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影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603907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28 05:1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定影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在包括高导热部与低导热部的定影装置等中,与在高导热部上配置有对加热源的温度进行探测的温度探测部的情况相比,抑制温度探测部相对于加热源的温度变化的响应性的下降。定影装置包括:接触部,与受到搬送的记录材接触;加热源,具有与接触部相向的相向面及相反面,对接触部进行加热;高导热部,沿着与记录材的搬送方向交叉的宽度方向而设于加热源的相反面上,且导热率比接触部高;低导热部,设于加热源的相反面与高导热部之间,且导热率比高导热部低;以及温度探测部,在加热源的相反面上设于相对于高导热部及低导热部而朝搬送方向偏离的位置,对加热源的温度进行探测。

Fix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定影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定影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技术介绍
作为以往技术,有下述技术:在包括于加热器(heater)基板上形成有发热体的加热器、和可一边接触所述加热器一边滑动的耐热性薄膜(film)的定影装置中,在加热器的与耐热薄膜的接触侧为相反侧且通纸方向下游侧的端部,设置良导热性构件,由此来抑制非通纸部的升温(参照专利文献1)。而且,作为以往技术,有下述技术:在包括于基板上设有发热体的加热体、和在所述加热体上滑动的薄膜的定影装置中,在加热体的与薄膜的接触侧为相反侧设置高导热构件,由此来抑制非通纸部的升温。所述定影装置中,通过在高导热构件中的与发热体相向的区域设置隔热片材(sheet),从而抑制向可定影状态的启动时间变长的现象(参照专利文献2)。[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平10-232576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特开平05-289555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问题]有一种定影装置,其为了抑制与定影带(belt)等记录材接触的接触部的非通纸区域中的过度的温度上升,例如将导热率比接触部等高的高导热部设于加热源的与接触部的相向面为相反侧。此种定影装置中,例如为了在通过加热源来开始接触部的加热的启动时,抑制来自加热源的热传导至高导热部,有时会在加热源与高导热部之间设置导热率比高导热部低的低导热部。在包括低导热部与高导热部的定影装置中,若在高导热部上配置有对加热源等的温度进行探测的温度探测部,则会因低导热部导致经由高导热部朝向温度探测部的导热受到妨碍,从而温度探测部相对于加热源等的温度变化的响应性有可能会下降。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在包括高导热部与低导热部的定影装置等中,与在高导热部上配置有对加热源的温度进行探测的温度探测部的情况相比,抑制温度探测部相对于加热源的温度变化的响应性的下降。[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技术方案1所述的专利技术是一种定影装置,包括:接触部,与受到搬送的记录材接触;加热源,具有与所述接触部相向的相向面及相反面,对所述接触部进行加热;高导热部,沿着与记录材的搬送方向交叉的宽度方向而设于所述加热源的所述相反面上,且导热率比所述接触部高;低导热部,设于所述加热源的所述相反面与所述高导热部之间,且导热率比所述高导热部低;以及温度探测部,在所述加热源的所述相反面上设于相对于所述高导热部及所述低导热部而朝所述搬送方向偏离的位置,对所述加热源的温度进行探测。技术方案2所述的专利技术是根据技术方案1所述的定影装置,所述温度探测部比所述高导热部及所述低导热部设于所述搬送方向的下游侧。技术方案3所述的专利技术是根据技术方案1所述的定影装置,所述温度探测部比所述高导热部及所述低导热部设于所述搬送方向的上游侧。技术方案4所述的专利技术是根据技术方案1所述的定影装置,所述加热源具有发热部,所述发热部沿与所述搬送方向交叉的所述宽度方向延伸且发热,所述温度探测部的至少一部分重合于所述发热部。技术方案5所述的专利技术是根据技术方案4所述的定影装置,还包括:加压部,经由所述接触部而与所述加热源的所述发热部相向,与所述接触部之间形成供记录材通过的加压区域,所述温度探测部在与所述加压区域对应的位置重合于所述发热部。技术方案6所述的专利技术是根据技术方案5所述的定影装置,所述加热源具有所述宽度方向的长度互不相同的多个所述发热部,所述温度探测部重合于多个所述发热部中的、所述宽度方向的长度最短的发热部。技术方案7所述的专利技术是根据技术方案4所述的定影装置,所述加热源具有多个所述发热部,所述定影装置包括重合于互不相同的所述发热部的多个所述温度探测部。技术方案8所述的专利技术是根据技术方案1所述的定影装置,所述加热源具有发热部,所述发热部沿与所述搬送方向交叉的所述宽度方向延伸且发热,所述高导热部的至少一部分重合于所述发热部。技术方案9所述的专利技术是根据技术方案8所述的定影装置,所述加热源具有所述宽度方向上的发热量互不相同的多个所述发热部,所述高导热部重合于多个所述发热部中的、所述宽度方向的两端部的发热量最大的发热部。技术方案10所述的专利技术是根据技术方案9所述的定影装置,所述加热源的所述多个发热部的、所述宽度方向的长度互不相同,所述高导热部重合于多个所述发热部中的、所述宽度方向的长度最长的所述发热部。技术方案11所述的专利技术是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包括:图像形成部件,进行对记录材的图像形成;以及定影装置,将由所述图像形成部件所形成的图像定影至记录材,所述定影装置包含技术方案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定影装置。[专利技术的效果]根据技术方案1的专利技术,在包括高导热部与低导热部的定影装置等中,与在高导热部上配置有对加热源的温度进行探测的温度探测部的情况相比,能够抑制温度探测部相对于加热源的温度变化的响应性的下降。根据技术方案2的专利技术,与温度探测部比高导热部及低导热部设于搬送方向上游侧的情况相比,温度探测部相对于加热源的温度上升的响应性提高。根据技术方案3的专利技术,与温度探测部比高导热部及低导热部设于搬送方向下游侧的情况相比,能够抑制非通纸部的升温。根据技术方案4的专利技术,与温度探测部未重合于发热部的情况相比,温度探测部对于加热源的发热部中的温度变化的响应性提高。根据技术方案5的专利技术,能够通过温度探测部来探测记录材所通过的加压区域中的加热源的温度变化。根据技术方案6的专利技术,能够通过温度探测部来探测加压区域中的、记录材的通过频率高的区域中的加热源的温度变化。根据技术方案7的专利技术,能够通过各个温度探测部来探测多个发热部的各个中产生的温度变化。根据技术方案8的专利技术,与高导热部未重合于发热部的情况相比,能够抑制接触部的温度不均。根据技术方案9的专利技术,与高导热部未重合于宽度方向的两端部的发热量最大的发热部的情况相比,能够抑制接触部的宽度方向两端部的温度上升。根据技术方案10的专利技术,与高导热部未重合于宽度方向的长度最长的发热部的情况相比,能够抑制接触部的宽度方向两端部的温度上升。根据技术方案11的专利技术,在包括高导热部与低导热部的定影装置等中,与在高导热部上配置有对加热源的温度进行探测的温度探测部的情况相比,能够抑制温度探测部相对于加热源的温度变化的响应性的下降。附图说明图1是图像形成装置的整体结构图。图2是对定影装置的结构进行说明的图。图3中的(a)及图3中的(b)是对定影装置的结构进行说明的图。图4是对适用实施方式1的加热源、高导热部、低导热部及温度传感器的配置关系进行说明的图。图5中的(a)及图5中的(b)是对适用实施方式1的加热源、高导热部、低导热部及温度传感器的配置关系进行说明的图。图5中的(a)是表示定影装置的实施方式1的图。图5中的(b)是表示图5中的(a)所示的定影装置的变形例的图。图6是表示定影装置的辊隙(nip)部中的移动方向的位置与加热源的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定影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接触部,与受到搬送的记录材接触;/n加热源,具有与所述接触部相向的相向面及相反面,对所述接触部进行加热;/n高导热部,沿着与记录材的搬送方向交叉的宽度方向而设于所述加热源的所述相反面上,且导热率比所述接触部高;/n低导热部,设于所述加热源的所述相反面与所述高导热部之间,且导热率比所述高导热部低;以及/n温度探测部,在所述加热源的所述相反面上设于相对于所述高导热部及所述低导热部而朝所述搬送方向偏离的位置,对所述加热源的温度进行探测。/n

【技术特征摘要】
20180920 JP 2018-1764421.一种定影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触部,与受到搬送的记录材接触;
加热源,具有与所述接触部相向的相向面及相反面,对所述接触部进行加热;
高导热部,沿着与记录材的搬送方向交叉的宽度方向而设于所述加热源的所述相反面上,且导热率比所述接触部高;
低导热部,设于所述加热源的所述相反面与所述高导热部之间,且导热率比所述高导热部低;以及
温度探测部,在所述加热源的所述相反面上设于相对于所述高导热部及所述低导热部而朝所述搬送方向偏离的位置,对所述加热源的温度进行探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影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温度探测部比所述高导热部及所述低导热部设于所述搬送方向的下游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影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温度探测部比所述高导热部及所述低导热部设于所述搬送方向的上游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影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加热源具有发热部,所述发热部沿与所述搬送方向交叉的所述宽度方向延伸且发热,
所述温度探测部的至少一部分重合于所述发热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定影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加压部,经由所述接触部而与所述加热源的所述发热部相向,与所述接触部之间形成供记录材通过的加压区域,
所述温度探测部在与所述加压区域对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小柳圣佐藤贵亮伊藤和善井上彻
申请(专利权)人: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