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允行专利>正文

燃油气化灶燃烧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58906 阅读:2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燃油气化灶燃烧器,主要由灶头和风扇(11)组成,灶头包括具有夹层杯壁的燃烧杯(1),夹层内壁开有网状分布的气孔(1-1),由杯底中心伸出的电机轴(6)上安装离心式气化罩(3),燃烧杯底开有供下方风扇(11)鼓出气流进入的气孔(15),气化罩(3)与杯壁之间的杯底位置装有点火器(5),其特征在于燃烧杯(1)下方装有可控供油装置(13),其出油管(12)进入气化罩(3)内,燃烧杯(1)内装有火焰感应棒(4)。(*该技术在201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灶具,特别是油灶燃烧器的改进。
技术介绍
以柴、煤油为能源油灶,其火力猛,特别为餐馆行业青睐。现有技术中,置油容器通常位于灶的上方,以油的自重流向燃烧器内,经常因熄头或来不及燃烧而生产溢油,因此不得不采用一根回油管将溢油引向灶体旁的另一容器,该容器一旦溢出而未及时处理,容易产生不安全因素或污染他物,浪费能源。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无需回油装置,节油、高效的燃油气化灶燃烧器。本技术主要由灶头和风扇组成,灶头包括具有夹层杯壁的燃烧杯,夹层内壁开有网状分布的气孔,由杯底中心伸出的电机轴上安装离心式气化罩,燃烧杯底开有供下方风扇鼓出气流进入的气孔,气化罩与杯壁之间的杯底位置装有点火器,其特征在于燃烧杯下方装有可控供油装置,其出油管进入气化罩内,燃烧杯内装有火焰感应棒。气化罩下方装有斜槽式旋风导流盘。可控供油装置为油泵或电磁阀。出油管的出油口指向气化罩内的甩油器。本技术由于设置了可控供油装置,火焰感应棒一旦给出无火信号,可立即自动关闭供油装置。也即燃烧器内不会产生溢油可能,从而省略了回油装置,避免了油源自流结构所产生的弊端。另外,设置的斜槽式导流盘,可以,使气化油与空气产生旋流混合,燃烧更为充分、完全,更符合环保要求,且因混合气油涡旋上升,使火焰在锅底绕行上升,延长了火焰与锅底的接触时间,油耗降低。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俯视图。图2为图1中A-A截面图。具体实施方式燃烧器由燃烧杯1与其下方的壳体10连接而成。壳体10内装有由电机8驱动的三级串联式风机11,使风力更为强劲,通过集风筒9,将从进风口14吸进的空气完全被鼓入燃烧杯1内。壳体10内还装有油泵13,其进由管与壳体外的油源连通,出油管12分别通过管的固定装置经集风筒10内向上进入离心式气化罩3内。气化罩3与其内的甩油头7制成一体,甩油头7安装在与风扇同轴的电机轴6顶端,出油管12的出油口指向甩油头7,将燃油直接喷向甩油头7。由于甩油头7在高速旋转,燃油被离心雾化,当气化罩3被火焰烧热后,雾化油随即变为气化油,这过程通常只需几秒钟时间,也即燃烧杯1内在点火几秒钟后即会不存在液态油,因而无需回油管。当被加热的气化油和空气混合气被气化罩3向下经斜槽式旋流盘2流出时,混合气被旋流上升,并再一次与从夹层杯壁网孔1-1出来的空气混合,从而使油气混合更加充分,燃烧更加完全。斜槽式旋流盘2可以固定在杯内底,也可以与气化罩3连接并随之旋转。图中标记5为高压点火器,标记15为燃烧杯底与集风筒9之间的通气口,标记16为控制电路及开关盒。为了防止一旦火灭而油泵继续工作所产生的溢油问题,在气化罩3与燃烧杯壁之间的杯底部位,安装了市售火焰感应棒4,其信号线从壳体10内连到开关电路中,实现一旦火灭,油泵也即停转,保证杯内不产生液态油。权利要求1.一种燃油气化灶燃烧器,主要由灶头和风扇(11)组成,灶头包括具有夹层杯壁的燃烧杯(1),夹层内壁开有网状分布的气孔(1-1),由杯底中心伸出的电机轴(6)上安装离心式气化罩(3),燃烧杯底开有供下方风扇(11)鼓出气流进入的气孔(15),气化罩(3)与杯壁之间的杯底位置装有点火器(5),其特征在于燃烧杯(1)下方装有可控供油装置(13),其出油管(12)进入气化罩(3)内,燃烧杯(1)内装有火焰感应棒(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气化罩(3)下方装有斜槽式旋风导流盘(2)。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可控供油装置为油泵(13)或电磁阀。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出油管(12)的出油口指向气化罩(3)内的甩油器(7)。专利摘要本技术是一种燃油气化灶燃烧器,主要由灶头和风扇组成,灶头包括具有夹层杯壁的燃烧杯,夹层内壁开有网状分布的气孔,由杯底中心伸出的电机轴上安装离心式气化罩,杯底位置装有点火器,燃烧杯下方装有可控供油装置,燃烧杯内装有火焰感应棒。本技术由于设置了可控供油装置,火焰感应棒一旦给出无火信号,可立即自动关闭供油装置。从而省略了回油装置,避免了油源自流结构所产生的弊端。文档编号F23D11/00GK2649955SQ20032010885公开日2004年10月20日 申请日期2003年10月8日 优先权日2003年10月8日专利技术者陈允行 申请人:陈允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允行
申请(专利权)人:陈允行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