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预制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涵洞盖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586186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27 23: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预制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涵洞盖板,包括盖板,盖板的两侧设置向下伸出的翼缘,翼缘与盖板为预制的一体件,翼缘的内侧表面设置沿盖板长度方向拉通盖板的凹槽;还包括加强板,加强板的相对两端放置在两侧凹槽的下表面上,加强板两端与对应的凹槽顶面之间设置阻水垫;加强板的顶面活动嵌设压板,压板与盖板之间设置若干均匀分布的第一弹性件,第一弹性件处于压缩状态。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预制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涵洞盖板,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对于水量充沛地区而言,涵洞容易从上部浸水的问题,实现防止涵洞上部浸水、提高现场施工效率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预制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涵洞盖板
本技术涉及涵洞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预制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涵洞盖板。
技术介绍
涵洞是指在公路工程建设中,为了使公路顺利通过水渠不妨碍交通,设于路基下修筑于路面以下的排水孔道(过水通道),通过这种结构可以让水从公路的下面流过。用于跨越天然沟谷洼地排泄洪水,或横跨大小道路作为人、畜和车辆的立交通道,或农田灌溉作为水渠。涵洞主要由洞身、基础、端和翼墙等。涵洞是根据连通器的原理,常用砖、石、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等材料筑成。一般孔径较小,形状有管形、箱形及拱形等。涵洞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分为很多种。按建筑材料可分为砖涵、石涵、混凝土涵、钢筋混凝土涵;按照构造形式,涵洞可分为圆管涵、拱涵、盖板涵、箱涵。按照填土情况不同分类,涵洞可以分为明涵和暗涵。明涵是指洞顶无填土,适用于低路堤及浅沟渠处。暗涵洞顶有填土,且最小的填土厚度应大于50cm,适用于高路堤及深沟渠处。按水利性能分类,涵洞可分为无压力式涵洞、半压力式涵洞、压力式涵洞。无压力涵洞指的是入口处水流的水位低于洞口上缘,洞身全长范围内水面不接触洞顶的涵洞。半压力式涵洞指的是入口处水流的水位高于洞口上缘,部分洞顶承受水头压力的涵洞。压力式涵洞进出口被水淹没,涵洞全长范围内以全部断面泄水。对于现有的混凝土涵洞而言,都采用现浇方式一体成型,这种施工工艺的好处是效率高,工期短,涵洞底部对水流的抗水浸效果好。而由于涵洞一般都是将水从洞内引过,因此这种施工方式能够满足绝大多数涵洞。然而对于某些水量充沛地区而言,如降水量很大的雨林、湿地等环境而言,由于水量过大,涵洞上部浸水的问题始终存在,究其原因是因为现浇混凝土的失水沉降所致。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预制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涵洞盖板,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对于水量充沛地区而言,涵洞容易从上部浸水的问题,实现防止涵洞上部浸水、提高现场施工效率的目的。本技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一种预制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涵洞盖板,包括盖板,所述盖板的两侧设置向下伸出的翼缘,所述翼缘与盖板为预制的一体件,所述翼缘的内侧表面设置沿盖板长度方向拉通盖板的凹槽;还包括加强板,所述加强板的相对两端放置在两侧凹槽的下表面上,加强板两端与对应的凹槽顶面之间设置阻水垫;所述加强板的顶面活动嵌设压板,所述压板与盖板之间设置若干均匀分布的第一弹性件,所述第一弹性件处于压缩状态。现有技术中对于某些上部也容易积水的条件而言,如降水量很大的雨林、湿地等环境而言,涵洞上部浸水的问题始终存在,究其原因是因为现浇混凝土的失水沉降导致成型后的涵洞容易在顶部形成失水缝隙,进而当水量充沛时就容易从上部向外渗透。为此本技术首先提出一种预制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涵洞盖板,盖板的两侧设置向下伸出的翼缘,两侧翼缘用于安装在涵洞两侧板外,翼缘与盖板为预制的一体件,所以翼缘与盖板的整体性极好,完全能够作为一个整体部件来看待。翼缘的内侧表面设置沿盖板长度方向拉通盖板的凹槽,便于加强板的放置,加强板的相对两端放置在两侧凹槽的下表面上,即是加强板在水平面上完全铺满盖板的下方,加强板首先用于增强盖板的强度,提高涵洞底部的抗冲击与抗浸蚀能力,同时在加强板两端与对应的凹槽顶面之间设置阻水垫,即是阻水垫的底面位于加强板上表面,阻水垫的顶面与凹槽顶面贴合。阻水垫顾名思义由阻水材料制作而成,用于阻隔水分从加强板与翼缘之间的缝隙内外渗。加强板的顶面活动嵌设压板,所述压板与盖板之间设置若干均匀分布的第一弹性件,所述第一弹性件处于压缩状态,因此第一弹性件始终会为压板施加向下的压力,将压板压持在加强板上,进而将加强板始终压持在两侧的凹槽上。通过若干第一弹性件的弹性力的作用,使得加强板始终稳定在两侧的凹槽内,避免加强板在竖直方向上晃动,通过第一弹性件的弹性势能消耗竖直方向上施加给涵洞的外力,从而显著提高整个涵洞的抗震等级;同时也能够使得加强板的底面始终被紧紧的压在两侧凹槽上,进一步提高加强板与翼缘之间的密封性,进一步阻隔水分过多时从涵洞顶部外渗。本技术通过预制而成的、一体的盖板与两侧翼缘,使得当水量充沛时,浸至盖板顶部的水无法从盖板处外渗,水被加强板压住且由第一弹性件的弹性势能进行控制。当水压过大超过了所有第一弹性件的弹性力时,也只会将加强板向上适当抬高自动营造出更大的过流面积,而不会强行挤压盖板导致从盖板处外渗。并且本技术预制而成的盖板能够减少现场浇注量,因此显著提高了现场施工的效率。进一步的,所述翼缘底面内侧铰接导向板,导向板与对应的翼缘底面之间通过第二弹性件连接,当无外力作用时,导向板自上而下向翼缘外侧方向倾斜。翼缘内侧即是指翼缘朝向涵洞内部方向的一侧,反之翼缘外侧即是指翼缘背离涵洞内部方向的一侧。翼缘底面内侧铰接导向板,因此导向板能够在翼缘底部进行转动。当无外力作用时,导向板自上而下向翼缘外侧方向倾斜,从而在吊装本技术中的盖板时,能够通过两侧的导向板逐渐将涵洞两侧的侧板引导进入两侧翼缘之间,确保现场顺利的吊装装配。此外第二弹性件能够在导向板与涵洞侧板接触时,使得导向板始终对侧板施加作用力,进而借由侧板对导向板的反作用力实现吊装状态下的盖板及两侧翼缘的自动摆正,确保随着对盖板的不断下放使得两侧翼缘稳定的卡在两侧的涵洞侧板外。进一步的,所述加强板顶面设置与压板相匹配的槽体,压板放置在所述槽体内,压板由木料制作而成。压板的设置还能够避免加强板整体浇注而导致第一弹性件不变安装固定。本方案中压板由木料制作而成,因此无法与加强板共同预制,当加强板就位后,再将固定好第一弹性件的压板逐渐推进所述槽体内,极大降低了生产与施工难度,使得本技术所保护的涵盖板结构能够切实可行进行快速生产,同时便于现场安装压板。优选的,所述加强板的两端与两侧的凹槽之间通过水泥砂浆进行连接;所述阻水垫为橡胶,所述第一弹性件为碟簧。优选的,相邻两块盖板的连接处自下而上依次设置水泥浆层、防水层,还包括包覆所述水泥浆层、防水层的钢罩,所述钢罩同时固定在两块盖板的顶面。涵洞与明洞等隧道结构不同,其长度一般不会太长,现有的预制混凝土方法完全能够满足如十多二十米的涵洞盖板的预制。当涵洞长度较大盖板总重太大不便于运输时,则将盖板分为多段预制,并在现场依次拼接,此种情况下则选用本方案,在相邻两块盖板的连接处自下而上依次设置水泥浆层、防水层,再用钢罩将水泥浆层、防水层罩住,最后回填土石即可确保优良的防水效果。一种预制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涵洞盖板的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预制盖板与翼缘,使盖板与翼缘一体浇筑成型;(b)预制加强板,准备压板,并在压板表面固定第一弹性件;(c)翻转盖板与翼缘,使翼缘朝上、盖板在下,固定两侧的阻水垫,在加强板的两侧涂抹水泥砂浆,将加强板逐渐推进两侧凹槽内,保持对加强板的悬吊;将压板逐渐推进加强板与盖板之间的间隙内;(d)整体翻转,复位。本方法在预制过程中,在分别准备好盖板、加强板后,将盖板翻转,使得翼缘朝上、盖板在下,进而能够使得加强板、压板能够快速方便的就位,充分利用重力来辅助安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预制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涵洞盖板,其特征在于,包括盖板(1),所述盖板(1)的两侧设置向下伸出的翼缘(2),所述翼缘(2)与盖板(1)为预制的一体件,所述翼缘(2)的内侧表面设置沿盖板(1)长度方向拉通盖板(1)的凹槽(3);还包括加强板(4),所述加强板(4)的相对两端放置在两侧凹槽(3)的下表面上,加强板(4)两端与对应的凹槽(3)顶面之间设置阻水垫(5);所述加强板(4)的顶面活动嵌设压板(6),所述压板(6)与盖板(1)之间设置若干均匀分布的第一弹性件(7),所述第一弹性件(7)处于压缩状态。/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预制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涵洞盖板,其特征在于,包括盖板(1),所述盖板(1)的两侧设置向下伸出的翼缘(2),所述翼缘(2)与盖板(1)为预制的一体件,所述翼缘(2)的内侧表面设置沿盖板(1)长度方向拉通盖板(1)的凹槽(3);还包括加强板(4),所述加强板(4)的相对两端放置在两侧凹槽(3)的下表面上,加强板(4)两端与对应的凹槽(3)顶面之间设置阻水垫(5);所述加强板(4)的顶面活动嵌设压板(6),所述压板(6)与盖板(1)之间设置若干均匀分布的第一弹性件(7),所述第一弹性件(7)处于压缩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预制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涵洞盖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翼缘(2)底面内侧铰接导向板(8),导向板(8)与对应的翼缘(2)底面之间通过第二弹性件(9)连接,当无外力作用时,导向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程晓波吴文刚吴英良凌伟李富贵刘宇
申请(专利权)人:中信国安建工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