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徐万禄专利>正文

生活垃圾焚烧炉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62805 阅读:2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处理生活垃圾的焚烧炉。它包含炉体和炉排总成,炉体上部有进渣口和出烟口,下部有进气口和出渣口,炉体内的炉膛分为一燃室和二燃室,一燃室为三段平拱,在一燃室内的炉排总成相应分为三部分,三者之间呈阶梯状,二燃室在一燃室的上前方,并采用与一燃室相邻互补的合并结构,其进烟口位于一燃室后方,出烟口位于二燃室的前方,二燃烧室内安装了旋流装置,使烟气在二燃室内呈螺旋状向前移动,通过二燃室的时间大于2秒,从而促进了烟气在二燃室内的充分燃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处理生活垃圾的焚烧炉。
技术介绍
在城市,生活垃圾的处理方式主要有填埋、堆肥和焚烧三种方式。在焚烧炉里焚烧垃圾,目前是一种比较好的处理方式,具有高度无害化、减容化、占地少、易于控制等多种优点。但由于现今的垃圾焚烧炉技术存在的问题,而我国生活垃圾的热力特性是多水、多灰和低热值,炉内垃圾燃烧不稳定、不完全,燃烧各项指标达不到国家标准GB18485-2001,在燃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有害气体如二恶英等,会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使生活垃圾洁净燃烧,不会产生二恶英等有害气体的焚烧炉。本专利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而采取的技术方案是垃圾焚烧炉包含有炉体和炉排总成,炉体上部有进渣口和出烟口,下部有进气口和出渣口,炉体内的炉膛分为一燃室和二燃室,其特征在于一燃室为三段平拱,在一燃室内的炉排总成相应分为三部分,三者之间呈阶梯状,二燃室在一燃室的上前方并采用与一燃室相邻互补的合并结构, 其进烟口位于二燃室后方,出烟口位于二燃室的前方,二燃烧室进烟口处安装有旋流装置。上述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相邻阶梯的首尾炉排水平方向重叠,相邻落差为0.8-1.5m;所述炉排上相邻两炉排片之间,前炉排片的后端与后炉排片的前端之间的安装间距δ与前炉排片的前端至后炉排片的前端之间的距离L之比大于或等于18%,炉排片的前端和后端的上部有相互平行的斜面,炉排片的断面为近似“Z”字形或“T”字形。本专利技术的一燃室内的烟气与炉排的运动方向相反,有利于干燥段物料的干燥,大大改善了干燥段低温高湿烟气对主燃段的影响,确保主燃段高温,燃烧稳定;二燃室采用与一燃室相邻互补的合并结构,构成完整稳定炉子结构,二燃室采用旋流装置,烟气形成旋转紊流,保证高温烟气在室内的停留时间,从而可促进可燃气体的充分混合燃烧,最大限度地减少二恶英等有害气体的生成;一、二燃室采用相邻互补的合并结构,减少了筑炉材料和热胀差,有利于炉膛的保温和蓄热;炉子总体结构尺寸较相同容量的机械炉排尺寸更为紧揍,有效地降低了炉体总高度,降低了筑炉成本。炉排片的断面可为“Z”字形或“T”字形,炉排片的前端和后端的上部还加工有相互平行的斜面,大大改善了物料的通风性和着火过程,大大减少物料漏落和避免卡塞炉排;同时运行平稳,维护、检修方便,避免了结大焦,也使物料燃烬率大大提高。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炉排片的断面为“Z”字形的链板炉排示意图。图3为炉排片的断面为“T”字形的链板炉排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实施例1如图1所示的垃圾焚烧炉,包含有炉体1和炉排总成2,炉体1内的炉膛分为一燃室7和二燃室8,二燃室8在一燃室7的上前方,二燃室8的进烟口9位于一燃室7上部,进烟口9上安装有旋流装置10。一燃室7为三段平拱,炉排总成2在一燃室内,分为干燥区、燃烧区、燃烬区三部分,三者之间呈阶梯状,相邻阶梯的落差为0.8m,进渣口3在炉体1后部上方,出烟口4位于二燃室8的前方,炉体1下部为进气口5和出渣口6。如图2所示的炉排,相邻两炉排片11之间,前炉排片的后端12与后炉排片的前端13之间的安装间距δ与前炉排片的前端13至后炉排片的前端13之间的距离L之比等于20%,炉排片11的断面为“Z”字形。垃圾焚烧炉开始工作时,垃圾从进渣口3进入,首先在炉排总成2的干燥区上进行加热干燥,被炉排带动向前运动,经过干燥的垃圾再进入燃烧区进行燃烧,未燃烬的垃圾再进入燃烬区进行燃烧,最后垃圾灰及残余垃圾通过出渣口6排出。一燃室7内的烟气通过二燃室8上的进烟口9进入二燃室8内,烟气在二燃室8内继续燃烧,同时,旋流装置10使进入二燃室的烟气在二燃室8内呈螺旋状向前移动,在二燃室内停留时间大于2秒,从而促进了可燃气体的充分混合燃烧,剩余无害烟气从出烟口4排出。实施例2如图1所示的垃圾焚烧炉,包含有炉体1和炉排总成2,炉体1内的炉膛分为一燃室7和二燃室8,二燃室8在一燃室7的上前方,二燃室8的进烟口9位于一燃室7中后上方,进烟口9上安装有旋流装置10。一燃室7为三段平拱,炉排总成2在一燃室内,分为干燥区、燃烧区、燃烬区三部分,三者之间呈阶梯状,相邻阶梯的落差为1m,进渣口3在炉体1上部后方,出烟口4位于二燃室8的前方,炉体1下部为进气口5和出渣口6。如图2所示的炉排,相邻两炉排片11之间,前炉排片的后端12与后炉排片的前端13之间的安装间距δ与前炉排片的前端13至后炉排片的前端13之间的距离L之比等于20%,炉排片11的断面为“T”字形。垃圾焚烧炉开始工作时,垃圾从进渣口3进入,首先在炉排总成2的干燥区上进行加热干燥,被炉排带动向前运动,经过干燥的垃圾再进入燃烧区进行燃烧,未燃烬的垃圾再进入燃烬区进行燃烧,最后垃圾灰及残余垃圾通过出渣口6排出。一燃室7内的烟气通过二燃室8上的进烟口9进入二燃室8内,烟气在二燃室8内继续燃烧,同时,旋流装置10使进入二燃室的烟气在二燃室8内呈螺旋状向前移动,在二燃室内停留时间大于2秒,从而促进了可燃气体的充分混合燃烧,剩余无害烟气从出烟口4排出。实施例3如图1所示的垃圾焚烧炉,包含有炉体1和炉排总成2,炉体1内的炉膛分为一燃室7和二燃室8,二燃室8在一燃室7的上前方,二燃室8的进烟口9位于一燃室7中后上方,进烟口9上安装有旋流装置10。一燃室7为三段平拱,炉排总成2在一燃室内,分为干燥区、燃烧区、燃烬区三部分,三者之间呈阶梯状,相邻阶梯的落差为1.5m,进渣口3在炉体1上部后方,出烟口4位于二燃室8的前方,炉体1下部为进气口5和出渣口6。如图2所示的炉排,相邻两炉排片11之间,前炉排片的后端12与后炉排片的前端13之间的安装间距δ与前炉排片的前端13至后炉排片的前端13之间的距离L之比等于25%,炉排片11的断面为“Z”字形。垃圾焚烧炉开始工作时,垃圾从进渣口3进入,首先在炉排总成2的干燥区上进行加热干燥,被炉排带动向前运动,经过干燥的垃圾再进入燃烧区进行燃烧,未燃烬的垃圾再进入燃烬区进行燃烧,最后垃圾灰及残余垃圾通过出渣口6排出。一燃室7内的烟气通过二燃室8上的进烟口9进入二燃室8内,烟气在二燃室8内继续燃烧,同时,旋流装置10使进入二燃室的烟气在二燃室8内呈螺旋状向前移动,在二燃室内停留时间大于2秒,从而促进了可燃气体的充分混合燃烧,剩余无害烟气从出烟口4排出。权利要求1.一种生活垃圾焚烧炉,包含有炉体和炉排总成,炉体上部有进渣口和出烟口,下部有进气口和出渣口,炉体内的炉膛分为一燃室和二燃室,其特征在于一燃室为三段平拱,炉排总成对应分为三部分,三者之间呈阶梯状,二燃室在一燃室的上前方,并采用与一燃室相邻互补的合并结构,其进烟口位于二燃室后方,出烟口位于二燃室的前方,二燃室进烟口处安装有旋流装置。2.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活垃圾焚烧炉,其特征在于相邻阶梯的首尾炉排水平方向重叠,相邻落差为0.8-1.5m。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生活垃圾焚烧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炉排上相邻两炉排片之间,前炉排片的后端与后炉排片的前端之间的安装间距δ与前炉排片的前端至后炉排片的前端之间的距离L之比大于或等于18%。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生活垃圾焚烧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炉排片的前端和后端的上部有相互平行的斜面,炉排片的断面为近似“Z”字形或“T”字形。全文摘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生活垃圾焚烧炉,包含有炉体和炉排总成,炉体上部有进渣口和出烟口,下部有进气口和出渣口,炉体内的炉膛分为一燃室和二燃室,其特征在于:一燃室为三段平拱,炉排总成对应分为三部分,三者之间呈阶梯状,二燃室在一燃室的上前方,并采用与一燃室相邻互补的合并结构,其进烟口位于二燃室后方,出烟口位于二燃室的前方,二燃室进烟口处安装有旋流装置。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万禄
申请(专利权)人:徐万禄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90[中国|成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