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大跨度天基数据链的时分双工时隙调度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天基数据链通信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传输3000公里以上大跨度天基数据链的时分双工时隙调度方法。技术背景在现有的一个由60颗卫星组成的低轨道星座系统中,整个场景6个轨道面在赤道均匀分布,每个轨道面10颗卫星均匀分布。如图9所示为每一颗卫星节点配置4套窄波束定向天线,分别用于卫星与同轨上前后卫星、邻轨道上相邻卫星进行通信。同轨道面前后配置两个固定天线,异轨道面左右配置两个程控天线,波束扫描范围根据实际情况而定。大跨度天基数据链系统是将天基信息网络与数据链系统相结合,在三千公里以上的距离传递各种消息的系统。由于天基信息网络工作时间长、覆盖范围广,将其与面向作战的数据链系统相结合形成天基数据链,不仅可以在远离国土范围的区域扩展信息互联和保障的范围,同时还可以扩大数据链系统的作用范围、提高数据链系统的使用效能。数据链一个突出的重要特征是工作的“协同性”,只有形成集群的多成员密切配合,才能构成统一的系统,从而大幅度提升系统整体性能,超越传统的单个成员。而协同的基础在于以组网为手段实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大跨度天基数据链的时分双工时隙调度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n传输数据分组:采用卫星与同轨上前后卫星、邻轨道上相邻卫星进行通信,卫星节点采用时分双工工作模式,在每个方向上配置一套窄波束定向天线,利用定向窄波束天线的空间复用性,在不同区域内同时传输数据分组,在不同方向的通信对之间实现时隙复用;调整时隙调度:两跳之外的卫星节点复用同一个时隙,一条链路上通信的双方被划分在同一时隙内互相朝对方发送消息;规划时分双工工作方式下节点天线的收发状态:时分双工工作方式下,将所有节点的天线在一帧中均规划为先发射、后接收的状态,并设置每帧中业务的总发送时长小于最小星间链路长度的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大跨度天基数据链的时分双工时隙调度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传输数据分组:采用卫星与同轨上前后卫星、邻轨道上相邻卫星进行通信,卫星节点采用时分双工工作模式,在每个方向上配置一套窄波束定向天线,利用定向窄波束天线的空间复用性,在不同区域内同时传输数据分组,在不同方向的通信对之间实现时隙复用;调整时隙调度:两跳之外的卫星节点复用同一个时隙,一条链路上通信的双方被划分在同一时隙内互相朝对方发送消息;规划时分双工工作方式下节点天线的收发状态:时分双工工作方式下,将所有节点的天线在一帧中均规划为先发射、后接收的状态,并设置每帧中业务的总发送时长小于最小星间链路长度的传播时延;发射信号时,让通信双方同时朝对方发送业务,利用空分特性,按照时隙调度顺序通过开关控制依次切换其中一个天线进行发射;接收信号时,将天线同时切换为接收状态;利用卫星星座的空间复用与大跨度传播时延特性,采用时隙编排和收发状态调整,在不同的方向上同时传输业务,在邻居节点之间完成无冲突的数据包发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跨度天基数据链的时分双工时隙调度方法,其特征在于,卫星节点采用时分双工工作模式,在每一颗卫星节点的四个方向上各配置一套窄波束定向天线,分别用于卫星与同轨道上前后卫星、邻轨道上相邻卫星进行通信;同轨道面前后配置两个固定天线,异轨道面左右配置两个程控天线,发射信号时只能开关控制切换其中一个天线进行发射,接收信号时可四个天线同时接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跨度天基数据链的时分双工时隙调度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卫星与同轨道上前后卫星、邻轨道上相邻卫星进行通信,每个卫星节点只能与其前、后、左、右4个一跳邻居卫星节点B、C、D、E进行通信;节点B、C、D、E是节点A可通信的一跳邻居节点,节点B在节点A的后方,节点C在节点A的左方,节点D在节点A的前方,节点E在节点A的右方,奇数列、奇数行的节点和偶数列、偶数行的节点以后、左、前、右的天线切换顺序各占一个时隙轮流发送信号;奇数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荟萃,袁田,刘田,
申请(专利权)人:西南电子技术研究所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