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机车折叠床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新型多功能添乘床,在司机室后墙上间隔一个座面宽度分别布置有折叠椅一和折叠椅二,所述折叠椅一和折叠椅二均包含固定座椅面、翻转座椅面和撑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可以实现对称布置,解决司机室空间的不足,使得整个后墙的布置更协调;从它的功能上分析,它可以当成两个独立的添乘座椅,完全展开后还可以作为一张添乘床,兼具床椅的功能,适应性广;相对于现有技术中的两段折叠的添乘床来讲,两个折叠椅分散的布置和受力更加合理,占据空间小,并且展开的长度较原有的添乘床更长,提高司乘人员躺卧的舒适度,两个折叠椅的撑脚也能提供有效的支撑,受力稳定可靠。
A new type of multifunctional be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多功能添乘床
本技术涉及机车折叠床
,尤其是一种新型多功能添乘床。
技术介绍
现有司机室规范设计里需要配备司乘人员的休息设备。现已有的休息设备有添乘座椅、添乘床两种形式,一般安装在司机室后墙上,供添乘人员休息用。由于后墙安装的设备较多,灭火器、门、紧急制动阀等已占较大面积,所以添乘座椅、添乘床的结构和布置需要合理。中国专利CN201721454U公开了一种机车折叠椅,适用于司乘人员临时乘坐,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且空间占用小的优点;虽然解决了空间不足,但是不能实现司乘人员躺卧。中国专利CN203888814U公开了一种电力机车折叠座椅,包含固定床板和活动床板,两床板之间通过铰链连接,活动床板上有调节支脚、头枕和扶手,既可作为座椅使用,又可作卧床使用,它具有结构简单、节省空间、使用方便、舒适度好、大大改善了司机的乘工作环境。但是由于折叠收纳时,活动床板与固定床板折叠,需要占用一块相对较大的区域,造成空间不足,使司机室空间狭小,且添乘床只有一个,无法实现对称布置,降低司机室的整体美观化。
技术实现思路
旨在克服上述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型多功能添乘床,兼具坐卧的功能,同时折叠空间小,实现对称布置,且能保证机车驾驶室的美观。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型多功能添乘床,在司机室后墙上间隔一个座面宽度分别布置有折叠椅一和折叠椅二,所述折叠椅一和折叠椅二均包含固定座椅面、翻转座椅面和撑脚,所述固定座椅面通过安装座一固定在司机室后墙上,固定座椅面与安装座一铰接且安装座一设有锁紧结构一,所述翻转座椅面通过铰链和固定座椅面铰接并折叠在固定座椅面的下表面,所述翻转座椅面的折叠面设有凹面,所述凹面通过安装座二连接撑脚且撑脚折叠在凹面内,所述撑脚与安装座二铰接且安装座二设锁紧结构二。根据本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进一步包括,所述锁紧结构一包含设置在安装座一下部的凸台、设在安装座一侧面的孔一和插在孔一内的插销一,所述孔一位于安装座一的铰接点的正上方,从而锁定固定座椅面的位置。根据本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进一步包括,所述锁紧结构二包含设在安装座二上的孔二、孔三和插销二,所述孔二和孔三孔径相同且与插销二适配,其中孔二与安装座二的铰接点平行设置,孔三与安装座二的铰接点垂直设置,从而锁定撑脚的位置。根据本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进一步包括,所述铰链为合页,合页为两折式,适用于固定座椅面和翻转座椅面间的折叠和展开。根据本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进一步包括,所述折叠椅二的翻转座椅面上设有头枕,进一步提高司乘人员躺卧的舒适度。根据本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进一步包括,所述撑脚包含两个平行的脚杆,所述脚杆间通过两根横梁相连。根据本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进一步包括,所述脚杆下端设有调节高度的调节螺钉,可以调节撑脚高度,保证添乘床的水平,适用性广。根据本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进一步包括,所述固定座椅面包含座面和支撑横梁,所述支撑横梁插设于座面的插槽中,支撑横梁既能为固定座椅面提供稳定的支撑,又可方便地和安装座一实现连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此新型多功能添乘床,可以实现对称布置,解决了司机室空间的不足,使得整个后墙的布置更协调;从它的功能上分析,它可以当成两个独立的添乘座椅,完全展开后还可以作为一张添乘床,兼具床椅的功能,适应性广;相对于现有技术中的两段折叠的添乘床,从人机工程和人体舒适度方面来说,更具有优势,两个折叠椅分散的布置和受力更加合理,占据空间小,并且展开的长度较原有的添乘床更长,提高司乘人员躺卧的舒适度,两个折叠椅的撑脚也能提供有效的支撑,受力稳定可靠;整体结构简单可靠,使用安装方便。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折叠椅展开成椅子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展开成床的示意图;图4是添乘床在司机室展开的示意图;图5是锁紧结构一示意图;图6是折叠椅剖视图;图7是折叠椅展开示意图;图8是锁紧结构二示意图。图中1、折叠椅一,2、折叠椅二,3、固定座椅面,3-1、座面,3-2、支撑横梁,4、翻转座椅面,4-1、凹面,5、撑脚,5-1、脚杆,5-2、横梁,6、安装座一,6-1、凸台,6-2、孔一,7、锁紧结构一,8、铰链,9、安装座二,9-1、孔二,9-2、孔三,10、锁紧结构二,11、插销一,12、插销二,13、头枕,14、调节螺钉。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至8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一种新型多功能添乘床,在司机室后墙上间隔一个座面宽度分别布置有折叠椅一1和折叠椅二2,所述折叠椅一1和折叠椅二2均包含固定座椅面3、翻转座椅面4和撑脚5,所述固定座椅面3通过安装座一6固定在司机室后墙上,固定座椅面3与安装座一6铰接且安装座一6设有锁紧结构一7,所述翻转座椅面4通过铰链8和固定座椅面3铰接并折叠在固定座椅面3的下表面,所述翻转座椅面4的折叠面内设有凹面4-1,所述凹面4-1通过安装座二9连接撑脚5且撑脚5折叠在凹面4-1内,所述撑脚5与安装座二9铰接且安装座二9设锁紧结构二10。如图1所示,当空闲时不需要折叠椅时,翻转座椅面4折叠在固定座椅面3的下表面,然后翻转贴合司机室后墙,使用锁紧结构一7锁紧,实现节约空间的目的,当司乘人员需要使用座椅时,可任意使用折叠椅一1和折叠椅二2,解除锁紧结构一7,使固定座椅面3连同翻转座椅面4沿着安装座一6的铰接处向下翻转90°,如图2所示,形成座椅;当司乘人员需要卧躺休息时,如图3和图4所示,需要将折叠椅一1和折叠椅二2均打开,且需要进一步将翻转座椅面4沿着铰链8展平180°打开,再将翻转座椅面4凹面4-1内的撑脚5打开,使用锁紧结构二10将撑脚5固定,从而对翻转座椅面4形成支撑,而折叠椅一1的翻转座椅面4展开后,填充在折叠椅一1和折叠椅二2的间隔处,两个折叠椅(即四个展开的座面)形成一个添乘床,供司乘人员躺卧。此新型多功能添乘床,可以实现对称布置,特别是司机室后墙上有两个内门的时候,灭火器放置在后墙中间,灭火器和左右后墙内门之间分别放置一个独立添乘座椅,解决了司机室空间的不足,使得整个后墙的布置更协调;从它的功能上分析,它可以当成两个独立的添乘座椅,完全展开后还可以作为一张添乘床,兼具床椅的功能,适应性广;相对于现有技术中的两段折叠的添乘床来讲,两个折叠椅分散的布置和受力更加合理,占据空间小,并且展开的长度较原有的添乘床更长,提高司乘人员躺卧的舒适度,两个折叠椅的撑脚5也能提供有效的支撑,受力稳定可靠。根据本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进一步包括,所述锁紧结构一7包含设置在安装座一6下部的凸台6-1、设在安装座一6侧面的孔一6-2和插在孔一6-2内的插销一11,所述孔一6-2位于安装座一6的铰接点的正上方,如图5和图6所示,当折叠椅翻转贴合司机室后墙时候,将插销一11插入孔一6-2内,从而防止折叠椅沿铰接点转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多功能添乘床,其特征是,在司机室后墙上间隔一个座面宽度分别布置有折叠椅一(1)和折叠椅二(2),所述折叠椅一(1)和折叠椅二(2)均包含固定座椅面(3)、翻转座椅面(4)和撑脚(5),所述固定座椅面(3)通过安装座一(6)固定在司机室后墙上,固定座椅面(3)与安装座一(6)铰接且安装座一(6)设有锁紧结构一(7),所述翻转座椅面(4)通过铰链(8)和固定座椅面(3)铰接并折叠在固定座椅面(3)的下表面,所述翻转座椅面(4)的折叠面设有凹面(4-1),所述凹面(4-1)通过安装座二(9)连接撑脚(5)且撑脚(5)折叠在凹面(4-1)内,所述撑脚(5)与安装座二(9)铰接且安装座二(9)设锁紧结构二(10)。/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多功能添乘床,其特征是,在司机室后墙上间隔一个座面宽度分别布置有折叠椅一(1)和折叠椅二(2),所述折叠椅一(1)和折叠椅二(2)均包含固定座椅面(3)、翻转座椅面(4)和撑脚(5),所述固定座椅面(3)通过安装座一(6)固定在司机室后墙上,固定座椅面(3)与安装座一(6)铰接且安装座一(6)设有锁紧结构一(7),所述翻转座椅面(4)通过铰链(8)和固定座椅面(3)铰接并折叠在固定座椅面(3)的下表面,所述翻转座椅面(4)的折叠面设有凹面(4-1),所述凹面(4-1)通过安装座二(9)连接撑脚(5)且撑脚(5)折叠在凹面(4-1)内,所述撑脚(5)与安装座二(9)铰接且安装座二(9)设锁紧结构二(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多功能添乘床,其特征是,所述锁紧结构一(7)包含设置在安装座一(6)下部的凸台(6-1)、设在安装座一(6)侧面的孔一(6-2)和插在孔一(6-2)内的插销一(11),所述孔一(6-2)位于安装座一(6)的铰接点的正上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多功能添乘床,其特征是,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邢莹莹,王海龙,屈洪,熊英萍,于义春,
申请(专利权)人:中车戚墅堰机车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