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高大空间内悬挂式操作平台的防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655426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04 12: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用于高大空间内悬挂式操作平台的防护装置,梁体与平台之间通过若干连接柱连接,梁体外套设框体,框体的内部底面为从两侧向中心逐渐向下倾斜的斜面;连接柱的顶端设置向两侧伸出的凸块,凸块的两侧底面与框体内部两侧的斜面相匹配;平台上表面设置第一凹槽,沿着第一凹槽环形均布若干第二凹槽,连接柱的底部设置与第一凹槽相匹配的凸缘,凸缘位于第一凹槽内,压紧件同时插入第一凹槽、第二凹槽中,压紧件与平台之间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层高较大时操作平台的设置难度大、安全性较低的问题,实现加强对操作平台的防护,提高安全性的目的。

Protective device for hanging operation platform in large spa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高大空间内悬挂式操作平台的防护装置
本技术涉及建筑施工领域,具体涉及用于高大空间内悬挂式操作平台的防护装置。
技术介绍
对于展览厅、影剧院、报告会议厅等高大空间的建筑而言,其单层垂直落差以及占地面积均较大,其屋顶设备层内所需设计的机电管线设备也相应更多。因此在钢结构厂房等高大空间的屋顶设备层内,设计有大量的机电管线设备,工程上需要在设备层底部搭设临时操作平台,用于施工人员安装设备管线操作使用。现有技术中的操作平台一般为满堂式落地脚手架,而在占地面积大、高度超高的高大空间内,搭设满堂脚手架存在架体超高,搭设难度大,搭设及使用阶段安全隐患多;架体体量大,安装拆除均需占用大量施工时间,且满堂架体占用了内部空间,导致无法进行交叉作业影响施工工期;以及架体周转材料用量大,使用时间长,租赁费用高等诸多问题,因此传统的满堂脚手架对于高大空间建筑而言,在架体安全、施工进度及成本等方面都存在较多缺陷。现有技术中也出现了一些平台结构,不过这些结构依托型钢的特殊形状,一般情况下只能满足钢结构建筑使用,不具有通用性。并且这类结构一般依靠工字钢下缘进行受力,防护能力较弱,安全性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用于高大空间内悬挂式操作平台的防护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层高较大时操作平台的设置难度大、安全性较低的问题,实现加强对操作平台的防护,提高安全性的目的。本技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用于高大空间内悬挂式操作平台的防护装置,包括梁体、悬挂在梁体下方的平台,所述梁体与平台之间通过若干连接柱连接,所述梁体外套设框体,所述框体的内部底面为从两侧向中心逐渐向下倾斜的斜面,且框体内部底面与梁体底部之间具有间隙;所述连接柱从框体底部穿过,连接柱的顶端设置向两侧伸出的凸块,所述凸块的两侧底面与框体内部两侧的斜面相匹配,所述凸块放置在框体内部底面;所述平台上表面设置第一凹槽,沿着第一凹槽环形均布若干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与第一凹槽连通,所述连接柱的底部设置与第一凹槽相匹配的凸缘,所述凸缘位于第一凹槽内,还包括压紧件,所述压紧件同时插入第一凹槽、第二凹槽中,压紧件插入第一凹槽的一侧与所述凸缘的上表面接触,压紧件插入第二凹槽的一侧与第二凹槽的上表面接触,压紧件与平台之间通过螺栓固定连接。针对现有技术中层高较大时操作平台的设置难度大、安全性较低的问题,本技术提出用于高大空间内悬挂式操作平台的防护装置,平台通过若干连接柱悬挂在梁体下方,本申请中的梁体不限于钢结构建筑中的型钢梁,常规的混凝土梁也适用。在梁体外套设框体,框体在梁与柱连接之前就提前套设好,避免框体不便套设的情况。框体的内部底面为从两侧向中心逐渐向下倾斜的斜面,且框体内部底面与梁体底部之间具有间隙,框体内部的顶面必然在重力作用下与梁体顶面贴合,因此即是框体内部的高度肯定会大于梁体的高度。连接柱从框体底部穿过,优选的,可以在框体底部设置与连接柱的宽度相匹配的通孔或缺口,使得连接柱恰好能够从该通孔或缺口中穿过。连接柱的顶端设置向两侧伸出的凸块,该凸块与框体内部底面的两侧斜面相匹配,从而使得凸块能够恰好与斜面贴合。所述凸块必然是无法从框体底部的、用于连接柱穿过的通孔或缺口中通过的,因此本申请通过斜面与凸块的配合,使得连接柱及其下方悬挂的平台重量作用在斜面上,利用重力使得凸块与斜面完全贴紧,平台的重力及其荷载越大,凸块与斜面之间卡得越紧,从而将现有技术中完全是负荷的重力转换为能够提高平台连接稳定性的有效作用力。平台上表面设置第一凹槽,沿着第一凹槽环形均布若干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与第一凹槽连通,所述连接柱的底部设置与第一凹槽相匹配的凸缘,所述凸缘位于第一凹槽内,还包括压紧件,所述压紧件同时插入第一凹槽、第二凹槽中,从而通过压紧件来实现平台与连接柱之间的连接。具体的,压紧件插入第一凹槽的一侧与所述凸缘的上表面接触,压紧件插入第二凹槽的一侧与第二凹槽的上表面接触,压紧件与平台之间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因此平台及其荷载的重力下拉压紧件,而压紧件又插入在第一凹槽内且位于凸缘上方,所述凸缘会从下方托住压紧件使得压紧件无法下落,从而通过凸缘吊起平台,凸缘所受的作用力又通过连接柱传递至框体上,框体是完全套设在梁体外的,因此能够借由梁体的整体来进行受力,相较于现有技术中在钢结构建筑内仅仅依靠工字钢梁的下缘来进行受力的方式,本申请明显的受力部位的承载能力会有显著提高,从而使得安全性更高,对平台的防护能力更强。此外,本申请能够满足传统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墙的使用,在梁柱连接前提前在梁体外套设好框体即可,在平台使用完成后通过切割框体的方式对平台进行拆卸,每次使用时只有框体被破坏,其余部件仍然能够重复利用。所述凸块在径向上的宽度小于所述间隙的宽度,便于凸块灵活方便的从框体侧面插入所述间隙中。凸块顶部与梁体底部之间填塞弹性体,通过弹性体来提高平台的抗震能力,降低操作平台悬挂使用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晃动。其中弹性体是在凸块就位、框体受力后再进行填塞,不会影响凸块正常的插入至框体中。所述弹性体优选为橡胶块。所述框体的内部底面、凸块的两侧底面与水平面的夹角均为10~15°。所述第一凹槽、凸缘为圆形,所述第二凹槽为直线型,且第二凹槽的长轴沿对应的第一凹槽的径向分布;所述第二凹槽的深度小于第一凹槽的深度。从而使得第一凹槽与第二凹槽形成台阶结构,便于压紧件稳定的卡在第一凹槽与第二凹槽之间的台阶上。所述压紧件呈L型,L型的短边插入至第一凹槽内,L型的长边位于第二凹槽内,所述螺栓同时穿过L型的长边、平台并紧固。通过L型的压紧件的直角拐弯来稳定的卡在第一凹槽与第二凹槽之间的台阶上,从而确保压紧件对平台与连接柱的连接稳定性,提高平台的使用安全性。压紧件与平台之间通过贯穿的螺栓来实现固定连接即可。所述L型的短边的一侧贴靠在第一凹槽的侧壁、另一侧贴靠在连接柱外。即是L型的压紧件的短边完全充填在第一凹槽内,其相对两侧分别与第一凹槽的侧壁、连接柱的外表面贴合,使得压紧件充分的发挥其限位与连接作用。同时使得压紧件与第一凹槽、连接柱之间均有较大的沿着同一根梁体的长度方向,相邻两根连接柱之间还通过拉索连接。所述拉索处于绷直状态。对于相邻两根连接柱而言,通过两根交叉分布的拉锁进行连接。任意一根拉索的两端均固定在同一根连接柱上,且该拉锁绕过固定在相邻的连接柱上方框体上的定滑轮。即是拉锁以一根连接柱为起点,绕至另一个连接柱上方的框体位置,并通过定滑轮换向后回到起点所在的连接柱上。这种设置方式能够加强相邻两根连接柱之间的联系,提高整个平台的横向稳定性。由于连接柱的位置是固定的,因此框体在横向上的相对位置也是固定的,本不会产生横向滑移,但是在外力作用下势必依然会有横向滑移的趋势出现,若导致这个趋势的外力是持久或连续的,就容易使得框体与梁体、框体与连接柱之间产生过度磨损,进而影响本申请的使用寿命与安全。本方案设置的拉索结构,能够有效克服这一技术问题,无论框体有朝那个方向的横向滑动趋势,都会被反方向的拉锁抵消掉,进而避免框体与梁体、框体与连接柱之间产生频繁的、肉眼无法观察到的磨损,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用于高大空间内悬挂式操作平台的防护装置,包括梁体(1)、悬挂在梁体(1)下方的平台(2),其特征在于,所述梁体(1)与平台(2)之间通过若干连接柱(3)连接,所述梁体(1)外套设框体(4),所述框体(4)的内部底面为从两侧向中心逐渐向下倾斜的斜面,且框体(4)内部底面与梁体(1)底部之间具有间隙(5);所述连接柱(3)从框体(4)底部穿过,连接柱(3)的顶端设置向两侧伸出的凸块(6),所述凸块(6)的两侧底面与框体(4)内部两侧的斜面相匹配,所述凸块(6)放置在框体(4)内部底面;所述平台(2)上表面设置第一凹槽(7),沿着第一凹槽(7)环形均布若干第二凹槽(8),所述第二凹槽(8)与第一凹槽(7)连通,所述连接柱(3)的底部设置与第一凹槽(7)相匹配的凸缘(9),所述凸缘(9)位于第一凹槽(7)内,还包括压紧件(10),所述压紧件(10)同时插入第一凹槽(7)、第二凹槽(8)中,压紧件(10)插入第一凹槽(7)的一侧与所述凸缘(9)的上表面接触,压紧件(10)插入第二凹槽(8)的一侧与第二凹槽(8)的上表面接触,压紧件(10)与平台(2)之间通过螺栓(11)固定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用于高大空间内悬挂式操作平台的防护装置,包括梁体(1)、悬挂在梁体(1)下方的平台(2),其特征在于,所述梁体(1)与平台(2)之间通过若干连接柱(3)连接,所述梁体(1)外套设框体(4),所述框体(4)的内部底面为从两侧向中心逐渐向下倾斜的斜面,且框体(4)内部底面与梁体(1)底部之间具有间隙(5);所述连接柱(3)从框体(4)底部穿过,连接柱(3)的顶端设置向两侧伸出的凸块(6),所述凸块(6)的两侧底面与框体(4)内部两侧的斜面相匹配,所述凸块(6)放置在框体(4)内部底面;所述平台(2)上表面设置第一凹槽(7),沿着第一凹槽(7)环形均布若干第二凹槽(8),所述第二凹槽(8)与第一凹槽(7)连通,所述连接柱(3)的底部设置与第一凹槽(7)相匹配的凸缘(9),所述凸缘(9)位于第一凹槽(7)内,还包括压紧件(10),所述压紧件(10)同时插入第一凹槽(7)、第二凹槽(8)中,压紧件(10)插入第一凹槽(7)的一侧与所述凸缘(9)的上表面接触,压紧件(10)插入第二凹槽(8)的一侧与第二凹槽(8)的上表面接触,压紧件(10)与平台(2)之间通过螺栓(11)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高大空间内悬挂式操作平台的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块(6)在径向上的宽度小于所述间隙(5)的宽度,凸块(6)顶部与梁体(1)底部之间填塞弹性体(1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高大空间内悬挂式操作平台的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框体(4)的内部底面、凸块(6)的两侧底面与水平面的夹角均为10~15°。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学华杨爽葛方剑吴友良李雨弘徐新华
申请(专利权)人:中信国安建工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