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旋桨风扇、送风装置及制冷循环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631712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01 00:35
螺旋桨风扇具备:筒状的轴部,其设置在旋转轴上;多个叶片,其设置在轴部的外周侧;连接部,其与轴部相邻地设置,并将多个叶片中的在周向上相邻的两个叶片彼此连接;第一肋,其形成于多个叶片各自的正压面及连接部中的在空气的流动中成为下游侧的表面中的至少一方上,并从轴部向径向外侧延伸;以及第二肋,其形成于多个叶片各自的负压面及连接部中的在空气的流动中成为上游侧的表面中的至少一方上,并从轴部向径向外侧延伸。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螺旋桨风扇、送风装置及制冷循环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具备多个叶片的螺旋桨风扇、送风装置及制冷循环装置。
技术介绍
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具有多个叶片的轴流风扇。多个叶片中的一枚叶片的前缘和在旋转方向上与该叶片相邻的叶片的后缘用板状的连结部连接。在多个叶片各自的压力面上,从旋转轴线的周围向叶片的外周缘配置有板状的增强肋。在先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2016/021555号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在专利文献1记载的轴流风扇中,在旋转轴线的周围形成有供电机的驱动轴卡合的圆筒形状的轴孔部、与轴孔部同轴地形成并从外周侧支承轴孔部的圆筒部以及形成于轴孔部与圆筒部之间的多个结合肋。圆筒部形成为比轴孔部大一圈。当轴流风扇动作时,分别在沿着旋转轴线的圆筒部的上游侧及下游侧生成比较大的滞流区域。因此,存在轴流风扇的送风效率会下降这样的课题。本专利技术是为了解决上述那样的课题而做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能够使送风效率提高的螺旋桨风扇、送风装置及制冷循环装置。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本专利技术的螺旋桨风扇具备:筒状的轴部,所述筒状的轴部设置在旋转轴上;多个叶片,所述多个叶片设置在所述轴部的外周侧;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与所述轴部相邻地设置,并将所述多个叶片中的在周向上相邻的两个叶片彼此连接;第一肋,所述第一肋形成于所述多个叶片各自的正压面及所述连接部中的在空气的流动中成为下游侧的表面中的至少一方上,并从所述轴部向径向外侧延伸;以及第二肋,所述第二肋形成于所述多个叶片各自的负压面及所述连接部中的在空气的流动中成为上游侧的表面中的至少一方上,并从所述轴部向径向外侧延伸。本专利技术的送风装置具备上述本专利技术的螺旋桨风扇。本专利技术的制冷循环装置具备上述本专利技术的送风装置。专利技术的效果在本专利技术中,利用第一肋及第二肋在构造上增强轴部、多个叶片及多个连接部。由此,由于能够使轴部小直径化,所以能够缩小分别在轴部的上游侧及下游侧生成的滞流区域。另外,由于能够利用第一肋及第二肋分别在轴部的下游侧及上游侧产生空气的流动,所以能够进一步缩小轴部的下游侧及上游侧的滞流区域。因此,根据本专利技术,能够使螺旋桨风扇的送风效率提高。附图说明图1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1的螺旋桨风扇100的结构的主视图。图2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1的螺旋桨风扇100的结构的后视图。图3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1的螺旋桨风扇100的第一肋11的形状的第一例的图。图4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1的螺旋桨风扇100的第一肋11的形状的第二例的图。图5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1的螺旋桨风扇100的第一肋11的形状的第三例的图。图6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1的螺旋桨风扇100的第一肋11的形状的第四例的图。图7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1的螺旋桨风扇100的第一肋11的形状的第五例的图。图8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1的螺旋桨风扇100的第二肋12的形状的第一例的图。图9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1的螺旋桨风扇100的第二肋12的形状的第二例的图。图10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1的螺旋桨风扇100的第二肋12的形状的第三例的图。图11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1的螺旋桨风扇100的第二肋12的形状的第四例的图。图12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1的螺旋桨风扇100的第二肋12的形状的第五例的图。图13是示出在与旋转轴R平行的方向上观察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2的螺旋桨风扇100的第一肋11及第二肋12而得到的结构的图。图14是示出在轴向上堆叠多个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2的螺旋桨风扇100而成的状态的示意性的侧视图。图15是示出在与旋转轴R平行的方向上观察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3的螺旋桨风扇100的第一肋11及第二肋12而得到的结构的图。图16是示出在轴向上堆叠多个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3的螺旋桨风扇100而成的状态的示意性的侧视图。图17是示出在与旋转轴R平行的方向上观察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3的螺旋桨风扇100的第一肋11及第二肋12而得到的结构的变形例的图。图18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4的制冷循环装置300的结构的制冷剂回路图。图19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4的制冷循环装置300的室外机310的内部结构的立体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方式1.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1的螺旋桨风扇进行说明。螺旋桨风扇用于空气调节装置等制冷循环装置或换气装置。图1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螺旋桨风扇100的结构的主视图。图2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螺旋桨风扇100的结构的后视图。在图1中,示出从正压面20a侧观察螺旋桨风扇100而得到的结构。在图2中,示出从负压面20b侧观察螺旋桨风扇100而得到的结构。如图1及图2所示,螺旋桨风扇100具有设置在旋转轴R上并以旋转轴R为中心旋转的圆筒状的轴部10、设置在轴部10的外周侧的多个叶片20及将多个叶片20中的在周向上相邻的两个叶片20彼此连接的多个连接部25。螺旋桨风扇100例如是使用树脂将轴部10、多个叶片20及多个连接部25一体地成形而成的一体叶片。螺旋桨风扇100不限于利用树脂成形,也可以通过金属板成形来形成。螺旋桨风扇100是不具备毂部的所谓的无毂型螺旋桨风扇。螺旋桨风扇100的旋转方向(以下,有时称为轴部10的旋转方向)在图1中为顺时针方向,在图2中为逆时针方向。轴部10具有沿着旋转轴R向正压面20a侧即在空气的流动中向下游侧突出的圆筒状的下游侧轴部10a、沿着旋转轴R向负压面20b侧即在空气的流动中向上游侧突出的圆筒状的上游侧轴部10b。下游侧轴部10a及上游侧轴部10b同轴地形成。在轴部10的内周部,形成有沿着旋转轴R贯通的轴孔13。驱动螺旋桨风扇100的风扇电机110的驱动轴111被插入到轴孔13中(参照后述的图19)。多个叶片20在以旋转轴R为中心的周向上以大致恒定的间隔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叶片20的数量为三个。多个叶片20中的每一个具有前缘21、后缘22及外周缘23。前缘21是在螺旋桨风扇100的旋转方向上位于叶片20的前方的缘部。后缘22是在螺旋桨风扇100的旋转方向上位于叶片20的后方的缘部。外周缘23是位于叶片20的外周侧并设置于前缘21的外周端与后缘22的外周端之间的缘部。多个叶片20各自的内周侧与轴部10的外周面连接。多个连接部25中的每一个例如具有板状的形状,与轴部10的外周侧相邻地设置。多个连接部25中的每一个中的、在空气的流动中成为下游侧的表面25a将周向上相邻的两个叶片20的正压面20a彼此平滑地连接。多个连接部25中的每一个中的、在空气的流动中成为上游侧的表面25b将周向上相邻的两个叶片20的负压面20b彼此平滑地连接。多个连接部25各自的外周侧的缘部25c将周向上相邻的两个叶片20中的在螺旋桨风扇100的旋转方向上位于前方的叶片20的后缘22与在该旋转方向上位于后方的叶片20的前缘21连接。以旋转轴R为中心并与连接部25的缘部25c接触的最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螺旋桨风扇,其中,所述螺旋桨风扇具备:/n筒状的轴部,所述筒状的轴部设置在旋转轴上;/n多个叶片,所述多个叶片设置在所述轴部的外周侧;/n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与所述轴部相邻地设置,并将所述多个叶片中的在周向上相邻的两个叶片彼此连接;/n第一肋,所述第一肋形成于所述多个叶片各自的正压面及所述连接部中的在空气的流动中成为下游侧的表面中的至少一方上,并从所述轴部向径向外侧延伸;以及/n第二肋,所述第二肋形成于所述多个叶片各自的负压面及所述连接部中的在空气的流动中成为上游侧的表面中的至少一方上,并从所述轴部向径向外侧延伸。/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螺旋桨风扇,其中,所述螺旋桨风扇具备:
筒状的轴部,所述筒状的轴部设置在旋转轴上;
多个叶片,所述多个叶片设置在所述轴部的外周侧;
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与所述轴部相邻地设置,并将所述多个叶片中的在周向上相邻的两个叶片彼此连接;
第一肋,所述第一肋形成于所述多个叶片各自的正压面及所述连接部中的在空气的流动中成为下游侧的表面中的至少一方上,并从所述轴部向径向外侧延伸;以及
第二肋,所述第二肋形成于所述多个叶片各自的负压面及所述连接部中的在空气的流动中成为上游侧的表面中的至少一方上,并从所述轴部向径向外侧延伸。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螺旋桨风扇,其中,
所述第一肋及所述第二肋被配置成在沿与所述旋转轴平行的方向观察时相互交叉,
在将与所述旋转轴平行的方向上的所述轴部的一方的端部与另一方的端部的距离设为H1、将与所述旋转轴平行的方向上的所述第一肋的下游侧端部与所述第二肋的上游侧端部的距离设为H2时,
满足H1≤H2的关系。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山本胜幸寺本拓矢田所敬英伊藤广阳宇贺神裕树滨田慎悟池田尚史阿部贵史
申请(专利权)人: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