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腕戴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385279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22 03:1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智能腕戴设备,包括腕带和腕戴设备主体,腕戴设备主体内设有扬声器、以及与扬声器相对应的第一声音通道,第一声音通道的出口位于腕戴设备主体的底部或侧部;连接件上设有反射垫板,反射垫板延伸至腕戴设备主体、并位于第一声音通道出口下方;腕戴设备主体、连接件和反射垫板形成第二声音通道,第二声音通道与第一声音通道相连通,第二声音通道的出口位于连接件上方。扬声器发出的声音可以进入第一声音通道、第二声音通道,并从第二声音通道的出口传出,可以增加声音传播路径的一致性,避免声音被过度的反射发散。第二声音通道的出口位于连接件上方,即位于手腕上方,从而可以避免佩戴者的手腕对声音产生遮挡反射。

An intelligent wrist wear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腕戴设备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子产品
,具体来说涉及一种智能腕戴设备。
技术介绍
现有的智能腕戴设备通常会配备扬声器,受限于手环内部空间,扬声器通常会安装在腕戴设备主体的下壳位置;在佩戴时,腕带会对声音有部分遮挡反射,声音的音量响度会有损耗。声音从出音孔出来后,手腕对声音会有遮挡反射,佩戴角度与松紧对反射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人耳位置收到声音的强弱也不同,可能会出现声音小情况,主观体验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腕戴设备,以解决现有智能腕戴设备的声音易被遮挡反射的缺陷。为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智能腕戴设备,包括腕带和腕戴设备主体,所述腕带的端部设有用于与所述腕戴主体连接的连接件;所述腕戴设备主体内设有扬声器、以及与所述扬声器相对应的第一声音通道,所述第一声音通道的出口位于所述腕戴设备主体的底部或侧部;所述连接件包括与所述腕带端部连接的连接部、以及与所述连接部连接的反射垫板;所述反射垫板延伸至与所述腕戴设备主体贴合、并位于所述第一声音通道出口下方;所述腕戴设备主体、所述连接部和所述反射垫板之间形成第二声音通道,所述第二声音通道与所述第一声音通道相连通,所述第二声音通道的出口位于所述连接件上方。优选的,所述反射垫板的延伸端与所述腕带设备主体的底部凸台相贴合适配。优选的,所述反射垫板的延伸端为圆弧形,所述底部凸台为圆形,所述圆弧形与所述圆形同心。优选的,所述圆弧形对应的圆心角为30°-90°。优选的,所述反射垫板的长度等于所述连接部的长度。优选的,所述反射垫板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一声音通道出口与所述连接部的间距。优选的,所述反射垫板与所述连接部一体成型。优选的,所述反射垫板的材质为软胶或硅胶。优选的,所述第一声音通道向着所述腕带方向延伸,所述第一声音通道的开口朝向所述腕带。优选的,所述连接部通过转轴可转动连接于所述腕戴设备主体上。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智能腕戴设备,包括腕带和腕戴设备主体,所述腕带的端部设有用于与所述腕戴主体连接的连接件;所述腕戴设备主体内设有扬声器、以及与所述扬声器相对应的第一声音通道,所述第一声音通道的出口位于所述腕戴设备主体的底部或侧部;所述连接件包括与所述腕带端部连接的连接部、以及与所述连接部连接的反射垫板;所述反射垫板延伸至与所述腕戴设备主体贴合、并位于所述第一声音通道出口下方;所述腕戴设备主体、所述连接部和所述反射垫板之间形成第二声音通道,所述第二声音通道与所述第一声音通道相连通,所述第二声音通道的出口位于所述连接件上方。本专利技术的智能腕戴设备可以为智能手环、智能手表等,在此不做具体限制,本专利技术的智能腕戴设备可以佩戴在使用者的手腕上。扬声器发出的声音可以进入第一声音通道,在第一声音通道中传播并进入到第二声音通道,然后从第二声音通道的出口传出(声音传播路径如图4箭头方向所示),可以增加声音传播路径的一致连贯性,避免声音被过度的反射发散。另外,第二声音通道的出口位于连接件上方,即第二声音通道的出口位于使用者手腕上方,从而可以避免使用者的手腕对声音产生遮挡反射,更有利于扬声器发出的声音被使用者听到。结合附图阅读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上,本专利技术的其他特点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清楚。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智能腕戴设备的腕带的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智能腕戴设备的腕带的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智能腕戴设备的一种实施例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智能腕戴设备的一种实施例的部分结构剖视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智能腕戴设备的一种实施例的部分结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需要说明的是,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的术语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这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述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如图1-图5所示,本实施例的智能腕戴设备,包括腕带10和腕戴设备主体20,腕带10的端部设有连接件,连接件连接于腕戴设备主体20上;腕戴设备主体20内设有扬声器21、以及与扬声器21相对应的第一声音通道22,第一声音通道22的出口23位于腕戴设备主体20的底部或侧部;连接件包括与腕带10端部连接的连接部11、以及与连接部11连接的反射垫板12;反射垫板12延伸至与腕戴设备主体20贴合、并位于第一声音通道22的出口23下方;腕戴设备主体20、连接部11和反射垫板12形成第二声音通道30,第二声音通道30与第一声音通道22相连通,第二声音通道30的出口31位于连接件上方。本实施例的智能腕戴设备可以为智能手环、智能手表等,在此不做具体限制,本实施例的智能腕戴设备可以佩戴在使用者的手腕上。扬声器21发出的声音可以进入第一声音通道22,在第一声音通道22中传播并进入到第二声音通道30,然后从第二声音通道30的出口31传出(声音传播路径如图4箭头方向所示),可以增加声音传播路径的一致连贯性,避免声音被过度的反射发散。另外,第二声音通道30的出口31位于连接件上方,即第二声音通道30的出口31位于使用者手腕上方,从而可以避免使用者的手腕对声音产生遮挡反射,更有利于扬声器21发出的声音被使用者听到。如图4和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第一声音通道22向着腕带20方向延伸,第一声音通道22的出口23位于腕戴设备主体20的底部、且并朝向腕带10。本实施例中,反射垫板12的延伸端与腕带设备主体20的底部凸台24相贴合适配,反射垫板12的延伸端为圆弧形,底部凸台24为圆形,圆弧形与圆形同心。反射垫板12的延伸端与腕戴设备主体20的底部凸台24相适配,使得反射垫板12可以更好地贴附于腕戴设备主体20底部,避免反射垫板12与腕戴设备主体20之间出现缝隙。本实施例中,反射垫板12的延伸端所在的圆弧形对应的圆心角θ可以为30°-90°,可以使得反射垫板12的延伸端与腕戴设备主体20的底部凸台24更加适配。本实施例中,反射垫板12的长度H等于连接部11的长度,反射垫板12的宽度M大于第一声音通道22的出口23与连接部11的间距;从而可以保证反射垫板12能够延伸至第一声音通道22出口下方,使得第一声音通道22和第二声音通道30能够相连贯连通。本实施例中,反射垫板12可以与连接部11通过加工工艺一体成型,可以使得反射垫板12稳固连接在连接部11上、不易断裂脱落;且反射垫板12和连接部11之间不会出现缝隙,可以避免第二声音通道30中传播的声音从缝隙中传出,可以增加声音传播的一致性,更加有利于声音的传导。本实施例中,反射垫板12的材质可以为软胶、硅胶或者其他柔软的材质,一方面可以提高佩戴的舒适感,另一方面可以弯曲、易于和腕戴设备主体20底部相贴合。...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智能腕戴设备,包括腕带和腕戴设备主体,所述腕带的端部设有用于与所述腕戴主体连接的连接件;其特征在于,/n所述腕戴设备主体内设有扬声器、以及与所述扬声器相对应的第一声音通道,所述第一声音通道的出口位于所述腕戴设备主体的底部或侧部;/n所述连接件包括与所述腕带端部连接的连接部、以及与所述连接部连接的反射垫板;所述反射垫板延伸至与所述腕戴设备主体贴合、并位于所述第一声音通道出口下方;/n所述腕戴设备主体、所述连接部和所述反射垫板之间形成第二声音通道,所述第二声音通道与所述第一声音通道相连通,所述第二声音通道的出口位于所述连接件上方。/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腕戴设备,包括腕带和腕戴设备主体,所述腕带的端部设有用于与所述腕戴主体连接的连接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腕戴设备主体内设有扬声器、以及与所述扬声器相对应的第一声音通道,所述第一声音通道的出口位于所述腕戴设备主体的底部或侧部;
所述连接件包括与所述腕带端部连接的连接部、以及与所述连接部连接的反射垫板;所述反射垫板延伸至与所述腕戴设备主体贴合、并位于所述第一声音通道出口下方;
所述腕戴设备主体、所述连接部和所述反射垫板之间形成第二声音通道,所述第二声音通道与所述第一声音通道相连通,所述第二声音通道的出口位于所述连接件上方。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腕戴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反射垫板的延伸端与所述腕带设备主体的底部凸台相贴合适配。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腕戴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反射垫板的延伸端为圆弧形,所述底部凸台为圆形,所述圆弧形与所述圆形同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明凯徐敏龙
申请(专利权)人: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