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耀中专利>正文

燃煤中再气化燃烧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64999 阅读:16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燃煤中再气化燃烧结构,煤炭是堆集燃烧或喷煤粉燃烧,在圆形或方形或长方形炉膛内的上方或炉膛的后端筑有气化燃烧室,或在一个炉膛内筑成高低的一次性二步燃烧结构,在燃煤炉内装着各种形状的气化燃烧室或火道,供给空气在燃烧室内形成一个净化燃烧带,适用于一切燃煤炉,可降低煤耗,净化环境;在内燃机的排气管联接端部位,装有气化继续燃烧的结构,减少了污染。(*该技术在200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燃煤中再气化燃烧结构;转动式炉条与各种煤炭堆集式燃烧炉膛、喷煤粉燃烧炉膛(退火炉)、锅炉炉膛、灶炉炉膛、反射炉炉膛、焦炉内的火焰气化燃烧的炉体结构;在炉膛煤炭堆集燃烧的或喷煤粉中或焦炉、煤气炉中都参有脱硫剂;煅烧各种矿料;反射炉燃烧室与热阻气化燃烧结构;内燃机燃烧室排气孔与排气管联接端头部位气化继续燃烧结构。已有的煤炭堆集式燃煤加热炉,炉条是固定位置的,炉条不能上下、前后、左右变位置,炉条的间隔距离不能调整,炉条下有煤炭漏落现象,煤炭有浪费,若是用送风助燃,炉膛壁结渣严重,若一动结渣,炉膛内的底火就全漏在炉条下的灰坑里,炉火就灭了。所以历来各种堆集式燃煤炉,只有靠煤炭自身的热能去燃烧发热,用之加热各种所需加热的物体。不能进行高温冶炼金属及非金属。喷煤粉燃烧室的结构不合理,常冒黑烟;内燃机的废油雾未燃烧尽。尤其是烟尘污染,二氧化硫污染严重。本技术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已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燃煤中再气化燃烧结构,说明书附图(1)、(2)、(3)、(5)、(6)、(7)、(8)、(9)、(10)、(11)、(12)(13)、(14)、(15)所示。本技术可通过以下方案实现,分九个范围进行一、转动式炉条(1)、(3),1、圆型;2、长条型等分圆形三种。材质为铸铁或耐热铸铁或球铁,转动式材质为铸铁或炉条长200-1500mm,宽30-160mm,厚8-30mm,转动式炉条四边最厚部位,同转轴的直径Φ转轴Φ15-60mm,最薄部位是轴径的1/3,转动式炉条的一个背面有横向强力筋,厚度为轴直径Φ1/4,长条孔型的转动式炉条,孔长为100-300mm,孔宽为3-5mm。凹面的厚度为轴径Φ的1/4,转动式炉条另一个背面是平光面,转动式炉条两端的轴头是用四条罗栓在上下两个平面上固定紧的,两端单轴头是插在托架孔内的。单轴型转动式炉条(3)的中间分为三段;固定的炉排这种炉排只能用于鼓风助燃,开合升降托架(4)的组合结构。托架是控制(3)的变动位置的两种形状的转动式炉条结构,有四种控制机械,1、手动转动方头杠杆式升降机构,2、螺杆齿轮升降机构,3、液压或气动升降机构。二、内燃气化燃烧结构(5),各属一种用途,一种是冶炼硅铁、锰铁、电石的炉体结构,炉体形状有三种,1、圆柱体形,2、正方立体形,3、长方立体形,高度都在20m以下,炉体断面的平方面积为4m-40m2,煤炭堆集式燃烧室的平方面积为3m-10m2,燃烧室都设在炉体的下部,燃烧室的上段是加热室,加热室的形状随炉体形状,加热室的高度500-3500mm,壁厚为35-400mm,墙壁上的导热孔是按需要分布的,墙壁上50-400个孔的总平方面积尺寸,是加热室断面积的4-8倍,加热室上段是缩小形状。在内燃加热炉燃烧室的外围空间修筑有几个等分的漏斗,煅烧矾料,石灰及多种矿料的煅烧炉。(5)、(6)两种形状不同之处,只是一个熔地、漏斗的差别,余完全相同。(5)、(6)的燃烧室上部有气化燃烧进气孔。三、(7)炉膛内壁四周500mm高度以下砌着空气冷却降温或冷却壁。在炉膛(7)的顶部及四侧有气化燃烧进气孔;在炉膛(7)的末端以下或后面0.3-1米以下或以内的位置,安装或砌筑有耐火材料制成的内外空气燃烧罩结构。四、图(11)、(12)一次性二步燃烧结构(双燃烧室)是煤炭第一步在圆形或方形或长方形的炉膛过程中未燃烧尽的烟尘,再经第二步在气化燃烧室(火道)结构内再燃烧至结束,构成两个燃烧过程中,为一次性二步燃烧结构。有内外双燃烧室结构或上下双燃烧室结构或前后双燃烧室结构或在一个炉膛内是高低位双燃烧层的结构,这四种结构实用性极广泛,能实用于一切燃烧炉。五、喷煤粉燃烧室内的气化燃烧结构(13)(退火窑),分内燃烧室、外燃烧室、热阻墙气化燃烧带,共三个燃烧阶段,内燃烧室是一个卧式圆锥台形状,卧式锥台的下方一侧有一圆周1/8-1/3的通长出火口,卧式锥台小头口端上方有一圆周5/6-2/3的出火口面积,在小头100mm以内的位置有四个间隔出火口,每一口孔面积为120-300mm2,卧式锥台的大端面砌筑在外燃烧室100-200mm厚的第一道热阻墙上的,卧式锥台形状的内燃烧室,在强烈的燃烧过程中,要自然形成一个卧式坛子形、曲线形的燃烧室内壁;外燃烧室气化燃烧室是一个四方空间,室内的两个侧面有进风孔,风孔有圆孔、方孔、长方孔三种,外燃烧室是一个气化燃烧过程;热阻墙分一、二、三道墙,位置在内燃烧室后面相夹着通火道,阻制着小晶粒炭在气化燃烧带内着成灰尽,这是一个分二步燃烧的燃烧室的炉体结构。六、在内燃机(汽油发动机、柴油发动机及一切燃油发动机)燃烧室内未燃烧尽的废气在排气管内继续气化燃烧,在机体内燃烧室排气出口与排气管处的内容积扩大在联接端头的上方或下方10-20mm段,或限定聚集在一个再气化燃烧室,设计一个直径Φ3-20mm的进气孔把燃烧室排出来的未燃烧尽的油雾在排气管内只有不断地进空气才能净化燃烧掉。燃烧室出口与排气管联接处有一个电子点火装置由偏心轴或分电盘控制或无电子点火装置两种。在排气管内附着一层3-5mm厚的耐火保温材料。往排气管联接端头内通入的空气,是由内燃机上另安装的一台打气泵供给的,供空气的圆柱体或圆锥体无级开关,安装在油门踏板(手动或脚踏)的下方,供给排气管联接端头的空气多少与加油量多少成正比。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了内燃机内排出废气后,再在排气管内净化燃烧的效果。供给排气管联接端头内的空气线路结构,有两根输送管由打气泵进入空气输送管,输送管联接无级空气开关进口,无级空气开关出口,联接空气输送管一头,另一头联接排气管上的空心螺栓,只要内燃机发动,供给排气管联接端头内的空气是同步到位的。排气管联接端头内应当供给多大量的空气是最好的净化燃烧状态,可调整无级空气开关通气孔的大小,或限定供气量由一支输气管连续供气于净化燃烧室内就能达到消除内燃机排放废气污染。净化燃烧的给气量是任意调节的。本技术燃煤中再气化燃烧结构的造价同已有技术相比,投产运行中,可以充分利用空气助燃,节煤40%以上,烟筒排出的有害气体少,热损耗小,热利用高,能提高产品质量,能降低产品成本。说明书附图,图面说明,附图(7)为摘要附图。附图(1)为圆孔型转动式炉条的主视图,图中1、进气孔,2、双头转轴。附图(2)为双轴转动式炉条的前后开合升降组合托架;图中1、托臂,2、转动式炉条托架,3、架条,4、转动式炉条,5、杠杆支力轴,6、杠杆。附图(3)为两端单轴型转动式炉条的主视图,图中1、进气孔,2、单头转轴,3、耐磨头。附图(4)为单轴型转动式炉条的中间分为三段升降组合托架主视图,图中1、托臂,2、转动式炉条,3、托架,4、架条,5、转动方头,6、杠杆,7、气化燃烧进气孔。附图(5)为冶炼硅、锰、电石的还原炉全剖面主视图,图中1、杠杆转动方,2、灰坑,3、转动式炉条托架,4、转动式炉条,5、架条,6、金属熔池,7、燃烧室,8、烟道,9、矿料,10、炉体,11、花墙壁,12、导热孔,13、出放孔,14、加热室。附图(6)为煅烧矿料的加热炉全剖面主视图,图中1、落料漏斗,2、煤炭,3、燃烧室,4、气化燃烧进气孔。附图(7)为转动式炉条与煤炭堆集式内燃加热炉炉膛结构位置的全剖面主视图,图中1、炉灰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燃煤中再气化燃烧结构,其特征在于,燃煤中源头除尘,中段或尾部干性脱硫,不同程度地改造一切燃煤炉体的部分燃烧结构,转动式炉条(3)、(11)、(12)一次性二步燃烧结构(双燃烧室)(火道)有内外双燃烧室结构或上下双燃烧室结构或前后双燃烧室结构或在一个炉膛内是高低位双燃烧层的结构;在加热室(反射炉)的入烟道口段,有一个小煅烧室,室内有一垛室高4/5的横向隔墙;喷煤粉燃烧室内的气化燃烧结构(13),内燃机燃烧室与排气管内继续气化燃烧结构,在(5)、(6)、(7)、(8)、( 9)、(10)、(11)、(12)、(13)的燃烧室内堆集燃烧的煤炭中或煤粉或焦炉、煤气炉中都参有脱硫剂或在气体燃烧室的空间喷入的有氧化钙、碳化钙粉(废)、氯化钙、碳酸钠进行脱硫,脱硫剂以石灰为主加入量为8%,或干性脱硫,干性脱硫剂是块状形的,块上有孔,孔有圆形或方形或长方形。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耀中
申请(专利权)人:李耀中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4[中国|山西]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