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R线对接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668608 阅读:5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04 16: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SR线对接结构,其包括PCB板、PE内模、PVC外模、第一SR线和第二SR线,所述PCB板位于PE内模的内腔内,所述PE内模位于PVC外模的空腔内。第一、第二SR线的线芯对应连接在与其相对应的PCB板的金属连接孔上,实现第一、第二SR线的导通对接,操作简单、方便,抗拉扯性能强,使用寿命长;PE内模对PCB板以及第一、第二SR线与PCB板的连接位置处进行全方位包覆定位,密封效果好,有效防止水渗进去流到PCB板上;同时再由PVC外模对PE内模以及第一、第二SR线与PE内模的连接位置处进行全方位包覆定位形成保护层,耐磨、抗震,有效延长使用寿命。

SR line butt joint struct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SR线对接结构
本技术涉及线对接结构
,具体涉及一种SR线对接结构。
技术介绍
SR是STRAINRELIEF的简写,用于消除线材的应力,防止线材连接处的芯线断裂,采用橡胶或其它材质,强度不同,以用于不同线材。现有的线对接结构多为采用剥离绝缘外被后,再将需要对接的线芯进行缠绕连接,有的为提升连接效果,还进行焊锡,然后再包上绝缘胶带。其虽然能实现连接的目的,但是绝缘胶带的保护效果有限,易出现磨损开裂现象,防水效果差。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设计合理,连接效果好,使用寿命长的SR线对接结构。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提供的技术方案是:一种SR线对接结构,其包括PCB板、PE内模、PVC外模、第一SR线和第二SR线,所述PE内模内设有与所述PCB板的外形轮廓相适配的内腔,所述PCB板位于该内腔内,该PCB板的两端对称设有金属连接孔,所述PE内模的两端壁上分别设有与所述内腔相连通的线孔,所述第一SR线和第二SR线的一端通过相应的线孔伸入所述内腔并与其相对应的金属连接孔相连接,所述PVC外模内设有与所述PE内模的外形轮廓相适配的空腔,所述PE内模位于该空腔内,所述PVC外模的端壁对应线孔的位置设有SR,该SR上设有让第一SR线或第二SR线的另一端伸出的通孔。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PVC外模的表面上设有至少两个开孔。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开孔与空腔相连通。该开孔利于空气流通,PCB板产生的热量能传导至PE内模整体,通过开孔能将PE内模的热量散发出去。而开孔并不影响PE内模的气密性和防水性能。同时还可以利用该开孔进行定位安装。即预先在需要安装的基面上设有相应的定位凸柱,通过定位凸柱卡入开孔,实现快速定位装配的目的。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金属连接孔的中心轴线垂直于所述PCB板平面。方便第一SR线或第二SR线的线芯穿过金属连接孔绑定。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SR上的通孔数量为两个,两个通孔间隔并排在SR上。通孔的数量由第一SR线和第二SR线的数量而定。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PE内模为长方体状,其的四个角部设有倒角。所述PVC外模为长方体状,其的四个角部设有倒角,外形美观,而且降低尖角对人或物进行伤害的可能性。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SR上间隔排列设有多个开槽,该开槽与所述通孔相连通。利于第一SR线和第二SR线的弯折,方便使用。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开槽的中部位置设有使其相对两槽壁相连接的连接筋,提升结构的稳定性,延长使用寿命。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的结构设计合理,第一、第二SR线的线芯对应连接在与其相对应的PCB板的金属连接孔上,实现第一、第二SR线的导通对接,操作简单、方便,抗拉扯性能强,使用寿命长;PE内模对PCB板以及第一、第二SR线与PCB板的连接位置处进行全方位包覆定位,密封效果好,有效防止水渗进去流到PCB板上;同时再由PVC外模对PE内模以及第一、第二SR线与PE内模的连接位置处进行全方位包覆定位形成保护层,耐磨、抗震,有效延长使用寿命。另外,本技术整体结构紧凑,体积小巧,易于实现,利于广泛推广应用。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爆炸结构示意图1。图3是本技术的爆炸结构示意图2。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参见图1至图3,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SR线对接结构,其包括PCB板1、PE内模2、PVC外模3、第一SR线4和第二SR线5。所述PE内模2内设有与所述PCB板1的外形轮廓相适配的内腔21,所述PCB板1位于该内腔21内,该PCB板1的两端对称设有金属连接孔11,所述PE内模2的两端壁上分别设有与所述内腔21相连通的线孔22,所述第一SR线4和第二SR线5的一端通过相应的线孔22伸入所述内腔21并与其相对应的金属连接孔11相连接。所述金属连接孔11的中心轴线垂直于所述PCB板1平面。方便第一SR线4或第二SR线5的线芯穿过金属连接孔11绑定,还可以进行点锡焊接,提升连接牢固程度,抗扯拉性能好。所述PVC外模3内设有与所述PE内模2的外形轮廓相适配的空腔31,所述PE内模2位于该空腔31内,所述PVC外模3的端壁对应线孔22的位置设有SR32,该SR32上设有让第一SR线4或第二SR线5的另一端伸出的通孔321。较佳的,在所述PVC外模3的表面上设有至少两个开孔33,本实施例中,开孔33的数量为五个。具体的,所述开孔33与空腔31相连通。该开孔33利于空气流通,PCB板1产生的热量能传导至PE内模2整体,通过开孔33能将PE内模2的热量散发出去。而开孔33并不影响PE内模2的气密性和防水性能。同时还可以利用该开孔33进行定位安装。即预先在需要安装的基面上设有相应的定位凸柱,通过定位凸柱卡入开孔33,实现快速定位装配的目的。所述SR32上的通孔321数量为两个,两个通孔321间隔并排在SR32上。通孔321的数量由第一SR线4和第二SR线5的数量而定。本实施例中,所述PE内模2为长方体状,其的四个角部设有倒角。所述PVC外模3为长方体状,其的四个角部设有倒角,外形美观,而且降低尖角对人或物进行伤害的可能性。整体结构紧凑,利于使用。其它实施例中,所述PE内模2和PVC外模3可以为圆形或方形等。在所述SR32上间隔排列设有多个开槽322,该开槽322与所述通孔321相连通。利于第一SR线4和第二SR线5的弯折,方便使用。所述开槽322的中部位置设有使其相对两槽壁相连接的连接筋323,提升结构的稳定性,延长使用寿命。较佳的,在第一SR线4和第二SR线5的表面上设有能卡入所述开槽322的卡凸,更能提升抗拉扯性能,连接效果好。生产时,将第一SR线4、第二SR线5的线芯对应连接在与其相对应的PCB板1的金属连接孔11上,实现第一SR线4和第二SR线5的导通对接,不仅操作简单、方便,而且抗拉扯性能强,使用寿命长;然后对PCB板1以及第一SR线4、第二SR线5与PCB板1的连接位置处进行注塑包胶形成PE内模2,通过PE内模2对PCB板1以及第一SR线4、第二SR线5与PCB板1的连接位置处进行全方位包覆定位,密封效果好,有效防止水渗进去流到PCB板1上;同时再对PE内模2以及第一SR线4、第二SR线5与PE内模2的连接位置处进行注塑包胶形成PVC外模3,通过PVC外模3进行全方位包覆定位保护,具有耐磨、抗震等特性,有效延长使用寿命。根据上述说明书的揭示和教导,本技术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还可以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变更和修改。因此,本技术并不局限于上面揭示和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的一些修改和变更也应当落入本技术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此外,尽管本说明书中使用了一些特定的术语,但这些术语只是为了方便说明,并不对本技术构成任何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SR线对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其包括PCB板、PE内模、PVC外模、第一SR线和第二SR线,所述PE内模内设有与所述PCB板的外形轮廓相适配的内腔,所述PCB板位于该内腔内,该PCB板的两端对称设有金属连接孔,所述PE内模的两端壁上分别设有与所述内腔相连通的线孔,所述第一SR线和第二SR线的一端通过相应的线孔伸入所述内腔并与其相对应的金属连接孔相连接,所述PVC外模内设有与所述PE内模的外形轮廓相适配的空腔,所述PE内模位于该空腔内,所述PVC外模的端壁对应线孔的位置设有SR,该SR上设有让第一SR线或第二SR线的另一端伸出的通孔。/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SR线对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其包括PCB板、PE内模、PVC外模、第一SR线和第二SR线,所述PE内模内设有与所述PCB板的外形轮廓相适配的内腔,所述PCB板位于该内腔内,该PCB板的两端对称设有金属连接孔,所述PE内模的两端壁上分别设有与所述内腔相连通的线孔,所述第一SR线和第二SR线的一端通过相应的线孔伸入所述内腔并与其相对应的金属连接孔相连接,所述PVC外模内设有与所述PE内模的外形轮廓相适配的空腔,所述PE内模位于该空腔内,所述PVC外模的端壁对应线孔的位置设有SR,该SR上设有让第一SR线或第二SR线的另一端伸出的通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SR线对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PVC外模的表面上设有至少两个开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SR线对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孔与空腔相连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春黄建新李毅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艾得格汽车配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