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态护岸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627609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31 23: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的属于护岸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生态护岸,包括土壤基层,所述土壤基层朝向河流的一侧上依次从下至上层叠堆放有生态袋体,且层叠堆放的生态袋体组成生态护坡,所述生态袋体的前后袋头部均设置有两个连接口,相邻的所述生态袋体之间相靠近的两个连接口上通过锁扣连接,所述锁扣包括分别连接在两个连接口上的公扣和母扣,所述公扣朝向母扣的一端设置有锁条,通过防护层的设置,对生态袋体的外部起到连接紧固的作用,加强整体结构的稳定性;通过锁扣的设置,使得纵向相邻的生态袋体之间得到连接,堆积稳固;通过石块防护脚、定型笼之间的配合作用,能够对生态护坡起到阻挡侵蚀的作用。

An ecological bank protec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生态护岸
本技术涉及护岸
,具体为一种生态护岸。
技术介绍
在河流整治工程中,过度硬化现象非常突出,依然采用传统的河道整治工程思路,主要从稳定河道目的出发,采用浆砌块石、钢筋混凝土护坝等硬质护岸材料,护岸结构形式也基本为直立式。传统的护岸结构虽然抗侵蚀与耐久性作用明显,但封闭僵硬,隔绝了土壤与水体之间的物质交换,使得土壤、植物、生物之间的有机联系被切断,破坏了岸坡周边的生态系统。据统计,在使用传统护岸模式后,仅单一防护,沿河生物种类就减少了70%以上,水生物种类也下降到了原本的50%,有的地区更为严重。同时,河道的截弯取直工程实施使得河流渠道化问题凸显,造成生物栖息地丧失或连续性中断,加速了栖息地破碎化与边缘效应的发生,同时也造成了水体物理与化学过程的变化,使河流廊道的潜在栖息地消失,河流的自净能力消失殆尽,河流污染严重。采用的硬质如绿化混凝土均有自身不同程度的污染,航道整治中的大部分直立式生态护岸不耐撞击,且毁损后不易修复,生态袋护坡经过长时间雨淋、冻融后会塌陷,破坏坡面稳定性及表面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生态护岸,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采用的硬质如绿化混凝土均有自身不同程度的污染,航道整治中的大部分直立式生态护岸不耐撞击,且毁损后不易修复,生态袋护坡经过长时间雨淋、冻融后会塌陷,破坏坡面稳定性及表面效果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生态护岸,包括土壤基层,所述土壤基层朝向河流的一侧上依次从下至上层叠堆放有生态袋体,且层叠堆放的生态袋体组成生态护坡,所述生态袋体的前后袋头部均设置有两个连接口,相邻的所述生态袋体之间相靠近的两个连接口上通过锁扣连接,所述锁扣包括分别连接在两个连接口上的公扣和母扣,所述公扣朝向母扣的一端设置有锁条,所述母扣上开设有与锁条相适配的插接口,所述锁条的外壁上均匀设置有锁止棱,所述母扣的外壁上设置有用于卡接锁条的卡圈,所述生态护坡上覆盖有防护层,所述土壤基层朝向河流的一侧的底端设置有石块防护脚,所述石块防护脚的外部包覆有定型笼,所述定型笼支撑在生态护坡的底端。优选的,所述生态袋体包括外袋体和置于外袋体内的土壤层,且土壤层为含有含腐殖质的土壤层。优选的,所述防护层为格栅层,且格栅层为加筋格栅层。优选的,所述加筋格栅层为聚乙烯加筋格栅层,且聚乙烯加筋格栅层上一体注塑成型有嵌入生态护坡内的钩扣。优选的,所述定型笼为不锈钢定型笼。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通过防护层的设置,对生态袋体的外部起到连接紧固的作用,加强整体结构的稳定性;2)通过锁扣的设置,使得纵向相邻的生态袋体之间得到连接,堆积稳固;3)通过石块防护脚、定型笼之间的配合作用,能够对生态护坡起到阻挡侵蚀的作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锁扣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土壤基层、2生态袋体、3连接口、4锁扣、42母扣、43锁条、44插接口、45锁止棱、46卡圈、5防护层、6石块防护脚、7定型笼。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实施例:请参阅图1-2,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生态护岸,包括土壤基层1,土壤基层1朝向河流的一侧上依次从下至上层叠堆放有生态袋体2,且层叠堆放的生态袋体2组成生态护坡,生态袋体2包括外袋体和置于外袋体内的土壤层,且土壤层为含有含腐殖质的土壤层,土壤腐殖质是土壤中有机物存在的一种特殊形式,有着特殊化学和生物本性的、构造复杂的高分子化合物,是土壤有机质存在的主要形态,生态袋体2在风吹、日晒、雨淋、自然降解、酸雨、河水冲刷等方面均有较好的品质,透水不透土,既能防止袋内填充物流失,又能实现水分在土壤中正常交换。同时,柔性生态袋可适应坡面局部变形,并可根据坡面形态做成阶梯型式,有提供植被生长的营养成分,在堆叠后,能够快速长出植被;生态袋体2的前后袋头部均设置有两个连接口3,相邻的生态袋体2之间相靠近的两个连接口3上通过锁扣4连接,锁扣4包括分别连接在两个连接口3上的公扣41和母扣42,公扣41朝向母扣42的一端设置有锁条43,母扣42上开设有与锁条43相适配的插接口44,锁条43的外壁上均匀设置有锁止棱45,母扣42的外壁上设置有用于卡接锁条43的卡圈46,连接口3与锁扣4之间直接粘接,或者将锁扣4通过缝制的方式与连接口3连接,将锁条43穿过插接口44并使得锁条43穿出的头部回旋插入卡圈46内,通过卡圈46与锁止棱45的卡接锁止作用,将相邻的生态袋体2之间连接,且锁止棱45设定为楔形块状,且锁止棱45插入卡圈46内具有单向移动的作用,反向移动时,具有限制的作用;生态护坡上覆盖有防护层5,防护层5为格栅层,且格栅层为加筋格栅层,通过加筋格栅层增加生态护坡的生态袋体2之间整体连接紧固效果;加筋格栅层为聚乙烯加筋格栅层,且聚乙烯加筋格栅层上一体注塑成型有嵌入生态护坡内的钩扣,通过钩扣的设置,使得加筋格栅层不会从生态袋体2脱离,从而进一步提高生态护坡的稳定性;土壤基层1朝向河流的一侧的底端设置有石块防护脚6,石块防护脚6的外部包覆有定型笼7,定型笼7支撑在生态护坡的底端,定型笼7为不锈钢定型笼,石块防护脚6为石块堆积的防护堆状,对生态护坡底部易受冲击和土壤流失的部位进行防护作用,通过定型笼7的设置,能够加强石块之间的稳定性。施工时,将生态袋体2从土壤基层1的倾斜面底部堆放,并压实,且横向同一排的生态袋体2与上一排或者下一排的生态袋体2之间收尾压住;将锁扣4分别连接在纵向相邻的两个生态袋体2的相接近的连接口3之间,并锁紧;在生态袋体2形成的生态护坡上覆盖防护层5,并将防护层5的钩扣插入生态袋体2内;将石块堆积摆放呈石块防护脚6,将石块可通过混凝土砌上,在石块防护脚6的外部包覆定型笼7,将定型笼7焊接或者螺接在预埋螺栓上。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技术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技术的范围由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生态护岸,包括土壤基层(1),其特征在于:所述土壤基层(1)朝向河流的一侧上依次从下至上层叠堆放有生态袋体(2),且层叠堆放的生态袋体(2)组成生态护坡,所述生态袋体(2)的前后袋头部均设置有两个连接口(3),相邻的所述生态袋体(2)之间相靠近的两个连接口(3)上通过锁扣(4)连接,所述锁扣(4)包括分别连接在两个连接口(3)上的公扣(41)和母扣(42),所述公扣(41)朝向母扣(42)的一端设置有锁条(43),所述母扣(42)上开设有与锁条(43)相适配的插接口(44),所述锁条(43)的外壁上均匀设置有锁止棱(45),所述母扣(42)的外壁上设置有用于卡接锁条(43)的卡圈(46),所述生态护坡上覆盖有防护层(5),所述土壤基层(1)朝向河流的一侧的底端设置有石块防护脚(6),所述石块防护脚(6)的外部包覆有定型笼(7),所述定型笼(7)支撑在生态护坡的底端。/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生态护岸,包括土壤基层(1),其特征在于:所述土壤基层(1)朝向河流的一侧上依次从下至上层叠堆放有生态袋体(2),且层叠堆放的生态袋体(2)组成生态护坡,所述生态袋体(2)的前后袋头部均设置有两个连接口(3),相邻的所述生态袋体(2)之间相靠近的两个连接口(3)上通过锁扣(4)连接,所述锁扣(4)包括分别连接在两个连接口(3)上的公扣(41)和母扣(42),所述公扣(41)朝向母扣(42)的一端设置有锁条(43),所述母扣(42)上开设有与锁条(43)相适配的插接口(44),所述锁条(43)的外壁上均匀设置有锁止棱(45),所述母扣(42)的外壁上设置有用于卡接锁条(43)的卡圈(46),所述生态护坡上覆盖有防护层(5),所述土壤基层(1)朝向河流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进贺龙沈妮黎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路航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