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沉井结构及其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3532927 阅读:5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20 07:3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沉井结构,包括四块首尾相连的钢板组成的钢板井,所述钢板井竖向井口下0.3m到井底上0.3m范围,每间隔1m设置一圈围檩,所述围檩包括规格尺寸一致的且从上到下设置的第一围檩、第二围檩、第三围檩、第四围檩、第五围檩和第六围檩,所述第一围檩、第二围檩、第三围檩、第四围檩、第五围檩和第六围檩的内部用同型号的型钢设置有水平十字支撑和角撑,所述钢板井底部设置30cmC20素砼+50cm钢筋砼的底板,所述底板配置双层双向Φ18mm@15cm钢筋网。本发明专利技术沉井结构的结构强度大,提高其使用寿命;沉井采用二次或三次制作一次下沉,该沉井方式不会出现沉井的偏移,且施工难度小,有利于缩小施工周期。

A caisson structure and its construction metho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沉井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沉井
,具体涉及一种沉井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常见的沉井结构的施工方案有两种,第一:挖好坑,放置钢筋,浇筑混凝土,将钢沉井靠重力滑下,该种方案会导致钢沉井偏移;第二:挖好坑,砸下钢板桩,该种方案的施工难度大,施工周期长,为此,我们提出一种沉井结构及其施工方法,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到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沉井结构及其施工方法,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沉井结构,包括四块首尾相连的钢板组成的钢板井,所述钢板井竖向井口下0.3m到井底上0.3m范围,每间隔1m设置一圈围檩,所述围檩包括规格尺寸一致的且从上到下设置的第一围檩、第二围檩、第三围檩、第四围檩、第五围檩和第六围檩,所述第一围檩、第二围檩、第三围檩、第四围檩、第五围檩和第六围檩的内部用同型号的型钢设置有水平十字支撑和角撑,所述钢板井底部设置30cmC20素砼+50cm钢筋砼的底板,所述底板配置双层双向Φ18mm@15cm钢筋网。具体的,所述角撑设置于第一围檩、第二围檩、第三围檩、第四围檩、第五围檩和第六围檩内侧的四个拐角处。具体的,所述水平十字支撑设置于第一围檩、第二围檩、第三围檩、第四围檩、第五围檩和第六围檩内侧的中部,且水平十字支撑的两端连接于第一围檩、第二围檩、第三围檩、第四围檩、第五围檩和第六围檩左右内侧壁。具体的,所述水平十字支撑和角撑均采用22#B型工字钢材料制成,所述钢板井的钢板采用18mm厚钢板材料制成。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沉井结构的施工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S1、基坑测量放样:根据沉井设计图纸和工程地质报告所揭示的地质情况,沉井基坑揭掉表层杂填土1.5m-2.0m,沉井刃脚外侧面至基坑边的工作距离取0.5米;整平场地后,根据沉井的中心坐标定出沉井中心桩、纵横轴线控制桩及基坑开挖边线;S2、基坑开挖:经监理工程师认可的基坑开挖边线确定后,即可进行挖土工序的施工,挖土采用反铲挖掘机,并与人工配合操作,基坑底面的浮泥应清除干净并保持平整和干燥,在底部四周设置排水沟与集水井相通,集水井汇集的雨水及地下水及时用水泵抽除,防止积水而影响刃脚垫层的施工,开挖的土方随即用车辆外运;S3、安装钢板井、挖土下沉和降水,根据地质资料和降水的条件采用排水下沉,排水下沉采用机械挖土法:沉井采用二次或三次制作一次下沉,沉井接高的轴线应与沉井中轴线重合,两节之间满焊连接,注意纠偏下沉,在刃脚底呈水平状态时进行接高制作,并使刃脚嵌固在土层中,沉井纵向两侧各五米范围内进行高压旋喷桩加固,桩径0.6m,间距1.2m×1.2m,有效桩长10m,注浆采用P.O42.5水泥,水泥掺量250kg/m;初沉条件:①钢板井拼装完成,焊缝经监理工程工程验收合格,各条焊缝均满焊,无漏焊;②钢板井顶四角高差小于30cm,斜率小于1%;③观察降水井内的水位情况,水位低于坑底以下50cm;开挖土方由沉井中心分层、均匀、对称地进行挖土下沉,使沉井能均匀下沉;如下沉系数较大时,先挖中间部分泥土,沿沉井刃脚周围保留土堤,使沉井挤土下沉;下沉系数较小时,则采用液压振动锤助沉;弃土应及时运出,如需要临时堆土,或留作回填土,堆土坡角至坑边距离应按挖坑深度,边坡坡度和土的类别确定,干燥密实土不小于3m,松软土不小于5m,堆土高度不得大于1.5m;S4、沉降观察:沉井下沉时应注意观测,刃脚标高每班至少测量一次,轴线位移2-3天测一次;初沉阶段每2小时至少测量一次,必要时应连续观测,及时纠偏;终沉阶段每小时至少测量一次;S5、浇捣底板混凝土和沉井外侧纵向后背注浆:干封底前应整理好坑底和清除浮泥,排干井内积水,并设置集水井,一次对称浇筑30cm厚C20素砼封底,不得中途停顿,避免产生施工缝而造成渗漏现象,砼干封底的同时集水井继续排水,以保证砼在终凝前不浸水,沉井外侧纵向后背注浆。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沉井结构及其施工方法,本专利技术沉井结构包括四块首尾相连的钢板组成的钢板井,围檩包括规格尺寸一致的且从上到下设置的第一围檩、第二围檩、第三围檩、第四围檩、第五围檩和第六围檩,角撑设置于第一围檩、第二围檩、第三围檩、第四围檩、第五围檩和第六围檩内侧的四个拐角处,水平十字支撑的两端连接于第一围檩、第二围檩、第三围檩、第四围檩、第五围檩和第六围檩左右内侧壁,该种结构提高了沉井结构的结构强度,提高其使用寿命;沉井采用二次或三次制作一次下沉,沉井接高的轴线应与沉井中轴线重合,两节之间满焊连接,注意纠偏下沉,在刃脚底呈水平状态时进行接高制作,并使刃脚嵌固在土层中,沉井纵向两侧各五米范围内进行高压旋喷桩加固,桩径0.6m,间距1.2m×1.2m,有效桩长10m,注浆采用P.O42.5水泥,水泥掺量250kg/m;该沉井方式不会出现沉井的偏移,且施工难度小,有利于缩小施工周期。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钢板井与围檩链接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围檩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钢板井与围檩链接连接剖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基坑开挖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图4中1-1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沉井开挖布局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的钢结构焊接规范图结构示意图。图中:1第一围檩、2第二围檩、3第三围檩、4第四围檩、5第五围檩、6第六围檩、7钢板井、8水平十字支撑、9角撑。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1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如图1-3的一种沉井结构,包括四块首尾相连的钢板组成的钢板井7,所述钢板井7竖向井口下0.3m到井底上0.3m范围,每间隔1m设置一圈围檩,所述围檩包括规格尺寸一致的且从上到下设置的第一围檩1、第二围檩2、第三围檩3、第四围檩4、第五围檩5和第六围檩6,所述第一围檩1、第二围檩2、第三围檩3、第四围檩4、第五围檩5和第六围檩6的内部用同型号的型钢设置有水平十字支撑8和角撑9,所述钢板井7底部设置30cmC20素砼+50cm钢筋砼的底板,所述底板配置双层双向Φ18mm@15cm钢筋网。具体的,所述角撑9设置于第一围檩1、第二围檩2、第三围檩3、第四围檩4、第五围檩5和第六围檩6内侧的四个拐角处。具体的,所述水平十字支撑8设置于第一围檩1、第二围檩2、第三围檩3、第四围檩4、第五围檩5和第六围檩6内侧的中部,且水平十字支撑8的两端连接于第一围檩1、第二围檩2、第三围檩3、第四围檩4、第五围檩5和第六围檩6左右内侧壁。...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沉井结构,包括四块首尾相连的钢板组成的钢板井(7),其特征在于:所述钢板井(7)竖向井口下0.3m到井底上0.3m范围,每间隔1m设置一圈围檩,所述围檩包括规格尺寸一致的且从上到下设置的第一围檩(1)、第二围檩(2)、第三围檩(3)、第四围檩(4)、第五围檩(5)和第六围檩(6),所述第一围檩(1)、第二围檩(2)、第三围檩(3)、第四围檩(4)、第五围檩(5)和第六围檩(6)的内部用同型号的型钢设置有水平十字支撑(8)和角撑(9),所述钢板井(7)底部设置30cmC20素砼+50cm钢筋砼的底板,所述底板配置双层双向Φ18mm@15cm钢筋网。/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沉井结构,包括四块首尾相连的钢板组成的钢板井(7),其特征在于:所述钢板井(7)竖向井口下0.3m到井底上0.3m范围,每间隔1m设置一圈围檩,所述围檩包括规格尺寸一致的且从上到下设置的第一围檩(1)、第二围檩(2)、第三围檩(3)、第四围檩(4)、第五围檩(5)和第六围檩(6),所述第一围檩(1)、第二围檩(2)、第三围檩(3)、第四围檩(4)、第五围檩(5)和第六围檩(6)的内部用同型号的型钢设置有水平十字支撑(8)和角撑(9),所述钢板井(7)底部设置30cmC20素砼+50cm钢筋砼的底板,所述底板配置双层双向Φ18mm@15cm钢筋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沉井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角撑(9)设置于第一围檩(1)、第二围檩(2)、第三围檩(3)、第四围檩(4)、第五围檩(5)和第六围檩(6)内侧的四个拐角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沉井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十字支撑(8)设置于第一围檩(1)、第二围檩(2)、第三围檩(3)、第四围檩(4)、第五围檩(5)和第六围檩(6)内侧的中部,且水平十字支撑(8)的两端连接于第一围檩(1)、第二围檩(2)、第三围檩(3)、第四围檩(4)、第五围檩(5)和第六围檩(6)左右内侧壁。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沉井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十字支撑(8)和角撑(9)均采用22#B型工字钢材料制成,所述钢板井(7)的钢板采用18mm厚钢板材料制成。


5.一种权利要求1所述的沉井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1、基坑测量放样:
根据沉井设计图纸和工程地质报告所揭示的地质情况,沉井基坑揭掉表层杂填土1.5m-2.0m,沉井刃脚外侧面至基坑边的工作距离取0.5米;整平场地后,根据沉井的中心坐标定出沉井中心桩、纵横轴线控制桩及基坑开挖边线;
S2、基坑开挖:
经监理工程师认可的基坑开挖边线确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波刘剑范从友沈玉为章道山杨建新陈彦红吴心国李建军
申请(专利权)人:中亿丰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铁十局集团第五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