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校准功能的智能护腕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597134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28 02: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保健护具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的是一种具有校准功能的智能护腕,包括由织造物制成的护腕本体,护腕本体上设有相互电性连接心率检测模块和电脉冲模块,心率检测模块包括相互电性连接的第一PCB板、心率传感器、微处理器、电池,电脉冲模块部分裸露于护腕本体外表面,护腕本体的一侧设有沿护腕本体长度方向前后设置的魔术贴毛面和刺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在患者心率不在安全范围内时电脉冲模块自动释放电脉冲按摩内关穴,缓解患者症状;通过魔术贴固定卷曲后的智能护腕末端,使末端刚好抵触手腕线,以后每次校准时,穿戴智能护腕并将末端抵触手腕线即可,方便校准。

An intelligent wrist guard with calibration func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校准功能的智能护腕
本技术涉及保健护具的
,尤其涉及的是一种具有校准功能的智能护腕。
技术介绍
心脏病突发是非常危险的一种情况,患者会突然感到心口剧痛,并蔓延至全身,导致站立不住、行动不便或根本无法行动。出现此种情况,一旦抢救不及时,很容易导致患者死亡。而在救护车来之前,如果能够采取一些急救措施会增加患者的生存概率。(1)随着安卓、IOS智能手表等可穿戴设备和移动通讯技术的发展,可穿戴的智能移动医疗设备逐渐走入实用阶段,例如:各类智能腕带、智能腕表等。目前,移动医疗中展示的可穿戴设备普遍具有心率检测功能,有的设备依靠无线数据网络的支持还能够在脉搏异常时提供报警以召唤急救。然而,在心脏病紧急突发时,上述的这些产品也只能提供报警以召唤急救,缺乏对心脏病突发主动急救的能力,使得佩戴者只能被动地等待急救车的到来,这对于患者来说是十分危险的。(2)内关穴属手厥阴心包经,是络穴、八脉交会穴之一。该穴为人体手厥阴心包经上的重要穴位之一,用于此处可调节自律神经,改善胸痛、心悸、胸闷气急症状,该穴也是守护心脏的一个重要关口,具有宁心安神、宜痹解郁、宽胸理气、缓急止痛、调补阴养气血、疏通经脉等作用。突发心脏病时,用拇指尖按捏10—15分钟内关穴或用尖锐器具刺激内关穴等方式,可缓和心脏病患者症状。(3)部分相关专利已公开了能够通过释放电脉冲来刺激内关穴的智能手环或智能手表,但手环、手表本身是通过其物理结构穿戴在用户手腕,并不具有弹性,与手腕贴合性差,佩戴时容易移动位置,使内关穴定位失准。且每个人内关穴穴位距手腕线长度均不同,若每次佩戴均要校准佩戴位置多有不便,而目前仍没有能辅助确定位置和方便日常佩戴校准的产品或专利。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提供一种具有校准功能的智能护腕。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具有校准功能的智能护腕,包括由织造物制成的护腕本体,护腕本体上设有相互电性连接心率检测模块和电脉冲模块,心率检测模块包括相互电性连接的第一PCB板、心率传感器、微处理器、电池,电脉冲模块部分裸露于护腕本体外表面,护腕本体的一侧设有沿护腕本体长度方向前后设置的魔术贴毛面和刺面。优选的,所述护腕本体长度等于或大于13cm。优选的,所述毛面和刺面呈环状设置于护腕本体的靠近手腕线一侧末端,且毛面由间隔的块状组成,刺面由间隔的块状组成。优选的,所述护腕本体为一体式筒状套入穿戴的弹性毛巾护腕。优选的,所述心率检测模块包括第一外壳体和第一内壳体,第一外壳体呈环状,第一外壳体侧壁的底面设有若干个第一凹槽,第一内壳体呈盖状,第一内壳体侧壁上部设有若干个柱状第一接合件,第一接合件穿过护腕本体上设有的第一通孔与第一凹槽卡接;第一外壳体和第一内壳体内部从上到下依次组接有装饰环、透明显示窗、显示屏和第一PCB板,装饰环上设有与第一PCB板连接的控制按钮。优选的,第一外壳体和第一内壳体之间的护腕本体上设有第一开口,第一开口面积小于第一外壳体和第一内壳体的环形侧壁内面积。优选的,所述电脉冲模块包括从上到下依次组接的双电极、第二内壳体、第二PCB板和第二外壳体,双电极设于护腕本体内表面,第二PCB板与心率检测模块电性连接,第二内壳体呈隔板状,第二外壳体呈盖状,第二内壳体底面设有若干个第二凹槽,第二外壳体侧壁上部设有若干个柱状第二接合件,第二接合件穿过护腕本体上设有的第二通孔与第二凹槽卡接。优选的,第二外壳体和第二内壳体之间的护腕本体上设有第二开口,第二开口面积小于第二外壳体和第二内壳体的环形侧壁内面积。通过采用上述的技术方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智能护腕设有心率检测模块和电脉冲模块,心率检测模块中的心率传感器实时检测心率,当用户心率超出预设安全范围时,心率检测模块微处理器将信息传递至电脉冲模块,电脉冲模块产生电脉冲并通过双电极释放电脉冲刺激用户内关穴。通过实时检测和自动释放电脉冲的方式,在突发心脏病时能够及时有效的缓和心脏病患者症状。(2)本技术智能护腕的电脉冲模块在智能护腕外表面设有外壳体,外壳体容置了电脉冲模块主体功能部分,用于产生电脉冲,也用于佩戴校准位置。佩戴时通过外壳体对齐内关穴来调整智能护腕佩戴位置,简单便捷。(3)本技术智能护腕较市场常见护腕更长,末端与长出部分分别设置魔术贴的毛面与刺面,用户将智能护腕套入手腕并校正位置调整智能护腕后,将多出手腕线长度部分卷曲并通过魔术贴贴合在末端上,使此时的智能护腕位置准确并且末端不超出手腕线,当下次穿戴时只需将末端抵至手腕线即可,便于此后每次穿戴的校准。(4)本技术智能护腕与市场常见护腕的主流材质相同,为弹性毛巾材质,佩戴时依靠自身弹性能够全方位贴合手腕,不易移位,释放电脉冲刺激内关穴时也不会出现穴位偏差。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穿戴效果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展开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使用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多面视图;图5为本技术心率检测模块分层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电脉冲模块分层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护腕本体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使用流程图;图9为本技术电路连接示意图。主要附图标记说明:(1-护腕本体,11-第一开口,12-第一通孔,13-第二开口,14-第二通孔,2-心率检测模块,21-装饰环,212-控制按钮,22-透明显示窗,23-显示屏,24-第一外壳体,25-电源,26-第一PCB板,27-心率传感器,28-第一内壳体,281-第一壳体通口,282-第一接合件,3-电脉冲模块,31-双电极,32-第二内壳体,321-第二壳体通口,33-第二PCB板,34-第二外壳体,341-第二接合件,4-魔术贴,41-毛面,42-刺面)。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来进一步说明本技术。如图1-3所示,本技术的一种具有校准功能的智能护腕,总体结构包括护腕本体1、心率检测模块2、电脉冲模块3、魔术贴4。护腕本体1主体结构为市场常见的护腕。市场常见的护腕主要分为一体筒状套入穿戴的弹性毛巾护腕或弹性绷带型护腕,本实施例中较佳的选用一体筒状套入穿戴的弹性毛巾护腕,通过其本身弹性能够完全贴合手腕。具体的,本实施例中护腕本体1较市场常见护腕长至少5CM,为双层,分为外层和内层,外层与内层为一体织成,外层与内层中形成夹层。护腕本体1上集成有心率检测模块2、电脉冲模块3、魔术贴4。心率检测模块2穿透护腕本体1内外两层并集成于护腕本体1上部,呈表盘形式,与市场常见心率手环、心率手表结构原理同,用以检测并显示心率,其中心率显示部分结构裸露于护腕本体1外表面,心率检测部分集成于护腕本体1内表面。电脉冲模块3穿透护腕本体1内外两层并集成于护腕本体1下部,呈纽扣状,用以产生电脉冲并通过双电极31传递电脉冲以按摩内关穴。其中双电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具有校准功能的智能护腕,其特征在于:包括由织造物制成的护腕本体,护腕本体上设有相互电性连接心率检测模块和电脉冲模块,心率检测模块包括相互电性连接的第一PCB板、心率传感器、微处理器、电池,电脉冲模块部分裸露于护腕本体外表面,护腕本体的一侧设有沿护腕本体长度方向前后设置的魔术贴毛面和刺面。/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校准功能的智能护腕,其特征在于:包括由织造物制成的护腕本体,护腕本体上设有相互电性连接心率检测模块和电脉冲模块,心率检测模块包括相互电性连接的第一PCB板、心率传感器、微处理器、电池,电脉冲模块部分裸露于护腕本体外表面,护腕本体的一侧设有沿护腕本体长度方向前后设置的魔术贴毛面和刺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校准功能的智能护腕,其特征在于:所述护腕本体长度等于或大于13c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校准功能的智能护腕,其特征在于:所述毛面和刺面呈环状设置于护腕本体的靠近手腕线一侧末端,且毛面由间隔的块状组成,刺面由间隔的块状组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校准功能的智能护腕,其特征在于:所述护腕本体为一体式筒状套入穿戴的弹性毛巾护腕。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校准功能的智能护腕,其特征在于:所述心率检测模块包括第一外壳体和第一内壳体,第一外壳体呈环状,第一外壳体侧壁的底面设有若干个第一凹槽,第一内壳体呈盖状,第一内壳体侧壁上部设有若干个柱状第一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清来吴英丽廖洪波
申请(专利权)人:黑天鹅智能科技福建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