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速马达传动腔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608218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28 08:33
低速马达传动腔,属于特种电机专用设备部件领域。其特征在于:包括传动腔本体,所述传动腔本体包括外壳、受力支撑杆、泄力支撑杆、受力齿轮和泄力齿轮,外壳内分别设置受力支撑杆和泄力支撑杆;受力支撑杆上套装动力输出轴;动力输出轴从传动腔的上方穿出传动腔;动力输出轴上设置受力齿轮;泄力支撑杆上套装力矩调节轴;力矩调节轴从传动腔的下方穿出传动腔;力矩调节轴上设置泄力齿轮;横轴从下方穿入传动腔内,横轴设置驱动轮;驱动轮与泄力齿轮相互咬合,泄力齿轮与受力轮相互咬合。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适应满足低速马达的常规使用需求的同时,还能够从刚度、弹塑性和耐候性上进一步提升电机传动腔的使用性能。

Low speed motor drive cavit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低速马达传动腔
本专利技术属于特种电机专用设备部件领域,具体涉及低速马达传动腔。
技术介绍
在特定环境中部分特殊电机需要满足大扭矩动力输出工作要求,低速电机不用连接减速器,转速从0.6-310转/分都有,具体特点如下。低速电机是一种取代传统减速驱动的理想化选择。该电机存在很多优点,其中包括:1、转速超低;2、输出轴与电动机轴同心度一致,不需要另行设计安装高度,减少了设计、安装难度;3、体积小、重量轻;4、输出扭矩大,功率损失小,输出扭矩远大于普通电机输出扭矩;5、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等。但普通的低速电机只是实现了大扭矩输出,却无法实现输出转速的调节,为了更好的优化产品,提升产品,专利技术人设计制造了低速马达。但是,传统马达的传动腔无法适应特种需求,申请人针对优化设计的低速马达专门研发了一种专用传动腔,能够适应满足低速马达的常规使用需求的同时,还能够从刚度、弹塑性和耐候性上进一步提升电机传动腔的使用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低速马达传动腔,能够适应满足低速马达的常规使用需求的同时,还能够从刚度、弹塑性和耐候性上进一步提升电机传动腔的使用性能。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低速马达传动腔,其特征在于:包括传动腔本体,所述传动腔本体包括外壳、受力支撑杆、泄力支撑杆、受力齿轮和泄力齿轮,外壳内分别设置受力支撑杆和泄力支撑杆;受力支撑杆上套装动力输出轴;动力输出轴从传动腔的上方穿出传动腔;动力输出轴上设置受力齿轮;泄力支撑杆上套装力矩调节轴;力矩调节轴从传动腔的下方穿出传动腔;力矩调节轴上设置泄力齿轮;横轴从下方穿入传动腔内,横轴设置驱动轮;驱动轮与泄力齿轮相互咬合,泄力齿轮与受力轮相互咬合;泄力齿轮分为第一泄力轮、第二泄力轮和第三泄力轮;受力齿轮分为第一受力轮和第二受力轮。优选的,所述传动腔由内而外依次包括内部聚氨酯内层、抗拉纤维中衬层和外铸铁层,所述内部聚氨酯内层、抗拉纤维中衬层和外铸铁层的厚度比为2:1:1。优选的,第一受力轮和第二受力轮的直径比例为1:1.5。优选的,第一泄力轮、第二泄力轮和第三泄力轮的直径比例为1:2:3。优选的,手持卡装臂上的握持杆,向卡台方向压缩压紧簧,使作用在横轴、力矩调节轴或动力输出轴上的橡胶块分离,能够调节力矩调节轴或动力输出轴在传动腔内垂直位置,进一步带动第一泄力轮、第二泄力轮、第三泄力轮和第一受力轮、第二受力轮之间进行不同的咬合配合,依次改变了低速大扭矩马达的输出转速。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专利阐述了一种能够适应满足低速马达的常规使用需求的同时,还能够从刚度、弹塑性和耐候性上进一步提升电机传动腔的使用性能。传动腔内设置了两组转速调节机构,首先通过泄力结构将横轴传导过来的力量进行承接,同时该结构处设置了三个泄力轮来实现转速的第一次调节,进一步通过受力轮来承接泄力轮上的动力,同时该结构处设置了两个受力轮来实现转速的第二次调节,最后再由动力输出轴将电机工作时的动力传导出来。结构制作成本低,使用方便,操作简易,非常适合应用在产品的升级改造中。具体实施方式低速马达传动腔,包括传动腔本体,所述传动腔本体包括外壳、受力支撑杆、泄力支撑杆、受力齿轮和泄力齿轮,外壳内分别设置受力支撑杆和泄力支撑杆;受力支撑杆上套装动力输出轴;动力输出轴从传动腔的上方穿出传动腔;动力输出轴上设置受力齿轮;泄力支撑杆上套装力矩调节轴;力矩调节轴从传动腔的下方穿出传动腔;力矩调节轴上设置泄力齿轮;横轴从下方穿入传动腔内,横轴设置驱动轮;驱动轮与泄力齿轮相互咬合,泄力齿轮与受力轮相互咬合;泄力齿轮分为第一泄力轮、第二泄力轮和第三泄力轮;受力齿轮分为第一受力轮和第二受力轮。所述传动腔由内而外依次包括内部聚氨酯内层、抗拉纤维中衬层和外铸铁层,所述内部聚氨酯内层、抗拉纤维中衬层和外铸铁层的厚度比为2:1:1。第一受力轮和第二受力轮的直径比例为1:1.5。第一泄力轮、第二泄力轮和第三泄力轮的直径比例为1:2:3。手持卡装臂上的握持杆,向卡台方向压缩压紧簧,使作用在横轴、力矩调节轴或动力输出轴上的橡胶块分离,能够调节力矩调节轴或动力输出轴在传动腔内垂直位置,进一步带动第一泄力轮、第二泄力轮、第三泄力轮和第一受力轮、第二受力轮之间进行不同的咬合配合,依次改变了低速大扭矩马达的输出转速。该专利阐述了一种能够适应满足低速马达的常规使用需求的同时,还能够从刚度、弹塑性和耐候性上进一步提升电机传动腔的使用性能。传动腔内设置了两组转速调节机构,首先通过泄力结构将横轴传导过来的力量进行承接,同时该结构处设置了三个泄力轮来实现转速的第一次调节,进一步通过受力轮来承接泄力轮上的动力,同时该结构处设置了两个受力轮来实现转速的第二次调节,最后再由动力输出轴将电机工作时的动力传导出来。结构制作成本低,使用方便,操作简易,非常适合应用在产品的升级改造中。以上所述,仅是本专利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是对本专利作其它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加以变更或改型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凡是未脱离本专利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专利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改型,仍属于本专利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低速马达传动腔,其特征在于:包括传动腔本体,所述传动腔本体包括外壳、受力支撑杆、泄力支撑杆、受力齿轮和泄力齿轮,外壳内分别设置受力支撑杆和泄力支撑杆;受力支撑杆上套装动力输出轴;动力输出轴从传动腔的上方穿出传动腔;动力输出轴上设置受力齿轮;泄力支撑杆上套装力矩调节轴;力矩调节轴从传动腔的下方穿出传动腔;力矩调节轴上设置泄力齿轮;横轴从下方穿入传动腔内,横轴设置驱动轮;驱动轮与泄力齿轮相互咬合,泄力齿轮与受力轮相互咬合;泄力齿轮分为第一泄力轮、第二泄力轮和第三泄力轮;受力齿轮分为第一受力轮和第二受力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低速马达传动腔,其特征在于:包括传动腔本体,所述传动腔本体包括外壳、受力支撑杆、泄力支撑杆、受力齿轮和泄力齿轮,外壳内分别设置受力支撑杆和泄力支撑杆;受力支撑杆上套装动力输出轴;动力输出轴从传动腔的上方穿出传动腔;动力输出轴上设置受力齿轮;泄力支撑杆上套装力矩调节轴;力矩调节轴从传动腔的下方穿出传动腔;力矩调节轴上设置泄力齿轮;横轴从下方穿入传动腔内,横轴设置驱动轮;驱动轮与泄力齿轮相互咬合,泄力齿轮与受力轮相互咬合;泄力齿轮分为第一泄力轮、第二泄力轮和第三泄力轮;受力齿轮分为第一受力轮和第二受力轮。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速马达传动腔,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腔由内而外依次包括内部聚氨酯内层、抗拉纤维中衬层和外铸铁层,所述内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连续曹继荣
申请(专利权)人:淄博旭发工贸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