扣合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648626 阅读:7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01 07: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上、下片扣合装置,保证产品扣合的一致性。扣合装置,包括底板、活动板、顶板、气缸、导向柱、上模块和下模块,所述下模块安装在底板上;所述底板和顶板通过导向柱连接;所述气缸安装在顶板上;所述活动板设置在导向柱上并位于底板和顶板之间,所述活动板与气缸相连;所述上模块安装在活动板下表面且与下模块的位置对应。采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扣合装置代替人工扣合,不仅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还提高了生产效率,消除了产品质量风险。

Fastening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扣合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上、下片扣合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注塑产品的上、下片扣合非标装置。
技术介绍
注塑中有很多需要人工扣合的产品,因重复性强,频率高,导致工人在扣合过程中经常出现扣合不到位的情况,出现产品质量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上、下片扣合装置,保证产品扣合的一致性。本技术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扣合装置,包括底板、活动板、顶板、气缸、导向柱、上模块和下模块,所述下模块安装在底板上;所述底板和顶板通过导向柱连接;所述气缸安装在顶板上;所述活动板设置在导向柱上并位于底板和顶板之间,所述活动板与气缸相连;所述上模块安装在活动板下表面且与下模块的位置对应。进一步的,所述底板和顶板通过周边4根导向柱连接;所述活动板设置在4根导向柱上。进一步的,所述气缸带动活动板沿着导向柱上下移动。进一步的,在所述底板上设置有限制上模块下压位置的限位柱。进一步的,所述限位柱左右两侧设置两个。进一步的,所述上模块和下模块采用尼龙材料加工而成。进一步的,所述上模块和下模块分别加工成产品的上、下片的仿形结构。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采用本技术的扣合装置代替人工扣合,不仅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还提高了生产效率,消除了产品质量风险。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主视图。图2是图1的俯视图。图3是图1的左视图。图4是本技术的立体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4所示,本技术的扣合装置包括底板3、活动板2、顶板1、气缸4、导向柱9、上模块5和下模块7,其中,下模块7安装在底板3上的中心位置;底板3和顶板1通过周边4根导向柱9连接;气缸4安装在顶板1的上表面中心位置;活动板2设置在4根导向柱9上并位于底板3和顶板1之间,活动板2与气缸4相连,气缸4可带动活动板2沿着4根导向柱9上下移动;上模块5安装在活动板2下表面且与下模块7的位置对应。在底板3上还设置有限制上模块5下压位置的限位柱8,限位柱8最好左右两侧设置两个,如图3-4所示。工作时,将欲扣好的产品6放入下模块7上,启动气缸4带动活动板2上的上模块5下压至限位柱8,保持1S,确保扣合到位且不损伤产品6,然后气缸4再带动上模块5回退至起始位置,取出产品6。上述上模块5和下模块7可采用尼龙材料加工而成,上模块5和下模块7分别加工成产品6的上、下片的仿形结构,这样可以保护产品6的外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扣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3)、活动板(2)、顶板(1)、气缸(4)、导向柱(9)、上模块(5)和下模块(7),所述下模块(7)安装在底板(3)上;所述底板(3)和顶板(1)通过导向柱(9)连接;所述气缸(4)安装在顶板(1)上;所述活动板(2)设置在导向柱(9)上并位于底板(3)和顶板(1)之间,所述活动板(2)与气缸(4)相连;所述上模块(5)安装在活动板(2)下表面且与下模块(7)的位置对应。/n

【技术特征摘要】
1.扣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3)、活动板(2)、顶板(1)、气缸(4)、导向柱(9)、上模块(5)和下模块(7),所述下模块(7)安装在底板(3)上;所述底板(3)和顶板(1)通过导向柱(9)连接;所述气缸(4)安装在顶板(1)上;所述活动板(2)设置在导向柱(9)上并位于底板(3)和顶板(1)之间,所述活动板(2)与气缸(4)相连;所述上模块(5)安装在活动板(2)下表面且与下模块(7)的位置对应。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扣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3)和顶板(1)通过周边4根导向柱(9)连接;所述活动板(2)设置在4根导向柱(9)上。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杨超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万友滤机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