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行式旅居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649673 阅读:7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01 08: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自行式旅居车,包括设置在底盘上的厢体,自行式旅居车内部从前往后依次设置有驾驶区、会客区、生活区和洽谈区,所述洽谈区和会客区分别设置第一升降双人床和第二升降双人床,在所述第一升降双人床的下方设置有沙发,在所述洽谈区设置有通过电动推杆驱动且与沙发对应设置的升降桌,设置的多个升降双人床以及内部所设置的沙发,可有效的提高旅居车额定载客人数,可解决C型自行式旅居车现有技术中在行驶中风阻大和无拓展结构不能满足6人乘坐及居住需求的问题。

A kind of self-propelled RV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行式旅居车
本技术实施例涉及旅居车
,具体涉及一种自行式旅居车。
技术介绍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国内旅游市场的不断扩大,旅居车正在悄悄地走入人们的生活,驾驶旅居车自由出行,成为一种新兴时尚的旅游方式,持C1、C2驾照便可驾驶的C型自行式旅居车备受市场欢迎。由于旅居车需同时具备“衣、食、住、行”功能,车内卫生间、厨房、餐桌、床铺等设施均需占用较大空间,但为了符合国家法规的规定,车辆的外廓尺寸受到很大的限制,该类旅居车的布局设计,大多数都在满足4人的出行需要,为了满足6人乘坐及居住,市场主流厂家采用“大额头+双拓展”布局设计,但该设计存在旅居车成本高,行驶中额头处风阻大,拓展厢漏风、漏水、操作复杂及机构可靠性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此,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自行式旅居车,以解决C型自行式旅居车现有技术中在行驶中风阻大和无拓展结构不能满足6人乘坐及居住需求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实施方式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自行式旅居车,包括设置在底盘上的厢体,自行式旅居车内部从前往后依次设置有驾驶区、会客区、生活区和洽谈区;所述洽谈区和会客区分别设置有第一升降双人床和第二升降双人床,在所述第一升降双人床的下方设置有沙发,且在所述洽谈区的底部设置有通过电动推杆驱动且与沙发对应设置的升降桌。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驾驶区的上方设置有与车头挡风玻璃角度相同的前额头,且所述前额头内设置有壁柜。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升降双人床通过设在洽谈区顶部的第一驱动组件驱动第一升降双人床升降,所述第二升降双人床通过设在会客区顶部的第二驱动组件驱动第二升降双人床升降。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沙发为L形结构。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包括设置在第一升降双人床上方厢体四角处的固定盒,所述固定盒上安装有拉带,所述拉带连接有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工作时带动拉带在驱动机构的旋转轴上盘卷,且所述第一驱动组件还包括设置在拉带两端的限位导轨和调整块。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限位导轨和调整块至少各设置有两个。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升降双人床和第二升降双人床的结构相同,所述第一驱动组件与第二驱动组件结构相同。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具有如下优点:本技术采用小额头的设计方案,可有效的降低自行式旅居车在行驶中的阻力,而且设置的多个升降双人床以及内部所设置的沙发,可有效的提高旅居车额定载客人数,可解决当前C型自行式旅居车中,具有拓展功能的旅居车,整体密封性不好,存在漏风的问题,而没有具有拓展功能的旅居车,旅居车额定载客人数少,无法满足四人以上进行乘坐和居住的问题,更加的实用。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示例性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引伸获得其它的实施附图。本说明书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技术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技术所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图1为本技术的主视图;图2为本技术的俯视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方式中第一驱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图3的俯视图;图中:1-厢体;2-驾驶区;3-会客区;4-生活区;5-洽谈区;6-前额头;7-壁柜;301-第二升降双人床;302-第二驱动组件;501-第一升降双人床;502-第一驱动组件;503-沙发;504-升降桌;505-固定盒;506-拉带;507-限位导轨;508-调整块;509-驱动机构;510-旋转轴。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技术的其他优点及功效,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自行式旅居车,包括设置在底盘上的厢体1,所述自行式旅居车从前往后依次设置有驾驶区2、会客区3、生活区4和洽谈区5,每个区域之间具设置有用于隔离的私密隔帘,用于确保每个区域内的私密性。驾驶区2即包括主驾驶位和副驾驶位,而设置的生活区4包括烹饪分区和卫生间,烹饪分区内设置有橱柜,橱柜台面上嵌入安装有洗菜盆和电磁炉,在橱柜的上方设置有橱柜吊柜,橱柜内设置有车载冰箱、储物抽屉等,用于保证乘客的正常生活需求,橱柜吊柜内还设置有与电磁炉对应设置有抽油烟机,用于在烹饪时照明和将烟气排出车外。卫生间分为座便区和淋浴区,中间采用折叠门分隔。所述座便区设有集便式座便器、壁柜及卫生间外推侧窗,座便区还设有暖风出口及顶部照明灯。所述淋浴区设有淋浴柱、梳妆镜、洗漱盆、洗漱水龙头、淋浴水龙头以及电动换气扇,洗漱盆上方还设有LED射灯,功能齐全,保证乘客的正常梳洗。需要补充的是,所述厢体外部左侧设置左储物舱、排气装置、加油口、坐便器舱门、加水口、裙舱及外接电源口,厢体外部右侧设置遮阳棚、乘客门、右中储物舱及右后储物舱,厢体后部上方设置高位刹车灯及倒车摄像头。所述洽谈区5和会客区3分别设置有第一升降双人床501和第二升降双人床301,在所述第一升降双人床501的下方设置有沙发503,且在所述洽谈区5的底部设置有通过电动推杆驱动且与沙发503对应设置的升降桌504,所述沙发503为L形结构。升降桌504在下降后,可与沙发503形成一个完成的平面,可将其当做一个双人床进行使用,可实现空间的充分利用,可有效的增加该旅居车的铺位数量,而在第一升降双人床的501下方还挂设储物柜,用来存放小件随身用品,所述沙发503下方为大型储物空间,保证其具有足够的空间来放置乘坐人员的行李。所述驾驶区2的上方设置有与车头挡风玻璃角度相同的前额头6,且所述前额头6内设置有壁柜7,所述前额头6的中部设置额头天窗,用于加强车内采光和车内外空气循环,而用于隔开驾驶区2和会客区3的私密隔帘设置在壁柜的底部。所述第一升降双人床501通过设在洽谈区5顶部的第一驱动组件502驱动第一升降双人床501升降,所述第二升降双人床301通过设在会客区3顶部的第二驱动组件302驱动第二升降双人床301升降。会客区3包括一个双人沙发、一个单人沙发和一个折叠单座,单人沙发与折叠单座相对设置,且双人沙发设置的折叠单座的一侧,在单人沙发和折叠单座之间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行式旅居车,包括设置在底盘上的厢体(1),其特征在于,自行式旅居车内部从前往后依次设置有驾驶区(2)、会客区(3)、生活区(4)和洽谈区(5);/n所述洽谈区(5)和会客区(3)分别设置有第一升降双人床(501)和第二升降双人床(301),在所述第一升降双人床(501)的下方设置有沙发(503),且在所述洽谈区(5)的地板上设置有通过电动推杆驱动且与沙发(503)对应设置的升降桌(504)。/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行式旅居车,包括设置在底盘上的厢体(1),其特征在于,自行式旅居车内部从前往后依次设置有驾驶区(2)、会客区(3)、生活区(4)和洽谈区(5);
所述洽谈区(5)和会客区(3)分别设置有第一升降双人床(501)和第二升降双人床(301),在所述第一升降双人床(501)的下方设置有沙发(503),且在所述洽谈区(5)的地板上设置有通过电动推杆驱动且与沙发(503)对应设置的升降桌(50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行式旅居车,其特征在于,所述驾驶区(2)的上方设置有与车头挡风玻璃角度相同的前额头(6),且所述前额头(6)内设置有壁柜(7)。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行式旅居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升降双人床(501)通过设在洽谈区(5)顶部的第一驱动组件(502)驱动第一升降双人床(501)升降,所述第二升降双人床(301)通过设在会客区(3)顶部的第二驱动组件(302)驱动第二升降双人床(301)升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军徐凡黄建伟冯希旺翟俊杰张洋刘彬张天华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瀚焜联合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