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射流风机电机支撑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355108 阅读:79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4-25 23: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射流风机电机支撑结构,包括设置在风筒与电机之间的上支撑架和下支撑架,电机后侧顶部连接有电机出线管,下支撑架包括前下支撑杆、下斜拉杆和后下支撑杆,前下支撑杆一端与风筒连接,前下支撑杆另一端与电机连接,后下支撑杆一端与电机连接,后下支撑杆另一端与风筒连接,前下支撑杆和后下支撑杆的延长线与水平中心线的交点均与竖直中心线的圆心之间留有距离;上支撑架包括前上调节杆、上斜拉杆和后上调节杆,前上调节杆一端与风筒连接,前上调节杆另一端与电机连接,后上调节杆一端与电机连接,后上调节杆另一端与风筒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且安装方便,产生的风阻小,产生的扭振小,没有焊接变形,重量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机支撑结构,尤其是涉及一种射流风机电机支撑结构
技术介绍
射流风机的电机都是在整个风机风筒的内部。现有射流风机的电机的支撑方式一种是在风机风筒内部焊接底部安装座,然后采用采用带底座安装的电机,电机底座与风筒内部焊接的安装座螺栓联接,该种支撑方式的最大缺点是:在风机风筒内部焊接,容易引起风机风筒的焊接变形,电机安装时不能直接对中,要采用垫片调整电机的中心高度来进行对中,安装比较麻烦,重量大;而且焊接的安装座产生的风阻较大,不利于风机性能的提高。射流风机的电机的另一种支撑方式是采用连接板支撑,该种支撑方式虽然避免了焊接引起的缺陷,产生的风阻也比安装座小,但是由于连接板的中心都通过风机风筒的回转中心,电机在传递扭拒过程中,容易产生扭振。所以有必要设计一种产生风阻小、产生扭振小、没有焊接变形、安装方便、重量轻的电机支撑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射流风机电机支撑结构,其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且安装方便,产生的风阻小,产生的扭振小,没有焊接变形,重量轻。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射流风机电机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支撑架和下支撑架,所述上支撑架和下支撑架均设置在射流风机的风筒与电机之间,所述电机设置在风筒内,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与射流风机的叶轮组固定连接,所述电机的后侧顶部连接有电机出线管,所述电机出线管穿出风筒且与位于风筒外的电机接线盒连接,所述下支撑架包括前下支撑杆、下斜拉杆和后下支撑杆,所述前下支撑杆和后下支撑杆对称布设,所述前下支撑杆的一端穿出风筒且与风筒螺纹连接,所述前下支撑杆的另一端穿过下斜拉杆一端端部的连接板后与电机螺纹连接,所述后下支撑杆的一端与电机螺纹连接,所述后下支撑杆的另一端穿过下斜拉杆另一端端部的连接板后与风筒螺纹连接,所述前下支撑杆的延长线与风筒的水平中心线相交且交点与风筒的竖直中心线的圆心之间留有距离,所述后下支撑杆的延长线与风筒的水平中心线相交且交点与风筒的竖直中心线的圆心之间留有距离;所述上支撑架包括前上调节杆、上斜拉杆和后上调节杆,所述前上调节杆和后上调节杆对称布设,所述前上调节杆的一端穿出风筒且与风筒螺纹连接,所述前上调节杆的另一端穿过上斜拉杆一端端部的连接板后与电机螺纹连接,所述后上调节杆的一端与电机螺纹连接,所述后上调节杆的另一端穿过上斜拉杆另一端端部的连接板后与风筒螺纹连接。上述的一种射流风机电机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上调节杆和后上调节杆的结构相同,所述前上调节杆和后上调节杆均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支撑杆、连接套筒和第二支撑杆,所述连接套筒内设置有内螺纹,所述第一支撑杆的一端伸入连接套筒的一端内与连接套筒螺纹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杆的一端伸入连接套筒的另一端内与连接套筒螺纹连接,所述前上调节杆的第二支撑杆的另一端穿出风筒且与风筒螺纹连接,所述前上调节杆的第一支撑杆的另一端穿过上斜拉杆一端端部的连接板后与电机螺纹连接,所述后上调节杆的第一支撑杆的另一端与电机螺纹连接,所述后上调节杆的第二支撑杆的另一端穿过上斜拉杆另一端端部的连接板后与风筒螺纹连接。上述的一种射流风机电机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下支撑杆与风筒连接处以及前下支撑杆与下斜拉杆连接处均设置有第一垫片和第一螺母,所述第一垫片和第一螺母均套在前下支撑杆上;所述后下支撑杆与电机连接处以及后下支撑杆与下斜拉杆连接处均设置有第二垫片和第二螺母,所述第二垫片和第二螺母均套在后下支撑杆上;所述前上调节杆的第二支撑杆与风筒连接处以及前上调节杆的第一支撑杆与上斜拉杆连接处均设置有第三垫片和第三螺母,所述第三垫片和第三螺母均套在前上调节杆上;所述后上调节杆的第一支撑杆与电机连接处以及后上调节杆的第二支撑杆与上斜拉杆连接处均设置有第四垫片和第四螺母,所述第四垫片和第四螺母均套在后上调节杆上。上述的一种射流风机电机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支撑架和下支撑架的数量相等且均为两个,两个上支撑架左右对称设置,两个下支撑架左右对称设置。上述的一种射流风机电机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下支撑杆和后下支撑杆相平行,所述前上调节杆和后上调节杆相平行,所述上支撑架和下支撑架的形状均为Z字形。上述的一种射流风机电机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的输出轴通过键与射流风机的叶轮组固定连接。上述的一种射流风机电机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下支撑杆、下斜拉杆、后下支撑杆、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均为圆钢杆。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1、本技术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且安装方便。2、本技术前下支撑杆的延长线与风筒的水平中心线相交且交点与风筒的竖直中心线的圆心之间留有距离,后下支撑杆的延长线与风筒的水平中心线相交且交点与风筒的竖直中心线的圆心之间留有距离,即前下支撑杆和后下支撑杆的延长线均不通过风筒的回转中心,这种设计不但使得结构受力合理,满足支撑电机的强度需要,且有效避免了在传递扭矩过程中产生的扭振,有利于风机运行的平稳性。3、本技术电机出线管连接在电机的后侧顶部,即设计成后出线方式,相对现有电机的前出线或中出线方式,出线位置远离叶轮组,减少了叶轮组与电机出线管之间的相互干扰,有利于提高风机的性能。4、本技术上支撑架、下支撑架与风筒和电机均采用螺纹连接,不需要焊接,有效避免了焊接引起的风筒失圆、变形等问题,方便电机对中和保证叶顶间隙均匀。5、本技术产生的风阻小,重量轻,且由于射流风机是悬挂安装,所以减轻重量对其安全性能更有保障。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A-A剖视图。图3为本技术上斜拉杆、下斜拉杆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的俯视图。图5为本技术前下支撑杆、后下支撑杆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叶轮组;          2—电机;            3—键;4—第一支撑杆;      5—连接套筒;        6—第二支撑杆;7—风筒;            8—上斜拉杆;        9-1—前下支撑杆;9-2—后下支撑杆;    10—下斜拉杆;       11-1—前上调节杆;11-2—后上调节杆;   12—电机出线管;     13—电机接线盒;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射流风机电机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支撑架和下支撑架,所述上支撑架和下支撑架均设置在射流风机的风筒(7)与电机(2)之间,所述电机(2)设置在风筒(7)内,所述电机(2)的输出轴与射流风机的叶轮组(1)固定连接,所述电机(2)的后侧顶部连接有电机出线管(12),所述电机出线管(12)穿出风筒(7)且与位于风筒(7)外的电机接线盒(13)连接,所述下支撑架包括前下支撑杆(9‑1)、下斜拉杆(10)和后下支撑杆(9‑2),所述前下支撑杆(9‑1)和后下支撑杆(9‑2)对称布设,所述前下支撑杆(9‑1)的一端穿出风筒(7)且与风筒(7)螺纹连接,所述前下支撑杆(9‑1)的另一端穿过下斜拉杆(10)一端端部的连接板后与电机(2)螺纹连接,所述后下支撑杆(9‑2)的一端与电机(2)螺纹连接,所述后下支撑杆(9‑2)的另一端穿过下斜拉杆(10)另一端端部的连接板后与风筒(7)螺纹连接,所述前下支撑杆(9‑1)的延长线与风筒(7)的水平中心线相交且交点与风筒(7)的竖直中心线的圆心之间留有距离,所述后下支撑杆(9‑2)的延长线与风筒(7)的水平中心线相交且交点与风筒(7)的竖直中心线的圆心之间留有距离;所述上支撑架包括前上调节杆(11‑1)、上斜拉杆(8)和后上调节杆(11‑2),所述前上调节杆(11‑1)和后上调节杆(11‑2)对称布设,所述前上调节杆(11‑1)的一端穿出风筒(7)且与风筒(7)螺纹连接,所述前上调节杆(11‑1)的另一端穿过上斜拉杆(8)一端端部的连接板后与电机(2)螺纹连接,所述后上调节杆(11‑2)的一端与电机(2)螺纹连接,所述后上调节杆(11‑2)的另一端穿过上斜拉杆(8)另一端端部的连接板后与风筒(7)螺纹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射流风机电机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支撑架和下支
撑架,所述上支撑架和下支撑架均设置在射流风机的风筒(7)与电机(2)
之间,所述电机(2)设置在风筒(7)内,所述电机(2)的输出轴与射
流风机的叶轮组(1)固定连接,所述电机(2)的后侧顶部连接有电机出
线管(12),所述电机出线管(12)穿出风筒(7)且与位于风筒(7)外
的电机接线盒(13)连接,所述下支撑架包括前下支撑杆(9-1)、下斜拉
杆(10)和后下支撑杆(9-2),所述前下支撑杆(9-1)和后下支撑杆(9-2)
对称布设,所述前下支撑杆(9-1)的一端穿出风筒(7)且与风筒(7)螺
纹连接,所述前下支撑杆(9-1)的另一端穿过下斜拉杆(10)一端端部的
连接板后与电机(2)螺纹连接,所述后下支撑杆(9-2)的一端与电机(2)
螺纹连接,所述后下支撑杆(9-2)的另一端穿过下斜拉杆(10)另一端端
部的连接板后与风筒(7)螺纹连接,所述前下支撑杆(9-1)的延长线与
风筒(7)的水平中心线相交且交点与风筒(7)的竖直中心线的圆心之间
留有距离,所述后下支撑杆(9-2)的延长线与风筒(7)的水平中心线相
交且交点与风筒(7)的竖直中心线的圆心之间留有距离;所述上支撑架
包括前上调节杆(11-1)、上斜拉杆(8)和后上调节杆(11-2),所述前
上调节杆(11-1)和后上调节杆(11-2)对称布设,所述前上调节杆(11-1)
的一端穿出风筒(7)且与风筒(7)螺纹连接,所述前上调节杆(11-1)
的另一端穿过上斜拉杆(8)一端端部的连接板后与电机(2)螺纹连接,
所述后上调节杆(11-2)的一端与电机(2)螺纹连接,所述后上调节杆(11-2)
的另一端穿过上斜拉杆(8)另一端端部的连接板后与风筒(7)螺纹连接。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射流风机电机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前上调节杆(11-1)和后上调节杆(11-2)的结构相同,所述前上调
节杆(11-1)和后上调节杆(11-2)均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支撑杆(4)、
连接套筒(5)和第二支撑杆(6),所述连接套筒(5)内设置有内螺纹,
所述第一支撑杆(4)的一端伸入连接套筒(5)的一端内与连接套筒(5)

\t螺纹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杆(6)的一端伸入连接套筒(5)的另一端内与
连接套筒(5)螺纹连接,所述前上调节杆(11-1)的第二支撑杆(6)的
另一端穿出风筒(7)且与风筒(7)螺纹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熊德琼李光明翟超杰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二十局集团西安工程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