:首先在侧面板101上安装第一中空轴3和第二中空轴5,然后在第一中空轴3上穿入第一实心轴2,在第二中空轴5上穿入第二实心轴4,由此,可见第一中空轴3和第二中空轴5具有稳定第一实心轴2和第三实心轴的作用,实现同轴心转动,然后先固定第二凸轮620和第四凸轮640,在第二凸轮620和第四凸轮640上均安装销轴12,然后销轴12配合在第二杠杆720上,第二凸轮620的销轴12位于第二杠杆720的腰形孔702上,第四凸轮640的销轴12配合在第二杠杆720的圆孔701上。再安装限位杆8,限位杆8套接在第二实心轴4上,限位杆8的另一端的腰形孔702配合第二杠杆720上的销轴12上。在装配第一杠杆710,第一杠杆710上的垫圈起到弹力回调的作用,因为凸轮转动能够驱动杠杆在轴心线位置上的水平移动,最后安装第一凸轮610并固定在第一实心轴2上,安装第三凸轮630固定于第二实心轴4上,第一凸轮610上的销轴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挂接装置控制器,其特征是,包括箱体、第一实心轴、第一中空轴、第二实心轴、第二中空轴、四个凸轮、以及两个杠杆;/n所述第一中空轴和第二中空轴分别转动连接于箱体的一个侧面板上,所述第一实心轴穿过第一中空轴并转动挂接在箱体上,第二实心轴穿过第二中空轴并转动挂接在箱体上;/n所述第一中空轴的内端部固定连接一个凸轮,所述第一实心轴的端部固定连接一个凸轮,所述第二中空轴的内端部固定连接一个凸轮,所述第二实心轴的端部固定连接一个凸轮,第一中空轴上的凸轮和第二中空轴上的凸轮分别通过销轴连接一个杠杆,第一实心轴上的凸轮和第二实心轴上的凸轮分别通过销轴连接第二个杠杆。/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挂接装置控制器,其特征是,包括箱体、第一实心轴、第一中空轴、第二实心轴、第二中空轴、四个凸轮、以及两个杠杆;
所述第一中空轴和第二中空轴分别转动连接于箱体的一个侧面板上,所述第一实心轴穿过第一中空轴并转动挂接在箱体上,第二实心轴穿过第二中空轴并转动挂接在箱体上;
所述第一中空轴的内端部固定连接一个凸轮,所述第一实心轴的端部固定连接一个凸轮,所述第二中空轴的内端部固定连接一个凸轮,所述第二实心轴的端部固定连接一个凸轮,第一中空轴上的凸轮和第二中空轴上的凸轮分别通过销轴连接一个杠杆,第一实心轴上的凸轮和第二实心轴上的凸轮分别通过销轴连接第二个杠杆。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挂接装置控制器,其特征是,两个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姚金
申请(专利权)人:玉环万宏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