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喷雾风扇及雾炮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618352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31 18:2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喷雾风扇及雾炮机,属于喷雾降尘技术领域,用以解决现有的雾炮机能耗大、有效射程短、控制范围小的问题。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喷雾风扇,包括风扇主体、喷嘴和水腔室,喷嘴和水腔室设置在风扇主体上;喷嘴与水腔室连通,水腔室内的水通过喷嘴能够喷射成水雾,且喷嘴的喷射方向与喷雾风扇的出风方向一致。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在风扇主体上设置喷嘴和水腔室,且喷雾方向与风扇产生的气流同向,水雾直接随气流向外喷射出去,形成具有涡量的旋转雾化场,雾化场与气流场的涡量叠加,能够减少能量损失,大幅度提高了水雾的射程,至少能够提高射程的35%~55%。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喷雾风扇及雾炮机
本专利技术涉及喷雾降尘
,尤其涉及一种喷雾风扇及雾炮机。
技术介绍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越来越多的环境问题突显出来,特别是粉尘污染问题逐渐引起社会的重视。在采矿、建筑等生产活动中会产生大量的粉尘,大量的粉尘不仅导致了空气质量的下降,同时还给现场施工的工人带来极大的健康隐患。工地粉尘一般具有产尘突然、产尘地点密集复杂的特点,且随着施工的推进,产尘地点也会随之发生改变。在产尘初期,由于粉尘密度高、范围小,若及时采用高效的除尘技术进行降尘,能够迅速控制粉尘浓度,达到迅速降尘的目的,防止粉尘向四周逸散、扩大污染范围。利用细小雾滴对粉尘的捕集作用来实现喷雾降尘的方法,是众多除尘方法之中最为便捷、高效的方法之一。一般情况下,由于空气阻力的作用,喷嘴产生的雾滴场只能对有限范围内的粉尘进行降尘,为了改善空气阻力对雾滴场范围的影响,出现了雾炮机等除尘设备,具体地,雾炮机通过利用风机产生的高速气流,对雾滴进行长距离搬运,以扩大雾滴场的作用范围。然而,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由于风机功率的限制等因素的影响,雾炮的实际控制范围远不及标定射程。此外,现有的雾炮采用的是在导风筒出风口上的环形水管上布置喷嘴,气流从出风口(即环形水管中间)涌出时,气流和雾滴接触,使得雾化场与气流流场相叠加,然后在风机的风力推动下,将雾滴送至降尘点,实现降尘的目的。但是,在气流和雾滴相碰撞的过程中,会有大量能量被损耗掉,加之雾滴运移过程中空气的阻力作用,极大降低了雾炮的降尘效果。专利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上述的分析,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旨在提供一种喷雾风扇及雾炮机,用以解决现有的雾炮机能耗大、有效射程短、控制范围小的问题。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喷雾风扇,包括风扇主体、喷嘴和水腔室,喷嘴和水腔室设置在风扇主体上;喷嘴与水腔室连通,水腔室内的水通过喷嘴能够喷射成水雾,且喷嘴的喷射方向与喷雾风扇的出风方向一致。进一步,所述风扇主体包括若干个扇叶;所述水腔室设置在风扇主体的中心位置,扇叶均匀分布在水腔室的周围;所述喷嘴安装在扇叶上。进一步,所述喷嘴的出水口位于所述扇叶的正面,喷嘴的进水口位于扇叶的背面,喷嘴的进水口与所述水腔室连通。另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雾炮机,包括导风筒以及位于导风筒内的上述的喷雾风扇、水仓室、电机和传动轴;传动轴的一端与电机的输出轴连接,传动轴的另一端与喷雾风扇连接;传动轴贯穿水仓室,水仓室通过传动轴与喷雾风扇的水腔室连通。进一步,所述传动轴的外壁与所述水仓室的仓壁旋转密封连接,水仓室相对所述导风筒静止。进一步,所述传动轴内设有流体通道,流体通道的入口与所述水仓室相通,流体通道的出口与所述水腔室相通。进一步,位于所述水仓室内的所述传动轴侧壁上开设有多个进水孔,进水孔与所述流体通道连通。进一步,所述水仓室与外界水源连通;所述输出轴、传动轴位于所述导风筒的中心轴线上,所述喷雾风扇的中心轴线与导风筒的中心轴线重合。进一步,所述导风筒两端分别开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导风筒包括贯通连接的进风部和出风部,进风口位于进风部,出风口位于出风部;进风部、出风部为逐渐向外扩展的扩口结构。进一步,所述出风部内设有螺旋凸起,且螺旋凸起的螺旋方向与所述喷雾风扇旋转方向一致。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至少可实现如下有益效果之一:(1)喷雾风扇通过在风扇主体上设置喷嘴和水腔室,且喷雾方向与风扇产生的气流同向,水雾直接随气流向外喷射出去,形成具有涡量的旋转雾化场,雾化场与气流场的涡量叠加,能够减少能量损失,大幅度提高了水雾的射程,至少能够提高射程的35%~55%;(2)喷雾风扇靠近出风口,喷嘴的出口设置在扇叶的正面,水雾伴随着风扇的旋转从喷嘴中喷出,减少了传统雾炮中不可避免的气流和水雾的碰撞,气流直接将水雾推向出风口方向,提高了两相流场内部涡量,弱化了运动过程中的动力损失,大幅度减少水雾运移过程中的能量损失,有效提高水雾的射程,至少能够提高射程的35%~55%;(3)导风筒的进风部和出风部为向外扩展的扩口结构,整个导风筒的孔径从进风口至出风口先减小后增大,气流在导风筒内部的流动遵循流体流动规律,即在孔径小处流速大,孔径大处流速小,使空气在进入导风筒后,随着孔径的不断减小,气流不断加速,导风筒的进风部起到增大气流流速的作用;(4)导风筒的出风部内设有螺旋凸起,且螺旋凸起的旋转方向和扇叶旋转方向一致,空气在风扇的吸风作用下从进风口进入导风筒,螺旋凸起有助于气流随着扇叶的旋转方向流向出风口,加速气流在导风筒内的旋动;(5)通过水雾、气流两相涡量的叠加,使得雾化场的控制范围提高,在相同的控制范围内,本专利技术的雾炮机能够使用功率更小的电机带动设备运转,电机的功率至少能够降低40%,有效降低能耗,节约生产成本;(6)本专利技术的结构设置简单,操作方便、成本低,能耗少,有效射程长,控制范围大,能够在有效射程内实现对粉尘有效控制,实现喷雾降尘,可广泛用于工业领域等的降尘措施中。本专利技术中,上述各技术方案之间还可以相互组合,以实现更多的优选组合方案。本专利技术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优点可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专利技术而了解。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说明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内容中来实现和获得。附图说明附图仅用于示出具体实施例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在整个附图中,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图1为实施例一的喷雾风扇的正视图;图2为实施例一的喷雾风扇的后视图;图3为实施例二的雾炮机的结构图。附图标记:1-喷雾风扇;11-喷嘴;12-水腔室;13-扇叶;14-导水管;2-导风筒;21-进风部;22-出风部;221-螺旋凸起;201-进风口;202-出风口;3-水仓室;4-电机;41-输出轴;5-传动轴;51-进水孔;52-密封端;53-敞开端;6-万向节;7-进水管;8-快速接头;9-夹持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来具体描述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其中,附图构成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并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阐释本专利技术的原理,并非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实施例一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喷雾风扇,如图1-图2所示,喷雾风扇1包括风扇主体、喷嘴11和水腔室12,喷嘴11和水腔室12设置在风扇主体上,喷嘴11与水腔室12连通,水腔室12内的水通过喷嘴11能够喷射成水雾,喷嘴11的喷射方向与风扇的出风方向同向。风扇主体包括若干个扇叶13,水腔室12设置在风扇主体的中心位置,扇叶13均匀分布在水腔室12的周围,喷嘴11安装在扇叶13上。具体地,扇叶13上开设有用于安装喷嘴11的装配孔,以使喷嘴11更稳固。本实施例中,喷嘴11的出水口位于扇叶13的正面(正面是指扇叶13朝向风扇出风方向的一面),喷嘴11的进水口位于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喷雾风扇,其特征在于,包括风扇主体、喷嘴(11)和水腔室(12),喷嘴(11)和水腔室(12)设置在风扇主体上;/n喷嘴(11)与水腔室(12)连通,水腔室(12)内的水通过喷嘴(11)能够喷射成水雾,且喷嘴(11)的喷射方向与喷雾风扇的出风方向一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喷雾风扇,其特征在于,包括风扇主体、喷嘴(11)和水腔室(12),喷嘴(11)和水腔室(12)设置在风扇主体上;
喷嘴(11)与水腔室(12)连通,水腔室(12)内的水通过喷嘴(11)能够喷射成水雾,且喷嘴(11)的喷射方向与喷雾风扇的出风方向一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雾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扇主体包括若干个扇叶(13);
所述水腔室(12)设置在风扇主体的中心位置,扇叶(13)均匀分布在水腔室(12)的周围;
所述喷嘴(11)安装在扇叶(13)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喷雾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喷嘴(11)的出水口位于所述扇叶(13)的正面,喷嘴(11)的进水口位于扇叶(13)的背面,喷嘴(11)的进水口与所述水腔室(12)连通。


4.一种雾炮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导风筒(2)以及位于导风筒(2)内的如权利要求1至3所述的喷雾风扇(1)、水仓室(3)、电机(4)和传动轴(5);
传动轴(5)的一端与电机(4)的输出轴(41)连接,传动轴(5)的另一端与喷雾风扇(1)连接;
传动轴(5)贯穿水仓室(3),水仓室(3)通过传动轴(5)与喷雾风扇(1)的水腔室(12)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雾炮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轴(5)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兴华王海梅张晓张晨曦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东科安全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