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充气轮胎、车轮及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590146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28 00:0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免充气轮胎、车轮及车辆;该免充气轮胎包括轮胎本体,所述轮胎本体开设有用于供充气件穿设的充气孔,所述轮胎本体的周向仅开设有一个第一空腔,所述充气孔与所述第一空腔连通;或所述轮胎本体的周向开设有至少两个互相连通的第二空腔,所述充气孔与所述第二空腔连通。上述免充气轮胎在使用时,通过充气件向第一空腔或第二空腔内充气,此时使所述第一空腔或第二空腔内充满气体,在气体压力的作用下进一步提升免充气轮胎的减震效果,进而提升用户使用的舒适性。

Non pneumatic tires, wheels and vehicle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免充气轮胎、车轮及车辆
本专利技术涉及车辆配件
,特别是涉及一种免充气轮胎、车轮及车辆。
技术介绍
传统的免充气轮胎一般都为橡胶实心轮胎,聚氨酯发泡轮胎或橡胶发泡填充轮胎,橡胶实心轮胎具有载荷大,耐磨性能好,使用寿命长的优点,一般不需要借助空气就能够实现支撑作用。然而,传统的免充气轮胎在使用时,减震效果较差,影响用户使用的舒适性。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针对传统的免充气轮胎在使用时,减震效果较差,影响用户使用的舒适性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免充气轮胎、车轮及车辆,该免充气轮胎及车轮的减震性能好,车辆包括上述免充气轮胎或车轮,因此该车辆具备较优的减震性能。具体技术方案如下:一方面,本申请涉及一种免充气轮胎,包括轮胎本体,所述轮胎本体开设有用于供充气件穿设的充气孔,所述轮胎本体的周向仅开设有一个第一空腔,所述充气孔与所述第一空腔连通;或所述轮胎本体的周向开设有至少两个互相连通的第二空腔,所述充气孔与所述第二空腔连通。上述免充气轮胎在使用时,通过充气件向第一空腔或第二空腔内充气,此时使所述第一空腔或第二空腔内充满气体,在气体压力的作用下进一步提升免充气轮胎的减震效果,进而提升用户使用的舒适性。下面进一步对技术方案进行说明: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充气孔包括第一段通孔及第二段通孔,所述第二段通孔通过所述第一段通孔与所述第一空腔或第二空腔连通,所述第二段通孔的内径大于所述第一段通孔的内径。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轮胎本体的侧壁开设有减震孔。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减震孔包括第一盲孔和第二盲孔,所述第一盲孔的数量为多个,所述第一盲孔沿第一圆周间隔设置于所述轮胎本体的周向侧壁,所述第二盲孔沿第二圆周间隔设置于所述轮胎本体的周向侧壁,所述第一盲孔设置于所述第二盲孔围设的区域内形成盲孔组。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轮胎本体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以及设置于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之间的承压面,所述盲孔组的数量为两个,一个盲孔组设置于第一侧面,另一个盲孔组设置于第二侧面。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该免充气轮胎还包括防滑结构,所述防滑结构设置于所述承压面,所述防滑结构包括第一防滑纹组和第二防滑纹组,所述第一防滑纹组和第二防滑纹组间隔设置。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防滑纹组包括多个第一防滑凸起,所述第一防滑凸起沿所述轮胎本体的周向间隔设置,所述第二防滑纹组包括多个第二防滑凸起,所述第二防滑凸起沿所述轮胎本体的周向间隔设置,所述第一防滑凸起和第二防滑凸起呈夹角但不连接设置。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防滑结构还包括第三防滑纹组,所述第三防滑纹组设置于所述第一防滑纹组和第二防滑纹组之间,且所述第三防滑纹组包括第三防滑凸起。另一方面,本申请还涉及一种车轮,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免充气轮胎,还包括充气件,所述充气件穿设于所述充气孔。另一方面,本申请还涉及一种车辆,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轮胎本体;或包括上述实施例所述的免充气轮胎。上述车轮及车辆在使用时,通过充气件向第一空腔或第二空腔内充气,此时使所述第一空腔或第二空腔内充满气体,在气体压力的作用下进一步提升免充气轮胎的减震效果,进而提升用户使用的舒适性。附图说明图1为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免充气轮胎结构的剖视图;图2为图1中A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3为轮胎本体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减震孔的分布示意图;图5为另一个实施例中减震孔的示意图;图6为免充气轮胎的其中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0、免充气轮胎;100、轮胎本体;110、第一空腔;120、充气孔;122、第二段通孔;130、减震孔;132、第一盲孔;134、第二盲孔;136、第三盲孔;138、第四盲孔;140、第一侧面;150、第二侧面;160、承压面;170、防滑结构;172、第一防滑凸起;174、第二防滑凸起;176、第三防滑凸起;200、充气件。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限定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元件被称为“固设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有必要指出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设于”另一元件时,两个元件可以是一体的,也可以是两个元件之间可拆卸连接。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专利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专利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地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此外,还需要理解的是,在本实施例中,术语“下”、“上”、“前”、“后”、“左”、“右”、“内”、“外”、“顶”、“底”、“一侧”、“另一侧”、“一端”、“另一端”、等所指示的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位置关系;“第一”、“第二”等术语,是为了区分不同的结构部件。这些术语仅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传统的免充气轮胎通过在腔体内设置有多条加强筋形成多个不同的封闭腔体时,这些加强筋增加了免充气本身的重量,生产工艺复杂,要多项工序,产量低,成本高,不利于大规模量产,对推广有很大的局限性,对使用者来说,而且舒适度大大减少。基于此,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免充气轮胎、车轮及车辆,该免充气轮胎及车轮的减震性能好,车辆包括上述免充气轮胎或车轮,因此该车辆具备较优的减震性能。如图1和图6所示,一实施例中的车轮,包括免充气轮胎10及充气件200,如图1和图2所示,免充气轮胎10包括轮胎本体100,轮胎本体100还开设有用于供充气件200穿设的充气孔120,轮胎本体100的周向开设有一个第一空腔110,充气孔120与第一空腔110连通;或所述轮胎本体100的周向开设有至少两个互相连通的第二空腔,所述充气孔120与所述第二空腔连通,充气件200穿设于充气孔120。上述免充气轮胎10在使用时,通过充气件200向第一空腔110或第二空腔内充气,此时使第一空腔110或第二空腔内充满气体,在气体压力的作用下进一步提升免充气轮胎10的减震效果,进而提升用户使用的舒适性;进一步,当轮胎本体100仅开设一个第一空腔110时,生产工艺简单且成本较低,轮胎本体100依靠第一空腔110内的气体支撑时,减震性能好,舒适性高;或者当轮胎本体100开设至少两个连通的第二空腔110,此时气体能够在轮胎本体100的周向完全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免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包括轮胎本体,所述轮胎本体开设有用于供充气件穿设的充气孔,所述轮胎本体的周向仅开设有一个第一空腔,所述充气孔与所述第一空腔连通;或所述轮胎本体的周向开设有至少两个互相连通的第二空腔,所述充气孔与所述第二空腔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免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包括轮胎本体,所述轮胎本体开设有用于供充气件穿设的充气孔,所述轮胎本体的周向仅开设有一个第一空腔,所述充气孔与所述第一空腔连通;或所述轮胎本体的周向开设有至少两个互相连通的第二空腔,所述充气孔与所述第二空腔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免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充气孔包括第一段通孔及第二段通孔,所述第二段通孔通过所述第一段通孔与所述第一空腔或第二空腔连通,所述第二段通孔的内径大于所述第一段通孔的内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免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轮胎本体的侧壁开设有减震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免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孔包括第一盲孔和第二盲孔,所述第一盲孔的数量为多个,所述第一盲孔沿第一圆周间隔设置于所述轮胎本体的周向侧壁,所述第二盲孔沿第二圆周间隔设置于所述轮胎本体的周向侧壁,所述第一盲孔设置于所述第二盲孔围设的区域内形成盲孔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免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轮胎本体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以及设置于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之间的承压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春如孙智勇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市耐动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