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气处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65754 阅读:20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废气处理装置,它是从燃烧装置的废气管道的上游侧到下游侧顺次配置利用从燃烧装置排出的废气将燃烧装置的燃烧用空气预热的空气预热器、具有将该空气预热器出口的废气的热回收给载热体的传热管组的气体-气体加热器热回收器、回收该气体-气体加热器热回收器出口的废气中的煤尘的集尘装置、除去该集尘装置出口的废气中的硫氧化物的湿式脱硫装置和具有用由前述气体-气体加热器热回收器提供的载热体加热该湿式脱硫装置出口的废气的传热管组的气体-气体加热器再加热器,并设置有将分别设在气体-气体加热器热回收器和气体-气体加热器再加热器上的传热管连接、使载热体在其内部循环的载热体循环管路的废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以作为相对于气流方向正交的方向的相邻传热管彼此间的废气流速的管间流速为10m/s或其以下的方式,将气体-气体加热器热回收器的传热管组相对于气流方向正方排列。(*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具备适合于对湿式脱硫装置出口的锅炉等的废气进行再加热的气体-气体热交换器的废气处理装置(也称为排烟处理装置)。
技术介绍
在图15、和图10、图11中展示了一般的废气处理系统的系统。在图15中所展示的废气处理系统中,从以煤为燃料源的锅炉1等燃烧装置排出的大量含有粉尘的废气被导入脱硝装置2,并在脱硝装置2内将废气中的氮氧化物除去,然后在空气预热器3中与提供给锅炉1的燃烧用空气进行热交换。废气在集尘装置5(在本说明书中指的是包括袋式集尘器和电气集尘装置的集尘装置)将废气中的大部分煤尘(粉尘)的除去后,通过诱导(引风)风扇6而升压。然后,被导入气体-气体加热器(GGH)的热回收器4,在热回收后,被导入湿式脱硫装置7,与含有脱硫剂的吸收液进行气液接触而将废气中的硫氧化物(SOx)除去。在湿式脱硫装置7中,被冷却到饱和气体温度的废气通过脱硫风扇9而被升压,并被GGH再加热器8升温,然后被从烟囱10排出。再者,在GGH热回收器4和GGH再加热器8之间设有连接配管13,载热体在该配管13内循环。另外,在图10和图11中展示了其他的废气处理系统的系统,在图12和图13中展示其中的GGH(气体-气体加热器)的系统。再者,在前述各图中,对同一设备标以相同的标号。在图10中,来自于锅炉1的废气流经废气管道而被导入脱硝装置2,在除去废气中的氮氧化物后,在空气预热器3中与提供给锅炉1的燃烧用空气热交换。接着,废气被导入GGH热回收器4,与在该热回收器4内流动的载热体热交换后,废气温度降低,在废气中的煤尘(粉尘)的电阻值降低的状态下被导入电气集尘装置5,除去废气中的大部分的煤尘。之后,废气被诱导风扇6升压,然后被导入湿式废气脱硫装置7,通过与含有脱硫剂的液体气液接触,除去废气中的SOx以及一部分煤尘。在湿式废气脱硫装置7中被冷却到饱和气体温度的废气,在GGH再加热器8中通过与从前述热回收器4提供的载热体热交换而被升温,进而由脱硫风扇9升压后从烟囱10排出。图11是在图10所示的系统中,出于进一步减少湿式废气脱硫装置7出口的废气中所含有的煤尘的目的,而在湿式废气脱硫装置7和GGH再加热器8之间的废气管道30上添加有湿式集尘装置19的系统。图10和图11所示的废气处理系统的系统,由于在GGH热回收器4的下游侧的废气管道30上设置集尘装置5,并且在该集尘装置5中的处理气体温度变低,因此粉尘的电阻下降,粉尘除去效率提高,与图15所示的废气处理系统相比,粉尘除去性能较高。由于近年向大气中的粉尘排出规则变得更严格,因此作为从以煤为燃料源的锅炉等排出的大量地含有粉尘的废气的处理系统,图10、图11所示的废气处理系统渐渐成为主流。其次,对于图10、图11所示的废气处理系统的GGH系统,在图12和图13中进行说明。其是将GGH热回收器4内的传热管11和GGH再加热器8内的传热管12-2用连接配管13连接,并通过载热体循环泵14使载热体在该连接配管13内循环的系统。在载热体循环系统中,为了吸收系统内的载热体的膨胀,设置有载热体容器15,另外,为了控制载热体的温度以使得无论是在锅炉等还是什么样的运用中都可以稳定地运用,设置有载热体加热器16。另外,由该载热体加热器16产生的排泄蒸汽被回收到载热体加热器排泄容器17内,之后,被输送到锅炉侧容器(图未示)内。再者,对于GGH热回收器传热管11和GGH再加热器传热管12-2,通常为了提高热交换的效率而采用带鳍片传热管。另外,在GGH再加热器8的前段上,为了将从湿式废气脱硫装置7飞散开来的腐蚀性雾沫除去(蒸发),设置用由没有鳍片的裸管制成的传热管构成的至少3排或其以上的裸管组12-1。这样的构成已被公开在特开2000-161647号公报中,通过使在GGH热回收器4和再加热器8内循环的载热体流入裸管组12-1,并升高该裸管组12-1表面温度,可实现飞散雾沫的除去。图13展示了在图12所示的系统中,作为设置在GGH再加热器8的带鳍片传热管12-2的前段的由裸管组构成的传热管设置SGH(过热蒸汽加热器)20,并从外部向该SGH20投入蒸汽的系统的构成。在SGH20中产生的蒸汽排泄被回收到SGH排泄容器18中,然后,被输送到锅炉侧容器(图未示)内。图14展示了作为GGH的除尘装置设置有吹灰器21的情况下的概略侧视图(图14(a))和图14(a)的A-A线剖面图(图14(b))。在GGH中使用的吹灰器21,由于在GGH中的废气温度较低(160℃以下),因此通常保持被插入到废气管道30内的状态。该装置,给吹灰器21提供蒸汽或空气,在吹灰器21工作时,在插入到吹灰器21的内部的管子一面旋转一面往复移动(在图14所示的例子中是沿上下移动)之际,蒸汽或空气通过设在前述管子上的孔喷射而出,除去堆积在GGH传热管(带鳍片传热管)11、12-2上的粉尘等。一般来说,在使用了GGH传热管(带鳍片传热管)的热交换器中,通过加快通过传热管区域的通过气体的流速,可提高热交换器的传热性能,并减少整体的传热面积。另外,通过缩小作为传热管使用的带鳍片传热管的鳍片间距(通常鳍片间距为5.08mm或其以下),可增大每1根传热管的传热面积,可获得热交换器整体的传热管的设置根数的减少,缩小热交换器尺寸。但是,在设置GGH的上述系统的废气处理系统中,在导入到设置在空气预热器3的下游(集尘装置5上游)侧的废气管道30上的GGH热回收器4的废气中,含有大量的煤尘(10~50g/m3N左右),存在有GGH热回收器4的传热管11以及其鳍片的经时性的磨耗(由炉内结渣所导致的磨耗)的问题,以及废气中所含有的粉尘和SO3的向传热管11上附着而堵塞相邻的鳍片之间的问题。另外,在设置在湿式废气脱硫装置7的下游侧的废气管道30上的GGH再加热器8中,在集尘装置5以及湿式废气脱硫装置7中,粉尘被除去,其量减少到大约20g/m3N或其以下。因此在GGH再加热器8中,因粉尘而导致的磨耗(炉内结渣)环境得到缓和。但是,还存在有从设置在GGH再加热器8的上游侧的设备(湿式废气脱硫装置7以及湿式集尘装置19)飞散出来的含有石膏泥浆等的硫氧化物吸收液和含有腐蚀性成分的雾沫,与GGH再加热器8的带鳍片传热管12-2碰撞,并使带鳍片传热管组12-2腐蚀的问题,和粉尘经时性地附着在鳍片上而堵塞相邻的鳍片之间以及相邻的传热管之间的气体流过的区域的问题。一般来说,虽然作为GGH的除尘装置设置吹灰器21等,但为了进行构成GGH的传热管的有效的除尘,必须要有增加吹灰器21的台数或增加吹灰器21的起动频率等的对策。通常,吹灰器21以3~5次/日的频率起动(由定时装置控制),但因为对粉尘附着在带鳍片传热管的鳍片上而堵塞相邻的鳍片之间以及相邻的传热管之间的气体流动区域的问题,用假设最坏的条件下的起动频率进行吹灰器21的运转控制,所以就存在有向管道30内投入过剩的蒸汽量的倾向。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考虑到设置GGH的、存在于大量的粉尘中的环境,提供一种具有可解决上述问题的GGH热回收器以及GGH再加热器的传热管的结构的废气处理装置。为解决本专利技术的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废气处理装置,它是从燃烧装置的废气管道(排气管道)的上游侧到下游侧顺次配置利用从燃烧装置排出的废气将燃烧装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村本考司斋藤隆行岛津浩通中本隆则胜部利夫
申请(专利权)人:巴布考克日立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