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怀军专利>正文

高效节能燃烧装置的内部结构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59379 阅读:1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高效节能燃烧装置的内部结构。它由下部气化助燃部件[2]、上部二次燃烧套筒[1]和燃烧器具组成,下部气化助燃部件[2]是具有双层壁的夹层围墙,在其上面设置有纵向缺口[8]、进水口[3],在进水口[3]对面的夹层中设置有排气管[6]。它解决了现有技术助燃气体易回流、助燃效果不理想的问题。用于民用炉具、锅炉等燃烧装置的助燃与燃烧。(*该技术在200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技术涉及一种燃烧装置,特别是一种民用炉具、茶炉、锅炉等燃烧装置上使用的高效节能燃烧装置的内部结构。目前,人们设计出的一种燃烧装置的内部结构,由双层壁结构的上部二次燃烧套筒、下部气化套筒和其底端的燃烧器具组成,在上部二次燃烧套筒的外壁上设置有进气口,在其内壁上设置有进气孔,在下部气化套筒上设置有进水管和排气管。由于下部气化套筒的中间夹层为筒状循环通道,经进水管进入的水气化后,助燃气体易于回流,流至进水管口上方的空间,因此会导致助燃气体排放不充分,影响助燃效果。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助燃气体不易回流、排放顺畅、助燃效果好的高效节能助燃装置的内部结构。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的解决方案是,它由燃烧套筒和燃烧器具组成,燃烧器具设置在燃烧套筒的底部端口处。燃烧套筒由下部气化助燃部件和设置在其上端并与之同轴心的上部二次燃烧套筒构成。其特点是,上述下部气化助燃部件是由外壁、内壁、上端封盖板、底端封闭板构成的具有双层壁结构的夹层围墙,在该夹层围墙上设置有一个纵向缺口,形成一个不封闭的夹层围墙。在位于纵向缺口一侧的上述外壁的底部设置有进水口,该进水口与上述内、外壁之间的夹层相连通。在位于纵向缺口另一侧的外壁与内壁之间的夹层中设置有排气管,该排气管的上端进气口的位置靠近所述上端封盖板,其底端穿出所述底部封闭板,与位于上述燃烧器具下方的助燃气体喷射管相连通。上述进水口和排气管的设置位置,会使助燃气体顺利排出,不会回流。在上部二次燃烧套筒上设置有空气进入孔,空气进入孔的数量至少为1个。在所述外壁与内壁之间的夹层中松散地装填有促使水分子中氢、氧分离的填充物料,该填充物料可以为铁屑、钢屑或铁的氧化物等,也可以为铁屑、钢屑、铁的氧化物如FeO、Fe3O4组成的混合物。上述燃烧器具可以是用于放置燃煤的炉条即炉箅,对于锅炉来说,其炉条为类似于履带式的靠机械传动的炉条,也可以为燃气燃烧盘、喷油燃烧嘴、电阻丝盘等。由于本技术采用了上述结构,排气管与进气口基本上为上、下对角设置,从而使水、助燃气体只会沿一个方向流动,从排气管的上端进气口排出,用以助燃,而不会产生气体回流。因此其助燃气体排放导出顺畅,供气充足,助燃效果较好,明显地提高了节能效果。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立体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主视图;图3是图2所示本技术的A-A剖视图;图4是本技术的下部气化助燃部件横断面呈矩形围墙时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的上部二次燃烧套筒为双层壁结构时的示意图。在图1所示立体示意图、图2所示主视图和图3所示A-A剖视图中,本技术由下部气化助燃部件2、设置在其上端的上部二次燃烧套筒1构成的燃烧套筒和燃烧器具组成。在图1、图2、图3中,燃烧器具是设置在燃烧套筒底部端口处(即下部气化助燃部件2底部端口处)的用于放置燃煤的炉条4。其特点是,下部气化助燃部件2是由外壁9、内壁11、上端封盖板7、底端封闭板12构成的具有双层壁结构的夹层围墙,在该夹层围墙上设置有纵向缺口8,使夹层围墙为非封闭状。上述夹层围墙的横断面可以为非封闭的圆形、椭圆形和矩形等,图3中为非封闭圆形,图4中为非封闭的矩形,非封闭处即为纵向缺口8。在纵向缺口8一侧的外壁9的底部(图1中为纵向缺口8的右下角处)设置有进水口3,在位于纵向缺口8的另一侧(图1中为左侧)的外壁9与内壁11之间的夹层中,设置有排气管6,排所6的上端进气口的位置靠近上端封盖板7,其底端穿出底部封闭板12,与位于炉条4下方的助燃气体喷射管5相连通。在助燃气体喷射管5上设置有喷气孔。上部二次燃烧套筒1可以为单层壁结构,以简化制作工艺,也可以为具有中空夹层的双层壁结构,在其中空夹层中充入水,以便充分利用燃烧热量。图1中上部二次燃烧套筒1采用单层壁结构,在其壁面上设置有空气进入孔。在图5中,上部二次燃烧套筒1由内壁13、外壁14、上端盖板17构成的具有中空夹层15的双层壁结构,在其上面设置有至少1个空气进入孔,空气进入孔16即为其中之一,在中空夹层15中充入水,用以防止热量散失、避免上部二次燃烧套筒1因长期干烧而损坏。此时,下部气化燃烧部件2的上端封盖板7同时用作上部二次燃烧套筒1的底端封闭板,将水封闭在中空夹层15中。图1、图2、图3中,在下部气化助燃部件2的外壁9与内壁11之间的夹层中,松散地装填有促使水分子中氢、氧分离的填充物料10,填充物料10为铁屑、钢屑和铁的氧化物组成的混合物。当本技术的燃烧器具如炉条4设置在炉体上,而与本技术没有直接联结关系时,则是其一种变形形式。进水口3也可设置在纵向缺口8左下角处的外壁9上,排气管6相应地设置地纵向缺口8右侧的内、外壁之间的夹层中,上述结构均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权利要求1.一种高效节能燃烧装置的内部结构,由燃烧套筒和燃烧器具组成,所述燃烧器具设置在燃烧套筒的底部端口处,所述燃烧套筒由下部气化助燃部件和设置在其上端并与之同轴心的上部二次燃烧套筒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部气化助燃部件是由外壁、内壁、上端封盖板、底端封闭板构成的具有双层壁结构的夹层围墙,在所述夹层围墙上设置有纵向缺口,在位于所述纵向缺口一侧的上述外壁的底部设置有进水口,在位于所述纵向缺口另一侧的外壁与内壁之间的夹层中,设置有排气管,所述排气管的上端进气口的位置靠近所述上端封盖板,其底端穿出所述底部封闭板,与位于所述燃烧器具下方的助燃气体喷射管相连通,在所述上部二次燃烧套筒上设置有空气进入孔,在所述外壁与内壁之间的夹层中,松散地装填有促使水分子中氢、氧分离的填充物料。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节能燃烧装置的内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燃烧器具是用于放置燃煤的炉条。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节能燃烧装置的内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填充物料是由铁屑、钢屑和铁的氧化物组成的混合物。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高效节能燃烧装置的内部结构。它由下部气化助燃部件、上部二次燃烧套筒和燃烧器具组成,下部气化助燃部件是具有双层壁的夹层围墙,在其上面设置有纵向缺口、进水口,在进水口对面的夹层中设置有排气管。它解决了现有技术助燃气体易回流、助燃效果不理想的问题。用于民用炉具、锅炉等燃烧装置的助燃与燃烧。文档编号F23D11/00GK2299991SQ9721820公开日1998年12月9日 申请日期1997年6月16日 优先权日1997年6月16日专利技术者李怀军 申请人:李怀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高效节能燃烧装置的内部结构,由燃烧套筒和燃烧器具组成,所述燃烧器具设置在燃烧套筒的底部端口处,所述燃烧套筒由下部气化助燃部件[2]和设置在其上端并与之同轴心的上部二次燃烧套筒[1]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部气化助燃部件[2]是由外壁[9]、内壁[11]、上端封盖板[7]、底端封闭板[12]构成的具有双层壁结构的夹层围墙,在所述夹层围墙上设置有纵向缺口[8],在位于所述纵向缺口[8]一侧的上述外壁[9]的底部设置有进水口[3],在位于所述纵向缺口[8]另一侧的外壁[9]与内壁[11]之间的夹层中,设置有排气管[6],所述排气管[6]的上端进气口的位置靠近所述上端封盖板[7],其底端穿出所述底部封闭板[12],与位于所述燃烧器具下方的助燃气体喷射管[5]相连通,在所述上部二次燃烧套筒[1]上设置有空气进入孔,在所述外壁[9]与内壁[11]之间的夹层中,松散地装填有促使水分子中氢、氧分离的填充物料[10]。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怀军
申请(专利权)人:李怀军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