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自动化喷油设备,包括:机架;承载于所述机架、用于输送待喷油零件的喷油输送带;承载于所述机架的喷涂机构;以及,承载于所述机架且与所述喷油输送带的输出端相承接、用于收集喷油完成的零件的收料机构;其中,喷涂机构包括:喷油房;第一喷涂组件;以及,第二喷涂组件。进行喷油时,待喷油的零件由喷油输送带向前输送,当零件经过喷油房时,第一喷涂组件和第二喷涂组件同时工作,对零件的外表面进行喷油处理,喷油完成后零件继续由喷油输送带向前输送,并被收料机构收集,从而实现了自动化喷油,减少了人工操作,提高了工作效率,且通过喷油房可对油雾进行屏蔽,减少油雾对外界环境造成污染。
An automatic fuel injection equipm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动化喷油设备
本技术涉及喷油设备
,特别涉及一种自动化喷油设备。
技术介绍
喷油是很多机械零件在加工过程中进行防锈和润滑的主要工艺流程之一,目前通常是由人工手持喷枪对零件进行喷油,劳动强度大,工作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自动化喷油设备,具有可实现自动化喷油、提高工作效率的优点。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自动化喷油设备,包括:机架;承载于所述机架、用于输送待喷油零件的喷油输送带;承载于所述机架的喷涂机构;以及,承载于所述机架且与所述喷油输送带的输出端相承接、用于收集喷油完成的零件的收料机构;其中,所述喷涂机构包括:固定于所述机架且横跨所述喷油输送带的喷油房,所述喷油房沿所述喷油输送带输送方向的两侧开设有供待喷油零件通过的输送口;承载于所述喷油房且位于所述喷油输送带上方、用于对待喷油零件的顶面及侧面进行喷涂的第一喷涂组件;以及,承载于所述机架且位于所述喷油输送带下方、用于对待喷油零件的底面进行喷涂的第二喷涂组件。实现上述技术方案,进行喷油时,待喷油的零件由喷油输送带向前输送,当零件经过喷油房时,第一喷涂组件和第二喷涂组件同时工作,对零件的外表面进行喷油处理,喷油完成后零件继续由喷油输送带向前输送,并被收料机构收集,从而实现了自动化喷油,减少了人工操作,提高了工作效率,且通过喷油房可对油雾进行屏蔽,减少油雾对外界环境造成污染。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喷涂组件包括:固定连杆组和固定于所述固定连杆组的喷头。实现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固定连杆组将喷头固定在合适的位置和角度,通过喷头即可进行喷油作业。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喷油输送带为网链输送线。实现上述技术方案,方便第二喷涂机构对产品的底部进行喷油。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收料机构包括:固定于所述机架的收料电机、以及固定于所述收料电机的动力输出轴的收料转盘。实现上述技术方案,喷油完成的零件从喷油输送带输出后,即落入收料转盘上,通过收料电机带动收料转盘转动,即可将零件转运到合适的位置,方便工作人员进行收集。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收料转盘外周罩设有限位环板,所述限位环板面向所述喷油输送带的一侧设有进料口,所述限位环板的底部设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底端固定于所述机架。实现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限位环板可以对进入收料转盘内的零件进行限制,防止零件脱离收料转盘。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喷油输送带与所述收料转盘之间还设有过渡输送机构,所述过渡输送机构包括:若干转动连接于所述机架输送滚轴、以及承载于所述机架用于驱动各所述输送滚轴同步转动的输送驱动机构,所述输送滚轴与所述喷油输送带的上表面相平齐。实现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输送驱动机构带动输送滚轴转动,即可带动零件向前输送,更加方便将零件输送至收料转盘上。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限位环板上还设有干燥机构,所述干燥机构包括:设置于所述机架的鼓风机、以及固定于所述限位环板且与所述鼓风机相连通的鼓风盒,所述鼓风盒与所述收料转盘之间形成供零件通过的空间。实现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鼓风机向鼓风盒鼓风,在收料转盘转动的过程中可以带动零件经过鼓风盒下方时,对零件表面进行干燥处理。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机架上位于所述喷油输送带的底部设有接油槽,所述接油槽上设有排油口。实现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接油槽可以承接零件和喷油输送带上滴落的油料,方便对油料进行回收利用,且减少油料对工作环境造成污染。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喷油房上开设有操作窗,所述操作窗通过合页与所述喷油房连接,且所述操作窗上设有锁紧搭扣;所述喷油房上位于所述操作窗的下方设有收集槽。实现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操作窗方便对喷头进行调整,通过收集槽可以收集由操作窗边沿渗出的油料。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喷油房上位于所述输送口处设有门帘,所述门帘包括若干波珠链。实现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门帘可以阻挡油雾,同时也不会影响零件的输送。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技术实施例通过提供一种自动化喷油设备,包括:机架;承载于所述机架、用于输送待喷油零件的喷油输送带;承载于所述机架的喷涂机构;以及,承载于所述机架且与所述喷油输送带的输出端相承接、用于收集喷油完成的零件的收料机构;其中,所述喷涂机构包括:固定于所述机架且横跨所述喷油输送带的喷油房,所述喷油房沿所述喷油输送带输送方向的两侧开设有供待喷油零件通过的输送口;承载于所述喷油房且位于所述喷油输送带上方、用于对待喷油零件的顶面及侧面进行喷涂的第一喷涂组件;以及,承载于所述机架且位于所述喷油输送带下方、用于对待喷油零件的底面进行喷涂的第二喷涂组件。进行喷油时,待喷油的零件由喷油输送带向前输送,当零件经过喷油房时,第一喷涂组件和第二喷涂组件同时工作,对零件的外表面进行喷油处理,喷油完成后零件继续由喷油输送带向前输送,并被收料机构收集,从而实现了自动化喷油,减少了人工操作,提高了工作效率,且通过喷油房可对油雾进行屏蔽,减少油雾对外界环境造成污染。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主视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喷油输送带及喷涂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喷油输送带及喷涂机构去除喷油房后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喷油输送带及喷涂机构去除喷油房后的透视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第一喷涂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收料机构、限位环板和过渡输送机构的主视图。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收料机构、限位环板和过渡输送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技术实施例中过渡输送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数字和字母所表示的相应部件名称:1、机架;11、接油槽;2、喷油输送带;3、喷涂机构;31、喷油房;311、操作窗;312、合页;313、锁紧搭扣;314、收集槽;315、门帘;32、第一喷涂组件;321、固定连杆组;322、喷头;33、第二喷涂组件;4、收料机构;41、收料电机;42、收料转盘;5、限位环板;51、支撑板;6、过渡输送机构;61、输送滚轴;62、输送驱动机构;7、干燥机构;71、鼓风机;72、鼓风盒。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动化喷油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n机架;/n承载于所述机架、用于输送待喷油零件的喷油输送带;/n承载于所述机架的喷涂机构;以及,/n承载于所述机架且与所述喷油输送带的输出端相承接、用于收集喷油完成的零件的收料机构;/n其中,所述喷涂机构包括:/n固定于所述机架且横跨所述喷油输送带的喷油房,所述喷油房沿所述喷油输送带输送方向的两侧开设有供待喷油零件通过的输送口;/n承载于所述喷油房且位于所述喷油输送带上方、用于对待喷油零件的顶面及侧面进行喷涂的第一喷涂组件;以及,/n承载于所述机架且位于所述喷油输送带下方、用于对待喷油零件的底面进行喷涂的第二喷涂组件。/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化喷油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机架;
承载于所述机架、用于输送待喷油零件的喷油输送带;
承载于所述机架的喷涂机构;以及,
承载于所述机架且与所述喷油输送带的输出端相承接、用于收集喷油完成的零件的收料机构;
其中,所述喷涂机构包括:
固定于所述机架且横跨所述喷油输送带的喷油房,所述喷油房沿所述喷油输送带输送方向的两侧开设有供待喷油零件通过的输送口;
承载于所述喷油房且位于所述喷油输送带上方、用于对待喷油零件的顶面及侧面进行喷涂的第一喷涂组件;以及,
承载于所述机架且位于所述喷油输送带下方、用于对待喷油零件的底面进行喷涂的第二喷涂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化喷油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喷涂组件包括:固定连杆组和固定于所述固定连杆组的喷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化喷油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油输送带为网链输送线。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自动化喷油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收料机构包括:固定于所述机架的收料电机、以及固定于所述收料电机的动力输出轴的收料转盘。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动化喷油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收料转盘外周罩设有限位环板,所述限位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成,李进荣,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贸贝特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