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装配式混凝土建筑连接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598603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28 02:3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装配式混凝土建筑连接结构,属于建筑结构技术领域。该连接结构包括第一预制构件和第二预制构件,第一预制构件的端部预埋有连接管件,第二预制构件上预埋有与连接管件相匹配的插接构件,插接构件与连接管件插接,插接构件与连接管件还通过灌注混凝土固连为一体,插接构件的预埋段包括管状外壳,限位件和灌注通道,管状外壳和灌注通道通过限位件连接,限位件固定在管状外壳的内壁,插接段插设在连接管件内,预埋段上设有混凝土灌注口。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连接结构结构简单,设计合理,提高了混凝土建筑的整体稳定性和抗震性;且装配难度低,无需螺栓、焊接等多重工序,明显缩短工期,降低施工成本。

A connection structure of prefabricated concrete build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装配式混凝土建筑连接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结构
,具体涉及一种装配式混凝土建筑连接结构。
技术介绍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是指构件在加工场或施工现场提前预制,然后通过设备吊装等连接方式,把单个的预制构件连接成为一个整体结构,与传统的先将结构相比,其优势在于施工进度快,生产效率高,节省劳动力,减少施工中对环境的破坏和污染,经济效益高,有利于实现节能环保。预制装配式结构的静力性能,抗震性能等与节点连接的方式密切关联,现有技术中的节点连接结构连接成的装配式结构的整体稳定性和抗震性与现浇钢筋混凝土依然存在差距,制约了装配式结构的发展。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提供一种装配式混凝土建筑连接结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装配式混凝土建筑连接结构,包括第一预制构件和第二预制构件,所述第一预制构件的端部预埋有连接管件,所述第二预制构件上预埋有与连接管件相匹配的插接构件,所述插接构件与连接管件插接,所述插接构件与连接管件还通过灌注混凝土固连为一体。较佳地,所述插接构件包括预埋段和插接段,所述预埋段包括管状外壳,限位件和灌注通道,所述管状外壳和灌注通道通过限位件连接,所述限位件固定在管状外壳的内壁,所述插接段插设在连接管件内,所述预埋段上设有混凝土灌注口。较佳地,所述连接管件的周壁上至少设有一组相互对称的梯形凸起件,所述插接段的端部设有与梯形凸起件的相匹配的斜面,所述插接段上还设有与梯形凸起件相匹配的凹槽,所述插接段上设有多个通孔,灌注混凝土能通过通孔进入连接管件用于填充缝隙且将连接管件和插接段固定为一体。较佳地,管状外壳,限位件、灌注通道、连接管件以及插接段均为钢构件。较佳地,管状外壳和灌注通道之间的间隙填充有混凝土,所述灌注通道位于管状外壳的中心。较佳地,灌注通道的外周壁上设有凹槽,所述限位件卡设在凹槽内,所述凹槽内与限位件相对应的内壁上还设有缓冲组件。较佳地,缓冲组件为多个橡胶柱或弹簧柱。较佳地,第一预制构件为预制梁,所述第二预制构件为预制柱,预制柱上设有用于承接预制梁的承载台。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的连接结构包括设置在第一预制构件上的连接管件和设置在第二预制构件上的插接构件,且连接管件和插接构件均提前预埋在第一预制构件和第二预制构件内,一方面能够确保连接构件和主体结构的连接稳固性,另一方面提前加工能够加快装配进程,缩短现场装配工期;本专利技术采用干湿结合的连接方式,一方面通过连接构件的插接实现连接构件的连接,另一方面在连接构件内预设灌注混凝土通道,在连接构件内部灌注混凝土加固连接节点,且提高整个连接构件的抗压强度。本专利技术将管状外壳和注浆管道通过限位件连接,且限位件和注浆管道之间预设缓冲组件,用于减小第一预制构件和第二预制构件之间的应力,提高连接构件的抗震性能。本专利技术的连接结构一方面结构简单,设计合理,提高了混凝土建筑的整体稳定性和抗震性,本专利技术的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的整体稳定性与现浇混凝土建筑相当,利于装配置混凝土建筑的广泛发展;另一方面装配难度低,无需螺栓、焊接等多重工序,明显缩短工期,降低施工成本。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预埋段纵向剖面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限位件与灌注通道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第一预制构件,2.第二预制构件,3.连接管件,4.插接构件,5.预埋段,51.管状外壳,52.限位件,53.灌注通道,6.插接段,7.梯形凸起件,8.混凝土灌注口,9.承载台,10.缓冲组件,11.斜面。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1-3,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但应当理解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受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装配式混凝土建筑连接结构,包括第一预制构件1和第二预制构件2,所述第一预制构件1的端部预埋有连接管件3,所述第二预制构件2上预埋有与连接管件3相匹配的插接构件4,所述插接构件4与连接管件3插接,所述插接构件4与连接管件3还通过灌注混凝土固连为一体。第一预制构件1和第二预制构件2通过其上分别设置的连接管件3和插接构件4实现稳固连接,采用干湿结合的连接方式,一方面通过连接构件的插接实现连接构件的连接,另一方面在连接构件内预设灌注混凝土通道,在连接构件内部灌注混凝土加固连接节点,且提高整个连接构件的抗压强度。为了提高连接结构的连接可靠度,所述插接构件4包括预埋段5和插接段6,所述预埋段5包括管状外壳51,限位件52和灌注通道53,所述管状外壳51和灌注通道53通过限位件52连接,所述限位件52固定在管状外壳51的内壁,所述插接段6插设在连接管件3内,所述预埋段5上设有混凝土灌注口8。为了进一步提高连接结构的连接可靠度,因此在连接管件3的周壁上至少设有一组相互对称的梯形凸起件7,所述插接段6的端部设有与梯形凸起件7的相匹配的斜面11,所述插接段6上还设有与梯形凸起件7相匹配的凹槽,所述插接段6上设有多个通孔,灌注混凝土能通过通孔进入连接管件3用于填充缝隙且将连接管件3和插接段6固定为一体。为了在满足整体结构的抗压强度的同时,提高整体结构的抗拉性能,因此将管状外壳51,限位件52、灌注通道53、连接管件3以及插接段6均设计为钢构件。为了提高整体结构的稳定性,因此在管状外壳51和灌注通道53之间的间隙填充有混凝土,提高整体结构的强度,并且将灌注通道53设置在管状外壳51的中心,目的在于使连接结构处的内应力分布均衡,提高稳定性。为了提高连接结构的耗能效果,提高整体结构抗震性能,因此灌注通道53的外周壁上设有凹槽,所述限位件52卡设在凹槽内,所述凹槽内与限位件52相对应的内壁上还设有缓冲组件10。其中,缓冲组件10为多个橡胶柱或弹簧柱。其中,第一预制构件1为预制梁,所述第二预制构件2为预制柱,预制柱上设有用于承接预制梁的承载台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的连接结构包括设置的第一预制构件上的连接管件和设置在第二预制构件上的插接构件,且连接管件和插接构件均提前预埋在第一预制构件和第二预制构件,一方面能够确保连接构件和主体结构的连接稳固性,另一方面提前加工能够加快装配进程,缩短现场装配工期;本专利技术采用干式结合的连接方式,一方面通过连接构件的插接实现连接构件的连接,另一方面在连接构件内预设灌注混凝土通道,在连接构件内部灌注混凝土加固连接节点,且提高整个连接构件的抗压强度。本专利技术将管状外壳和注浆管道通过限位件连接,且限位件和注浆管道之间预设缓冲组件,用于减小第一预制构件和第二预制构件之间的应力,提高连接构件的抗震性能。本专利技术的连接结构一方面结构简单,设计合理,提高了混凝土建筑的整体稳定性和抗震性;另一方面装配难度低,无需螺栓、焊接等多重工序,明显缩短工期,降低施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装配式混凝土建筑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预制构件(1)和第二预制构件(2),所述第一预制构件(1)的端部预埋有至少一个连接管件(3),所述第二预制构件(2)上预埋有与连接管件(3)相匹配的插接构件(4),所述插接构件(4)与连接管件(3)插接,所述插接构件(4)与连接管件(3)还通过灌注混凝土固连为一体。/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装配式混凝土建筑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预制构件(1)和第二预制构件(2),所述第一预制构件(1)的端部预埋有至少一个连接管件(3),所述第二预制构件(2)上预埋有与连接管件(3)相匹配的插接构件(4),所述插接构件(4)与连接管件(3)插接,所述插接构件(4)与连接管件(3)还通过灌注混凝土固连为一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混凝土建筑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接构件(4)包括预埋段(5)和插接段(6),所述预埋段(5)包括管状外壳(51),限位件(52)和灌注通道(53),所述管状外壳(51)和灌注通道(53)通过限位件(52)连接,所述限位件(52)固定在管状外壳(51)的内壁,所述插接段(6)插设在连接管件(3)内,所述预埋段(5)上设有混凝土灌注口(8)。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配式混凝土建筑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管件(3)的周壁上至少设有一组相互对称的梯形凸起件(7),所述插接段(6)的端部设有与梯形凸起件(7)的相匹配的斜面(11),所述插接段(6)上还设有与梯形凸起件(7)相匹配的凹槽,所述插接段(6)上设有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晓丹孙武张领雷黄岩赵志强李知遥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