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流池沉井纠偏装置及纠偏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598354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28 02:3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旋流池沉井纠偏装置及纠偏方法。包括纠偏埋件和加强筋板,纠偏埋件包括纠偏板和锚筋,纠偏板贴合刃脚的表面设置,锚筋的一端预埋在刃脚上,另一端与纠偏板焊接,纠偏板的外侧设置有加强筋板。本发明专利技术操作简单,利用施工废料制作即可,绿色环保,利用纠偏埋件作为反向受力点,用以增大刃脚底部受力面积,控制下沉速度,已达到沉井纠偏的目的。

Deviation rectifying device and method of open caisson in whirlpoo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旋流池沉井纠偏装置及纠偏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旋流池施工
,尤其是一种旋流池沉井纠偏装置及纠偏方法。
技术介绍
冶金建筑轧钢和炼钢中旋流池作为公辅水系统中必不可少的,旋流池几乎全部是圆形结构,直径较大(18米以上),埋设较深(20米以上),属于施工中的重点和难点。根据土质情况、地下水位及周边工况,常见的施工方式有大开挖、逆作法、沉井法等,在粉质黏土、素土或者土夹碎石等采用沉井法成本相对较低、技术成熟等优点而广泛采用。沉井法最关键的地方就是在沉井过程中如何保证沉井沉降匀速均匀、不出现倾斜现象以及控制下沉速度等。其实沉井下沉过程就是一个不断重复纠偏的过程,当出现沉井下沉倾斜时,一般采用在刃脚较低的一侧少挖土、堆土、夯土和加支垫,并在刃脚较高的一侧增加配重、多挖土等措施,使其高侧刃脚下沉逐渐降低下来。以上的纠偏方法经常单一或者综合采用。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操作简单快速,安全高效的旋流池沉井纠偏装置。一种旋流池沉井纠偏装置,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旋流池沉井纠偏装置,包括纠偏埋件和加强筋板,纠偏埋件包括纠偏板和锚筋,纠偏板贴合刃脚的表面设置,锚筋的一端预埋在刃脚内,另一端与纠偏板焊接,纠偏板的外侧竖向设置有加强筋板。与现有技术相比,本装置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的操作简单、方便,能够快速对下沉较快一侧的刃脚进行纠偏处理,而且本装置的结构均可采用施工废料,绿色施工,降低了生产成本。进一步的,本装置采用的优选方案是:加强筋板与纠偏板的外侧面垂直设置。一种旋流池沉井纠偏方法,按照如下步骤进行:1)测量放线,根据施工图纸砖砌旋流池底部的刃脚支撑,刃脚支撑表面抹上砂浆,涂上脱模剂;2)浇筑旋流池筒壁,使旋流池筒壁下方形成刃脚,同时在旋流池内侧刃脚斜面上设置纠偏埋件;3)当旋流池沉井段筒壁达到设计强度时,拆除刃脚支撑,从筒内向刃脚方向开始均匀挖土,当刃脚下方土体逐渐挖除时旋流池依靠自身重力而逐渐开始下沉;4)当出现下沉不均匀产生倾斜时,此时在下沉过快一侧的纠偏埋件上焊接竖向加强筋板,加强筋板下方设置枕木,增大较低下沉过快一侧刃脚与土体的接触面积,阻止下沉;5)在下沉较慢一侧下方进行土方开挖,使其旋流池从倾斜状态逐步调整扭转恢复至竖直状态;6)当旋流池恢复竖直状态后,移出纠偏装置下方的枕木,继续对称匀速开挖土体,使其正常匀速下沉;7)下沉过程中若又出现了一侧倾斜,重复步骤4)至6)进行纠偏。本方法工艺步骤简单,容易操作,在旋流池内壁刃脚斜面上增加纠偏埋件,利用纠偏埋件作为反向受力点,增大刃脚底部的受力面积,以阻止或减缓沉井刃脚较低一侧的下沉速度,达到纠偏的目的。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本专利技术的安装示意图;图3为纠偏埋件实用状态图;图中:纠偏埋件1;纠偏板101;锚筋102;加强筋板2;刃脚3;刃脚支撑4;土体5;枕木6。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一种旋流池沉井纠偏装置,纠偏埋件1和加强筋板2组成,纠偏埋件1由纠偏板101和锚筋102组成,纠偏板101由钢板切割而成,纠偏板101的内侧面贴合刃脚3的斜面设置并与预埋在刃脚3内的锚筋焊接;纠偏板101的外侧面上焊接有与其垂直设置的加强筋板2,加强筋板2沿纠偏板101的外表面倾斜设置。一种旋流池沉井纠偏方法,按照如下步骤进行:1)测量放线,根据施工图纸砖砌旋流池底部的刃脚支撑4,刃脚支撑4表面抹上砂浆,涂上脱模剂。2)浇筑旋流池筒壁,使旋流池筒壁内侧下方形成刃脚3,同时在旋流池刃脚3斜面上预埋锚筋102和纠偏板101。3)当旋流池沉井段筒壁达到设计强度时,拆除刃脚支撑4,从筒内向刃脚3方向开始均匀挖土,当刃脚3下方土体5逐渐挖除时,此时旋流池自身重力大于筒壁摩擦力和底部支撑力,因此旋流池逐渐开始下沉;4)当出现下沉不均匀的情况时筒壁会产生倾斜,此时在下沉过快(即刃脚3较低)的一侧的纠偏埋件1的纠偏板101上竖向焊接加强筋板2,加强筋板2下方水平设置枕木6(或垫板),增大较低下沉过快(刃脚3较低)一侧刃脚3与土体5的接触面积,阻止下沉。5)在下沉较慢一侧下方进行土体5开挖,使其旋流池从倾斜状态逐步调整扭转恢复至竖直状态。6)当旋流池恢复竖直状态后,移出纠偏埋件1下方的枕木6(垫板),继续对称匀速开挖土体5,使其正常匀速下沉。7)下沉过程中若又出现了一侧倾斜,重复步骤4)至6)对倾斜一侧进行纠偏。本实施例中的锚筋102数量根据旋流池直径大小确定,一般直径20米的旋流池设置8~10组纠偏埋件1,纠偏板101通常为长300mm、宽500mm、厚20mm的钢板。本专利技术中通过在刃脚3斜面上增加纠偏埋件1,纠偏埋件1表面竖向焊接加强劲板2,其加强劲板2下方加设枕木6,增大了刃脚3与土体5之间的接触面积,使纠偏埋件1作为反向作用力点以控制下沉速度,同时开挖下沉较慢一侧的土体5,能够快速有效的使旋流池逐步调整到竖直状态。以上仅为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但对本专利技术的保护并不局限于此,所有涉及本
技术人员所能想到的对本技术方案技术特征提出的等效变化或替换,都涵盖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旋流池沉井纠偏装置,包括纠偏埋件和加强筋板,其特征在于:纠偏埋件包括纠偏板和锚筋,纠偏板贴合刃脚的表面设置,锚筋的一端预埋在刃脚内,另一端与纠偏板焊接,纠偏板的外侧设置有加强筋板。/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旋流池沉井纠偏装置,包括纠偏埋件和加强筋板,其特征在于:纠偏埋件包括纠偏板和锚筋,纠偏板贴合刃脚的表面设置,锚筋的一端预埋在刃脚内,另一端与纠偏板焊接,纠偏板的外侧设置有加强筋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流池沉井纠偏装置,其特征在于:加强筋板与纠偏板的外侧面垂直设置。


3.一种旋流池沉井纠偏方法,其特征在于,按照如下步骤进行:
1)测量放线,根据施工图纸砖砌旋流池底部的刃脚支撑,刃脚支撑表面抹上砂浆,涂上脱模剂;
2)浇筑旋流池筒壁,使旋流池筒壁下方形成刃脚,同时在旋流池内侧刃脚斜面上设置纠偏埋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代发刘建夫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二十二冶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