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隧道的拱墙排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588912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27 23: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城市隧道的拱墙排水装置,包括隧道本体、设置在隧道本体内壁上的初次衬砌和二次衬砌,还包括设置在隧道本体内壁上且沿其长度方向排布的若干导流管以及设置在隧道本体两侧的排水沟,所述初次衬砌和二次衬砌的相对侧壁之间设有渗水空腔,所述渗水空腔内设有防渗水层,所述导流管的一端与防渗水层相连通,所述导流管的另一端延伸至排水沟内;该排水装置可降低雨水的渗流速度,同时可避免排水沟内的水渗流到地面上,提高了施工人员的施工效率。

Arch wall drainage device of urban tunne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城市隧道的拱墙排水装置
本技术涉及城市隧道本体排水的
,特别涉及一种城市隧道的拱墙排水装置。
技术介绍
我国伴随着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大量人口涌上城市,全国的大中型城市普遍出现了人口拥挤、交通阻塞、能源匮乏、环境污染加重等问题,单纯的城市道路、桥梁已经难以满足如今的交通需求,我国越来越多的城市建设城市隧道本体、地下轨道交通来解决交通拥堵问题,现如今城市隧道本体截排水系统的施工技术越来越受到重视。现有的授权公告号为CN206987886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隧道本体排水装置,包括透水管、防水管、排水沟,透水管上部为拱门型的透水面,在透水面下方内侧设有倒L型的卡板,防水管主体是V型槽,V型槽上部设有两根竖板,其尺寸与卡板和透水面的间距间隙配合,V型槽的下部设有两个对称的加强杆,V型槽上部的竖板卡入卡板和透水面之间,卡板和透水面之间设有密封垫片;透水管上方为地层的岩石层,防水管下方为人工浇筑的水泥层;采用排水沟自动排水,可将岩壁渗水引至隧道本体排水通道中集中排放。但是上述技术方案中存在以下使用局限性:在雨季时,隧道本体内的渗水量较多,由于排水沟的容量有限,导致水溢出到地面上,影响了施工人员的正常工作,施工效率低,降低了隧道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城市隧道的拱墙排水装置,其优点是:当雨季雨水量较多时,该排水装置可避免二次衬砌和初次衬砌之间的水渗透至路面,同时降低了排水速度,避免排水沟内的水量过多渗流到地面,提高了施工人员的施工效率,延长了隧道的使用寿命。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城市隧道的拱墙排水装置,包括隧道本体、设置在隧道本体内壁上的初次衬砌和二次衬砌,还包括设置在隧道本体内壁上且沿其长度方向排布的若干导流管以及设置在隧道本体两侧的排水沟,所述初次衬砌和二次衬砌的相对侧壁之间设有渗水空腔,所述渗水空腔内设有防渗水层,所述导流管的一端与防渗水层相连通,所述导流管的另一端延伸至排水沟内。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雨季天气时,雨水依次从隧道本体的顶面、初次衬砌渗透至渗水空腔内,利用防渗水层可避免渗水空腔内的水通过二次衬砌渗透至路面;其次利用导流管可将渗水空腔内的水排至排水沟内,若干导流管的设置,实现了对污水的分散导流,降低了水的流速;采用上述结构构成的排水装置,结构简单,经济实用,可避免渗水空腔内的水透过二次衬砌渗透至路面;同时降低了排水速度,可防止排水沟内水量过大,渗流至路面,避免影响行车安全,提高了施工人员的施工效率,延长了隧道本体的使用寿命。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防渗水层设置在初次衬砌朝向二次衬砌弧面上且与隧道本体长度方向一致的格栅网格板以及设置在格栅网格板下表面且沿隧道本体宽度方向均布排列的若干呈弧型的集水块,所述集水块和格栅网格板的弧度均与隧道本体的拱墙弧度方向一致,所述格栅网格板的下表面与集水块的上表面接触,所述集水块的上表面沿其弧度方向均布设有若干集水槽,相邻所述集水槽与其槽口相邻的槽壁上均设有导流口,若干所述集水槽相互连通,所述导流管的顶端与导流口固定连接。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格栅网格板对初次衬砌起到支撑作用,同时使得隧道本体内的水渗流至集水槽内,各个集水槽相互连通,同时集水槽的槽底壁向地面倾斜,使得集水槽的水由于地心引力作用,可进入导流管内,最终实现了污水通过导流管进入排水沟内;采用上述结构构成的防渗水层,可避免渗水空腔内的污水透过二次衬砌渗透至路面,延长了隧道本体的使用寿命;同时若干个集水槽和导流管的设置,实现了对污水的分散导流,降低了水的流速,避免排水沟内的污水反渗至路面,影响了行车安全,提高了施工效率,延长了隧道的使用寿命。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隧道本体的两侧相对设有与排水沟长度方向同向的合流管,所述合流管上均布设有若干通孔,所述导流管远离导流口的一端穿过通孔并延伸至合流管内,所述合流管远离导流管的一端延伸至排水沟内。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利用合流管,实现了对污水的合流,由于排水沟的尺寸规格有限,使得污水流向排水沟的指定位置排出,避免多根导流管插入排水沟内,降低了排水沟的排水效率。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两所述合流管均向地面倾斜设置在隧道本体的两侧内壁上,所述合流管的较低一端朝向排水沟,所述合流管的较高一端朝向二次衬砌。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合流管倾斜设置,使得污水由于地心引力,由高到低流入排水沟内进行排放,可避免污水中的杂物堆积在合流管内,导致合流管堵塞,影响了排水效率。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合流管的较低一端设有集水箱,所述集水箱内设有过滤网,所述过滤网的上表面设有无纺布,所述无纺布的顶壁和过滤网的底壁分别与集水箱的内壁之间形成有第一水室和第二水室,所述集水箱位于第一水室的侧壁铰接有封闭门,所述集水箱位于第二水室的侧壁设有延伸至排水沟内的排水管。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合流管内排出的污水,首先进入第一水室内,利用过滤网和无纺布可将污水中的细砂或杂物过滤出来,使得较为干净的污水进入第二水室内,最终污水通过排水管流入排水沟内进行排放;利用无纺布,可过滤杂质和细砂,避免排水沟内的管道堵塞,导致排水沟内的污水反渗至地面,影响了施工人员的正常工作;由于合流管倾斜设置,导致水的流速过大,利用过滤网和无纺布可降低水的流速,提高了施工效率;打开封闭门,施工人员可定期将堆积在无纺布上的杂物进行清理,避免过滤网堵塞,影响排水效率。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合流管和导流管均采用不锈钢材料制作形成。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不锈钢具有耐空气、蒸汽、水等弱腐蚀介质的有点,使用寿命长,可避免污水堆积在渗水空腔内,延长了隧道的使用寿命。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相邻所述集水块相接触的侧壁之间设有橡胶防水垫,所述橡胶防水垫的弧度方向与集水块的弧度方向同向。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利用橡胶防水垫,增强了两个集水块之间贴合的紧密度,同时可用于填充两个集水块之间的缝隙,避免雨水通过缝隙渗透至二次衬砌内,导致雨水渗透至路面,影响了施工人员的正常工作,延长了隧道本体的使用寿命。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二次衬砌背离初次衬砌的侧壁上涂装有防水涂料层。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防水涂料的设置,增强了防渗水的效果,使得污水不会透过二次衬砌渗流至地面,避免影响施工人员的正常工作,延长了隧道的使用寿命。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在雨季天气时,雨水依次从隧道本体的顶面、初次衬砌渗透至渗水空腔内,利用防渗水层可避免渗水空腔内的水通过二次衬砌渗透至路面;其次利用导流管可将渗水空腔内的水排至排水沟内,若干导流管的设置,实现了对污水的分散导流,降低了水的流速;采用上述结构构成的排水装置,结构简单,经济实用,可避免渗水空腔内的水透过二次衬砌渗透至路面;同时降低了排水速度,可防止排水沟内水量过大,渗流至路面,避免影响行车安全,提高了施工人员的施工效率,延长了隧道本体的使用寿命;1、利用合流管,实现了对污水的合流,由于排水沟的尺寸规格有限,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城市隧道的拱墙排水装置,包括隧道本体(1)、设置在隧道本体(1)内壁上的初次衬砌(2)和二次衬砌(3),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隧道本体(1)内壁上且沿其长度方向排布的若干导流管(4)以及设置在隧道本体(1)两侧的排水沟(5),所述初次衬砌(2)和二次衬砌(3)的相对侧壁之间设有渗水空腔(6),所述渗水空腔(6)内设有防渗水层(7),所述导流管(4)的一端与防渗水层(7)相连通,所述导流管(4)的另一端延伸至排水沟(5)内。/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城市隧道的拱墙排水装置,包括隧道本体(1)、设置在隧道本体(1)内壁上的初次衬砌(2)和二次衬砌(3),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隧道本体(1)内壁上且沿其长度方向排布的若干导流管(4)以及设置在隧道本体(1)两侧的排水沟(5),所述初次衬砌(2)和二次衬砌(3)的相对侧壁之间设有渗水空腔(6),所述渗水空腔(6)内设有防渗水层(7),所述导流管(4)的一端与防渗水层(7)相连通,所述导流管(4)的另一端延伸至排水沟(5)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城市隧道的拱墙排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渗水层(7)设置在初次衬砌(2)朝向二次衬砌(3)弧面上且与隧道本体(1)长度方向一致的格栅网格板(71)以及设置在格栅网格板(71)下表面且沿隧道本体(1)宽度方向均布排列的若干呈弧型的集水块(72),所述集水块(72)和格栅网格板(71)的弧度均与隧道本体(1)的拱墙弧度方向一致,所述格栅网格板(71)的下表面与集水块(72)的上表面接触,所述集水块(72)的上表面沿其弧度方向均布设有若干集水槽(8),相邻所述集水槽(8)与其槽口相邻的槽壁上均设有导流口(9),若干所述集水槽(8)相互连通,所述导流管(4)的顶端与导流口(9)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城市隧道的拱墙排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隧道本体(1)的两侧相对设有与排水沟(5)长度方向同向的合流管(10),所述合流管(10)上均布设有若干通孔(11),所述导流管(4)远离导流口(9)的一端穿过通孔(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仇伟明张慧赖苏玲茆昱辰孙本华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同力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