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航空发动机燃烧室火焰筒头部冷却定位结构
本专利技术属于航空发动机领域,主要涉及航空发动机燃烧室火焰筒头部冷却定位结构。
技术介绍
燃烧室设计要求头部组件有一定的进气量,对于现代燃烧室的发展趋势,在流量分配方面,就是进入头部区域的百分数增加,大部分气流将从头部进入火焰筒。为改善污染排放特性和燃烧室的点火和熄火特性,火焰筒的头部高度比常规燃烧室设计更大,头部装置尺寸也更大,结构也更为复杂,因此选择恰当的火焰筒头部冷却结构形式对于保证燃烧室性能和火焰筒寿命非常重要。航空发动机燃烧室的火焰筒一般由帽罩、火焰筒头部、火焰筒外环、火焰筒内环组成,其中火焰筒头部一般包括挡溅盘、头部转接段和旋流器安装座等。头部转接段将火焰筒帽罩及内外环连接形成火焰筒的气流通道,头部转接段一般位于旋流器安装座与挡溅盘之间。采用旋流器安装座是为了固定旋流器,采用挡溅盘的目的主要是使头部转接段与高温燃气隔绝,避免其受到燃气辐射而损坏。传统燃烧室火焰筒头部通常采用焊接结构将旋流器安装座和挡溅盘与头部转接段相连。然而,大尺寸头部焊接结构增加了头部的复杂性,不 ...
【技术保护点】
1.航空发动机燃烧室火焰筒头部冷却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旋流器安装座(12)、头部转接段(13)、挡溅盘(15),所述挡溅盘(15)前端与头部转接段(13)后端连接,头部转接段(13)前端与旋流器安装座(12)后端连接,在旋流器安装座(12)与头部转接段(13)之间、头部转接段(13)与挡溅盘(15)之间形成冷却通道。/n
【技术特征摘要】
1.航空发动机燃烧室火焰筒头部冷却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旋流器安装座(12)、头部转接段(13)、挡溅盘(15),所述挡溅盘(15)前端与头部转接段(13)后端连接,头部转接段(13)前端与旋流器安装座(12)后端连接,在旋流器安装座(12)与头部转接段(13)之间、头部转接段(13)与挡溅盘(15)之间形成冷却通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航空发动机燃烧室火焰筒头部冷却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头部转接段(13)上设有气膜孔(19),所述气膜孔(19)为通孔,冷却气流从头部转接段(13)前端通过气膜孔(19)进入头部转接段(13)与挡溅盘(15)之间的冷却通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航空发动机燃烧室火焰筒头部冷却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气膜孔(19)有若干个;所述气膜孔(19)为直孔、斜孔或带复合倾角的多斜孔中的一种或多种。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航空发动机燃烧室火焰筒头部冷却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头部转接段(13)与挡溅盘(15)之间的冷却通道包括通向火焰筒承力壁的冷却通道和通向火焰筒头部的冷却通道。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航空发动机燃烧室火焰筒头部冷却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溅盘(...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卢加平,房人麟,时远,李九龙,张伟,桂韬,邓远灏,黄顺洲,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航发四川燃气涡轮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