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发动机水泵及发动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630238 阅读:4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01 00: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发动机水泵及发动机,涉及水泵技术领域。发动机水泵包括水泵主体和防泄漏结构,水泵主体限定了水泵内腔,防泄漏结构包括:沿水泵内腔轴向布置的电机轴、位于电机轴输出端的蜗壳、位于所述水泵内腔中并套设在所述电机轴上的轴承和用于将电机轴的外壁与水泵主体的内壁密封的水封。其中轴承和水封限定有蒸发腔,蒸发腔与蜗壳接通形成通道,通道内设置有单向阀,以使得蒸发腔内的液体或气体单向地流向蜗壳。当泄漏到蒸发腔内的冷却液的压力达到单向阀的开启压力时,冷却液会通过单向阀进入蜗壳参加正常的冷却液循环。采用该发动机水泵,避免了冷却液的泄漏造成发动机水泵的损坏,也避免了冷却液的缺失导致发动机因过热而报废。

A kind of engine water pump and engin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发动机水泵及发动机
本技术涉及水泵
,特别是涉及一种发动机水泵及发动机。
技术介绍
现有的汽车冷却系统采用的是水冷系统。在水泵结构中,水封用于防止泵腔中的冷却液进入轴承,水封的工作原理是动环和静环在弹簧弹力的作用下以及辅助密封的配合下保持贴合并相对滑动而构成的防止流体泄漏的装置。现有发动机水泵皆采用蒸发皿结构来容纳水封因磨合流出的冷却液,水封在运转过程中需要冷却液进行润滑,少量的冷却液会因为水封的磨合进入到蒸发皿中,通过蒸发皿蒸发以气态的方式排到水泵外侧,长时间的泄漏会造成水泵的损坏和车辆冷却液的缺失,严重的会造成发动机因过热而报废。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第一方面的一个目的是要提供一种发动机水泵,克服上述技术缺陷,解决现有技术中水泵冷却液泄漏的问题。本技术第一方面的进一步目的是要解决发动机水泵工作效率低的问题。本技术第二方面的一个目的是要提供一种发动机。根据本技术第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发动机水泵,包括水泵主体和防泄漏结构,所述水泵主体限定了水泵内腔,所述防泄漏结构包括:电机轴,沿所述水泵内腔轴向布置;蜗壳,位于所述电机轴的输出端,用于容纳冷却液;水封,套设在所述电机轴靠近所述蜗壳的一端上,用于将所述电机轴的外壁与所述水泵主体的内壁密封以防止所述冷却液进入到所述水泵内腔;轴承,位于所述水泵内腔中并套设在所述电机轴远离所述蜗壳的一端上,,所述轴承与所述水封限定有蒸发腔;所述蒸发腔与所述蜗壳接通形成通道,所述通道内设置有单向阀,以使得所述蒸发腔内的液体或气体单向地流向所述蜗壳。可选地,所述单向阀设置在所述蜗壳的端部。可选地,所述蒸发腔为圆柱形环状空腔。可选地,所述通道设置在所述蒸发腔的任意位置。可选地,所述通道设置在所述蒸发腔沿所述水泵主体径向方向的下部。可选地,所述轴承上安装有轴承密封件。可选地,所述单向阀沿所述水泵内腔轴向放置。根据本技术的第二方面,本技术还提供一种发动机,所述发动机安装有所述的发动机水泵。本技术中所述水封和所述轴承在所述水泵内腔中限定有所述蒸发腔,所述蒸发腔与所述蜗壳接通形成通道,在所述通道内设置单向阀,以使得从所述水封处泄漏的冷却液单向地流向所述蜗壳,避免冷却液泄漏到水泵外,提高了发动机的使用寿命,降低了成本。本技术中将所述单向阀设置在所述蜗壳的端部,使泄漏的冷却液通过单向阀聚集在蜗壳参加正常的冷却系统循环,避免了冷却液的缺失,进一步提高了发动机的工作效率。根据下文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具体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更加明了本技术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优点和特征。附图说明后文将参照附图以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方式详细描述本实用的一些具体实施例。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标示了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或部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这些附图未必是按比例绘制的。附图中:图1是根据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发动机水泵的示意性结构图;图2是图1所示的发动机水泵的示意性局部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的限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图1是根据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发动机水泵的示意性结构图。如图1所示,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发动机水泵,包括:水泵主体1和防泄漏结构,水泵主体1限定了水泵内腔3,防泄漏结构包括:电机轴5、蜗壳8、水封21和轴承22。其中电机轴5沿水泵内腔3轴向布置,蜗壳8位于电机轴5的输出端,即位于水泵主体1的右侧,用于容纳冷却液。水封21套设在电机轴5靠近蜗壳8的一端上,用于将电机轴5的外壁与水泵主体1的内壁密封以防止冷却液进入到水泵内腔3中。轴承22位于水泵内腔3中并套设在电机轴5远离蜗壳8的一端上。进一步地,防泄漏结构还包括轴承22与水封21限定的蒸发腔31、蒸发腔31与蜗壳8接通形成的通道6和设置在通道6内的单向阀7,其中蒸发腔31为圆柱形环状空腔,水泵内腔3包含蒸发腔31。通道6可以设置在蒸发腔31的任意位置,以使得蒸发腔31内的液体或气体单向地流向蜗壳8,也就是说单向阀7的安置方向只允许蒸发腔31里的冷却液进入到蜗壳8内,解决了水泵泄漏的问题。水封21位于水泵内腔3靠近蜗壳8的一侧,轴承22位于水泵内腔3远离蜗壳8的一侧。图2是图1所示的发动机水泵的示意性局部放大图。如图2所示,轴承22上安装有轴承密封件4,能够提高蒸发腔31的密封性,使得泄漏的冷却液不易流出。通道6可以为“L”型,单向阀7可以设置在通道6的轴向或者设置在通道6的径向,当单向阀7设置在通道6的轴向,通道6轴向的长度只需略大于单向阀7安装的长度,轴向的宽度与单向阀7的外壁的直径一致以保证蜗壳8中的冷却液无法进入到蒸发腔31中。当单向阀7设置在通道6的径向时,通道6径向的长度只需略大于单向阀7安装的长度,径向的宽度与单向阀7的外壁的直径一致。可以减少水泵的制造成本。在发动机水泵正常运转过程中,水封21中的动环和静环相互滑动时需要冷却液润滑,润滑的冷却液会以液态或气态的形式进入到蒸发腔31中。随着蒸发腔31内压力的升高,当压力达到单向阀7的开启压力时,冷却液会通过单向阀7进入到蜗壳8中,当压力小于单向阀7的开启压力时,单向阀7关闭,泄漏的冷却液流进蜗壳8后就进入到发动机冷却系统中参与正常的循环。因此即使水封21正常工作时有少量冷却液泄漏,也不会影响水泵及冷却系统的正常工作,给客户感观到水泵泄漏,避免误判的产生。在一个优选地实施例中,通道6可以设置在蒸发腔31沿水泵主体1径向的下部,进入到蒸发腔31的冷却液以气态或者液态的方式通过设置在通道6中的单向阀7进入到蜗壳8中。在另一个优选地实施例中,单向阀7设置在蜗壳8的端部,以使得蒸发腔31中的冷却液经过单向阀7后直接进入到蜗壳8中,不会滞留在通道6中,加快了泄漏的冷却液重新返回正常的冷却系统的速度。本技术中水封和轴承水泵内腔中限定有蒸发腔,蒸发腔与蜗壳接通形成通道,在通道内设置单向阀,以使得从水封处泄漏的冷却液单向地流向蜗壳,避免冷却液泄漏到水泵外,同时避免了泄漏的冷却液滞留在蒸发腔内,长时间的滞留会对发动机水泵造成损坏,进一步提高了发动机水泵的使用寿命以及发动机水泵对使用环境的适应性,降低了成本。本技术中将所述单向阀设置在所述蜗壳的端部,使泄漏的冷却液通过单向阀聚集在蜗壳参加正常的冷却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发动机水泵,其特征在于,包括水泵主体和防泄漏结构,所述水泵主体限定了水泵内腔,所述防泄漏结构包括:/n电机轴,沿所述水泵内腔轴向布置;/n蜗壳,位于所述电机轴的输出端,用于容纳冷却液;/n水封,套设在所述电机轴靠近所述蜗壳的一端上,用于将所述电机轴的外壁与所述水泵主体的内壁密封以防止所述冷却液进入到所述水泵内腔;/n轴承,位于所述水泵内腔中并套设在所述电机轴远离所述蜗壳的一端上,所述轴承与所述水封限定有蒸发腔;/n所述蒸发腔与所述蜗壳接通形成通道,所述通道内设置有单向阀,以使得所述蒸发腔内的液体或气体单向地流向所述蜗壳。/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发动机水泵,其特征在于,包括水泵主体和防泄漏结构,所述水泵主体限定了水泵内腔,所述防泄漏结构包括:
电机轴,沿所述水泵内腔轴向布置;
蜗壳,位于所述电机轴的输出端,用于容纳冷却液;
水封,套设在所述电机轴靠近所述蜗壳的一端上,用于将所述电机轴的外壁与所述水泵主体的内壁密封以防止所述冷却液进入到所述水泵内腔;
轴承,位于所述水泵内腔中并套设在所述电机轴远离所述蜗壳的一端上,所述轴承与所述水封限定有蒸发腔;
所述蒸发腔与所述蜗壳接通形成通道,所述通道内设置有单向阀,以使得所述蒸发腔内的液体或气体单向地流向所述蜗壳。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水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单向阀设置在所述蜗壳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丽明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浙江义利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