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模块化控制装置的电子模块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644564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01 04: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模块化控制装置的电子模块,所述电子模块具有绝缘材料壳体、绝缘材料盖板、位于绝缘材料壳体内且载有电子元件的印刷电路板、接线端子和状态指示器,状态指示器具有光导元件,光导元件具有从外部可接近的并将各自的端部安装到所述电子模块中的多个光导杆以及多个分别连接对应光导杆的连接柱,各光导杆并排地向下方朝着印刷电路板的方向延伸至印刷电路板上的发光元件,从而避免了人工单独连接光导杆和发光元件时的操作复杂程度,实现了该电子模块能够被简单、方便地安装到模块化控制装置中,以实现状态指示器对电子模块内各通道状态的状态指示工作。

An electronic module for modular control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模块化控制装置的电子模块
本技术涉及电气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模块化控制装置的电子模块。
技术介绍
一些模块化控制装置通常会安装着具有状态指示器和印刷电路板的电子模块,状态指示器往往位于电子模块的上侧面,并且状态指示器与接线端子相邻接的设置。状态指示器包括多个光导杆。在将电子模块安装到模块化控制装置上时,需要操作人员先把状态指示器中的每一个光导杆与印刷电路板上的每一个发光元件进行对应的连接操作,然后利用印刷电路板上各发光元件工作时发出的光线,把电子模块的各通道状态的信号以光信号的形式通过对应的光导杆进行传输,实现状态指示器对电子模块内各通道状态的显示效果。但是,现有的电子模块在应用到模块化控制装置内时,需要操作人员先把状态指示器的每一个光导杆与印刷电路板上的对应发光元件进行连接操作,导致电子模块存在安装不够简单的问题,影响了安装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提供一种用于模块化控制装置的电子模块。该电子模块可以简单、方便地安装到模块化控制装置中,以实现状态指示器对电子模块内各通道状态的状态指示工作。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用于模块化控制装置的电子模块,其中多个所述电子模块通过数据总线相互连接,其中,所述电子模块具有:绝缘材料壳体;绝缘材料盖板;印刷电路板,该印刷电路板位于绝缘材料壳体内且载有电子元件;接线端子,该接线端子位于绝缘材料壳体上侧面且焊接在印刷电路板上;状态指示器,该状态指示器位于电子模块的上侧面上且与接线端子相邻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状态指示器具有光导元件,所述光导元件具有:从外部可接近的并将各自的端部安装到所述电子模块中的多个光导杆,以及多个分别连接对应光导杆的连接柱;其中,各所述光导杆并排地向下方朝着印刷电路板的方向延伸至所述印刷电路板上的发光元件。改进地,在所述用于模块化控制装置的电子模块中,所述状态指示器具有能够与所述光导元件实现组装的光阑元件,所述光阑元件具有多个能够对应隔断相邻的两个光导杆的栅栏。再改进,在所述用于模块化控制装置的电子模块中,所述接线端子具有绝缘材料本体以及分别位于绝缘材料本体内的导体和焊脚,导体与焊脚电性连接,所述绝缘材料本体具有:导体引入孔,供所述导体从绝缘材料本体的底部接近安装到该绝缘材料本体内;以及多个绝缘挡板,绝缘挡板能够对应隔开相邻的两个焊脚。进一步地,所述绝缘材料本体还具有:固定柱,该固定柱将所述接线端子固定在印刷电路板上;固定孔,分别配合绝缘材料本体和绝缘材料盖板,以将所述接线端子固定到绝缘材料盖板上。改进地,在所述用于模块化控制装置的电子模块中,相邻的光导杆具有相互交替不同的长度并交替错位地终止在所述印刷电路板上。改进地,在所述用于模块化控制装置的电子模块中,在至少一个光导杆的外侧面上设有用于将所述光导元件固定在所述绝缘材料壳体上的凸出部。具体地,在所述用于模块化控制装置的电子模块中,所述发光元件为容纳在印刷电路板上的发光二极管。再改进,在所述用于模块化控制装置的电子模块中,所述电子模块具有用于卡扣到载轨上的载轨卡扣脚。再改进地,在所述用于模块化控制装置的电子模块中,所述电子模块具有位于侧壁上的插接触点,以便用于当将电子模块并排地列装在载轨上时形成数据总线以及提供系统电压馈电线。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首先,本技术中的电子模块通过令其状态指示器具有从外部可接近的并将各自的端部安装到电子模块中的多个光导杆以及多个分别连接对应光导杆的连接柱,各光导杆并排地向下方朝着印刷电路板的方向延伸至电子模块内印刷电路板上的发光元件,不再需要操作人员单独去连接光导杆和对应的发光元件,避免了单独连接光导杆和发光元件时的操作复杂程度,实现了该电子模块能够被简单、方便地安装到模块化控制装置中,以实现状态指示器对电子模块内各通道状态的状态指示工作;其次,本技术中的电子模块通过把每个光导杆均采用并排独立的结构设置方式,即“从外部可接近的并将各自的端部安装到该电子模块中的多个光导杆”,也就是说,每一个光导杆的端部独立去安装到电子模块中。这样,经各光导杆传输的光线就不会出现串光的情况,从而确保了状态指示器可以更好地显示电子模块的每个通道状态的情况;最后,本技术中的电子模块通过令状态指示器具有能够与光导元件实现组装的光阑元件,光阑元件具有多个能够对应隔断相邻的两个光导杆的栅栏,有效解决了传输的各光线因紧邻光导杆影响而出现散射现象(即发生散光)的问题。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用于模块化控制装置的电子模块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电子模块的俯视示意图;图3为图1所示电子模块的底部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1所示电子模块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1中光阑元件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5所示光阑元件的另一视角示意图;图7为图1中光导杆与连接柱的连接状态示意图;图8为图7所示连接状态的另一视角示意图;图9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接线端子的底部结构示意图;图10为图9所示接线端子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11为本本技术实施例中绝缘材料本体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模块化控制装置的电子模1块,其中多个电子模块1通过数据总线相互连接,该电子模块1具有:绝缘材料壳体2;绝缘材料盖板3;印刷电路板4,该印刷电路板位于绝缘材料壳体2内且载有电子元件;接线端子5,该接线端子5位于绝缘材料壳体2上侧面且焊接在印刷电路板4上;状态指示器6,该状态指示器6位于电子模块1的上侧面上且与接线端子5相邻接;其中,此处的状态指示器6具有光导元件7,该光导元件7具有:从外部可接近的并将各自的端部安装到该电子模块1中的多个光导杆8,以及多个分别连接对应光导杆的连接柱9;其中,各光导杆8并排地向下方朝着印刷电路板4的方向延伸至印刷电路板4上的发光元件10。具体到本实施例中,这里的发光元件10为容纳在印刷电路板4上的发光二极管。为了方便电子模块能够被更加简单地安装到模块化控制装置上,也有技术人员对电子模块的状态指示器做出了改进,比如令原来的光导元件包括有多个光导杆,这些光导杆共同拥有一个共享端部,这些光导杆由该共享端部伸出,每个光导杆的末端均对应着一个发光元件。这样,每个发光元件分别发出的光线就会通过对应的光导杆导引到共享端部,然后被导引的这些光线从共享端部的上侧面射出,并且显示对应通道的状态。但是,导光元件在采用这种共享端部的结构形式时,每个发光元件工作时所发出的光线经对应的光导杆传输时,会出现串光的现象发生,影响通道状态的显示效果。与之相反,本实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模块化控制装置的电子模块,其中多个所述电子模块(1)通过数据总线相互连接,其中,所述电子模块(1)具有:/n绝缘材料壳体(2);/n绝缘材料盖板(3);/n印刷电路板(4),该印刷电路板位于绝缘材料壳体(2)内且载有电子元件;/n接线端子(5),该接线端子位于绝缘材料壳体上侧面且焊接在印刷电路板(4)上;/n状态指示器(6),该状态指示器位于电子模块(1)的上侧面上且与接线端子(5)相邻接;/n其特征在于,所述状态指示器(6)具有光导元件(7),所述光导元件(7)具有:/n从外部可接近的并将各自的端部安装到所述电子模块中的多个光导杆(8),以及/n多个分别连接对应光导杆的连接柱(9);/n其中,各所述光导杆(8)并排地向下方朝着印刷电路板(4)的方向延伸至所述印刷电路板(4)上的发光元件(10)。/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模块化控制装置的电子模块,其中多个所述电子模块(1)通过数据总线相互连接,其中,所述电子模块(1)具有:
绝缘材料壳体(2);
绝缘材料盖板(3);
印刷电路板(4),该印刷电路板位于绝缘材料壳体(2)内且载有电子元件;
接线端子(5),该接线端子位于绝缘材料壳体上侧面且焊接在印刷电路板(4)上;
状态指示器(6),该状态指示器位于电子模块(1)的上侧面上且与接线端子(5)相邻接;
其特征在于,所述状态指示器(6)具有光导元件(7),所述光导元件(7)具有:
从外部可接近的并将各自的端部安装到所述电子模块中的多个光导杆(8),以及
多个分别连接对应光导杆的连接柱(9);
其中,各所述光导杆(8)并排地向下方朝着印刷电路板(4)的方向延伸至所述印刷电路板(4)上的发光元件(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模块化控制装置的电子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状态指示器(6)具有能够与所述光导元件(7)实现组装的光阑元件(11),所述光阑元件(11)具有多个能够对应隔断相邻的两个光导杆(8)的栅栏(12)。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用于模块化控制装置的电子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线端子(5)具有绝缘材料本体(13)以及分别位于绝缘材料本体(13)内的导体(14)和焊脚(15),导体(14)与焊脚(15)电性连接,所述绝缘材料本体(13)具有:
导体引入孔(16),供所述导体(14)从绝缘材料本体(13)的底部接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高松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高松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