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连接结构及表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104003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15 05: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带连接结构及表带,带连接结构包括:基部,该基部具有与带的端部连接的连接部和在长度方向从带的端部延伸突出设置的突出部,该突出部形成有在宽度方向上贯穿的第一通孔;生耳,该生耳穿设于第一通孔内;以及遮蔽部,基部位于该遮蔽部内部,突出部设置有用于安装生耳的手拨杆且在厚度方向上贯穿的第二通孔,遮蔽部设置有用于安装生耳的手拨杆且在厚度方向上贯穿的第三通孔。通过将基部的连接部设置在带的端部,再通过将生耳设置于基部的突出部内,再在基部外壁罩设遮蔽部,使得生耳两端的生耳头露出所述遮蔽部的两侧便于与便携设备安装固定,避免在操作拨动杆时刮擦到表带边缘的薄弱部分,延长带的使用寿命。

A kind of band connection structure and watch ban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带连接结构及表带
本技术涉及穿戴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带连接结构及表带。
技术介绍
目前,如图1和图2所述,现有技术中的第二表带40通过第二生耳41与表盘20的表耳21进行安装连接,所述第二生耳41穿设于所述第二表带40的端部,所述第二生耳41的第二手拨杆412贯穿设于所述第二表带40的端部的厚度方向上,所述第二生耳41两端的第二生耳头411露出所述第二表带40的端部两侧;采用第二生耳41连接第二表带40和表盘20时,将露出所述第二表带40的端部两侧的所述第二生耳头411与表盘20的表耳21安装连接。在这样的结构下,表带材质若采用橡胶表带或尼龙表带,由于由于对第二手拨杆412的拨动操作产生的指甲刮擦,而且,第二生耳41两端的第二生耳头411较细且尖锐,第二生耳41与第二表带40接触的接触部42发生磨损,久而久之,使得接触部42崩开断裂,这样会缩短第二表带40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第二表带40通过第二生耳41与表盘20的表耳21进行安装连接,所述第二生耳41穿设于所述第二表带40的端部,所述第二生耳41的第二手拨杆412贯穿设于所述第二表带40的端部的厚度方向上,所述第二生耳41两端的第二生耳头411露出所述第二表带40的端部两侧;在这样的结构下,表带材质若采用橡胶表带或尼龙表带,由于对第二手拨杆412的拨动操作产生的指甲刮擦,而且,第二生耳41两端的第二生耳头411较细且尖锐,第二生耳41与第二表带40接触的接触部42发生磨损,久而久之,使得接触部42崩开断裂,这样会缩短第二表带40的使用寿命的问题。本技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带连接结构,连接在带10与便携设备主体之间,包括:基部,该基部具有与所述带的端部连接的连接部和在长度方向从所述带的端部延伸突出设置的突出部,该突出部形成有在宽度方向上贯穿的第一通孔;生耳,该生耳穿设于第一通孔内;以及遮蔽部,所述基部位于该遮蔽部内部,所述突出部设置有用于安装所述生耳的手拨杆且在厚度方向上贯穿的第二通孔,所述遮蔽部设置有用于安装所述生耳的手拨杆且在厚度方向上贯穿的第三通孔。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的带连接结构,其中所述遮蔽部的两端设有供所述生耳的左侧的左生耳头,以及所述生耳的右侧的右生耳头的伸出的第四通孔。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的带连接结构,其中所述遮蔽部形成有在宽度方向上贯穿的开口,所述开口向内扩展有与所述基部的形状匹配的空腔。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的带连接结构,其中所述带为尼龙编织织带,且所述带为具有内部空间的空心织带。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的带连接结构,其中所述基部的连接部内插在所述带的内部空间,且所述基部的连接部粘接固定在所述带上。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的带连接结构,其中所述遮蔽部为不锈钢件。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一种表带包括所述带连接结构。实施本技术的有益效果至少包括:通过将基部的连接部设置在带的端部,再通过将生耳设置于基部的突出部内,再在基部外壁罩设遮蔽部,使得生耳两端的生耳头露出所述遮蔽部的两侧便于与便携设备安装固定,避免在操作拨动杆时刮擦到表带边缘的薄弱部分(与接触部42对应的部分),避免现有技术中生耳的两端与表带接触的部分磨损毁坏,延长带的使用寿命。此外,由于遮蔽部的保护作用,还可以防止表带边缘的薄弱部分(与接触部42对应的部分)受到外界的磨损,延迟带的使用寿命。此外,遮蔽部的遮蔽作用,遮蔽生耳部分,遮蔽部采用不锈钢,美观大方。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技术中第二表带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现有技术中表盘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带连接结构的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带连接结构的实施例一的分解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带连接结构的实施例一的另一分解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带连接结构的实施例一的遮蔽部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带连接结构的实施例一的带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带连接结构的实施例一的生产步骤一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技术带连接结构的实施例一的生产步骤二的结构示意图;图10为本技术带连接结构的实施例一的生产步骤三的结构示意图;图11为本技术带连接结构的实施例一的生产步骤四的结构示意图;图12为本技术表带的实施例一的的结构示意图;图13为本技术表带的实施例一的穿插部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14为本技术表带的实施例一的穿插部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15为本技术表带的实施例一的穿插部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16为本技术带连接结构的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0-带;13-带连接结构;131-基部;1311-连接部;1312-突出部;1313-第一通孔;1314-第二通孔;1315-第五通孔;132-生耳;1321-通管;1322-手拨杆;1323-生耳头;1324-第三手拨杆;133-遮蔽部;1331-第三通孔;1332-第四通孔;1333-开口;1334-第六通孔;20-表盘;21-表耳;30-表带;31-第一带部;311-扣孔;32-第二带部;321-表扣;穿插部-312a,312b,312c;40-第二表带;41-第二生耳;411-第二生耳头;412-第二手拨杆;42-接触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的实施例中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技术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技术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技术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技术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一请参照图3,图4和图5,一种带连接结构13,连接在带10与便携设备主体之间,其中包括:基部131,该基部131具有与所述带10的端部连接的连接部1311和在长度方向从所述带的端部延伸突出设置的突出部1312,该突出部1312形成有在宽度方向上贯穿的第一通孔1313;生耳132,该生耳132穿设于第一通孔1313内;以及遮蔽部133,所述基部131位于该遮蔽部133内部。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便携设备为手表,智能手环或者装饰首饰。该便携设备并非本申请的重点,在此不作细述。请参照图4,所述生耳132包括穿设过所述第一通孔1313的通管1321,与所述通管1321内两端抵接且伸出所述通管1321两侧的生耳头1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带连接结构(13),连接在带(10)与便携设备主体之间,其特征在于,包括:/n基部(131),该基部(131)具有与所述带(10)的端部连接的连接部(1311)和在长度方向从所述带的端部延伸突出设置的突出部(1312),该突出部(1312)形成有在宽度方向上贯穿的第一通孔(1313);/n生耳(132),该生耳(132)穿设于第一通孔(1313)内;以及/n遮蔽部(133),所述基部(131)位于该遮蔽部(133)内部,/n所述突出部(1312)设置有用于安装所述生耳(132)的手拨杆(1322)且在厚度方向上贯穿的第二通孔(1314),/n所述遮蔽部(133)设置有用于安装所述生耳(132)的手拨杆(1322)且在厚度方向上贯穿的第三通孔(1331)。/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连接结构(13),连接在带(10)与便携设备主体之间,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部(131),该基部(131)具有与所述带(10)的端部连接的连接部(1311)和在长度方向从所述带的端部延伸突出设置的突出部(1312),该突出部(1312)形成有在宽度方向上贯穿的第一通孔(1313);
生耳(132),该生耳(132)穿设于第一通孔(1313)内;以及
遮蔽部(133),所述基部(131)位于该遮蔽部(133)内部,
所述突出部(1312)设置有用于安装所述生耳(132)的手拨杆(1322)且在厚度方向上贯穿的第二通孔(1314),
所述遮蔽部(133)设置有用于安装所述生耳(132)的手拨杆(1322)且在厚度方向上贯穿的第三通孔(133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连接结构(13),其特征在于,所述遮蔽部(133)的两端设有供所述生耳(132)的两端的生耳头(1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本良陈勇
申请(专利权)人:高达皮革制品深圳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