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装配式组合生态护岸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627611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31 23: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的属于护岸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装配式组合生态护岸,包括土壤基层和设置在土壤基层朝向河流一侧壁的生态护岸结构,所述生态护岸结构包括护坡、固态砂化基座和石笼,所述护坡、固态砂化基座和石笼在土壤基层上为从上至下安装,所述护坡由单元砌块体拼接而成,所述固态砂化基座包括下支块和设置在下支块上侧的上卡条,所述护坡的底端卡接在上卡条与土壤基层之间,所述下支块朝向土壤基层的侧壁上设置有嵌入锥,所述单元砌块体的中部设置有种植槽,结构稳定、拼装方便、植草覆盖高、防滑安全、能大规模生产;植草覆盖率较高,且表面不易被大面积冲蚀,施工要求较低。

A kind of assembled ecological revetm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装配式组合生态护岸
本技术涉及护岸
,具体为一种装配式组合生态护岸。
技术介绍
生态河流治理是水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体现,针对大量的中小流河流治理和迅速发展的海绵城市建设,如何在保证工程防洪能力的同时保持河与岸的连通又兼顾绿色生态是对河流治理提出的更高要求。当前植草混凝土护岸是满足河流岸坡生态防护的一种新材料和新技术,应用前景广阔。但是难以解决以下突出问题:现浇植生型混凝土在河道护岸中受到洪水的冲刷表层覆土和覆草易成片剥离,影响生态效果和美观,破坏多孔混凝土骨架结构性能,导致河流岸坡失稳;常用的现浇植生型混凝土护岸技术对施工要求高,需要非常专业的施工队伍,不利于它的实际应用和推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装配式组合生态护岸,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现浇植生型混凝土在河道护岸中受到洪水的冲刷表层覆土和覆草易成片剥离,影响生态效果和美观,破坏多孔混凝土骨架结构性能,导致河流岸坡失稳,常用的现浇植生型混凝土护岸技术对施工要求高,需要非常专业的施工队伍,不利于它的实际应用和推广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装配式组合生态护岸,包括土壤基层和设置在土壤基层朝向河流一侧壁的生态护岸结构,所述生态护岸结构包括护坡、固态砂化基座和石笼,所述护坡、固态砂化基座和石笼在土壤基层上为从上至下安装,所述护坡由单元砌块体拼接而成,所述固态砂化基座包括下支块和设置在下支块上侧的上卡条,所述护坡的底端卡接在上卡条与土壤基层之间,所述下支块朝向土壤基层的侧壁上设置有嵌入锥,所述单元砌块体的中部设置有种植槽,所述种植槽内填充含腐殖质的土体和填充层,所述石笼包括堆积在固态砂化基座下侧的石块堆和卡接在石块堆外部的防护金属笼。优选的,所述单元砌块体为正多边形状,且单元砌块体边的数量为大于2个的偶数个,所述单元砌块体其中相对的两个边上分别设置有组合槽和组合凸块。优选的,所述单元砌块体为建筑垃圾再生骨料单元砌块体、所述固态砂化基座为建筑垃圾再生骨料固态砂化基座。优选的,所述下支块的本体上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内插入连接钉,所述连接钉插入土壤基层内。优选的,所述填充层为卵石层或原表层土。优选的,所述上卡条、土壤基层之间的距离与单元砌块体的厚度相同。优选的,所述组合槽和组合凸块相配合的一面均为平直状。优选的,所述组合槽的内壁两侧设置有嵌槽,所述组合凸块的两侧设置有与嵌槽相适配的嵌块。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结构稳定、拼装方便、植草覆盖高、防滑安全、能大规模生产;2)植草覆盖率较高,且表面不易被大面积冲蚀,施工要求较低。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护坡的右视图;图3为本技术固态砂化基座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组合槽和组合凸块的第一种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组合槽和组合凸块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图中:1土壤基层、2单元砌块体、3种植槽、4固态砂化基座、41下支块、42上卡条、43嵌入锥、44通孔、5石块堆、6防护金属笼。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实施例:请参阅图1-5,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装配式组合生态护岸,包括土壤基层1和设置在土壤基层1朝向河流一侧壁的生态护岸结构,生态护岸结构包括护坡、固态砂化基座4和石笼,石笼起到对护坡、固态砂化基座4支撑和防护作用,避免下侧的土壤被冲刷过于严重的情况;护坡、固态砂化基座4和石笼在土壤基层1上为从上至下安装,护坡由单元砌块体2拼接而成,固态砂化基座4包括下支块41和设置在下支块41上侧的上卡条42,护坡的底端卡接在上卡条42与土壤基层1之间,下支块41朝向土壤基层1的侧壁上设置有嵌入锥43,上卡条42用于对护坡进行卡接作用,下支块41用于对护坡进行支撑作用,嵌入锥43使得下支块41与土壤基层1之间的连接紧固;单元砌块体2的中部设置有种植槽3,种植槽3内填充含腐殖质的土体和填充层,石笼包括堆积在固态砂化基座4下侧的石块堆5和卡接在石块堆5外部的防护金属笼6,通过石块堆5与防护金属笼6的配合作用,避免土壤被冲刷过于严重的情况。单元砌块体2为正多边形状,且单元砌块体2边的数量为大于2个的偶数个,单元砌块体2其中相对的两个边上分别设置有组合槽和组合凸块,通过组合槽和组合凸块的配合作用,使得单元砌块体2通过卡接组合的方式连接,避免出现滑动的情况。单元砌块体2为建筑垃圾再生骨料单元砌块体、固态砂化基座4为建筑垃圾再生骨料固态砂化基座,降低成本,且缓解环境压力,工厂模式化生产单元砌块体2及固态砂化基座4,提高构件的性能和稳定性,省去现场支模,养护,拆卸等工序,提高效率,缩短工期,减小对环境的损害。下支块41的本体上开设有通孔44,通孔44内插入连接钉,连接钉插入土壤基层1内,通过连接钉的设置,进一步提高下支块41与土壤基层1连接的紧固性。填充层为卵石层或原表层土,可以进行后期的植草工作,供植被生长和水体渗流,施工便捷,适应能力强。上卡条42、土壤基层1之间的距离与单元砌块体2的厚度相同。组合槽和组合凸块的连接方式包括以下两种:组合槽和组合凸块相配合的一面均为平直状,安装快捷连接简单。组合槽的内壁两侧设置有嵌槽,组合凸块的两侧设置有与嵌槽相适配的嵌块,连接后紧固性提高。施工时,将石块堆5预先铺设在土壤基层1的侧壁底端,在石块堆5的外壁上包覆防护金属笼6,在靠近石块堆5的位置将固态砂化基座4打入土壤基层1内,且将单元砌块体2嵌入在上卡条42与土壤基层1之间;之后,将上下相邻的单元砌块体2之间通过组合槽和组合凸块的配合而组装;在种植槽3内填充含腐殖质的土体和填充层,之后种植植被。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技术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装配式组合生态护岸,包括土壤基层(1)和设置在土壤基层(1)朝向河流一侧壁的生态护岸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态护岸结构包括护坡、固态砂化基座(4)和石笼,所述护坡、固态砂化基座(4)和石笼在土壤基层(1)上为从上至下安装,所述护坡由单元砌块体(2)拼接而成,所述固态砂化基座(4)包括下支块(41)和设置在下支块(41)上侧的上卡条(42),所述护坡的底端卡接在上卡条(42)与土壤基层(1)之间,所述下支块(41)朝向土壤基层(1)的侧壁上设置有嵌入锥(43),所述单元砌块体(2)的中部设置有种植槽(3),所述种植槽(3)内填充含腐殖质的土体和填充层,所述石笼包括堆积在固态砂化基座(4)下侧的石块堆(5)和卡接在石块堆(5)外部的防护金属笼(6)。/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装配式组合生态护岸,包括土壤基层(1)和设置在土壤基层(1)朝向河流一侧壁的生态护岸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态护岸结构包括护坡、固态砂化基座(4)和石笼,所述护坡、固态砂化基座(4)和石笼在土壤基层(1)上为从上至下安装,所述护坡由单元砌块体(2)拼接而成,所述固态砂化基座(4)包括下支块(41)和设置在下支块(41)上侧的上卡条(42),所述护坡的底端卡接在上卡条(42)与土壤基层(1)之间,所述下支块(41)朝向土壤基层(1)的侧壁上设置有嵌入锥(43),所述单元砌块体(2)的中部设置有种植槽(3),所述种植槽(3)内填充含腐殖质的土体和填充层,所述石笼包括堆积在固态砂化基座(4)下侧的石块堆(5)和卡接在石块堆(5)外部的防护金属笼(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配式组合生态护岸,其特征在于:所述单元砌块体(2)为正多边形状,且单元砌块体(2)边的数量为大于2个的偶数个,所述单元砌块体(2)其中相对的两个边上分别设置有组合槽和组合凸块。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妮黎徐家祥杨广霖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路航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