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通风口可调节的负控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642219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01 03: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通风口可调节的负控箱,包括侧面带有通风口的负控箱,涉及负控箱技术领域。所述通风口内安装有固定扇形板和活动扇形板;所述固定扇形板固定于通风口内,包括间隔均匀的若干第一扇叶,相邻两片第一扇叶之间形成半开合的区域;所述活动扇形板位于固定扇形板的一侧且可绕中心转动,活动扇形板包括间隔均匀的若干第二扇叶,所述第二扇叶的分布与第一扇叶的分布等同,随着活动扇形板的转动,通风口在完全封闭与半开合的区域间切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现了通风口开合面积的可调节性,既能保证工作状态下的散热效果,又能防止不工作状态下,粉尘由通风口进入负控箱。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通风口可调节的负控箱
本技术涉及负控箱
,尤其涉及通风口可调节的负控箱。
技术介绍
在电力输送过程中,需要时负控箱进行连接,利于管控电力负荷输送。而负控箱在使用过程中,需要对内部元器件进行散热,而现有的散热孔结构多是直接开始通孔,然后安装过滤网,不能够对通风口的大小进行调节,同时也无法完全覆盖进行防护,在不工作时容易进入粉尘,对负控箱内的电子元件产生损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通风口可调节的负控箱,实现通风口开合面积的可调节性,既能保证工作状态下的散热效果,又能防止不工作状态下,粉尘由通风口进入负控箱。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通风口可调节的负控箱,包括侧面带有通风口的负控箱,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口内安装有固定扇形板和活动扇形板;所述固定扇形板固定于通风口内,包括间隔均匀的若干第一扇叶,相邻两片第一扇叶之间形成半开合的区域;所述活动扇形板位于固定扇形板的一侧且可绕中心转动,活动扇形板包括间隔均匀的若干第二扇叶,所述第二扇叶的分布与第一扇叶的分布等同,随着活动扇形板的转动,通风口在完全封闭与半开合的区域间切换。进一步的,所述固定扇形板的中部固定安装有向活动扇形板一侧延伸的转动轴,所述活动扇形板的中部设置有转动环,所述转动环套设在转动轴上,绕转动轴自由转动。进一步的,所述转动轴的前端为螺纹头,螺纹头上连接有紧顶螺母。进一步的,所述转动环朝向固定扇形板的一侧固定安装有摩擦片。进一步的,所述摩擦片为环状摩擦片。>进一步的,所述负控箱的后侧设置有若干固定机构,所述固定机构包括负控箱上的凹槽和铰接块;所述铰接块的第一端铰接于凹槽内,铰接块的第二端绕铰接点转动而转出凹槽且铰接块的第二端开设有安装孔。进一步的,所述凹槽内设置有定位杆,当铰接块的第二端绕至凹槽内时,定位杆穿过安装孔对铰接块进行定位。进一步的,所述定位杆的表面设置有柔性定位片。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的固定扇形板形成半开合的区域,通过转动活动扇形板,另通风口在完全封闭与半开合的区域间进行切换。工作时,处在半开合的区域状态,实现负控箱内外的通风效果。不工作时,活动扇形板转动至完全封闭的状态,可防止外部粉尘进入负控箱而对负控箱内的电子元件产生损害。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局部剖视图。图3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活动扇形板与转动环组装图。图4为图1的A-A剖视图。图中:1、负控箱;11、通风口;12、固定扇形板;13、活动扇形板;14、转动轴;15、转动环;16、摩擦片;17、折边;2、螺纹头;21、紧顶螺母;3、凹槽;31、铰接点;32、铰接块;33、安装孔;34、定位杆;35、柔性定位片。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和图2,本技术提供一种通风口可调节的负控箱,包括侧面带有通风口11的负控箱1。所述通风口11内安装有固定扇形板12和活动扇形板13;所述固定扇形板12固定于通风口内,包括间隔均匀的若干第一扇叶,相邻两片第一扇叶之间形成半开合的区域,于本实施例中,第一扇叶的数量为3片且第一扇叶与半开合的区域的形状相同。所述活动扇形板13位于固定扇形板的前侧或后侧且活动扇形板13可绕中心转动,活动扇形板13包括间隔均匀的若干第二扇叶,所述第二扇叶的分布与第一扇叶的分布等同,随着活动扇形板13的转动,第二扇叶与第一扇叶的重合面积发生改变使得通风口在完全封闭与半开合的区域间切换。在负控箱处于工作状态时,将活动扇形板13转动至与固定扇形板完全重合,此时,通风口处于半开合的状态,负控箱内外可实现通风;在负控箱未处于工作状态时,将活动扇形板13转动至与半开合的区域重合,此时通风口完全封闭,防止外界粉尘进入负控箱,保护负控箱内部的元件。为了实现活动扇形板的安装,所述固定扇形板12的中部固定安装有向活动扇形板13一侧延伸的转动轴14,请参照图3,所述活动扇形板13的中部固定安装有转动环15,所述转动环15套设在转动轴上14,绕转动轴14自由转动,从而实现活动扇形板13相对于固定扇形板12的转动。为了避免活动扇形板13从转动轴14的前端脱离,所述转动轴14的前端为螺纹头2,螺纹头2上连接有紧顶螺母21。值得一提的是,所述转动环15朝向固定扇形板12的一侧固定安装有摩擦片16,尤其是环状摩擦片。在确定好活动扇形板13的转动角度后,将紧顶螺母13旋紧,此时摩擦片16紧贴固定扇形板12,提供的摩擦力可避免活动扇形板13的滑动。为了将负控箱固定在墙体上,通常采用螺栓固定,而固定件一般直接焊接在负控箱的表面,负控箱不规则的表面使得其占用空间急剧增大,给运输和存放带来了诸多不便。由此,本实施例设计了可隐藏的固定机构,请参照图1和图4,所述负控箱1的后侧设置有若干固定机构,所述固定机构包括负控箱1上的凹槽3和铰接块32;所述铰接块32的第一端铰接于凹槽3内的铰接点31处,铰接块32的第二端绕铰接点31转动而转出凹槽3且铰接块32的第二端开设有安装孔33。安装负控箱时,只需将多个铰接块32转至外侧,并将螺栓通过安装孔33拧进墙体即可实现固定。为了对处于凹槽3内的铰接块32进行固定,防止其在运输过程中受颠簸而转动。所述凹槽3内设置有定位杆34,当铰接块32的第二端绕至凹槽3内时,定位杆34穿过安装孔33对铰接块进行定位。为了进一步增强其限制效果,所述定位杆34的表面设置有柔性定位片35,柔性定位片35的朝向与铰接块32转出凹槽的运动方向相反。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技术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通风口可调节的负控箱,包括侧面带有通风口的负控箱,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口内安装有固定扇形板和活动扇形板;所述固定扇形板固定于通风口内,包括间隔均匀的若干第一扇叶,相邻两片第一扇叶之间形成半开合的区域;所述活动扇形板位于固定扇形板的一侧且可绕中心转动,活动扇形板包括间隔均匀的若干第二扇叶,所述第二扇叶的分布与第一扇叶的分布等同,随着活动扇形板的转动,通风口在完全封闭与半开合的区域间切换。/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通风口可调节的负控箱,包括侧面带有通风口的负控箱,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口内安装有固定扇形板和活动扇形板;所述固定扇形板固定于通风口内,包括间隔均匀的若干第一扇叶,相邻两片第一扇叶之间形成半开合的区域;所述活动扇形板位于固定扇形板的一侧且可绕中心转动,活动扇形板包括间隔均匀的若干第二扇叶,所述第二扇叶的分布与第一扇叶的分布等同,随着活动扇形板的转动,通风口在完全封闭与半开合的区域间切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风口可调节的负控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扇形板的中部固定安装有向活动扇形板一侧延伸的转动轴,所述活动扇形板的中部设置有转动环,所述转动环套设在转动轴上,绕转动轴自由转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通风口可调节的负控箱,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轴的前端为螺纹头,螺纹头上连接有紧顶螺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程保华刘云峰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宝顺电气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