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动机,可以防止支承壳体内的齿轮部件的板的位置偏移。电动机具备定子及转子、齿轮部件、支承齿轮部件的齿轮板以及收容这些的壳体,齿轮板具有作为支承齿轮部件的面的齿轮支承面和从该齿轮支承面垂直地伸出的壁状部,当将壁状部的伸出方向设为上、将其相反方向设为下、将与上下方向正交的方向设为水平方向时,壳体具有构成壳体的外周面的一部分的罩部件和构成壳体的上表面的盖体,壁状部具有由罩部件和盖体在水平方向上夹在中间的定位部。
Mot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动机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动机技术,特别是涉及一种构成零件的定位结构。
技术介绍
在下述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齿轮传动电动机(电动机1),将减速齿轮系(齿轮系13)和支承它的板(支承板15)收容在壳体4中。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3-132091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用与壳体分体的板支承壳体内的齿轮部件的情况下,板的位置精度也会影响其所支承的齿轮部件的动作精度。如上述专利文献1那样,在支承齿轮系13的板(支承板15)上设置有将锡焊引线19的基板18和齿轮系13隔开的垂直的壁部即隔断壁部15c,在被锡焊于基板18上的引线19首先向隔断壁部15c侧延伸之后再向其相反侧弯曲的构成中,存在以下风险:隔断壁部15c被引线19推压,支承板15倾斜。鉴于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电动机,可以防止支承壳体内的齿轮部件的板的位置偏移。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宗旨在于,电动机具备:定子;配置于所述定子的内侧的转子;齿轮部件;支承所述齿轮部件的齿轮板;以及收容所述定子、所述转子、所述齿轮部件以及所述齿轮板的壳体,所述齿轮板具有作为支承所述齿轮部件的面的齿轮支承面和从该齿轮支承面垂直(包括大致垂直)地伸出的壁状部,当将所述壁状部的伸出方向设为上、将其相反方向设为下、将与上下方向正交的方向设为水平方向时,所述壳体具有构成所述壳体的外周面的一部分的罩部件和构成所述壳体的上表面的盖体,所述壁状部具有由所述罩部件和所述盖体在水平方向上夹在中间的定位部。齿轮板的壁状部具有定位部,定位部由罩部件和盖体在水平方向上夹在中间,由此,可以使壳体内部的齿轮板的位置稳定。另外,理想的是,本技术的电动机具备锡焊引线的接合部,所述接合部从所述罩部件的开口部向外部露出,所述壁状部将所述接合部和所述齿轮部件隔开。将引线从罩部件的开口部锡焊到接合部时,即使在作业人员的手指、工具或引线与壁状部接触的情况下,由于本技术的壁状部通过将其定位部夹在罩部件和盖体之间来固定位置,因此防止了壁状部(齿轮板)的倾斜和位置偏移。另外,理想的是,所述定位部是从所述壁状部的上表面向上方突出的凸部,所述壁状部的上表面中除了所述凸部以外的部分与所述盖体的下表面相接。通过将定位部设为凸部,使壁状部的除了凸部以外的上表面与盖体的下表面抵接,壁状部的水平方向上的位置偏移被凸部阻止,壁状部的向上方的位置偏移被盖体的下表面阻止。由此,齿轮板的位置精度进一步提高。另外,理想的是,本技术的电动机的所述凸部俯视时呈大致直角三角形,相当于其斜边的面与所述盖体相接,相当于另外两条边的面与所述罩部件相接。通过将凸部形成为俯视时呈大致直角三角形,且相当于其斜边的面与盖体相接,即使在安装盖体时齿轮板的位置稍微偏移,通过安装盖体,齿轮板也会被引导到正常位置。由此,可以简化电动机的组装作业。另外,更理想的是,所述凸部分别设置于所述壁状部的上表面上的长度方向上的两端。通过固定在壁状部发生位置偏移时最大移动的部分,可以更有效地防止壁状部(齿轮板)的位置偏移。另外,理想的是,在本技术的电动机中,所述接合部是端子引脚,所述端子引脚具有载置所述引线的芯线并锡焊的V字形、U字形或コ字形的接合部。端子引脚具有能载置引线的芯线的V字形、U字形或コ字形的接合部,由此,可以提高引线的锡焊作业的操作性。(技术效果)如上所述,根据本技术的电动机,可以防止支承壳体内的齿轮部件的板的位置偏移。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的电动机的外观的立体图。图2是表示电动机的内部结构的侧视剖视图。图3是表示电动机的减速齿轮机构的俯视透视图。图4是表示端子罩及夹子部件的结构的立体图。图5是表示引线的弯曲结构的侧视剖视图。图6是表示齿轮板的定位结构的图。图7是表示端子引脚的接合部的形状的图。附图标记说明1:电动机;10:壳体;11:本体部;12:盖体;122:抵接部;13:齿轮板;13a:齿轮支承面;13b:壁状部;131:凸部;21:A相线圈骨架;21a:端子支承部;30:转子;41:第一齿轮;42:第二齿轮;43:第三齿轮;44:输出轴;44a:齿轮部;50:罩部件;51:伸出部;51a:支承面;51b:下表面;52:隔板;53:槽部;56:抵接部;60:夹子部件;60a:上框;60b:下框;61:贯通孔;62:按压部;70:端子引脚;71:捆扎部;72:接合部;90:引线;91:芯线具体实施方式[整体结构]以下,使用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以下,也称为“本实施例”)的电动机1是将转子的旋转减速并输出的齿轮传动电动机。此外,在以下的说明中,“上”及“下”是指与图1中所描述的坐标轴显示的Z轴平行的方向,Z1侧为“上”,Z2侧为“下”。“前”及“后”是指与相同坐标轴显示的X轴平行的方向,X1侧为“前”,X2侧为“后”。同样地,“左右”是指与相同坐标轴显示的Y轴平行的方向。另外,“水平”是指相同坐标轴显示的XY平面方向。图1是表示电动机1的外观的立体图。本实施例的电动机1具有后文中将描述的定子、配置于定子的内侧的转子、收纳减速齿轮系的壳体10、从壳体10向上方延伸的输出轴44、从壳体10向其前方引出的5条引线90以及固定这些引线90的夹子部件60。壳体10由有底筒状的本体部11、覆盖在本体部11上端的开口上的盖体12以及构成本体部11的外周面的一部分的罩部件即端子罩50构成。在本体部11的外周面,在与其前表面相应的部分形成有开口部,该开口部是本体部11的表面被从上端切割到下端附近而形成的,端子罩50安装在该开口部。在盖体12上形成有供输出轴44插通的套筒状的开口部12b。插入开口部12b的输出轴44经由轴承44b支承于开口部12b。另外,在盖体12上设置有朝左右以舌片形状延伸的一对安装片12a。安装片12a是将电动机1组装到其上位装置等时的连接部。图2是表示沿箭头S方向观察图1的电动机1时的内部结构的侧视剖视图。本实施例的电动机1的驱动源是具备定子20及转子30的二相步进电动机。定子20由A相定子及B相定子构成。A相定子具有A相线圈骨架21、卷绕于A相线圈骨架21的A相定子线圈22、爪极式突极即上侧轭部23a以及下侧轭部23b。B相定子同样也具有B相线圈骨架26、卷绕于B相线圈骨架26的B相定子线圈27、上侧轭部28a以及下侧轭部28b。此外,通过本体部11的底面的一部分向本体部11内切起,形成B相定子线圈27的下侧轭部28b。在A相线圈骨架21的前缘设置有保持端子引脚70的端子支承部21a。端子引脚70是其长度方向上的两端上下弯曲的引脚端子。端子引脚70的前侧部分向下方弯曲,构成捆扎定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动机,其特征在于,具备:/n定子;/n配置于所述定子的内侧的转子;/n齿轮部件;/n支承所述齿轮部件的齿轮板;以及/n收容所述定子、所述转子、所述齿轮部件以及所述齿轮板的壳体,/n所述齿轮板具有:作为支承所述齿轮部件的面的齿轮支承面;以及从该齿轮支承面垂直伸出的壁状部,/n当将所述壁状部的伸出方向设为上、将伸出方向的相反方向设为下、将与上下方向正交的方向设为水平方向时,/n所述壳体具有:构成所述壳体的外周面的一部分的罩部件;以及构成所述壳体的上表面的盖体,/n所述壁状部具有由所述罩部件和所述盖体在水平方向上夹在中间的定位部。/n
【技术特征摘要】
20180927 JP 2018-1823071.一种电动机,其特征在于,具备:
定子;
配置于所述定子的内侧的转子;
齿轮部件;
支承所述齿轮部件的齿轮板;以及
收容所述定子、所述转子、所述齿轮部件以及所述齿轮板的壳体,
所述齿轮板具有:作为支承所述齿轮部件的面的齿轮支承面;以及从该齿轮支承面垂直伸出的壁状部,
当将所述壁状部的伸出方向设为上、将伸出方向的相反方向设为下、将与上下方向正交的方向设为水平方向时,
所述壳体具有:构成所述壳体的外周面的一部分的罩部件;以及构成所述壳体的上表面的盖体,
所述壁状部具有由所述罩部件和所述盖体在水平方向上夹在中间的定位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机,其特征在于,
具备锡焊引线的接合部,
所述接合部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今井健太郎,
申请(专利权)人:日本电产三协株式会社,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日本;JP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