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喷墨装置及3D打印设备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615133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28 12: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喷墨装置及3D打印设备,涉及3D打印技术领域。包括控制器、负压盒组件、储墨盒、底板以及在底板上均布的多个喷头组件,每个喷头组件与供墨墨盒组件连通,喷头组件包括相互连通的喷嘴、进墨口和回墨口,供墨墨盒组件包括供墨腔和回墨腔,进墨口与供墨腔连通,回墨口与回墨腔连通,负压盒组件包括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分别与负压源连通,以使第一腔体内的气压大于第二腔体内的气压,第一腔体与供墨腔连通,第二腔体与回墨腔连通,供墨腔和回墨腔分别与储墨盒连通,以形成储墨盒、供墨腔、进墨口、回墨口、回墨腔的墨水循环通路。能够提高供墨的均匀性和一致性,改善喷墨质量,进而改善打印效果。

An inkjet device and 3D printing equipm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喷墨装置及3D打印设备
本技术涉及3D打印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喷墨装置及3D打印设备。
技术介绍
砂型铸造工艺中的数字信息化和智能化是砂型铸造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目前,无模砂型3D打印成形技术成为无模砂型制造技术的研究热点。无模砂型3D打印机适用于产品的设计研发应用、个性化定制及多品种中、小批量生产,可以明显缩短产品的研发周期,降低产品模具开发成本。目前砂型3D打印设备所使用的喷墨装置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存在丢帧或者滴墨现象,影响实际打印效果,对于阵列式布置的喷头而言,此种现象尤为明显。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喷墨装置及3D打印设备,能够提高供墨的均匀性和一致性,改善喷墨质量,进而改善打印效果。本技术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本技术实施例的一方面,提供一种喷墨装置,包括控制器、负压盒组件、储墨盒、底板以及在所述底板上均布的多个喷头组件,每个所述喷头组件与供墨墨盒组件连通,所述喷头组件包括相互连通的喷嘴、进墨口和回墨口,所述供墨墨盒组件包括供墨腔和回墨腔,所述进墨口与所述供墨腔连通,所述回墨口与所述回墨腔连通,所述负压盒组件包括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所述第一腔体和所述第二腔体分别与负压源连通,所述控制器与所述负压源电连接,以使所述第一腔体内的气压大于所述第二腔体内的气压,所述第一腔体与所述供墨腔连通,所述第二腔体与所述回墨腔连通,所述供墨腔和所述回墨腔分别与所述储墨盒连通,以形成所述储墨盒、所述供墨腔、所述进墨口、所述回墨口、所述回墨腔的墨水循环通路。可选地,所述负压盒组件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腔体上的第一压力传感器,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二腔体上的第二压力传感器,所述第一压力传感器和所述第二压力传感器分别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所述控制器分别根据获取的所述第一压力传感器和所述第二压力传感器的检测值以控制所述负压源调整所述第一腔体内和第二腔体内的压力。可选地,所述储墨盒设置在所述供墨墨盒组件上方,且所述储墨盒顶部设置有气孔,所述储墨盒上还设置有第一出墨口和第二出墨口,所述供墨腔两侧分别对应设置有第一接入口和第二接入口,所述第一出墨口和所述第一接入口连通,所述第二出墨口和所述第二接入口连通。可选地,所述喷墨装置还包括驱动板,所述驱动板上设置有分别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的第一电磁阀和第二电磁阀,所述第一出墨口通过所述第一电磁阀与所述第一接入口连通、所述第二出墨口通过所述第二电磁阀与所述第二接入口连通,所述供墨腔内还设置有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的液位传感器,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液位传感器得到的检测数据控制所述第一电磁阀和所述第二电磁阀开启或关闭。可选地,所述储墨盒上还设置有第三出墨口,所述供墨腔还设置有第三接入口,所述第三出墨口与所述第三接入口连通。可选地,所述供墨腔包括多个子供墨腔,所述回墨腔包括多个子回墨腔,每个子供墨腔对应与多个所述进墨口连通,每个所述子回墨腔对应与多个所述回墨口连通。可选地,所述子供墨腔和所述子回墨腔内分别设置有多个隔板,且多个所述子供墨腔之间通过连通孔相互连通。可选地,所述喷墨装置还包括蠕动泵,所述回墨腔通过所述蠕动泵和所述储墨盒连通,以使所述回墨腔内的墨水抽回至储墨盒内。可选地,所述喷墨装置还包括端板,两个所述端板对应设置,并通过拉杆连接固定,以使所述端板与多个所述喷头组件固定连接。本技术实施例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3D打印设备,包括机架、设置在所述机架上的滑轨模组,以及如上任意一项所述的喷墨装置,所述滑轨模组通过连接滑块与所述喷墨装置传动连接。本技术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包括: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喷墨装置及3D打印设备,通过与供墨墨盒组件连通的喷头组件,使喷头组件可以稳定喷墨。通过与供墨腔连通的第一腔体、与回墨腔连通的第二腔体,以及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压力的不同,使墨水从供墨腔经喷头组件到回墨腔或使墨水从供墨腔经喷头组件喷出进行喷墨打印,并且在打印过程中无滴墨现象,提升了打印时的稳定性。另外,通过分别与储墨盒连通的供墨腔和回墨腔,使从供墨腔到回墨腔的墨水再回到储墨盒,实现循环供墨,减小了因墨水长时间放置发生沉淀,进而堵塞喷头组件,造成打印丢帧,局部不喷墨等现象发生的几率。通过具有负压的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以及供墨腔、回墨腔和储墨盒的有机结合,提高供墨的均匀性和一致性,改善喷墨质量,进而改善打印效果。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喷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之一;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喷头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供墨墨盒组件的结构示意图之一;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供墨墨盒组件的结构示意图之二;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负压盒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储墨盒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喷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之二。图标:100-喷墨装置;103-底板;105-端板;107-拉杆;110-负压盒组件;112-第一腔体;114-第二腔体;116-第一压力传感器;118-第二压力传感器;120-储墨盒;122-气孔;124-第一出墨口;126-第二出墨口;128-第三出墨口;129-连接口;130-喷头组件;132-喷嘴;134-进墨口;136-回墨口;140-供墨墨盒组件;142-供墨腔;1422-第一接入口;1424-第二接入口;1426-子供墨腔;144-回墨腔;1442-子回墨腔;146-隔板;148-连通孔;150-驱动板;152-第一电磁阀;154-第二电磁阀。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技术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技术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技术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技术产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喷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器、负压盒组件、储墨盒、底板以及在所述底板上均布的多个喷头组件,每个所述喷头组件与供墨墨盒组件连通,所述喷头组件包括相互连通的喷嘴、进墨口和回墨口,所述供墨墨盒组件包括供墨腔和回墨腔,所述进墨口与所述供墨腔连通,所述回墨口与所述回墨腔连通,所述负压盒组件包括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所述第一腔体和所述第二腔体分别与负压源连通,所述控制器与所述负压源电连接,以使所述第一腔体内的气压大于所述第二腔体内的气压,所述第一腔体与所述供墨腔连通,所述第二腔体与所述回墨腔连通,所述供墨腔和所述回墨腔分别与所述储墨盒连通,以形成所述储墨盒、所述供墨腔、所述进墨口、所述回墨口、所述回墨腔的墨水循环通路。/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喷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器、负压盒组件、储墨盒、底板以及在所述底板上均布的多个喷头组件,每个所述喷头组件与供墨墨盒组件连通,所述喷头组件包括相互连通的喷嘴、进墨口和回墨口,所述供墨墨盒组件包括供墨腔和回墨腔,所述进墨口与所述供墨腔连通,所述回墨口与所述回墨腔连通,所述负压盒组件包括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所述第一腔体和所述第二腔体分别与负压源连通,所述控制器与所述负压源电连接,以使所述第一腔体内的气压大于所述第二腔体内的气压,所述第一腔体与所述供墨腔连通,所述第二腔体与所述回墨腔连通,所述供墨腔和所述回墨腔分别与所述储墨盒连通,以形成所述储墨盒、所述供墨腔、所述进墨口、所述回墨口、所述回墨腔的墨水循环通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负压盒组件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腔体上的第一压力传感器,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二腔体上的第二压力传感器,所述第一压力传感器和所述第二压力传感器分别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所述控制器分别根据获取的所述第一压力传感器和所述第二压力传感器的检测值以控制所述负压源调整所述第一腔体内和第二腔体内的压力。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储墨盒设置在所述供墨墨盒组件上方,且所述储墨盒顶部设置有气孔,所述储墨盒上还设置有第一出墨口和第二出墨口,所述供墨腔两侧分别对应设置有第一接入口和第二接入口,所述第一出墨口和所述第一接入口连通,所述第二出墨口和所述第二接入口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喷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喷墨装置还包括驱动板,所述驱...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玺徐云龙王天成
申请(专利权)人:共享智能铸造产业创新中心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宁夏;6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