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应军专利>正文

多通道射流床风水冷渣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66243 阅读:1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多通道射流床风水冷渣器包括一矩形箱体、进风系统、风水冷却系统、出风系统、进排渣系统;锅炉排出的热渣经冷渣器进渣管进入一级冷却室,冷风经进风管、U形平衡风箱、分支风管、U形冷却风箱、密孔布风板进入主射流室和辅射流室,与冷却室内的高温渣进行充分的混合换热,热渣依次进入后面的冷却室,与冷风进行热交换,温度为900℃的热渣能迅速降至120℃以下,从排渣口排出;来自外界的冷却水经钢芯铸铁鳍片波节管组,与热渣及热风进行换热,吸收热量后的高温水可送入相应的外界系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紧凑、体积小,冷却郊果好,可回收余热,提高锅炉效率,降低环境污染,改善环境条件,减轻工人劳动强度。(*该技术在201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多通道射流床风水冷渣器,属于将循环流化床锅炉排出的高温灰、渣进行冷却的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循环流化床锅炉在我国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尤其是循环流化床锅炉的大型化,通过技术引进的方式,进入到了迅猛发展的时期。然而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几乎所有的循环流化床锅炉所燃用的宽筛分燃料的粒度无法达到设计要求,大颗粒偏多,影响了锅炉的流化质量,同时造成与循环流化床锅炉配套的重要辅机冷渣器无法正常运行,极易造成沉积、结焦等问题,不得不采用人力间断排渣方式,这样势必影响锅炉的正常稳定运行,并对环境及人体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目前所采用的各种形式的冷渣器,如滚筒式、水冷式、螺旋式、流化床式、振动式等,都程度不同的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诸如机械故障多、磨损严重、热量不能很好利用、维护费用高、排渣温度高、体积庞大、投资多、动力消耗高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多通道射流床风水冷渣器,能与各种大、中、小型流化床锅炉相匹配,并能克服现有的冷渣器排渣温度高、机械故障多、动力消耗大等问题,能有效解决流化床锅炉炉底灰渣自动排放和冷却的问题。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多通道射流床风水冷渣器包括箱体、进风系统、风水冷却系统、出风系统、进排渣系统,进风系统中装有进风管、进风总门、U形平衡风箱和进风压力表,U形平衡风箱与U形冷却风箱之间由三至十四个分支风管相连,分支风管上设有U形冷却风箱分段调整风门,U形冷却风箱内部装有冷却风室分隔板;风水冷却系统中装有带锥型小孔的密孔布风板,用紧固件固定在冷却风箱骨架上,在带分隔板的U形冷却风箱之上顺通道方向倾斜放置密布锥形小孔的密孔布风板,装在密孔布风板上的两个主射流导板组成主射流室,装在密孔布风板上的辅射流导板与相邻的一个主射流导板组成两个辅射流室,主射流室和辅射流室分别装在一级冷却室和二级冷却室下方,一级冷却室和二级冷却室后端设有连通以上二室的联通冷却室,各冷却室四壁由耐磨耐火浇筑料浇注而成,耐磨耐火浇筑料的外侧敷有一层保温材料,一组钢芯铸铁鳍片波节管冷却水管装在一级冷却室、二级冷却室及联通冷却室的中部,波节管冷却水管上装有冷却水压力表;出风系统中,一级冷却室、二级冷却室的上方分别设有一级冷却室出口风箱、二级冷却室出口风箱、热风前连通管、热风出口管、热风混合风箱及热风后连通管,在热风出口管上装有热风出口压力表;进排渣系统中,风水冷渣器的前端设有与锅炉落渣管相连的进渣管,进渣管设在一级冷却室的前端中部,一级冷却室的后端设有一级事故排渣管,电控装置设于进渣管的上方,排渣管及二级事故排渣管设于二级冷却室的中、下部。多通道射流床风水冷渣器中,冷却室级数最多为三级,最少为一级。多通道射流床风水冷渣器中,主射流室所对应的下部密孔布风板的开孔率为8%-15%,辅射流室所对应的下部密孔布风板的开孔率为4%-10%,密孔布风板的总长度是其宽度的5-30倍,密孔布风板上的锥形小孔的直径为4-6毫米。本技术的优点是1、适于大、中、小型各容量、各形式循环流化床锅炉,易于实现全自动控制,满足锅炉连续排渣,稳定锅炉燃烧工况;2、钢芯铸铁鳍片波节管组成的冷却水系统能承受高压力,可纳入锅炉热力系统;3、结构简单、紧凑、体积小,无机械转动部件,无机械故障;4、冷却郊果好,可将900℃左右的高温渣迅速降到120℃以下;5、基本不增加动力消耗,运行与维护费用低;6、可回收余热,提高锅炉效率,改善锅炉流化质量;7、钢芯铸铁鳍片波节管换热系数为普通光管的2-4倍,换热效率高;8、运行稳定可靠;9、降低环境污染,改善环境条件,减轻工人劳动强度。附图说明图1是多通道射流床风水冷渣器结构示意图,是图2的A-A向剖视图;图2是带局部剖视的、图1右视图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1俯视图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进风管,2、进风总门,3、U形平衡风箱,4、进风压力表,5、分支风管,6、U形冷却风箱分段调整风门,7、U形冷却风箱,8、密孔布风板,9、辅射流导板,10、辅射流室,11、主射流导板,12、进渣管,13、冷却水压力表,14、一级冷却室,15、一级冷却室出口风箱,16、热风前连通管,17、热风出口压力表,18、热风出口管,19、热风混合风箱,20、钢芯铸铁鳍片波节管冷却水管,21、排渣管,22、二级冷却室,23、二级冷却室出口风箱,24、主射流室,25、冷却风室分隔板,26、二级事故排渣管,27、电控装置,28、联通冷却室,29、一级事故排渣管,30、热风后连通管,31、保温材料,32、,耐磨耐火浇筑料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和图2所示,多通道射流床风水冷渣器包括一矩形箱体、进风系统、风水冷却系统、出风系统、进排渣系统,进风系统中装有进风管1、进风总门2、U形平衡风箱3和进风压力表4,U形平衡风箱3与U形冷却风箱7之间由三至十四个分支风管5相连,分支风管5上设有U形冷却风箱7分段调整风门6,U形冷却风箱7内部装有冷却风箱分隔板25;风水冷却系统中装有带锥型小孔的密孔布风板8,用紧固件固定在冷却风箱7骨架上,在带分隔板25的U形冷却风箱7之上顺通道方向倾斜放置密布锥形小孔的密孔布风板8,装在密孔布风板8上的两个主射流导板11组成主射流室24,装在密孔布风板8上的辅射流导板9与相邻的一个主射流导板11组成两个辅射流室10,主射流室24和辅射流室10分别装在一级冷却室14和二级冷却室22下方,一级冷却室14和二级冷却室22后端设有连通以上二室的联通冷却室28,各冷却室四壁由耐磨耐火浇筑料32浇注而成,耐磨耐火浇筑料32的外侧敷有一层保温材料31,一组钢芯铸铁鳍片波节管冷却水管20装在一级冷却室14、二级冷却室22及联通冷却室28的中部,波节管冷却水管20上装有冷却水压力表13;出风系统中,一级冷却室14、二级冷却室22的上方分别设有一级冷却室出口风箱15、二级冷却室出口风箱23、热风前连通管16、热风出口管18、热风混合风箱19及热风后连通管30(见图3),在热风出口管18上装有热风出口压力表17;进排渣系统中,风水冷渣器的前端设有与锅炉落渣管相连的进渣管12,进渣管12设在一级冷却室14的前端中部,一级冷却室14的后端设有一级事故排渣管29,电控装置27设于进渣管12的上方,排渣管21及二级事故排渣管26设于二级冷却室22的中、下部。多通道射流床风水冷渣器中,冷却室级数最多为三级,最少为一级。多通道射流床风水冷渣器,主射流室24所对应的下部密孔布风板8的开孔率为8%-15%,辅射流室10所对应的下部密孔布风板8的开孔率为4%-10%,密孔布风板8的总长度是其宽度的5-30倍,密孔布风板8上的锥形小孔的直径为4-6毫米。工作时,锅炉排出的900℃左右的热渣经冷渣器进渣管12进入一级冷却室14,来自锅炉一次风机的冷风经进风管1、U形平衡风箱3、分支风管5、U形冷却风箱7,从顺通道方向倾斜放置的密孔布风板8上密布的锥形小孔中进入一个主射流室24、两个辅射流室10,在主射流室24中形成较大风量的高速气流,在辅射流室10中形成较小风量的低速气流,与进入一级冷却室14中的高温渣进行充分的混合换热,热渣被主射流室24中的高速气流吹起后,向两侧落下,又被辅射流室10中的低速气流再度吹起后向两侧落下,形成剧烈的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多通道射流床风水冷渣器包括箱体、进风系统、风水冷却系统、出风系统、进排渣系统,其特征在于:进风系统中装有进风管(1)、进风总门(2)、U形平衡风箱(3)和进风压力表(4),U形平衡风箱(3)与U形冷却风箱(7)之间由三至十四个分支风 管(5)相连,分支风管(5)上设有U形冷却风箱分段调整风门(6),U形冷却风箱(7)内部装有冷却风箱分隔板(25);风水冷却系统中装有带锥型小孔的密孔布风板(8),用紧固件固定在冷却风箱(7)骨架上,在带分隔板(25)的U形冷却风箱(7)之上顺通道方向倾斜放置密布锥形小孔的密孔布风板(8),装在密孔布风板(8)上的两个主射流导板(11)组成主射流室(24),装在密孔布风板(8)上的辅射流导板(9)与相邻的一个主射流导板(11)组成两个辅射流室(10),主射流室(24)和辅射流室(10)分别装在一级冷却室(14)、联通冷却室(28)和二级冷却室(22)下方,一级冷却室(14)和二级冷却室(22)后端设有连通以上二室的联通冷却室(28),各冷却室四壁由耐磨耐火浇筑料(32)浇注而成,耐磨耐火浇筑料(32)的外侧敷有一层保温材料(31),一组钢芯铸铁鳍片波节管冷却水管(20)装在一级冷却室(14)、二级冷却室(22)及联通冷却室(28)的中部,波节管冷却水管(20)上装有冷却水压力表(13);出风系统中,一级冷却室(14)、二级冷却室(22)的上方分别设有一级冷却室出口风箱(15)、二级冷却室出口风箱(23)、热风前连通管(16)、热风出口管(18)、热风混合风箱(19)及热风后连通管(30),在热风出口管(18)上装有热风出口压力表(17);进排渣系统中,风水冷渣器的前端设有与锅炉落渣管相连的进渣管(12),进渣管(12)设在一级冷却室(14)的前端中部,一级冷却室(14)的后端设有一级事故排渣管(29),电控装置(27)设于进渣管(12)的上方,排渣管(21)及二级事故排渣管(26)设于二级冷却室(22)的中、下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应军刘中阳罗冰
申请(专利权)人:张应军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1[中国|河南]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