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源连接器及PCB,电源连接器包括:一个以上连接器单元,连接器单元包括连接器本体和用于与PCB连接的连接柱;多个连接柱呈阵列布置于连接器本体;连接器本体和连接柱均为良导体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现有PCB载流量过低,无法满足高电流的用电元器件的安装和检测的难题。
A power connector and PCB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源连接器及PCB
本技术涉及电源连接器
,尤指一种电源连接器及PCB。
技术介绍
大电流的传输离不开连接器,目前主流的连接器承载电流非常有限,比较好的连接器承载电流一般在几十安培;但随着大数据计算的急剧增加,数据中心的板卡功耗越来越大,虽然芯片核电源电压一直程下降趋势,但芯片的工作电流确是越来越大。芯片电流的增加,对于PCB设计的挑战也越来越大,如何优化PCB电源设计,提升PCB载流能力成为关键指标。因此,怎样提高PCB的载流能力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难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源连接器及PCB,外电源的电流通过本电源连接器连接高电流需求的用电元器件,不再局限于现有的用电元器件通过PCB本身进行电流的传导的导电模式,使得PCB的载流能力满足高电流需求的用电元器件,同时也满足原有低电流的电元器件的电流需求。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电源连接器,包括一个以上连接器单元,所述连接器单元包括连接器本体和用于与PCB连接的连接柱;多个所述连接柱呈阵列布置于所述连接器本体;所述连接器本体和所述连接柱均为良导体件。进一步优选地,两个以上所述连接器单元依次电连接;相邻设置的两个所述连接器单元通过导电结构电连接。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导电结构包括叠设的多个导电板;所述连接器本体设有第一连接孔;所述导电结构对应所述第一连接孔设有第二连接孔;导体连接件依次贯穿所述第一连接孔和所述第二连接孔以实现所述连接器本体和所述导电结构的电连接。进一步优选地,所述连接器本体和所述连接柱一体成型;或,所述连接器本体设有多个呈阵列布置的柱孔,所述柱孔沿其轴线方向贯穿所述连接器本体,所述连接柱与所述柱孔过盈配合;或,所述连接柱的截面形状为圆心、四边形或椭圆形;或,所述良导体件为铜导体件、铝导体件、金导体件或银导体件。进一步优选地,所述连接器本体设有所述连接柱一侧设有第一保护结构,所述连接柱贯穿所述第一保护结构并显露于所述第一保护结构的外侧;和/或,所述连接器本体远离所述连接柱一侧盖设有第二保护结构。进一步优选地,所述连接器单元为两个,即第一连接器单元和第二连接器单元;所述第一连接器单元设有所述连接柱的上表面高于所述第二连接器单元设有所述连接柱的上表面,且所述第一连接器单元的连接柱的上端面高于第二连接器单元的上端面;所述第一保护结构为第一保护板,所述第二保护结构为第二保护板;所述第一连接器单元的第一保护板高于所述第二连接器单元的第一保护板,且所述第一连接器单元的第一保护板延展至所述第二连接器单元;所述第一连接器单元远离所述连接柱一侧的下表面和第二连接器单元远离所述连接柱一侧的下表面齐平设置;所述第一连接器单元和所述第二连接器单元共同设有一所述第二保护板。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PCB,包括:PCB本体,所述PCB本体设有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电源连接器;外电源通过所述电源连接器与用电元器件电连接。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用电元器件设于所述PCB本体。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用电元器件与所述PCB本体可拆卸式连接。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电源连接器和所述用电元器件分设于所述PCB本体的第一板面和第二板面;所述PCB本体于所述用电元器件对应设置的电源连接器设有导电过孔;所述用电元器件对应设置的电源连接器插设于一子板;所述子板与所述导电过孔通过导电胶电连接,使得所述用电元器件和所述用电元器件对应设置的电源连接器通过所述子板、所述导电胶以及所述导电过孔电连接。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电源连接器及PCB,能够带来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效果:1、本技术中,提供了一种适用于PCB的电源连接器,外电源的电流通过本电源连接器连接高电流需求的用电元器件,不再局限于现有的用电元器件通过PCB本身进行电流的传导的导电模式,使得PCB的载流能力满足高电流需求的用电元器件(芯片等),同时也满足原有低电流的电元器件的电流需求;具体地,可通过改变所有连接柱的总截面积以改变本电源连接器的流通面积,进而满足不同电流需求的用电元器件,大大提高了PCB载流能力,使得PCB的载流能力由现有的几十安培扩大几百乃至上千安排;同时,PCB设置本电源连接器时,性能更为优越,满足大电流需求的大数据计数产品的生产和制造。2、本技术中,本电源连接器可由多个电连接的连接器单元构成,从而适用于不同结构的PCB以及布置于不同PCB的用电元器件的布置、电流走向,大大提高PCB上各个部件的布局和排版,提高PCB的结构协调性和多样化,实现PCB的产品多样化。3、本技术中,本电源连接器可直接用作PCB中用于连接设置于PCB上的用电元器件,也可用于连接与PCB可拆式连接的用电元器件(如PCB用于检测用电元器件的工作性能,此时,待测试的用电元器件替换安装于PCB),用途广且方式多种多样。附图说明下面将以明确易懂的方式,结合附图说明优选实施方式,对电源连接器及PCB的上述特性、技术特征、优点及其实现方式予以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电源连接器的一种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电源连接器的另一种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电源连接器的另一种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左视图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3的爆炸图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的PCB的一种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的PCB的一种实施例结构示意图。附图标号说明:1.连接器单元,11.第一连接器单元,12.第二连接器单元,111.连接器本体,1111.柱孔,1112.第一连接孔,1113.第三连接孔,112.连接柱,113.导电板,114.第一保护板,1141.第一贯穿孔,1142.第二贯穿孔,115.第二保护板,116.连接件,117.连接板,21.PCB主体,213.导电过孔,22.用电元器件,23.子板,24.导电胶。具体实施方式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照附图说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并获得其他的实施方式。为使图面简洁,各图中的只示意性地表示出了与本技术相关的部分,它们并不代表其作为产品的实际结构。另外,以使图面简洁便于理解,在有些图中具有相同结构或功能的部件,仅示意性地绘示了其中的一个,或仅标出了其中的一个。在本文中,“一个”不仅表示“仅此一个”,也可以表示“多于一个”的情形。在本文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源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n一个以上连接器单元,所述连接器单元包括连接器本体和用于与PCB连接的连接柱;多个所述连接柱呈阵列布置于所述连接器本体;所述连接器本体和所述连接柱均为良导体件。/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源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个以上连接器单元,所述连接器单元包括连接器本体和用于与PCB连接的连接柱;多个所述连接柱呈阵列布置于所述连接器本体;所述连接器本体和所述连接柱均为良导体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两个以上所述连接器单元依次电连接;
相邻设置的两个所述连接器单元通过导电结构电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源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电结构包括叠设的多个导电板;
所述连接器本体设有第一连接孔;
所述导电结构对应所述第一连接孔设有第二连接孔;
导体连接件依次贯穿所述第一连接孔和所述第二连接孔以实现所述连接器本体和所述导电结构的电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器本体和所述连接柱一体成型;或,
所述连接器本体设有多个呈阵列布置的柱孔,所述柱孔沿其轴线方向贯穿所述连接器本体,所述连接柱与所述柱孔过盈配合;或,
所述连接柱的截面形状为圆心、四边形或椭圆形;或,
所述良导体件为铜导体件、铝导体件、金导体件或银导体件。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述的电源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器本体设有所述连接柱一侧设有第一保护结构,所述连接柱贯穿所述第一保护结构并显露于所述第一保护结构的外侧;和/或,
所述连接器本体远离所述连接柱一侧盖设有第二保护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源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器单元为两个,即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建,罗雄科,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泽丰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