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超大型节能吊扇的叶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589537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27 23: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超大型节能吊扇的叶片,包括扇叶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扇叶本体包括固定端与自由端,所述固定端与自由端分别位于扇叶本体两端,所述固定端用于与吊扇固定连接,所述固定端与自由端之间设有用于与吊扇连接的通槽,所述通槽两端设有空腔,所述通槽内壁上端设有第一凸起,所述第一凸起的凸高呈阶梯式从左至右依次降低或者升高,所述通槽内壁下端对应第一凸起处设有第二凸起,所述第二凸起的凸高相对第一凸起呈阶梯式从左至右依次升高或者降低,所述第一凸起与第二凸起呈条状朝向自由端延伸,所述扇叶本体底部设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靠近固定端且呈一列轴向排布,以解决扇叶因机械疲劳导致强度不足造成扇叶损坏脱落的问题。

A kind of blade for super large energy saving ceiling fa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超大型节能吊扇的叶片
本技术涉及扇叶
,特别涉及一种用于超大型节能吊扇的叶片。
技术介绍
工业风扇是一款广泛应用于工业厂房、物流仓储、候车室、展览馆、体育馆、商超等等高大空间,作为空间通风,人员降温的一种常见工业用机器。工业风扇可推射大量气流到地面,在地面形成一定高度的气流层水平运动,从而促成了整体空气循环。现有技术中,工业风扇长久使用造成扇叶的机械疲劳,扇叶本身强度不够容易造成扇叶在旋转的过程中损坏脱落,从而导致工作人员的伤亡。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强度高的用于超大型节能吊扇的叶片。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用于超大型节能吊扇的叶片,包括扇叶本体,所述扇叶本体包括固定端与自由端,所述固定端与自由端分别位于扇叶本体两端,所述固定端用于与吊扇固定连接,所述固定端与自由端之间设有用于与吊扇连接的通槽,所述通槽两端设有空腔,所述通槽内壁上端设有第一凸起,所述第一凸起的凸高呈阶梯式从左至右依次降低或者升高,所述通槽内壁下端对应第一凸起处设有第二凸起,所述第二凸起的凸高相对第一凸起呈阶梯式从左至右依次升高或者降低,所述第一凸起与第二凸起呈条状朝向自由端延伸,所述扇叶本体底部设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靠近固定端且呈一列轴向排布。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述扇叶本体包括固定端与自由端,所述固定端与自由端分别位于扇叶本体两端,所述自由端为封闭式的,所述固定端为敞开式,便于与吊扇固定连接,所述固定端用于与吊扇固定连接,所述固定端与自由端之间设有用于与吊扇连接的通槽,所述通槽供吊扇上的连接部插入以提高连接强度,所述通槽两端设有空腔,所述空腔降低了扇叶整体的重量,提高了吊扇的工作效率,所述通槽内壁上端的第一凸起的凸高可从高至低呈阶梯式降低,当所述通槽内壁上端的第一凸起的凸高从高至低设置时,所述通槽内壁下端对应设有凸高从低至高的第二凸起,所述通槽内壁上端的第一凸起的凸高可从低至高呈阶梯式升高,当所述通槽内壁上端的第一凸起的凸高从低至高设置时,所述所述通槽内壁下端对应设有凸高从高至低高的第二凸起,通过该方式的设置大大提高了扇叶本体的强度,所述第一凸起与第二凸起呈条状朝向自由端延伸,所述第一凸起与第二凸起延伸至自由端处,提高了扇叶本体整体的强度,所述扇叶本体底部设有安装孔,便于安装孔与吊扇之间配合连接,所述安装孔靠近固定端且呈一列轴向排布,进一步提高了扇叶本体与吊扇的连接强度。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扇叶本体呈中空条形结构,所述固定端截面呈月牙状。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中空条形结构进一步减轻了扇叶的重量,减低了吊扇电机的负荷,提高了工作效率以及安全性,所述固定端的月牙状可降低扇叶本体在旋转时的阻力,提高了工作效率。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空腔与通槽之间设有隔板。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隔板的设置,使得扇叶本体内壁上下两端之间的连接更稳定,强度进一步提高。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扇叶本体朝下弯曲的一侧设有流线型尾翼。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述流线型尾翼降低了转动过程中的阻力,提高了工作效率。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安装孔至少有两个及以上。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安装孔提高了扇叶本体与吊扇之间的连接强度,所述安装孔可采用三个。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1固定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2固定端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整体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固定端与吊扇装配仰视图。附图标记:1、扇叶本体;11、固定端;12、自由端;13、安装孔;14、流线型尾翼;2、通槽;21、第一凸起;22、第二凸起;3、空腔;4、隔板;5、连接部;6、凸高。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至图4所示,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超大型节能吊扇的叶片,包括扇叶本体1,所述扇叶本体1包括固定端11与自由端12,所述固定端11与自由端12分别位于扇叶本体1两端,所述自由端12为封闭式的,所述固定端11为敞开式,便于与吊扇固定连接,所述固定端11用于与吊扇固定连接,所述固定端11与自由端12之间设有用于与吊扇连接的通槽2,所述通槽2供吊扇上的连接部5插入以提高连接强度,所述通槽2两端设有空腔3,所述空腔3降低了扇叶整体的重量,提高了吊扇的工作效率及其强度,使其在工作过程中不会折断损坏,所述第一凸起21之间均匀分布,所述通槽2内壁上端的第一凸起21的凸高6可从高至低呈阶梯式降低,当所述通槽2内壁上端的第一凸起21的凸高6从高至低设置时,所述通槽2内壁下端对应设有凸高6从低至高的第二凸起22,所述通槽2内壁上端的第一凸起21的凸高6可从低至高呈阶梯式升高,当所述通槽2内壁上端的第一凸起21的凸高6从低至高设置时,所述所述通槽2内壁下端对应设有凸高6从高至低高的第二凸起22,所述第二凸起22之间均匀分布,通过该方式的设置大大提高了扇叶本体1的强度,所述第一凸起21与第二凸起22呈条状朝向自由端12延伸,所述第一凸起21与第二凸起22延伸至自由端12处,提高了扇叶本体1整体的强度,所述扇叶本体1底部设有安装孔13,便于安装孔13与吊扇之间配合连接,所述安装孔13靠近固定端11且呈一列轴向排布,进一步提高了扇叶本体1的连接强度。所述扇叶本体1呈中空条形结构,所述固定端11截面呈月牙状,中空条形结构进一步减轻了扇叶的重量,减低了吊扇电机的负荷,提高了工作效率以及安全性,所述固定端11的月牙状可降低扇叶本体1在旋转时的阻力,提高了工作效率。所述空腔3与通槽2之间设有隔板4,通过隔板4的设置,使得扇叶本体1内壁上下两端之间的连接更稳定,强度进一步提高。所述扇叶本体1朝下弯曲的一侧设有流线型尾翼14,所述流线型尾翼14降低了转动过程中的阻力,提高了工作效率。所述安装孔13至少有两个及以上,所述安装孔13提高了扇叶本体1与吊扇之间的连接强度,所述安装孔13可采用三个。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超大型节能吊扇的叶片,包括扇叶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扇叶本体包括固定端与自由端,所述固定端与自由端分别位于扇叶本体两端,所述固定端用于与吊扇固定连接,所述固定端与自由端之间设有用于与吊扇连接的通槽,所述通槽两端设有空腔,所述通槽内壁上端设有第一凸起,所述第一凸起的凸高呈阶梯式从左至右依次降低或者升高,所述通槽内壁下端对应第一凸起处设有第二凸起,所述第二凸起的凸高相对第一凸起呈阶梯式从左至右依次升高或者降低,所述第一凸起与第二凸起呈条状朝向自由端延伸,所述扇叶本体底部设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靠近固定端且呈一列轴向排布。/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超大型节能吊扇的叶片,包括扇叶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扇叶本体包括固定端与自由端,所述固定端与自由端分别位于扇叶本体两端,所述固定端用于与吊扇固定连接,所述固定端与自由端之间设有用于与吊扇连接的通槽,所述通槽两端设有空腔,所述通槽内壁上端设有第一凸起,所述第一凸起的凸高呈阶梯式从左至右依次降低或者升高,所述通槽内壁下端对应第一凸起处设有第二凸起,所述第二凸起的凸高相对第一凸起呈阶梯式从左至右依次升高或者降低,所述第一凸起与第二凸起呈条状朝向自由端延伸,所述扇叶本体底部设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靠近固定端且呈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珍贵
申请(专利权)人:温州舒韩通风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