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体前部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659984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04 13:2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车体前部结构,抑制从驾驶席观察时的车辆的外观设计性下降,并且抑制盖部件阻碍驾驶员的视野。车体前部结构具备:形成在前罩(12)的与接口装置(70)对应的位置处的接口用开口(12A);以及开闭接口用开口(12A)的盖部件(100),前罩(12)的上表面(12C)具有:整体向前方形成下坡并且至少在后部具有第1倾斜角度(θ

Front structure of car bod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体前部结构
本公开涉及包括具有充电接口和/或供电接口的接口装置的车体前部结构。
技术介绍
在将电动马达用作驱动源的电动车中,设置有用于对给电动马达供电的电池进行充电的充电部结构。作为电动车的充电部结构,公知有如下设置的充电部结构:在罩设置有充电用开口部,用于对电池进行充电的充电口被配置在充电用开口部,盖部件对充电用开口部进行开闭,其中,所述罩对在前围板的前方隔出的前部空间的、朝向上方敞开的上端开口部进行开闭(参照专利文献1)。该充电部结构在应用于现有的车体的情况下,只要变更罩的设计即可,无需大幅变更包含保险杠的车体前部的设计,因此能够通过最小限度的车体设计的变更而应用于现有的车体。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4-112997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但是,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电动车的充电部结构中,由于在罩设置有充电用开口部以及开闭该充电用开口部的盖部件,因此盖部件容易被驾驶员看到,有可能使从驾驶席观察时的车辆的外观设计性下降。并且,在驾驶员观察路面(前方)时,盖部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体前部结构,其特征在于,/n所述车体前部结构具备:/n车体开口,所述车体开口形成于车体的前部,并向上方敞开;/n前罩,所述前罩覆盖所述车体开口;/n接口装置,所述接口装置设置于面对所述车体开口的位置,所述接口装置具有充电接口和/或供电接口;/n接口用开口,所述接口用开口形成在所述前罩的与所述接口装置对应的位置;以及/n盖部件,所述盖部件开闭所述接口用开口,/n所述前罩的上表面具有:前部上表面,所述前部上表面整体向前方形成下坡,并且至少在后部具有第1倾斜角度;以及后侧上表面,所述后侧上表面位于所述前部上表面的后方,并经由朝向上方凸出的弯折线而与所述前部上表面连续,所述后侧上表面整体向前...

【技术特征摘要】
20180927 JP 2018-1815761.一种车体前部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车体前部结构具备:
车体开口,所述车体开口形成于车体的前部,并向上方敞开;
前罩,所述前罩覆盖所述车体开口;
接口装置,所述接口装置设置于面对所述车体开口的位置,所述接口装置具有充电接口和/或供电接口;
接口用开口,所述接口用开口形成在所述前罩的与所述接口装置对应的位置;以及
盖部件,所述盖部件开闭所述接口用开口,
所述前罩的上表面具有:前部上表面,所述前部上表面整体向前方形成下坡,并且至少在后部具有第1倾斜角度;以及后侧上表面,所述后侧上表面位于所述前部上表面的后方,并经由朝向上方凸出的弯折线而与所述前部上表面连续,所述后侧上表面整体向前方构成下坡并具有比所述第1倾斜角度小的第2倾斜角度,
所述接口用开口被配置于所述前罩的所述前部上表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体前部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后侧上表面具有:前侧的中间上表面,所述中间上表面比所述前部上表面的后部朝向前上方且具有第3倾斜角度;以及后部上表面,所述后部上表面位于所述中间上表面的后方,所述后部上表面比所述中间上表面朝向前下方并且向前方形成下坡,且具有比所述第2倾斜角度大的第4倾斜角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体前部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盖部件在关闭所述接口用开口的状态下位于比所述中间上表面靠下方的位置。


4.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中西志允
申请(专利权)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