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载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600505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28 03:19
一种自动载具,包含一个载具本体、多个设置在该载具本体的移动单元,及多个设置在该载具本体的致动单元,每一个移动单元包括一个轮具,及一个连动该载具本体与该轮具的扇形齿轮,每一个致动单元连接该多个移动单元的其中二个,包括一个受控于一个控制讯息的转向伺服马达,及一个受该转向伺服马达带动的正齿轮柱,每一个致动单元的正齿轮柱同时啮合该多个移动单元的其中二个的扇形齿轮,当该转向伺服马达受该控制讯息而带动该正齿轮柱时,该正齿轮柱同时带动该二扇形齿轮使该二个移动单元的二个轮具朝同一方向转动相同的角度。

Automatic carri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自动载具
本技术涉及一种载具,特别是涉及一种自动载具。
技术介绍
为了因应工业4.0的发展趋势,基于大数据、物联网,及机械工具自动化等相关方面的技术,无须人为操控的自动载具(Automaticguidedvehicle,AVG)在市场上也越来越常见,因此,如何设计研究各式自动载具以符合不同工作场合的需要,是业界不断努力的方向。目前,应用在卖场或工厂的而需要具备较高灵活移动特性的自动载具,多数是通过多个可分别受控于不同讯号的驱动马达分别驱动多个轮具,使得自动载具可以通过多个受控的马达和轮具相配合,而可高灵活性的移动。但此等自动载具显然具有组件结构复杂、如何协调控制的困扰。因此,如何改善现有的自动载具以简化传动系统、控制方式种种,一直都是本
的研发重点。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较易协调操控的自动载具。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自动载具,包含一载具本体、多个设置在所述载具本体的移动单元,及多个设置在所述载具本体的致动单元,每一个移动单元包括一轮具,及一个连接所述载具本体与所述轮具的扇形齿轮,每一个致动单元连接所述多个移动单元的其中二个,包括一个受控于一个控制讯息的转向伺服马达,及一个受所述转向伺服马达带动的正齿轮柱,每一个致动单元的正齿轮柱同时啮合所述多个移动单元的其中二个的扇形齿轮,当所述转向伺服马达受所述控制讯息而带动所述正齿轮柱时,所述正齿轮柱同时带动二个扇形齿轮使二个移动单元的二个轮具朝同一方向转动相同的角度。所述每一个移动单元还包括一个受控于所述控制讯息并用于带动所述轮具的驱动马达。所述驱动马达是自适应马达和伺服马达其中任一。所述每一个移动单元还具有一个用于接收所述控制讯息及传送一个回馈讯息到一个外部的中央控制系统的移动讯息收发组件。所述移动讯息收发组件是无线通信收发机。所述每一个致动单元还具有一个用于接收所述控制讯息及传送一个回馈讯息到一个外部的中央控制系统的致动讯息收发组件。所述致动讯息收发组件是无线通信收发机。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一个致动单元同时带动二个移动单元的转向,而达到以较简化的结构做到高灵活度移动的功效。附图说明本技术的其他的特征及功效,将于参照图式的实施方式中清楚地呈现,其中:图1是一个立体分解图,说明本技术自动载具的一个较佳实施例;图2是一个局部立体分解图,说明该较佳实施例的二个移动单元与一个致动单元间的组合关系;及图3是一个局部剖视图,说明该较佳实施例的二个移动单元与一个致动单元间的作动关系。具体实施方式在本技术被详细描述之前,应当注意在以下的说明内容中,类似的组件是以相同的编号来表示。参阅图1,本技术自动载具的一个较佳实施例,包含一个载具本体2、四设置在该载具本体2的移动单元3,及二设置在该载具本体2的致动单元4,其中,该载具本体2包括一个用于乘载物品的长方形的乘载部21,及一个由该乘载部21周缘沿垂直方向往下延伸而成的环绕部22,该乘载部21与该环绕部22界定出一个容室,该致动单元4位于该容室内,该移动单元3位于该容室且部分裸露于该容室外,当本技术自动载具在移动时,该载具本体2的环绕部22不会碰触到地面,该载具本体2可以是一体成形,或由一个为长方形板的该乘载部21,及一个为顶缘连接该乘载部21的围壁的环绕部22所组成,但不以此为限。参阅图1、图2,每一个移动单元3包括一个扇型齿轮31、一个设置在该扇型齿轮31下方的轮具32、一个设置在该扇型齿轮31上方的枢接盘33,及一个设置在该轮具32的靠近该致动单元4一侧的驱动马达34,其中,该轮具32具有一个轮子321,及一个罩盖该轮子321的上半部且裸露该轮子321的下半部的轮盖322。该枢接盘33邻近该扇型齿轮31的轴心,且枢接该扇型齿轮31,对应该枢接盘33位置的该扇型齿轮31的底面连接该轮具32的顶面。该驱动马达34穿过该轮盖322以带动该轮子321转动,进而令自动载具移动。每一个致动单元4包括一个正齿轮组41、一个转向伺服马达42,及一个连接该正齿轮组41与该转向伺服马达42的方形的传动盒43,该正齿轮组41具有一个正齿轮柱411,及一套设在该正齿轮柱411的上半部的正齿轮盖412,该正齿轮盖412具有一个法兰环、一个由该法兰环的内周缘沿垂直方向向上延伸的中空圆柱体,及一底面连接该中空圆柱体的上端周缘的法兰盘,其中,该中空圆柱体沿该转向伺服马达42的轴心方向的两侧分别具有一个供该正齿轮组41裸露在外的开口,该法兰环、该中空圆柱体、该法兰盘,及该正齿轮柱411界定出一个360度的环型凹槽,供二个相向的扇形齿轮31的部分的轮齿分别从两侧通过该中空圆柱体的二开口,与该正齿轮柱411的部分的轮齿啮合。通过该传动盒43内的机械力转移结构,将该转向伺服马达42在转动时所产生的扭转力,转移成转动该正齿轮柱411的正齿轮扭转力,使该正齿轮再带动与其啮合的二个扇型齿轮31转动。该四个移动单元3的四个枢接盘33的顶面分别连接在长方形的该乘载部21的底面且邻近四个转角,且以邻近该乘载部21的同一短边的二个移动单元3为一组,每一组移动单元3由一个致动单元4驱动。每一个致动单元4的该正齿轮盖412的法兰盘的顶面连接该乘载部21的底面,且介于该乘载部21的同一短边的二个移动单元3间,使每一个致动单元4的该正齿轮组41可带动其所对应的该组移动单元3。参阅图3,从该正齿轮组41往该短边的指向为方向基准,当该转向伺服马达42受控制讯息启动而以顺时针方向地转动该正齿轮组41的正齿轮柱411,在该正齿轮组41的右边的扇形齿轮31被该正齿轮柱411带动而以逆时针方向转动,以从相对于该枢接盘33的一个第一位置移动到一个第二位置(如假想线所标示),类似地,当该转向伺服马达42受控制讯息启动而以顺时针方向地转动该正齿轮组41的正齿轮柱411,在该正齿轮组41的左边的扇形齿轮31被正齿轮柱411带动而以逆时针方向转动,以从相对于另一个枢接盘33的另一个第一位置移动到另一个第二位置(如假想线所标示)。如上所述,同一组移动单元3的两个轮具32会被各自的扇形齿轮31连动而朝同方向转动,但不同组的轮具32则是被各自对应的致动单元4所驱动,可以是朝同一方向转动相同或不同角度,或朝不同方向转动相同或不同角度,而具有高灵活转向自由度。值得一提的是,驱动马达34可以是伺服马达,或自适应马达,但不以此为限。在本实施例中,每一个驱动马达34为一个自适应马达,以达到转弯移动时各轮具32可根据控制讯息以协调彼此的速差,增加转弯移动的灵活度,甚至当不同组的轮具32分别被以相反的方向转动到其可转动的最大角度时,本技术自动载具是可以用其所可达到的最小回转半径做360度旋转。此外,每一个移动单元3还具有一个接收该控制讯息的移动讯息收发组件35,每一个致动单元4具有一个接收该控制讯息的致动讯息收发组件44,该移动讯息收发组件35及该致动讯息收发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动载具,其特征在于:包含:/n一载具本体;/n多个移动单元,设置在所述载具本体,每一个移动单元包括一个轮具,及一个连动所述轮具的扇形齿轮;及/n多个致动单元,设置在所述载具本体,每一个致动单元连接所述多个移动单元的其中二个,包括一个受控于一个控制讯息的转向伺服马达,及一个受所述转向伺服马达带动的正齿轮柱,每一个致动单元的正齿轮柱同时啮合所述多个移动单元的其中二个的扇形齿轮,当所述转向伺服马达受所述控制讯息而带动所述正齿轮柱时,所述正齿轮柱同时带动二个扇形齿轮使二个移动单元的二个轮具朝同一方向转动相同的角度。/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载具,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载具本体;
多个移动单元,设置在所述载具本体,每一个移动单元包括一个轮具,及一个连动所述轮具的扇形齿轮;及
多个致动单元,设置在所述载具本体,每一个致动单元连接所述多个移动单元的其中二个,包括一个受控于一个控制讯息的转向伺服马达,及一个受所述转向伺服马达带动的正齿轮柱,每一个致动单元的正齿轮柱同时啮合所述多个移动单元的其中二个的扇形齿轮,当所述转向伺服马达受所述控制讯息而带动所述正齿轮柱时,所述正齿轮柱同时带动二个扇形齿轮使二个移动单元的二个轮具朝同一方向转动相同的角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载具,其特征在于:每一个移动单元还包括一个受控于所述控制讯息并用于带动所述轮具的驱动马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育胜
申请(专利权)人:传仕精密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