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屑分析溶剂预热挥发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641697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01 03:26
一种岩屑分析溶剂预热挥发杯,包括设有容纳腔的底盘,容纳腔内设有加热装置,底盘上方装设座盘,座盘内部中空,中空内设有集热板,座盘上方装设热杯,热杯内壁贴设保温层,热杯顶面开设散热口,套杯放置于散热口上,所述套杯为上大下小的杯体,杯沿具有一定宽度,容纳腔与中空和热杯依次连通;实现自动化操作,有效提高挥发效率,提高工作时效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岩屑分析溶剂预热挥发杯
本专利涉及石油天然气勘探现场的地质岩屑荧光分析观察的油份萃取领域,具体为一种岩屑分析溶剂预热挥发杯。
技术介绍
石油是黑色的金子,是现代工业的“血液”。石油首先是一种不可再生的商品,同时也是国家生存和发展不可或缺的战略资源,对保障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及国防安全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然而,无法改变的是,石油是不可再生的,总有枯竭的一天。那么立足现实情况来看,如何最大程度的将地下能源采出来转变成经济发展的助力剂,显得尤为重要。要实现石油的开采,首先就是勘探。油气的发现靠的是对岩石的物理和化学性质的综合分析利用,以及对地下流体的采集和分析,包括颜色、密度、粘度、溶解性、荧光性、旋光性、导电性及组份构成与反应、含油气分析等。在石油勘探中,现场地质录井掌握着石油显示发现的第一手资料。地质录井分析发现石油显示是建立在一系列的方法和手段的基础上的,包括对气测烃类的显示分析、岩石含油性的观察和岩石地化分析等等。其中,利用荧光灯(紫外线灯)对岩石含油性的观察是地质录井日常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在荧光灯下观察岩石是否含油就是利用了石油的荧光性。石油在紫外线照射下会发出一种特殊‘光亮’,当照射停止时发光现象即消失,这种特性称石油的荧光性。石油的荧光性与石油内各组分含量有关,且不同的组分有不同的荧光色调。油质色浅,为浅蓝或乳白色,胶质为黄色,沥青质为棕黄或棕褐色。岩心、岩石及泥浆中只要含有十万分之一的石油或沥青物质,在荧光灯下就有显示。因此,荧光灯成为地质录井现场不可或缺的重要设备之一。荧光分析是一种重要的技术手段,同时,在进行荧光分析之前的一系列岩石岩屑样品制备是保障荧光分析的基础,其中,岩屑油份的萃取是关键。荧光分析分为湿照和干照两种方式,干燥室将岩屑直接放置在荧光灯下进行含油观察分析,湿照则是首先利用萃取剂将岩屑中的油份萃取出来,然后再在荧光灯下进行分析的一种方式。但是,长期以来,岩屑油份的萃取和干燥方式简单而落后,原始的操作模式影响了日常工作的科学规范化。专利技术设计的“岩屑分析溶剂预热挥发杯”在现场应用中取得了良好的实用效果,是岩屑油份萃取的重要装置,提高了工作质量,规范了操作流程,有力地支持了现场和实验室工作的标准化建设。在油气勘探中,常用的荧光录井工作方法有:岩屑湿照、干照、滴照和系列对比,这是现场使用最广泛的一种方法。它的优点是简单易行,对样品无特殊要求,且能系统照射,对发现油气显示是一种极为重要的手段。为了及时有效地发现油气显示,尤其对轻质油,各油田采取了湿照和干照相结合的方法,使油气层发现率有了很大的提高。岩屑滴照的方法是:(1)取一张定性滤纸,在紫外光下检查,确保洁净无油污;(2)把湿照挑出来的荧光显示岩屑一粒或数粒,放在备好的滤纸上,用有机溶剂清洗过的摄柄碾碎;(3)悬空滤纸,在碾碎的岩样上滴一至二滴有机溶剂(四氯化碳)。待溶剂挥发后,在紫外光下观察。在这种操作模式下,就涉及到了溶剂挥发情况。在现有的工作条件下,为了能够使溶剂挥发一般是采用几种方式:一是,将盛有岩屑颗粒的滤纸静止放置,慢慢等待溶剂挥发;二是,借助于操作环境中可能有的热源如热的物体表面或有风吹的地方,以此加快溶剂挥发;三是,将滤纸置于灯泡底下,借助于灯泡的热量使溶剂挥发。由上可知,无论哪种方式都不是科学高效的,同时,有毒溶剂挥发到作业环境中不利于职业健康保护。概括起来,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⑴没有统一的科学高效预热挥发装置,不利于工作质量的有效保证;⑵静止挥发速度慢,降低了工作时效;⑶放置到其它物体表面等待溶剂挥发,影响操作环境中的交叉作业;⑷借助于环境风力风向挥发溶剂,受操作环境制约因素大;⑸借助于灯光源散发的热量挥发溶剂,不利于安全操作;⑹借助于灯光源散发的热量挥发溶剂,挥发速度慢,额外增加了劳动强度;⑺没有对挥发出的有毒溶剂进行有效收集处理,影响了操作环境,不利于职业健康保护。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岩屑分析溶剂预热挥发杯”在油气勘探和生产现场施工操作及日常应用中能够充分消除其上述多种不利因素,实现了器具物品的科学高效应用效果,拓展了工具应用空间,节约了材料成本,创造了高质量的作业环境。该装置安全可靠,方便应用,可根据需要组合调整应用,拓展了其应用范围,其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岩屑分析溶剂预热挥发杯,包括设有容纳腔的底盘,容纳腔内设有加热装置,底盘上方装设座盘,座盘内部中空,中空内设有集热板,座盘上方装设热杯,热杯内壁贴设保温层,热杯顶面开设散热口,套杯放置于散热口上,所述套杯为上大下小的杯体,杯沿具有一定宽度,容纳腔与中空和热杯依次连通。进一步的,围绕座盘中空的盘面上还对称开设两个凹槽,分别是吸气泵槽和试剂瓶槽,用于放置吸气泵和试剂瓶。进一步的,所述吸气泵的吸气端连接有吸气杆,吸气杆顶端连接弯头,弯头末端连接吸嘴,吸嘴位于散热口上方的有效吸气距离之内。进一步的,所述试剂瓶连接有补剂杆,补剂杆顶端连接弯头,弯头末端连接滴嘴,滴嘴位于散热口上方,使试剂可以滴入套杯内的滤纸上。进一步的,所述加热装置为电加热炉,座盘外壁上开设有线孔。进一步的,作数底盘下方设有四个梯形撑角,用于支撑底盘。更进一步的,座盘、底盘和热杯为陶瓷制,其它附件为耐强酸碱材质。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⑴具备了统一的科学高效预热挥发装置,有利于有效保证工作质量;⑵动态挥发速度快,提升了工作时效;⑶不需放置到其它物体表面等待溶剂挥发,消除了对操作环境中的交叉作业影响;⑷不再借助于环境风力风向挥发溶剂,不受操作环境因素制约;⑸不需借助电灯光源散发的热量挥发溶剂,有助于安全操作;⑹热蒸发方式挥发速度快,降低了作业劳动强度;⑺对挥发出的有毒溶剂气味进行有效收集处理,保护了操作环境,有力地保护了从业人员职业健康。附图说明图1是整体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方式一:如图1所示的一种岩屑分析溶剂预热挥发杯,包括套杯21、热杯18、座盘7、底盘1,套杯21为上大下小的杯体,杯沿具有一定宽度,使套杯21可以放置于散热口20上;热杯18、座盘7、底盘1呈中空柱形,其连接端分别设有相互配合的凹进和凸台使热杯18、座盘7、底盘1依次密封套接。所述热杯18顶端为散热口20,内壁上贴设保温层19;所述座盘7的中空为保温腔8,保温腔8内装设有集热板9,围绕座盘7中空的盘面上还对称开设两个凹槽,分别是吸气泵槽22和试剂瓶槽10,用于放置吸气泵23和试剂瓶11;所述底盘1的中空为加热腔4,加热腔4底面封闭,加热腔4内装设加热装置,腔壁上设有线孔6,线孔6为通孔,加热装置的电源线穿过线孔6与外部电源连接,底盘1底面设有多个撑角3,用于支撑底盘1。所述吸气泵23的吸气端连接有吸气杆24,吸气杆24顶端连接弯头,弯头末端连接吸嘴28,吸嘴28位于散热口20上方的有效吸气距离之内。所述试剂瓶11连接有补剂杆14,补剂杆14顶端连接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岩屑分析溶剂预热挥发杯,其特征是,包括设有容纳腔的底盘,容纳腔内设有加热装置,底盘上方装设座盘,座盘内部中空,中空内设有集热板,座盘上方装设热杯,热杯内壁贴设保温层,热杯顶面开设散热口,套杯放置于散热口上,所述套杯为上大下小的杯体,杯沿具有一定宽度,容纳腔与中空和热杯依次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岩屑分析溶剂预热挥发杯,其特征是,包括设有容纳腔的底盘,容纳腔内设有加热装置,底盘上方装设座盘,座盘内部中空,中空内设有集热板,座盘上方装设热杯,热杯内壁贴设保温层,热杯顶面开设散热口,套杯放置于散热口上,所述套杯为上大下小的杯体,杯沿具有一定宽度,容纳腔与中空和热杯依次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岩屑分析溶剂预热挥发杯,其特征是,围绕座盘中空的盘面上还对称开设两个凹槽,分别是吸气泵槽和试剂瓶槽,用于放置吸气泵和试剂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岩屑分析溶剂预热挥发杯,其特征是,所述吸气泵的吸气端连接有吸气杆,吸气杆顶端连接弯头,弯头末端连接吸嘴,吸嘴位于散热口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海清明晓峰葛瑞全鞠贵远吴道明徐卫华丁宁黄涛邢东左朝华
申请(专利权)人:中石化石油工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中石化胜利石油工程有限公司中石化胜利石油工程有限公司地质录井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