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穿戴设备的连接带及可穿戴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434215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28 10:4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可穿戴设备的连接带及可穿戴设备,所公开的连接带包括连接带基体(100)和连接部(200),且相邻的两个连接带基体(100)之间通过连接部(200)连接,连接带基体(100)包括第一基座(110)、第二基座(120)和弹性件(130),弹性件(130)设置于第一基座(110)与第二基座(120)之间,连接部(200)包括第一连接件(210)、第二连接件(220)和第一铰接轴(230),第一连接件(210)与第二连接件(220)交叉设置于第一铰接轴(230),且第一连接件(210)和第二连接件(220)绕第一铰接轴(230)转动。上述方案能够解决可穿戴设备的穿戴效果较差的问题。

Wearable device connecting belt and wearable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可穿戴设备的连接带及可穿戴设备
本专利技术涉及可穿戴通信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可穿戴设备的连接带及可穿戴设备。
技术介绍
随着技术的发展,许多传统的电子产品也开始增加网络交互方面的功能,比如过去只能用来看时间的手表,现今可以通过与互联网相连,进而来显示来电信息、天气信息等实用内容。目前,可穿戴设备是近年较为受用户青睐的产品,随着可穿戴设备的不断发展,消费者对于可穿戴设备的功能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可穿戴设备为了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不断将各种功能植入可穿戴设备中。目前,可穿戴设备的连接带的调节方式,通常由用户根据自身佩戴位置的尺寸大小来主动调节连接带的长度进行佩戴。但这种调节方式是阶越式的,以传统的三株表带为例,用户可以通过增加或减少链节的数量来调节表带的尺寸,调节时最小的调节量为一个链节的宽度,因此,此种调节方法根据手腕的实际粗细无法实现精确调节,导致表带与手腕的贴合效果较差,用户在佩戴可穿戴设备时容易出现晃动等不适。尤其是对于智能手表和智能手环等可穿戴设备,其内部设置有可与用户的皮肤接触的传感器,例如光感测器等。可穿戴设备可通过该传感器采集用户生理参数。在可穿戴设备通过传感器采集用户生理参数的过程中,当表带与皮肤之间存在较大缝隙时,导致传感器与用户的皮肤贴合效果较差,从而导致环境光等干扰因素会影响传感器感测精度,进而导致可穿戴设备采集用户生理参数(即接触式测量)时的准确性较低。可见,目前的可穿戴设备存在穿戴效果较差的问题。当然,不局限于往手腕上佩戴的可穿戴设备,其它往脚腕或腰部佩戴的可穿戴设备均存在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可穿戴设备的连接带及可穿戴设备,以解决
技术介绍
中所述的可穿戴设备存在穿戴效果较差的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公开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可穿戴设备的连接带,包括至少两个连接带基体和至少两个连接部,相邻的两个所述连接带基体之间通过所述连接部连接;所述连接带基体包括第一基座、第二基座和弹性件,所述弹性件设置在所述第一基座与所述第二基座之间;所述连接部包括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件和第一铰接轴,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第二连接件交叉设置于所述第一铰接轴,且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第二连接件绕所述第一铰接轴转动。基于上述公开的连接带,本专利技术还公开一种可穿戴设备,包括上述的连接带。本专利技术公开的连接带的技术效果如下: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的可穿戴设备的连接带,通过在第一基座与第二基座之间设置弹性件来实现连接带的弹性调节功能,同时在两个连接带基体之间连接有连接部,而连接部能够通过调节第一连接件与第二连接件之间的位置关系而实现连接件在连接带长度方向上的尺寸变化,因此,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的此种连接带能够根据连接带上的拉力变化而精准地调节连接带的长度,使连接带与用户的皮肤紧密地贴合,避免可穿戴设备出现晃动等不适,同时还能够使得可穿戴设备的传感器与用户的皮肤贴合效果较好,避免环境光等干扰因素影响传感器感测精度,从而能够提高可穿戴设备在内接触式测量用户生理参数时的准确性。可见,相比于
技术介绍
中所述的连接带而言,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的连接带能够使得可穿戴设备的穿效果较好。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
技术介绍
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
技术介绍
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的连接带的爆炸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的连接带的一种状态示意图,图2中虚线箭头为第一铰接轴的移动方向,图2中实线箭头为第三铰接轴的移动方向;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的连接带的另一种状态示意图,图3中虚线箭头为第一铰接轴的移动方向,图3中实线箭头为移动块的移动方向。附图标记说明:100-连接带基体、110-第一基座、111-移动块、1111-台阶孔、112-第二铰接轴、1121-第一配合孔、113-第三铰接轴、120-第二基座、130-弹性件、140-导向轴;200-连接部、210-第一连接件、211-第二配合孔、220-第二连接件、230-第一铰接轴;300-外壳、310-容纳空间、320-避让孔。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例及相应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以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各个实施例公开的技术方案。请参考图1~图3,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可穿戴设备的连接带,所公开的连接带包括至少两个连接带基体100和至少两个连接部200。连接带可以是腕带,当然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不局限于表带等。其中,连接带基体100包括第一基座110、第二基座120和弹性件130,弹性件130弹性设置在第一基座110与第二基座120之间,第一基座110和第二基座120可以通过弹性件130的弹性连接,从而实现两者之间距离的变化。具体的,弹性件130的一端可以通过粘接剂粘接在第一基座110上,弹性件130的另一端也可以通过粘接剂粘接在第二基座120上,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不限制弹性件130与第一基座110与第二基座120之间的具体连接方式。连接部200包括第一连接件210、第二连接件220和第一铰接轴230,第一连接件210与第二连接件220交叉设置于第一铰接轴230,且第一连接件210和第二连接件220绕第一铰接轴230转动,在较为优选的方案中,第一连接件210和第二连接件220上均可以开设有通孔,第一铰接轴230转动地设置在通孔中,使得第一连接件210能够与第二连接件220相对转动。第一铰接轴230的转动轴线通常垂直于第一连接件210和第二连接件220交叉所在的平面。具体的,第一铰接轴230位于第一连接件210的两端之间,第一铰接轴230同时还位于第二连接件220的两端之间。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相邻的两个连接带基体100之间通过连接部200连接,即一个连接带基体100的两侧均连接有连接部200。连接部200能够带动连接带基体100上的第一基座110和第二基座120相向运动,使得第一基座110和第二基座120之间的弹性件130也相应地被压缩而发生形变,从而使得连接带上存在使得连接带能够被还原的应力,进而使得连接带能够自由地调节长度。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的可穿戴设备的连接带,通过在第一基座110与第二基座120之间设置弹性件130来实现连接带的弹性调节功能,同时在两个连接带基体100之间连接有连接部200,而连接部200能够通过调节第一连接件210与第二连接件220之间的位置关系而实现连接部200在连接带长度方向上的尺寸变化,因此,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的此种连接带能够根据连接带上的拉力变化而精准地调节连接带的长度,使连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穿戴设备的连接带,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两个连接带基体(100)和至少两个连接部(200),相邻的两个所述连接带基体(100)之间通过所述连接部(200)连接;/n所述连接带基体(100)包括第一基座(110)、第二基座(120)和弹性件(130),所述弹性件(130)设置于所述第一基座(110)与所述第二基座(120)之间;/n所述连接部(200)包括第一连接件(210)、第二连接件(220)和第一铰接轴(230),所述第一连接件(210)与所述第二连接件(220)交叉设置于所述第一铰接轴(230),且所述第一连接件(210)和所述第二连接件(220)绕所述第一铰接轴(230)转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穿戴设备的连接带,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两个连接带基体(100)和至少两个连接部(200),相邻的两个所述连接带基体(100)之间通过所述连接部(200)连接;
所述连接带基体(100)包括第一基座(110)、第二基座(120)和弹性件(130),所述弹性件(130)设置于所述第一基座(110)与所述第二基座(120)之间;
所述连接部(200)包括第一连接件(210)、第二连接件(220)和第一铰接轴(230),所述第一连接件(210)与所述第二连接件(220)交叉设置于所述第一铰接轴(230),且所述第一连接件(210)和所述第二连接件(220)绕所述第一铰接轴(230)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件(210)的一端铰接于一个所述连接带基体(100)的所述第一基座(110),所述第一连接件(210)的另一端铰接于另一个相邻的所述连接带基体(100)的所述第二基座(120);
所述第二连接件(220)的一端铰接于一个所述连接带基体(100)的所述第二基座(120),所述第二连接件(220)的另一端铰接于另一个相邻的所述连接带基体(100)的所述第一基座(11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带,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带还包括外壳(300),所述连接带基体(100)设置在所述外壳(300)的容纳空间(310)中,所述外壳(300)相对的两侧均开设有避让孔(320),所述避让孔(320)与所述容纳空间(310)连通,所述连接部(200)通过所述避让孔(320)与所述连接带基体(100)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带,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带基体(100)还包括导向轴(140),所述第一基座(110)和所述第二基座(120)中至少一者可滑动地设置于所述导向轴(140)。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连接带,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伟勇郭远明
申请(专利权)人: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