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行人通行轻量级涵洞排水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588913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27 23: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行人通行轻量级涵洞排水结构,该排水结构设置在涵洞的底板上,涵洞的底板中间低两侧高,涵洞的底板坡度为1%‑3%;二级排水管设置在涵洞的底板中间底部,各个二级排水管沿涵洞的底板中间的长度方向分散均匀布设;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计的排水管设置在涵洞中间位置,各个排水管对涵洞底板上的积水进行分散排出;主排水孔用以排水,次排水孔兼具排水和稳流的作用;通过主排水孔和次排水孔的双重作用,将涵洞内的涌水进行分散排出,防止出现积水;由于次排水孔设置在主排水孔的两侧,次排水孔首先对涌水进行排出,降低了主排水孔的涌水量。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计的排水结构,不需要考虑额外的承载能力,针对乡村、城镇道路进行快速施工。

A light culvert drainage structure for pedestrian traffic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行人通行轻量级涵洞排水结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用于涵洞排水的设施,属于涵洞设计
,尤其涉及一种针对行人通行轻负载的涵洞排水结构,通过该结构实现涵洞的高效、隐蔽排水,并能够防止排水孔的阻塞。
技术介绍
涵洞是指在公路工程建设中,为了使公路顺利通过水渠不妨碍交通,设于路基下修筑于路面以下的排水孔道(过水通道),通过这种结构可以让水从公路的下面流过。用于跨越天然沟谷洼地排泄洪水,或横跨大小道路作为人、畜和车辆的立交通道,或农田灌溉作为水渠。涵洞主要由洞身、基础、端和翼墙等。在一些乡村城镇道路施工中,一些涵洞多用于行人、自行车等通行,这种负载较小,一般并不设计有排水结构,或者设置的排水结构多是一些边侧排水沟设施,在遇到暴雨积水时,涵洞处于低洼地带,容易造成长时间积水,影响通行。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设计了针对行人通行的轻量级涵洞排水结构,通过该排水结构能够对浸入涵洞的积水进行有效排出,同时本技术设计的结构还能够防止排水孔被堵塞。为了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行人通行轻量级涵洞排水结构,该排水结构设置在涵洞4的底板上,包括二级排水管1、主排水孔2和次排水孔3;涵洞4的底板中间低两侧高,涵洞4的底板坡度为1%-3%;二级排水管1为涵洞4的现浇结构,二级排水管1设置在涵洞4的底板中间底部,各个二级排水管1沿涵洞4的底板中间的长度方向分散均匀布设,主排水孔2和次排水孔3设置在涵洞4的表面并与二级排水管1进行连通;主排水孔2设置在二级排水管1的顶部,次排水孔3并列设置在主排水孔2的两侧。主排水孔2和次排水孔3的形状为圆形。主排水孔2的半径大于次排水孔3的半径。主排水孔2的半径为8-12mm,次排水孔3的半径为4-6mm;各个二级排水管1并联在一起,再与一级排水管连接或者根据周围环境排入田地中。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技术具有如下技术效果。区别于一般涵洞的两侧排水设施,本技术设计的排水管设置在涵洞中间位置,各个排水管对涵洞底板上的积水进行分散排出;主排水孔用以排水,次排水孔兼具排水和稳流的作用;通过主排水孔和次排水孔的双重作用,将涵洞内的涌水进行分散排出,防止出现积水;由于次排水孔设置在主排水孔的两侧,次排水孔首先对涌水进行排出,降低了主排水孔的涌水量,因此防止出现大面积的排水孔被堵塞,影响排水。由于次排水孔的直径为4-6mm,所以会阻挡大部分树叶、树枝、杂草、石子等物品。由于主排水孔和次排水孔是分散布置,突涌进入涵洞的水是动态的,所以主排水孔和次排水孔并不会被完全堵塞,保证排水效果。此外,本技术设计的排水结构,不需要考虑额外的承载能力,针对乡村、城镇道路进行快速施工。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立面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断面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轴测示意图。图中:1、二级排水管,2、主排水孔,3、次排水孔,4、涵洞。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中的图1至图3,对本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部分实施例,并非全部的实施例。以下对实施例的描述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其应用或使用上的任何限制。基于本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同时,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所示出的各个部分的尺寸并不是按照实际的比例关系绘制的。如图1-3所示,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行人通行轻量级涵洞排水结构,该排水结构设置在涵洞4的底板上,包括二级排水管1、主排水孔2和次排水孔3;涵洞4的底板中间低两侧高,涵洞4的底板坡度为3%;二级排水管1为涵洞4的现浇结构,二级排水管1设置在涵洞4的底板中间底部,各个二级排水管1沿涵洞4的底板中间的长度方向分散均匀布设,主排水孔2和次排水孔3设置在涵洞4的表面并与二级排水管1进行连通。主排水孔2设置在二级排水管1的顶部,次排水孔3并列设置在主排水孔2的两侧。主排水孔2和次排水孔3的形状为圆形。主排水孔2的半径大于次排水孔3的半径。主排水孔2的半径为8-12mm,次排水孔3的半径为4-6mm;各个二级排水管1并联在一起,再与一级排水管连接或者根据周围环境排入田地中。区别于一般涵洞两侧的排水设施,本技术设计的排水管设置在涵洞中间位置,各个排水管对涵洞底板上的积水进行分散排出;主排水孔用以排水,次排水孔兼具排水和稳流的作用;通过主排水孔和次排水孔的双重作用,将涵洞内的涌水进行分散排出,防止出现积水;由于次排水孔设置在主排水孔的两侧,次排水孔首先对涌水进行排出,降低了主排水孔的涌水量,因此防止出现大面积的排水孔被堵塞,影响排水。此外,本技术设计的排水结构,不需要考虑额外的承载能力,针对乡村、城镇道路进行快速施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行人通行轻量级涵洞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排水结构设置在涵洞(4)的底板上,包括二级排水管(1)、主排水孔(2)和次排水孔(3);涵洞(4)的底板中间低两侧高,涵洞(4)的底板坡度为1%-3%;二级排水管(1)为涵洞(4)的现浇结构,二级排水管(1)设置在涵洞(4)的底板中间底部,各个二级排水管(1)沿涵洞(4)的底板中间的长度方向分散均匀布设,主排水孔(2)和次排水孔(3)设置在涵洞(4)的表面并与二级排水管(1)进行连通;/n主排水孔(2)设置在二级排水管(1)的顶部,次排水孔(3)并列设置在主排水孔(2)的两侧。/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行人通行轻量级涵洞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排水结构设置在涵洞(4)的底板上,包括二级排水管(1)、主排水孔(2)和次排水孔(3);涵洞(4)的底板中间低两侧高,涵洞(4)的底板坡度为1%-3%;二级排水管(1)为涵洞(4)的现浇结构,二级排水管(1)设置在涵洞(4)的底板中间底部,各个二级排水管(1)沿涵洞(4)的底板中间的长度方向分散均匀布设,主排水孔(2)和次排水孔(3)设置在涵洞(4)的表面并与二级排水管(1)进行连通;
主排水孔(2)设置在二级排水管(1)的顶部,次排水孔(3)并列设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忠良郭斌李财王东振张建国刘跃伟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十八局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