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表带连接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612626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28 10: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表带连接结构,包括多个相互连接的第一表带结构、第二表带结构;所述第一表带结构设有连接件,所述连接件一端设置在所述第一表带结构内部,所述连接件另一端裸露在所述第一表带结构外部,所述连接件中部设置有卡接孔;所述第二表带结构两端分别挖设有卡槽,所述卡槽内设有弹扣;所述第一表带结构与所述第二表带结构通过所述卡接孔与所述弹扣卡接,而固定连接;其有益效果在于:(1)采用橡胶和金属相互连接方式,使用户在运动或高温情况下时产生热量可通过金属表带进行散去;(2)采用卡接孔与弹扣进行卡接,连接更加牢固;(3)样式多变美观,可满足用户多样化需要。

A connecting structure of watch ban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表带连接结构
本技术涉及智能穿戴设备
,特别涉及一种表带连接结构。
技术介绍
手表的出现给人们带来便携查看时间的方式,随着手表的发展,其功能也不在局限于单一的查看时间,因而市面上已经出现越来越多功能手环,但随着功能的多样化使得这些多功能手环对电池容量的需求就越大,所以配置于这些手表或手环的表带的样式单一;而且大多数手环或手表由塑胶制成,当人体在运动或者温度较高的环境中,手表温度难以散去,导致给人体带来诸多不适。综上可知,现有技术在实际使用上显然存在不便与缺陷,所以有必要加以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表带连接结构,包括交替连接的第一表带结构、第二表带结构;所述第一表带结构设有连接件,所述连接件一端设置在所述第一表带结构内部,所述连接件另一端裸露在所述第一表带结构外部,所述连接件末端设置有卡接孔;所述第二表带结构两端分别挖设有卡槽,所述卡槽内设有弹扣;所述第一表带结构与所述第二表带结构通过所述卡接孔与所述弹扣卡接,而固定连接;所述表带由至少两个所述第一表带结构和至少一个所述第二表带结构组成;所述第一表带结构、所述第二表带结构相间设置,结构多样美观。进一步的,所述弹扣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二表带结构上,所述弹扣另一端向上弹起且末端设有卡入所述卡接孔的凸起,所述弹扣与所述第二表带结构为模内一体成型结构。进一步的,所述连接件自由端底部为倾斜表面,所述连接自由端末端厚度小于所述弹扣末端与所述卡槽上壁高度;所述连接件末端插入所述卡槽内部时,厚度较薄的末端恰好可以伸入所述弹扣上方,且通过倾斜面的挤压力使所述弹扣受力变形,待所述连接件完全伸入所述卡槽内部时,所述弹扣上的凸起卡入所述卡接孔中,完成连接。进一步的,所述卡接孔与凸起接触面互为倾斜表面;所述卡接孔与所述凸起卡接时,连接牢固;在较大外力下,所述卡接孔可在外力下沿倾斜表面脱离所述凸起。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表带结构由金属或者橡胶制成。进一步的,所述第二表带结构、所述连接件均由金属制成。此外,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表带,包括表体,以及分别连接在所述表体两端的第一表带、第二表带,所述第一表带、所述第二表带均由多个相互连接的第一表带结构和第二表带结构组成;所述第一表带结构设有连接件,所述连接件一端设置在所述第一表带结构内部,所述连接件另一端裸露在所述第一表带结构外部,所述连接件中部设置有卡接孔;所述第二表带结构两端分别挖设有卡槽,所述卡槽内设有弹扣;所述第一表带结构与所述第二表带结构通过所述卡接孔与所述弹扣卡接,而固定连接。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表带末端设置有定位柱,所述定位柱设置在所述第一表带内侧。进一步的,所述第二表带设置有多个定位孔,所述定位设置在所述第一表带的第一表带结构上。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表带与所述第二表带通过所述定位柱与所述定位孔连接,而固定连接。本技术的一种表带连接结构,其有益效果在于:(1)采用橡胶和金属相互连接方式,使用户在运动或高温情况下时产生热量可通过金属表带进行散去;(2)采用卡接孔与弹扣进行卡接,连接更加牢固;(3)样式多变美观,可满足用户多样化需要。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第一表带结构和第二表带结构截面图;图3为本技术第一表带结构示意图;其中,1-表体,2-第一表带,3-第二表带,4-第一表带结构,5-第二表带结构,6-定位柱,41-连接件,42-卡接孔,51-卡槽,52-弹扣,53-凸起。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技术的优点和特征更易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作出更为清楚的界定。实施例1:如图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表带连接结构,包括多个相互连接的第一表带结构、第二表带结构;第一表带结构设有连接件,连接件一端设置在第一表带结构内部,连接件另一端裸露在第一表带结构外部,连接件中部设置有卡接孔;第二表带结构两端分别挖设有卡槽,卡槽内设有弹扣;第一表带结构与第二表带结构通过卡接孔与弹扣卡接,而固定连接;表带由两个第一表带结构和一个第二表带结构组成第一表带结构、第二表带结构相间设置,结构多样美观;弹扣一端固定连接在第二表带结构上,弹扣另一端向上弹起且末端设有卡入卡接孔的凸起,弹扣与第二表带结构为模内一体成型结构;连接件自由端底部为倾斜表面,连接自由端末端厚度小于弹扣末端与卡槽上壁高度;连接件末端插入卡槽内部时,厚度较薄的末端恰好可以伸入弹扣上方,且通过倾斜面的挤压力使弹扣受力变形,待连接件完全伸入卡槽内部时,弹扣上的凸起卡入卡接孔中,完成连接;卡接孔与凸起接触面互为倾斜表面;卡接孔与凸起卡接时,连接牢固;在较大外力下,卡接孔可在外力下沿倾斜表面脱离凸起。进一步的,第一表带结构由金属或者橡胶制;第二表带结构、连接件均由金属制成。实施例2:基于实施例1,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表带,进一步的,包括表体,以及分别连接在表体两端的第一表带、第二表带,第一表带、第二表带均由多个相互连接的第一表带结构和第二表带结构组成;第一表带结构设有连接件,连接件一端设置在第一表带结构内部,连接件另一端裸露在第一表带结构外部,连接件中部设置有卡接孔;第二表带结构两端分别挖设有卡槽,卡槽内设有弹扣;第一表带结构与第二表带结构通过卡接孔与弹扣卡接,而固定连接;第一表带末端设置有定位柱,定位柱设置在第一表带内侧;第二表带设置有多个定位孔,定位设置在第一表带的第一表带结构上;第一表带与第二表带通过定位柱与定位孔连接,而固定连接。上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技术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技术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表带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交替连接的第一表带结构(4)和第二表带结构(5);所述第一表带结构(4)设有连接件(41),所述连接件(41)一端设置在所述第一表带结构(4)内部,所述连接件(41)另一端裸露在所述第一表带结构(4)外部,所述连接件(41)末端设置有卡接孔(42);所述第二表带结构(5)两端分别挖设有卡槽(51),所述卡槽(51)内设有弹扣(52);所述第一表带结构(4)与所述第二表带结构(5)通过所述卡接孔(42)与所述弹扣(52)卡接,而固定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表带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交替连接的第一表带结构(4)和第二表带结构(5);所述第一表带结构(4)设有连接件(41),所述连接件(41)一端设置在所述第一表带结构(4)内部,所述连接件(41)另一端裸露在所述第一表带结构(4)外部,所述连接件(41)末端设置有卡接孔(42);所述第二表带结构(5)两端分别挖设有卡槽(51),所述卡槽(51)内设有弹扣(52);所述第一表带结构(4)与所述第二表带结构(5)通过所述卡接孔(42)与所述弹扣(52)卡接,而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表带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扣(52)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卡槽(51)上,所述弹扣(52)另一端向上弹起且末端设有卡入所述卡接孔(42)的凸起(5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表带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41)自由端底部为倾斜表面,所述连接件(41)自由端末端厚度小于所述弹扣(52)末端与所述卡槽(51)上壁之间宽度。


4.根据权利要求2-3任一项所述的一种表带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接孔(42)与凸起(53)接触面互为倾斜表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表带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表带结构(4)由金属或者橡胶制成。


6.根据权利要求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钟晨宋志刚王勇刘亿
申请(专利权)人:惠州德赛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