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连续式热风烘干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3634956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01 01: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连续式热风烘干系统,包括多个热风循环腔体以及贯穿于每个热风循环腔体内的用于传送物料的输送带,多个热风循环腔体沿物料行进方向串接;热风循环腔体内分别设有呈左右设置的输送腔室和热风循环腔室,输送带设置于输送腔室内;热风循环腔室内设有进风腔室和排风腔室,进风腔室和排风腔室之间通过排风装置连接,排风腔室内设有加热装置,进风腔室通过进风通道与上部腔室或下部腔室连通,排风腔室内的气流经加热装置加热后排入输送腔室。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气流加热,热风循环,对高温气流进行了充分的重复利用,节约了资源;换热器和离心风机内置,显著降低能量的损失;输送带的设置实现农副产品分段烘干的连续性,提高生产效率,能适应大批量生产,干燥效果好,大大提升了农副产品的品质。

A continuous hot air drying syste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连续式热风烘干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农副产品加工
,具体涉及一种连续式热风烘干系统,可用于果蔬脱水烘干制品的加工,如苹果干,蔬菜干(芹菜,豆角,土豆,青椒,姜片)等产品,也可用于中药材,花蕾的干燥。
技术介绍
农副作物收货后,为了能够长期储存,都会将农副作物进行晾晒处理,以降低作物含水量,此种方式不仅对天气的依赖程度非常高,而且需要花费大量人工,费时费力,并且农副产品质量也得不到保证。随着农业现代化水平的提高,农业对烘干机的需要愈发迫切,烘干机如雨后春笋般融入市场。目前农副产品干燥使用较多的烘干设备有箱式干燥机、隧道式干燥机和带式干燥机三大类。前两种为间歇式作业,劳动强度大,自动化程度低,不可控因素多;带式干燥机则实现了物料进出的连续性和自动化,劳动生产率高,能满足现代化大生产的需要,因而为广泛采用。现有的带式干燥机有单层和多层,热风向上或向下穿过单层和剁成物料,经过传热传质后的湿气直接排放大气。输送物料的网带在传送机的带动下在箱体缓慢移动,逐渐将物料烘干。其主要缺点如下:加热能耗高,穿流热风的利用不充分,能源浪费严重;箱体内网带上热量分布不均,虽然表面上提高了生产效率,但实际却造成了有些位置放置的农副产品烘干后水分含量较大,有些位置热量较高,使得农副产品所含营养成分流失。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连续式热风烘干系统,采用闭环热风干燥,热量分布均匀,热量能够得到充分利用能适应大批量生产且烘干质量好。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连续式热风烘干系统,包括多个热风循环腔体以及贯穿于每个所述热风循环腔体内的用于传送物料的输送带,多个所述热风循环腔体沿物料行进方向串接;所述热风循环腔体内分别设有呈左右设置的输送腔室和热风循环腔室,所述输送带设置于所述输送腔室内,并将所述输送腔室分为上部腔室和下部腔室;所述热风循环腔室内设有进风腔室和排风腔室,所述进风腔室和排风腔室之间通过排风装置连接,所述排风腔室内设有加热装置,所述进风腔室通过进风通道与所述上部腔室或下部腔室连通,所述排风腔室内的气流经所述加热装置加热后排入所述下部腔室或上部腔室。所述热风循环腔体包括至少一个第一热风循环腔体、至少一个第二热风循环腔体,所述第一热风循环腔体与所述第二热风循环腔体沿物料行进方向呈交替串接;所述第一热风循环腔体内设有呈左右设置的第一输送腔室和第一热风循环腔室,所述输送带设置于所述第一输送腔室内,并将所述第一输送腔室分为第一上部腔室和第一下部腔室;所述第一热风循环腔室内设有第一进风腔室和第一排风腔室,所述第一进风腔室和第一排风腔室之间通过第一排风装置连接,所述第一排风腔室内设有第一加热装置,所述第一进风腔室通过第一进风通道与所述第一上部腔室连通,所述第一排风腔室内的气流经所述第一加热装置加热后排入所述第一下部腔室;所述第二热风循环腔体内设有呈左右设置的第二输送腔室和第二热风循环腔室,所述输送带设置于所述第二输送腔室内,并将所述第二输送腔室分为第二上部腔室和第二下部腔室;所述第二热风循环腔室内设有第二进风腔室和第二排风腔室,所述第二进风腔室和第二排风腔室之间通过第二排风装置连接,所述第二排风腔室内设有第二加热装置,所述第二进风腔室通过第二进风通道与所述第二下部腔室连通,所述第二排风腔室内的气流经所述第二加热装置加热后排入所述第二上部腔室。所述第一热风循环腔体内的所述第一排风腔室位于所述第一热风循环腔室的下部,所述第一加热装置设置于所述第一排风腔室与所述第一下部腔室之间,位于所述第一热风循环腔室的上部所述第一进风腔室通过所述第一进风通道与所述第一上部腔室连通;所述第二热风循环腔体内的所述第二排风腔室位于所述第二热风循环腔室的上部,所述第二加热装置设置于所述第二排风腔室与所述第二上部腔室之间,位于所述第二热风循环腔室的下部所述第二进风腔室通过所述第二进风通道与所述第二下部腔室连通。所述第一热风循环腔体内设有第一竖向隔板和第一横向隔板,所述第一竖向隔板沿物料传送方向设置,并将所述第一热风循环腔体内的第一上部腔室与第一进风腔室相分隔;所述第一横向隔板将所述第一热风循环腔室分隔为第一进风腔室和第一排风腔室;所述第二热风循环腔体内设有第二竖向隔板和第二横向隔板,所述第二竖向隔板沿物料传送方向设置,并将所述第二热风循环腔体内的第二下部腔室与第二进风腔室相分隔;所述第二横向隔板将所述第二热风循环腔室分隔为第二进风腔室和第二排风腔室。所述第一热风循环腔体中的所述第一竖向隔板上方设有与所述第一进风腔室相连通的所述第一进风通道;所述第一热风循环腔体的所述第一进风腔室顶部设有第一补风口,所述第一进风通道和第一补风口与所述第一排风装置的进风口连通;所述第二热风循环腔体中的所述第二竖向隔板下方设有与所述第二进风腔室相连通的所述第二进风通道;所述第二热风循环腔体的所述第二进风腔室底部设有第二补风口,所述第二进风通道和第二补风口与所述第二排风装置的进风口连通。在所述第一热风循环腔体内,所述输送带的上方沿垂直物料传送方向设有拨料轮,所述输送带的下方设有第一均风板,且采用靠近所述第一加热装置侧高、远离所述第一加热装置侧低的倾斜式布置;在所述第二热风循环腔体内,所述输送带的上方设有第二均风板,且采用靠近所述第二加热装置侧低、远离所述第二加热装置侧高的倾斜式布置。随着所述第一均风板上的通风孔与所述第一加热装置间的间距增大,所述通风孔的数量增多、直径增大;随着所述第二均风板上的通风孔与所述第二加热装置间的间距增大,所述通风孔的数量增多、直径增大。所述第一均风板和第二均风板均为锁扣式自密封均风板。所述第一热风循环腔体的所述第一上部腔室的顶部设有第一抽湿管道,所述第二热风循环腔体的所述第二下部腔室的侧壁下端设有第二抽湿管道,所述第一抽湿管道与所述第二抽湿管道连通,且在所述第一抽湿管道与所述第二抽湿管道连通的管道上设有抽湿机,用于将物料烘干过程中产生的水分抽除。所述输送带为便于气体流通的链网状结构。所述第一热风循环腔体和第二热风循环腔体内沿物料传送方向的所述输送带的两端分别设有挡帘,所述挡帘的位置可随物料厚度进行上下调节,以减少热风外泄或腔体间串风。所述挡帘包括调整孔板、移动档帘和活动档帘,所述调整孔板上沿其长度方向设有多个竖向长条孔,所述移动档帘可沿所述竖向长条孔上下移动;所述活动档帘位于所述移动档帘的下方,且两者之间铰接连接;所述活动档帘沿其长度方向上由若干段组成。所述第一热风循环腔体和第二热风循环腔体内沿所述输送带宽度方向的两端还分别设有输送带护板;所述输送带护板外侧设有腔体护板,所述腔体护板与所述第一热风循环腔体或第二热风循环腔体之间通过腔体压簧连接,所述腔体护板依靠所述腔体压簧的压伸力,使所述腔体护板与所述输送带护板之间紧密贴实,与所述输送带护板结合用于防止物料滑落到所述输送带外及防止腔体跑风。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A、本专利技术连续式热风烘干系统,采用气流加热,热风循环,对高温气流进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连续式热风烘干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热风循环腔体以及贯穿于每个所述热风循环腔体内的用于传送物料的输送带(3),多个所述热风循环腔体沿物料行进方向串接;所述热风循环腔体内分别设有呈左右设置的输送腔室和热风循环腔室,所述输送带(3)设置于所述输送腔室内,并将所述输送腔室分为上部腔室和下部腔室;所述热风循环腔室内设有进风腔室和排风腔室,所述进风腔室和排风腔室之间通过排风装置连接,所述排风腔室内设有加热装置,所述进风腔室通过进风通道与所述上部腔室或下部腔室连通,所述排风腔室内的气流经所述加热装置加热后排入所述下部腔室或上部腔室。/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连续式热风烘干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热风循环腔体以及贯穿于每个所述热风循环腔体内的用于传送物料的输送带(3),多个所述热风循环腔体沿物料行进方向串接;所述热风循环腔体内分别设有呈左右设置的输送腔室和热风循环腔室,所述输送带(3)设置于所述输送腔室内,并将所述输送腔室分为上部腔室和下部腔室;所述热风循环腔室内设有进风腔室和排风腔室,所述进风腔室和排风腔室之间通过排风装置连接,所述排风腔室内设有加热装置,所述进风腔室通过进风通道与所述上部腔室或下部腔室连通,所述排风腔室内的气流经所述加热装置加热后排入所述下部腔室或上部腔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烘干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热风循环腔体包括至少一个第一热风循环腔体(1)、至少一个第二热风循环腔体(2),所述第一热风循环腔体(1)与所述第二热风循环腔体(2)沿物料行进方向呈交替串接;所述第一热风循环腔体(1)内设有呈左右设置的第一输送腔室(11)和第一热风循环腔室(12),所述输送带(3)设置于所述第一输送腔室(11)内,并将所述第一输送腔室(11)分为第一上部腔室(111)和第一下部腔室(112);所述第一热风循环腔室(12)内设有第一进风腔室(121)和第一排风腔室(122),所述第一进风腔室(121)和第一排风腔室(122)之间通过第一排风装置(123)连接,所述第一排风腔室(122)内设有第一加热装置(124),所述第一进风腔室(121)通过第一进风通道(15)与所述第一上部腔室(111)连通,所述第一排风腔室(122)内的气流经所述第一加热装置(124)加热后排入所述第一下部腔室(112);
所述第二热风循环腔体(2)内设有呈左右设置的第二输送腔室(21)和第二热风循环腔室(22),所述输送带(3)设置于所述第二输送腔室(21)内,并将所述第二输送腔室(21)分为第二上部腔室(211)和第二下部腔室(212);所述第二热风循环腔室(22)内设有第二进风腔室(221)和第二排风腔室(222),所述第二进风腔室(221)和第二排风腔室(222)之间通过第二排风装置(223)连接,所述第二排风腔室(222)内设有第二加热装置(224),所述第二进风腔室(221)通过第二进风通道(25)与所述第二下部腔室(212)连通,所述第二排风腔室(222)内的气流经所述第二加热装置(224)加热后排入所述第二上部腔室(21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烘干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热风循环腔体(1)内的所述第一排风腔室(122)位于所述第一热风循环腔室(12)的下部,所述第一加热装置(124)设置于所述第一排风腔室(122)与所述第一下部腔室(112)之间,位于所述第一热风循环腔室(12)的上部所述第一进风腔室(121)通过所述第一进风通道(15)与所述第一上部腔室(111)连通;所述第二热风循环腔体(2)内的所述第二排风腔室(222)位于所述第二热风循环腔室(22)的上部,所述第二加热装置(224)设置于所述第二排风腔室(222)与所述第二上部腔室(211)之间,位于所述第二热风循环腔室(22)的下部所述第二进风腔室(221)通过所述第二进风通道(25)与所述第二下部腔室(212)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烘干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热风循环腔体(1)内设有第一竖向隔板(13)和第一横向隔板(14),所述第一竖向隔板(13)沿物料传送方向设置,并将所述第一热风循环腔体(1)内的第一上部腔室(111)与第一进风腔室(121)相分隔;所述第一横向隔板(14)将所述第一热风循环腔室(12)分隔为第一进风腔室(121)和第一排风腔室(122);
所述第二热风循环腔体(2)内设有第二竖向隔板(23)和第二横向隔板(24),所述第二竖向隔板(23)沿物料传送方向设置,并将所述第二热风循环腔体(2)内的第二下部腔室(212)与第二进风腔室(221)相分隔;所述第二横向隔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东林周海军袁荣李永辉卢天齐陈盼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包装和食品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