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跨度超高度钢结构网架施工作业平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628860 阅读:5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31 23: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大跨度超高度钢结构网架施工作业平台,包括支撑系统,平台支板和支撑底座,支撑系统设置在钢结构网架的一侧,支撑系统的四角与网架圆柱连接处设置抱柱部,抱柱部包括连墙杆、连墙木枋及充填木枋,连墙木枋设置在网架圆柱的四周,连墙木枋与网架圆柱之间的设置填料,充填木枋设置于连墙木枋与所述连墙杆之间。相比于传统技术,该作业平台采用非全面积支撑系统,能快速搭设完成,大大节省了材料费用,劳动力、机械投入费用等,并可避免因大面积着力点沉降、搭设原因导致的原位散件拼装出现质量问题。

A large span and super high steel structure grid construction platfor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大跨度超高度钢结构网架施工作业平台
本技术涉及建筑施工
,尤其涉及一种大跨度超高度钢结构网架施工作业平台。
技术介绍
钢结构网架因其优美的建筑造型,现场安装简便快速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大型公共建筑物,如体育场、机场等。由于其拼装结构单元小而多,无法应用大型设备,因此现场建造、安装时通常需要搭设安装施工作业平台。传统的,螺栓球钢结构网架施工作业平台采用网架下方全面积满堂支撑体系搭设,而后施工人员在设计位置上的作业平台上进行原位散件拼装或小拼单元的拼装施工,施工完成后再进行满堂脚手架的拆除和结构的卸载。在大型工程施工过程中,满堂支撑搭设体系的高度约15m的超高度,且跨度约60m的大跨度,但采用网架下方全面积满堂支撑体系搭设的作业平台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在施工现场工期紧迫的情况下,满堂支架的搭设会耗去大量人力、物力和时间;二是因满堂支撑体系将承受钢结构网架全部荷载,在大面积的着力点中,难免存在因沉降、搭设原因导致的原位散件拼装出现质量问题。另外,在上空进行大量零星构件的拼装,由于操作空间、着力点的限制,不能完全将螺栓球与杆件间的连接质量进行有效的把控,安装质量存在瑕疵,且无法快速进行大面积施工作业面的展开,耗费大量的时间。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大跨度超高度钢结构网架施工作业平台,该作业平台采用非全面积支撑系统,能快速搭设完成,大大节省了材料费用,劳动力、机械投入费用等,并且增加底部的支撑力,避免因大面积着力点沉降、搭设原因导致的原位散件拼装出现质量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r>一种大跨度超高度钢结构网架施工作业平台,包括支撑系统,平台支板和支撑底座,所述支撑系统架设在所述支撑底座上方,所述平台支板铺设在所述支撑系统的上方,所述支撑系统包括支撑管件及管件连接件,所述支撑管件通过所述管件连接件连接,所述支撑系统设置在钢结构网架的一侧,所述支撑系统的四角与网架圆柱连接处设置抱柱部,所述抱柱部包括连墙杆、连墙木枋及充填木枋,所述连墙木枋设置在网架圆柱的四周,所述连墙木枋与网架圆柱之间的设置填料,所述充填木枋设置于所述连墙木枋与所述连墙杆之间。相比于传统技术,该作业平台采用非全面积支撑系统,能快速搭设完成,大大节省了材料费用,劳动力、机械投入费用等,并可避免因大面积着力点沉降、搭设原因导致的原位散件拼装出现质量问题。进一步地,所述支撑系统的支撑面积不大于钢结构网架面积的三分之一。该设置可以节省钢材,减少平台搭设时间。进一步地,所述支撑底座下方设置支撑木枋,所述支撑木枋顺铺在所述支撑底座下方,所述支撑木枋的规格为4000*200*100mm。该设置可以保证支撑底座设置的稳定性,有效防止作业平台沉降。。进一步地,每块所述支撑木枋上方的所述支撑底座的数量不少于5件。该设置可以保证支撑底座密度,为立杆预留足够的搭设点位。进一步地,所述支撑管件包括若干横杆、纵杆、立杆、斜撑。该设置可以增加支撑系统的稳定性。进一步地,所述横杆间的距离(横距)相等,所述横距不大于1m。该结构可以增加支撑系统的稳定性,结构简单、安装方便。进一步地,所述纵杆间的距离(纵距)相等,所述纵距不大于1m。该结构可以增加支撑系统的稳定性,结构简单、安装方便。进一步地,所述填料为聚苯乙烯泡沫塑料,该设置可以增加抱柱部的支撑性能,增加支撑系统的抗倾覆性。综上所述,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作业平台采用非全面积支撑系统,能快速搭设完成,大大节省了材料费用,劳动力、机械投入费用等,并可避免因大面积着力点沉降、搭设原因导致的原位散件拼装出现质量问题。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施工平台的主视图;图2为申请支撑底座处示意图;图3为本申请支撑系统抱柱部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施工平台的俯视图;图5为本技术施工平台的侧视图;图中标记:1-平台支板、2-支撑底座、21-支撑木枋、3-支撑管件、31-横杆、32-纵杆、33-立杆、34-斜撑、4-钢结构网架、5-网架圆柱、6-抱柱部、61-连墙杆、62-连墙木枋、63-充填木枋、64-填料。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详细的说明。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如附图1~5所示,一种大跨度超高度钢结构网架施工作业平台,包括支撑系统,平台支板1和支撑底座2,支撑系统搭设在支撑底座2上方,平台支板1铺设在支撑系统的上方,支撑系统包括支撑管件3及管件连接件,支撑管件通过管件连接件连接,支撑系统设置在钢结构网架4的一侧,支撑系统的四角与网架圆柱5连接处设置抱柱部6,抱柱部6包括连墙杆61、连墙木枋62及充填木枋63,连墙木枋62设置在网架圆柱5的四周,连墙木枋62与网架圆柱5之间的设置填料64,充填木枋63设置于连墙木枋62与连墙杆61之间。上述结构中,支撑系统的支撑面积不大于钢结构网架面积的三分之一;支撑管件3包括若干横杆31、纵杆32、立杆33、斜撑34;横杆31间的距离(横距)相等,所述横距不大于1m;纵杆32间的距离(纵距)相等,所述纵距不大于1m;立杆33间的距离(立距)相等,所述立距不大于1.5m。;填料64为聚苯乙烯泡沫塑料;支撑底座2下方设置支撑木枋21。本施工操作平台取消钢结构网架下方搭设的满堂支撑体系,平台搭设面积只占满堂支撑体系的1/3,按网架投影搭设的满堂支撑体系面积约2760㎡,而本技术方案施工作业平台的搭设仅为920㎡。该支撑系统采用的支撑管件3由直径48mm,壁厚3.0mm的钢管若干作为横杆31、纵杆32、立杆33、斜撑34,采用横距900mm,纵距900mm,步距1200mm的距离搭设,支撑管件3各钢管间采用管件连接扣件连接。铺设在支撑系统上方的施工作业平台支板1采用冲压钢脚手板进行满铺。铺设在支撑系统下部的支撑底座2用4000*200*100mm的支撑木枋21进行架管下顺铺,至少保证每块木枋上有5根支架立杆,网架施工作业平台的搭设宽度是6m。为了加大施工作业平台架体的抗倾覆性,在施工作业平台的支撑系统的四个角设置抱柱部6,进行连墙抱柱。在。首先在网架圆柱5四周搭设连墙木枋62,在网架圆柱5与连墙木枋62的内部缝隙位置填塞塑料泡沫,然后在其周围搭设抱柱的连墙杆61,再根据连墙杆61与连墙木枋62间距,合理安排填充木枋63的长度。连墙木枋62与填充木枋63均采用的规格为50*100mm,待填充木枋63安放完成后,最后进行连墙杆61的固定。最终得到的完整的、可取代满堂支架支撑体系的施工作业平台。采用本施工作业平台对钢结构网架的具体过程中,首先采用本施工作业平台可为后期网架安装过程中螺栓球、杆件间的标高校核和位置定位做施工准备,确保1/3面积网架的拼装施工质量,然后剩余2/3的网架面积采用高空吊装小拼单元施工方法。以上所述仅为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大跨度超高度钢结构网架施工作业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系统,平台支板和支撑底座,所述支撑系统架设在所述支撑底座上方,所述平台支板铺设在所述支撑系统的上方,所述支撑系统包括支撑管件及管件连接件,所述支撑管件通过所述管件连接件连接,所述支撑系统设置在钢结构网架的一侧,所述支撑系统的四角与网架圆柱连接处设置抱柱部,所述抱柱部包括连墙杆、连墙木枋及充填木枋,所述连墙木枋设置在网架圆柱的四周,所述连墙木枋与网架圆柱之间的设置填料,所述充填木枋设置于所述连墙木枋与所述连墙杆之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大跨度超高度钢结构网架施工作业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系统,平台支板和支撑底座,所述支撑系统架设在所述支撑底座上方,所述平台支板铺设在所述支撑系统的上方,所述支撑系统包括支撑管件及管件连接件,所述支撑管件通过所述管件连接件连接,所述支撑系统设置在钢结构网架的一侧,所述支撑系统的四角与网架圆柱连接处设置抱柱部,所述抱柱部包括连墙杆、连墙木枋及充填木枋,所述连墙木枋设置在网架圆柱的四周,所述连墙木枋与网架圆柱之间的设置填料,所述充填木枋设置于所述连墙木枋与所述连墙杆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跨度超高度钢结构网架施工作业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系统的支撑面积不大于钢结构网架面积的三分之一。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跨度超高度钢结构网架施工作业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底座下方设置支撑木枋,所述支撑木枋顺铺在所述支撑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伍廷波李连方马文荣李奕霖王启龙曾伯川胡建王雄兰勇赵俊曾祥军尹陈笑寒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八局集团第三工程有限公司中铁八局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贵州;5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