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制动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667575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04 15:5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车辆底盘系统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制动器装置,包括:一卡钳壳体,一主缸通过一连接管道与所述卡钳壳体的入口连接,所述卡钳壳体内表面设有一第一凹槽和一第二凹槽;一活塞,与一第一消音片连接,所述活塞与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二凹槽相对处设有一第三凹槽和一第四凹槽;一钢板,与所述第一消音片连接;一摩擦片,与所述钢板连接,所述钢板连接一制动盘的内侧面。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推导出的左侧沟槽内部液体,回流到右侧活塞主缸中影响回流时间的对应的物理参量,并通过在卡钳壳体和活塞上设置凹槽,增加卡钳壳体与活塞之间的间隙值和减小活塞在制动液中轴向上的长度,从而减小流体的流动阻力,改善制动拖滞。

A new type of brake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制动器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车辆底盘系统
,尤其涉及一种新型制动器装置。
技术介绍
制动拖滞,是指驾驶员在完全放松制动踏板以后,汽车的制动不能立即解除或不能完全解除,仍然具有相当强度的制动力的现象。车辆的正常制动解除时间一般是0.2~1.0秒,如果正常的制动解除超过了这个时间,那么基本就可以认定为制动拖滞;GB7258-2012《机动车安全运行技术条件》就要求各车轮的阻滞力不大于轮荷的10%,通常规定不大于5N*m,有研究表明家用轿车浪费在四个车轮上的制动拖滞功耗约2KW左右,降低制动器的拖滞力矩对降低车轮的油耗有很大帮助,在燃油经济性,能源短缺的今天显得尤为重要。近几年来,在制动拖滞问题的研究上,国内外都取得了的一些前沿进展。作为车辆制动行业存在的一个普遍性世界难题,对拖滞问题的关注,很早就开展开了。有技术针对制动拖滞越来越严重的现象,更换新的制动液会有效地减少制动拖滞,制动液的浑浊是造成制动拖滞的因素之一;还有技术就分析了制动液粘度、温度、吸水性、气阻等因素对制动拖滞的影响,总结了制动液粘度与制动拖滞间的关系,深化研究了制动液的各种物理性能对制动拖滞的影响;再有技术通过对制动器进行受力变形分析,研究了制动盘端面跳动与制动器工作间隙对拖滞参量的影响关系;最近几年,上海汽车制动系统有限公司孟祥亮、通用五菱的巫绍宁、广汽研究院的许世堂等等都对密封圈槽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研究密封圈对拖滞的影响。以上很多都是从科学的角度进行制动拖滞探索,国内外很多学者都主要集中在研究弹簧片的回位反弹力设计上,出现了大量不同类型的弹簧片设计,道理是都是大同小异,利用弹簧片的反弹力,反向推动摩擦片回位,进而摩擦片和制动盘产生间隙,达到制动低拖滞的效果。尽管在制动拖滞问题上很多专家学者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但是拖滞现象是由多因素造成的,对拖滞的改进或者研究是一项系统性工程,是一项任长耳道远的工作,因此急需设计一种对于降低制动拖滞有非常好的效果,且能为工程上降低拖滞提供了重要的实际价值的制动器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型制动器装置。本专利技术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可以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新型制动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制动踏板,与一真空助力器连接;一主缸,与所述真空助力器连接,一卡钳壳体,所述主缸通过一连接管道与所述卡钳壳体的入口连接,所述卡钳壳体内表面设有一第一凹槽和一第二凹槽;一活塞,与一第一消音片连接,装置于所述卡钳壳体内,所述活塞与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二凹槽相对位置处设有一第三凹槽和一第四凹槽;一钢板,与所述第一消音片连接,一摩擦片,与所述钢板连接,所述钢板连接一制动盘的内侧面。优选的,所述卡钳壳体内填充一制动液,当制动踏板运行时,一密封圈与所述制动液接触面的液压和主缸内的液压存在的一压强差。优选的,所述活塞上端面和所述活塞下断面均设置所述密封圈,所述密封圈一端对应连接所述卡钳壳体上侧腔体和所述卡钳壳体下侧腔体。优选的,所述钢板面积大于所述活塞左端面面积和所述摩擦片右端面面积。优选的,还包括一制动支架,分别装置于所述卡钳壳体外表面上、下两侧。优选的,还包括一卡爪,所述卡爪包括一第一卡爪和一第二卡爪,夹设于一第二消音片上。优选的,还包括一制动羊角,与所述制动盘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第一凹槽、所述第二凹槽、所述第三凹槽和所述第四凹槽为一预设深度,所述所述第一凹槽、所述第二凹槽、所述第三凹槽和所述第四凹槽长度为一预设长度,当所述活塞在所述制动液中轴向上的长度为l,预设长度为l’,则预设长度为l’与所述活塞在所述制动液中轴向上的长度为l之间的关系为优选的,所述第一凹槽左端与所述第三凹槽左端之间和所述第二凹槽左端与所述第四凹槽左端之间均设有一错位长度。其有益效果在于:本专利技术通过在卡钳壳体和活塞上设置凹槽,增加卡钳壳体与活塞之间的间隙值和减小活塞在制动液中轴向上的长度,从而减小流体的流动阻力,改善制动拖滞。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新型制动器装置的低拖滞原理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新型制动器装置的制动原理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新型制动器装置总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新型制动器装置的凹槽设计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但不作为本专利技术的限定。参照图1-3,一种新型制动器装置,包括:一制动踏板14,与一真空助力器15连接;一主缸16,与真空助力器15连接,一卡钳壳体1,主缸16通过一连接管道13与卡钳壳体1的入口连接,卡钳壳体1内表面设有一第一凹槽3和一第二凹槽4;一活塞2,与一第一消音片7连接,装置于卡钳壳体1内,活塞2与第一凹槽3和第二凹槽4相对位置处设有一第三凹槽5和一第四凹槽6;一钢板8,与第一消音片7连接,一摩擦片9,与钢板8连接,钢板8连接一制动盘10的内侧面。具体的,制动踏板14运行时,真空助力器15产生压力并通过主缸16对制动液12液压传递,制动液12受力推动活塞2向左运动对消音片7施加压力并将压力通过钢板8传递到摩擦片9,然后摩擦片9受压作用于制动盘10。进一步地,卡钳壳体1内填充一制动液12,当制动踏板14运行时,一密封圈11与制动液12接触面的液压和主缸16内的液压存在的一压强差。具体的,当制动释放后,卡钳壳体1下侧腔体内的制动液12压强为零,而在摩擦片9弹塑性释放以及密封圈11弹性应变能力作用下存在一压强,使得密封圈11周围的液压和主缸16内的液压存在的压强差。进一步地,活塞2上端面和活塞2下断面均设置密封圈11,密封圈11一端对应连接卡钳壳体1上侧腔体和卡钳壳体1下侧腔体。进一步地,钢板8面积大于活塞2左端面面积和摩擦片9右端面面积。具体的,钢板8面积大于活塞2左端面面积和摩擦片9右端面面积能够更好的实现力的均匀传输,使得摩擦片9受力均匀。进一步地,还包括一制动支架17,分别装置于卡钳壳体1外表面上、下两侧。进一步地,还包括一卡爪20,卡爪20包括一第一卡爪和一第二卡爪,夹设于一第二消音片19上。进一步地,还包括一制动羊角18,与制动盘10固定连接。参照图4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新型制动器装置的凹槽设计示意图,第一凹槽3、第二凹槽4、第三凹槽5和第四凹槽6为一预设深度,第一凹槽3、第二凹槽4、第三凹槽5和第四凹槽6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制动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一制动踏板,与一真空助力器连接;/n一主缸,与所述真空助力器连接,/n一卡钳壳体,所述主缸通过一连接管道与所述卡钳壳体的入口连接,所述卡钳壳体内表面设有一第一凹槽和一第二凹槽;/n一活塞,与一第一消音片连接,装置于所述卡钳壳体内,所述活塞与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二凹槽相对位置处设有一第三凹槽和一第四凹槽;/n一钢板,与所述第一消音片连接,/n一摩擦片,与所述钢板连接,所述钢板连接一制动盘的内侧面。/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制动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制动踏板,与一真空助力器连接;
一主缸,与所述真空助力器连接,
一卡钳壳体,所述主缸通过一连接管道与所述卡钳壳体的入口连接,所述卡钳壳体内表面设有一第一凹槽和一第二凹槽;
一活塞,与一第一消音片连接,装置于所述卡钳壳体内,所述活塞与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二凹槽相对位置处设有一第三凹槽和一第四凹槽;
一钢板,与所述第一消音片连接,
一摩擦片,与所述钢板连接,所述钢板连接一制动盘的内侧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制动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钳壳体内填充一制动液,当制动踏板运行时,一密封圈与所述制动液接触面的液压和主缸内的液压存在的一压强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型制动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上端面和所述活塞下断面均设置所述密封圈,所述密封圈一端对应连接所述卡钳壳体上侧腔体和所述卡钳壳体下侧腔体。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制动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钢板面积大于所述活塞左端面面积和所述摩擦片右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文书王锋礼邵亮刘志敏
申请(专利权)人:万向钱潮上海汽车系统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