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排放气体的冷却装置以及燃烧处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65896 阅读:2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高温排放气体的冷却方法及其装置、以及具有此冷却装置的燃烧处理装置,通过少量的水有效地对高温排放气体进行冷却。此排放气体的冷却方法,于高温排放气体的流动路径内,形成与排放气体的流动方向成直角方向的水膜,且高温排放气体通过水膜中。其冷却装置,包括:圆筒状的冷却室(53)及多个水喷雾管(54)。圆筒状的冷却室(53)于上方具有高温排放气体导入部(51),而于下方具有冷却排放气体排出部(52)。水喷雾管(54)配置于高温排放气体导入部的附近。其中水喷雾管(54)的喷雾嘴(58)的喷出轴线分别配置于略同一水平面上,且朝向冷却室(53)的中心方向,且从各喷雾嘴(58)喷出的水滴彼此之间相互冲撞。(*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关于一种高温排放气体的冷却方法与装置以及燃烧处理装置,且特别是关于对随着各种燃烧处理而排出的高温排放气体进行冷却的方法及其装置结构,以及具有此冷却装置的燃烧处理装置。图7所示为公知的排放气体冷却装置的一实例的纵剖面图。高温排放气体从上部的导入口13导入用以构成冷却装置11的冷却室12内,再从周壁下部的排出口14排出。在此过程中,所导入的高温排放气体与从设于冷却室12的上部的喷雾管1 5的喷雾嘴(spraynozzle)16所喷出的水相接触而被冷却。从排出口14所排出的冷却后的排放气体中所含有的固体物或水滴被设于除雾装置(demister)17内的填充材料18所捕捉。在除雾装置17中另设有可喷出用以洗净填充材料18的水的喷雾器19。在此冷却装置11中,从喷雾嘴16所喷出的水与排放气体的流动方向为同一方向,如此,即可不需考虑通气阻抗的问题。从喷雾嘴16所喷出并冷却排放气体后的水从设于冷却室12的底部的排水口20排出。在与此排出口20相连接的排水管21中,设有上方弯曲的U形弯管(trap)22,如此可以防止排放气体从排水管21流出。再者,在排水管21的下流端插入积存于水槽23内的水中,如此,可以防止大气通过排水管21而逆流至冷却室12。然而,在上述公知的冷却装置中,为了冷却高温排放气体,必需使用大量的水,甚至为了使排放气体与水完全接触,更是必需使用大型的冷却室。更甚之,在冷却室之外所设置的用以除去来自排放气体的固体物或水滴的除雾装置,必需采用无法让气体流通的排水结构。因此,冷却装置全体无法不大型化。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高温排放气体的冷却方法,于高温排放气体的流动路径内,形成与排放气体的流动方向成直角方向的水膜,且高温排放气体通过水膜中。再者,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高温排放气体的冷却装置,包括中空的冷却室及多个水喷雾管。中空的冷却室于上方具有高温排放气体导入部,且于下方具有冷却排放气体排出部及排水部。此多个水喷雾管配置于高温排放气体导入部的附近,其中水喷雾管的喷雾嘴分别配置于同一水平面上,从各喷雾嘴喷出的水的方向与从高温排放气体导入部流入冷却室的高温排放气体的流动方向成直角关系,且从各喷雾嘴喷出的水于冷却室内相互冲撞。再者,在本专利技术的高温排放气体的冷却装置中,冷却排放气体排出部包括从冷却室的周壁下部突出至室内的排放气体管。且前述喷雾嘴的轴线在水平面上,分别以与相对于冷却室中心方向为同一方向上有5度至15度的角度的方式进行配置。另外,前述冷却室包括由内管及外管所构成的双重管结构,内管的上部开口经过前述喷雾嘴而与前述高温排放气体导入部相连通,内管的下部开口配置于外管的底板上面附近,外管的上部设有冷却排放气体排出部,且于冷却排放气体排出部与内管的下部开口之间设置横贯内管的外周与外管的内周之间的除雾装置。再者,前述排水部包括排水室,且排水室包括排水口及排水管。排水口的开口位于冷却室底部,且排水口与冷却室内相连通。排水管的开口位于排水口的上方的位置,且排水管与排水口相连接。另外,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燃烧处理装置,在前述的高温排放气体的冷却装置的上方连接设置燃烧室,其中燃烧室具有用以形成水平火焰的燃烧器。在本专利技术中,从喷雾嘴所喷出的水滴会相互冲撞而成为较小的水滴,且由此较小的水滴形成水膜。当高温的排放气体通过此水膜中之际,可以提高气液接触效率,进而提高高温排放气体的冷却效率,并得以利用远少于公知所使用的水量达到与公知同等效果的冷却性能。再者,也可以达到使装置全体小型化的效果。为让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图2所示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二较佳实施例的冷却装置的纵剖面图。图3所示为喷雾嘴的配置例的冷却室的横剖面图。图4所示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三较佳实施例的冷却装置的纵剖面图。图5所示为本专利技术的燃烧装置之一形态例的纵剖面图。图6所示为燃烧器的局部的纵剖面图。图7所示为公知的排放气体冷却装置的一实例的纵剖面图。标号说明11冷却装置 12冷却室13导入口 14排出口15喷雾管 16喷雾嘴17除雾装置 18填充材料19喷雾器 20排水口21排水管 22U形弯管23水槽 50冷却装置51高温排放气体导入部 52冷却排放气体排出部53冷却室 54水喷雾管55排水部 56内层57检查窗 58喷雾嘴 59排放气体管 60填充材料61除雾装置 62喷雾器65排放气体管 66气体吸入口67倾斜板 71内管72外管 73水槽74内壁 75外壁76导管 77、78V型缺口79除雾装置 80喷雾器81喷雾嘴 82水喷雾管83排水室 84排水口85排水管 100燃烧处理装置101燃烧室102气体导入管103引火灯104燃烧器105V沟渠型喷嘴 106燃料通路107助燃性气体通路108外管(金属制的外管)109内管(烧结金属制的内管)A箭头(水膜的旋转方向)C中心(冷却室中心)S喷出轴线(喷雾嘴58的喷出轴线)α角度(喷雾嘴58的喷出轴线S的相对于冷却室中心C方向上的倾斜角) 附图说明图1所示为用以实施本专利技术的高温排放气体的冷却方法的本专利技术的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冷却装置的纵剖面图。此冷却装置50具备有具位于上方的高温排放气体导入部51及位于周壁下部的冷却排放气体排出部52的圆筒状冷却室53、配置于前述高温排放气体导入部51的附近的多个水喷雾管54、设于冷却室53的底部的排水部55。在此排水部55中,与图7所示的公知例相同,与排水管相连接,且于此排水管中设有用以防止排放气体从排水管流出的上方弯曲的U形弯管。再者,排水管的下流端插入水中,如此,可以防止大气通过排水管而逆流至冷却室。在冷却室53的上部内周上,施加有由耐热材料所构成的内层56。再者,于冷却室53的周壁上也设有检查窗57。设于水喷雾管54上的多个喷雾嘴58配置成,其喷出轴线于约略同一水平面上朝向冷却室53的中心方向,且从各喷雾头58所喷出的水滴彼此之间相互冲撞。再者,在各喷雾头58中较佳使用可在水平方向上喷出扇状的水的扇形喷嘴。通过在冷却室53内配置此多个喷雾嘴58,可在全面封锁气体流动通路的状态下,形成与高温排放气体的流动方向相互垂直相交的水膜。而且,从喷雾嘴58所喷出的水滴的大部分会因相互间的冲撞而发生较细小的水滴。水喷雾管54的设置个数可为任意个,仅需对应冷却室53的尺寸或高温排放气体的温度及流量(流速)而设置3个以上即可。再者,可以在一个水喷雾管54上只设置一个喷雾嘴58,也可以在一个水喷雾管54上设置多个喷雾嘴58。另外,多个喷雾嘴58较佳等间隔地设置。在与冷却排放气体排出部52相连接的排放气体管59上,设置收纳有填充材料60的除雾装置61。在除雾装置61的后段,设有吸引冷却排放气体用的送风机(blower)(未图标)。从冷却排放气体排出部52所排出的冷却排放气体中所含有的固体物或水滴在通过除雾装置61之际,被填充材料60所捕捉。此填充材料60被从喷雾器62所喷出的水所定期洗净。在由此所形成的冷却装置50中,从高温排放气体导入部51导入冷却室53的高温排放气体在通过由从前述喷雾嘴58喷出的水所形成的水膜的过程中被冷却。由于形成水膜的水滴会因本身重量而于室内落下,因此,此水滴不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高温排放气体的冷却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于一高温排放气体的流动路径内,形成与该排放气体的流动方向成直角方向的一水膜,且该高温排放气体通过该水膜中。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杉森由章小岛孝小关修一万行大贵富田修康小野宏之白濑溥
申请(专利权)人:日本酸素株式会社清本铁工株式会社佐久间制作所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