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胡志学专利>正文

一种具气配均衡的节能燃烧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61515 阅读:1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具气配均衡的节能燃烧器,包括底部装有混风管的燃气座及设置于燃气座上的内火盖和外火盖,所述燃气座的座腔中设有内环气槽和外环气槽,在内环气槽上端设有配气环,在配气环中心设有配气孔,所述配气孔的过流面积小于内火盖所设全部喷火孔过流面积的总和。由于采用了在内环气槽上设置的带有配气孔的配气环,使直接喷入的燃气通过配气环合理的分配给内外环气槽,而将配气孔设置在中心位置及将其过流面积小于内火盖喷火孔全部面积的总和的设计,既保证了燃气不会直接作用于喷火孔而造成的气损又能使较多的燃气进入到用气量较多的外环气槽中,使内外环气槽的供气更趋均衡。从而实现了节能的效果。(*该技术在201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燃气炉具,特别是一种燃烧炉具的燃烧器。
技术介绍
目前在燃气具总体设计上,基本围绕着节能提高燃烧效率这两条主线进行,而要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人认为其核心仍是解决燃气在燃烧器内的合理匹配及燃气与空气的混合比问题,具体的说,燃烧效率高的燃烧器具有的特点是燃气匹配的均匀性及火盖设计的合理性和燃气、空气混合的比例。本技术人于2004年申报的专利号为ZL200420057467.1的一种具气配均衡的燃烧器,从设计上形成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基本构架及结构,具体表现在,a将传统的内外火盖单独供气转变为直喷式的内外气道连通供气,使燃气在燃气腔中的配置更趋均匀,具有较好的互补性。b通过新增的中心火盖混风通道加大了燃气中心火盖的供氧,使燃烧变得更为充分。上述设计在实际应用中不仅燃烧效率得到明显提高,且一氧化碳的排放量明显降低,但由于其设置的有内、外火盖特别是将内火盖设置为双环火盖,使其在喷火孔的数量上远远多于普通炉具,这类产品往往较适应于餐饮服务行业。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燃气分配更为合理,节能效果更为明显且实用于普通家庭的节能燃烧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具气配均衡的节能燃烧器,包括底部装有混风管的燃气座及设置于燃气座上的内火盖和外火盖,所述燃气座的座腔中设有正对内、外火盖的内环气槽和外环气槽,所述内环气槽底部设有燃气的入口,所述内、外环气槽之间设有燃气通道,在内环气槽上端设有配气环,在配气环中心设有配气孔,所述配气孔的过流面积小于内火盖所设全部喷火孔过流面积的总和。进一步的上述配气孔的过流面积为内火盖所设全部喷火孔过流面积总和的1/3-3/4。进一步的上述内火盖设有内外两级腔孔,其中上述外腔孔与配气环为活动套接,上述内腔孔的孔径至少为配气孔孔径1.5-2.5倍。进一步的上述燃气通道为三条,其间呈品字形布置在内、外环气槽之间,所述各燃气通道气道由内至外呈逐渐扩大的扇形。进一步的在上述各燃气通道之间设有外混风通道。进一步的在上述混风管与燃气座之间还设有可使燃气座沿竖向位置移动的弹性调节机构,所述弹性调节机构包括套装在燃气座下方套管上的座架,弹簧,其中上述座架一端与混风管相固接,在座架上设有若干翼叉,在各翼叉外端与燃气座底面间分别设有导柱。本技术由于采用了在内环气槽上设置的带有配气孔的的配气环,使直接喷入的燃气通过配气环合理的分配给内外环气槽,而将配气孔设置在中心位置及将其过流面积小于内火盖喷火孔全部面积的总和的设计,既保证了燃气不会直接作用于喷火孔,以此克服了燃气过流速度太快而造成的气损,又能使较多的燃气进入到用气量较多的外环气槽中,使内外环气槽的供气更趋均衡,而将连接在内、外环气槽的燃气通道设置为由内向外逐渐扩大的呈扇形的结构,更有利于燃气向外环气槽的均匀扩散。此外,设置在各燃气通道间的外混风通道,可有效地补充因混风管空气供应不均衡而造成的燃烧不充分现象,从而进一步实现了节能的效果。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总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分拆图;图3为本技术的立体图;图4为本技术另一实施方式的立体图。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如图1、图2、图3、图4所示,一种具气配均衡的节能燃烧器,包括底部装有混风管4的燃气座3及设置于燃气座3上的内火盖1和外火盖2,所述燃气座3的座腔中设有正对内、外火盖1,2的内环气槽31和外环气槽32,所述内环气槽31底部设有燃气的入口33,所述内、外环气槽31,32之间设有燃气通道34,在内环气槽31上端设有配气环5,在配气环5中心设有配气孔5a,所述配气孔5a的过流面积小于内火盖1所设全部喷火孔1a过流面积的总和。上述配气孔5a的过流面积为内火盖1所设全部喷火孔1a过流面积总和的1/3-3/4。上述内火盖1设有内外两级腔孔,其中上述外腔孔1b与配气环5为活动套接,上述内腔孔1c的孔径至少为配气孔5a孔径1.5-2倍。上述喷火孔1a为上、下两层环设在内火盖1的侧壁上,其中环布于下层喷火孔1a所处平面与外火盖2顶面基本持平。上述燃气通道34为三条,其间呈品字形布置在内、外环气槽31,32之间,所述各燃气通道34气道由内至外呈逐渐扩大的扇形。在上述各燃气通道34之间设有外混风通道35。上述外火盖2盖面环布有3环喷火孔1a,其中有两环设置在外火盖2的锥形侧面壁2a上,另一环设于火盖上盖面2b。上述外火盖设有向内斜切的锥形盖面2c,在锥形盖面2c上环设有斜切的细长喷火孔2d。上述内、外火盖1,2为连体式或分体式,所述燃气座3与内、外火盖1,2间为可拆卸式套接。在上述混风管4与燃气座3之间还设有可使燃气座沿竖向位置移动的弹性调节机构,所述弹性调节机构包括套装在燃气座3下方套管36上的座架37,弹簧38,其中上述座架37一端与混风管4相固接,在座架37上设有若干翼叉37a,在各翼叉37a外端与燃气座底面间分别设有导柱39。本技术的整个技术方案的工作是这样实现的,燃气通过直喷式的喷咀首先进入燃气座3的内环气槽31,燃气的大部分由于受到配气环5上环壁气阻的作用通过横向燃气通道34流向外环气槽32,而一小部分燃气通过配气环5上的配气孔5a流入内环气槽31上方的内火盖腔中,通常由于在内火盖1上的喷火孔1a的数量比在外火盖2上的少得多,故在内环气腔32上方设置的配气环5可有效的将较多的燃气分流至外环气槽32,使内、外气槽间的气配比大体处于均衡,另一方面在燃气气流的流动上,为使各气腔中的燃气处于一种相对稳定的状态,在内环气腔31中通过配气孔5a可相对减小因燃气压力较强而直接由喷火孔喷出而带来的气损。而将燃气通道34设置为扇形过渡的槽道有利于燃气在外环气槽32各部气压趋于等值。此外,在喷火孔设计上,为使燃烧更为充分,避免无效燃烧,将内、外火盖1,2上设有2-3环火孔,其中一环火孔数量上明显要少于其它环设的火孔,而该较少火孔的一环其作用既可作为各火盖在燃烧时的自动补充和调节,也可利用其在结构位置的变化起到防止斜火损失和补充两火盖之间遗留的火焰真空区域,使被加热体底部受热面更为均匀。总之,本技术通过合理的燃气分流及喷咀火孔内外相匹配,不论在提高燃气燃烧效率上还是在节能上都有了一定的进步,改进后的燃烧器在结构上更趋简单,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权利要求1.一种具气配均衡的节能燃烧器,包括底部装有混风管(4)的燃气座(3)及设置于燃气座(3)上的内火盖(1)和外火盖(2),所述燃气座(3)的座腔中设有正对内、外火盖(1,2)的内环气槽(31)和外环气槽(32),所述内环气槽(31)底部设有燃气的入口(33),所述内、外环气槽(31,32)之间设有燃气通道(34),其特征在于在内环气槽(31)上端设有配气环(5),在配气环(5)中心设有配气孔(5a),所述配气孔(5a)的过流面积小于内火盖(1)所设全部喷火孔(1a)过流面积的总和。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气配均衡的节能燃烧器,其特征在于上述配气孔(5a)的过流面积为内火盖(1)所设全部喷火孔(1a)过流面积总和的1/3-3/4。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气配均衡的节能燃烧器,其特征在于上述内火盖(1)设有内外两级腔孔,其中上述外腔孔(1b)与配气环(5)为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具气配均衡的节能燃烧器,包括底部装有混风管(4)的燃气座(3)及设置于燃气座(3)上的内火盖(1)和外火盖(2),所述燃气座(3)的座腔中设有正对内、外火盖(1,2)的内环气槽(31)和外环气槽(32),所述内环气槽(31)底部设有燃气的入口(33),所述内、外环气槽(31,32)之间设有燃气通道(34),其特征在于在内环气槽(31)上端设有配气环(5),在配气环(5)中心设有配气孔(5a),所述配气孔(5a)的过流面积小于内火盖(1)所设全部喷火孔(1a)过流面积的总和。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志学
申请(专利权)人:胡志学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4[中国|广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