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栅栏式接线端子
[0001]本技术涉及接线端子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栅栏式接线端子。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的栅栏式接线端子通常包括端子壳体、螺丝、垫片和螺母,螺母位于端子壳体内,螺丝、垫片以及螺母相互配合,以把进入到接线端子壳体内的导线或冷压头锁紧,从而完成接线。特别是栅栏式接线端子接O型冷压头时,需要利用工具(如螺丝刀)先将螺丝旋松至与螺母完全脱离,即螺丝被从螺母上拧掉,然后再给进入到端子壳体内的线缆的端部套上O型冷压头后才能进行接线。
[0003]但是,现有的栅栏式接线端子结构存在不足:由于螺丝体积比较小,螺丝在接线过程中容易从端子壳体内移出而丢失,且该螺丝一旦落入机器内部还会造成短路风险。另外,这种需要先将螺丝完全从螺母上拧掉后才能接线的接线端子结构不仅增大接线工作量,也严重影响接线操作的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提供一种方便接线操作且不会造成紧固线缆的紧固件(螺丝)从端子壳体内移出的栅栏式接线端子。
[0005]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栅栏式接线端子,包括:端子壳体(1),具有接线孔7(11)以及位于该端子壳体顶部的顶部开孔(12);导电体(2),位于端子壳体(1)内,该导电体(2)具有与外部线缆进行电连接的电连接面(2a);紧固件(4),位于端子壳体(1)内,该紧固件(4)具有头部(41)和位于头部(41)下方的挤压部(42),挤压部(42)可与导电体(2)配合紧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移动件(5),位于端子壳体(1)内且可在导电体(2)上部与端子壳体(1)的顶部开孔(12)之间来回移动;弹性件(6),可伸缩地竖向设置在端子壳体(1)内,该弹性件(6)的第一端与移动件(5)传动连接且被移动件(5)下压时产生弹性压缩,弹性件(6)的第二端固定在端子壳体(1)内;其中,紧固件(4)限位在端子壳体(1)内且可来回移动地设置在端子壳体(1)的顶部开孔(12)与导电体(2)上部之间,紧固件(4)的头部(41)可在外力驱动下自端子壳体(1)的顶部开孔(12)朝着导电体(2)方向移动以使得移动件(5)与导电体(2)形成用以夹紧线缆且间距可变的夹持缝隙(D),下移的紧固件(4)驱动移动件(5)下移以下压弹性件(6)产生弹性压缩。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栅栏式接线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体(2)上设置有抵压部,所述弹性件(6)的第二端通过抵压在该抵压部上以固定在端子壳体(1)内。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栅栏式接线端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高松,蓝贵凡,汪德荣,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高松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